宁神静泊,损有崇无。
宁神静泊,损有崇无。

huíwényánshī--wēnjiào

níngshénjìngsǔnyǒuchóng

温峤

温峤

(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人,字太真。博学能属文。尝从姨夫刘琨讨石勒、刘聪。元帝建武元年,奉劝进表南下,见元帝,为帝及朝士推重。明帝立,拜侍中,参预机密。出为丹杨尹。王敦反,率师讨平之。成帝咸和初为江州刺史,镇武昌,有惠政。预讨苏峻、祖约,封始安郡公,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卒,谥忠武。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千点寒梅晓角¹中,一番春信²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suǒ)³秋千翦(jiǎn)风。
译文:数千朵梅花在报晓的号角声中绽放,春天的信息已经出现在房子的东面。熄灯后,庭院的月亮缓缓升起,微风中带着一丝寒意。
注释:¹晓角:报晓的号角声。²春信:春天的信息。³落索:冷落;萧索。⁴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鱼雁¹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²,翠斝(jiǎ)³清尊莫放空。
译文:音信断绝,书信难传,水路不通,在异乡过节只能感慨时光匆匆。庆幸的是,还有金陵子的歌声相伴,酒杯中的纯美佳酿不需停止,畅快饮用。
注释:¹鱼雁:古代用以形容书信 。²金陵子:昆虫名。以鸣蝉鸣声响亮清脆,清如金铃而得称。³翠斝:翠玉酒杯。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zhètiān··yuánxiāohòuzhuó--yángshèn

qiāndiǎnhánméixiǎojiǎozhōngfānchūnxìnhuàlóudōngshōudēngtíngyuànchíchíyuèluòsuǒqiūqiānjiǎnjiǎnfēng

yànyǎoshuǐyúnzhòngxiāngjiéhèncōngcōngdāngxìngyǒujīnlíngzicuìjiǎqīngzūnfàngkōng

浮世如流水,滔滔日夜东。
浮世¹如流水,滔(tāo)滔日夜东。
译文:人世间就好比流水,滔滔不绝,日日夜夜往东方流去。
注释:¹浮世:人间。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百年均梦寐,万古一虚空。
百年¹均梦寐(mèi)²,万古³一虚空
译文:人的一生就像一场大梦,万古以年同在一片天空之下。
注释:¹百年:指人的一生。²梦寐:谓睡梦。³万古: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⁴虚空:天空。
青鸟来云外,铜驼卧棘中。
青鸟¹年云外²,铜驼³卧棘(jí)中。
译文:回想往日,金兵南掠,忽然听到飞报,都城沦陷,宋室南渡。
注释: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²云外:比喻仙境。³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
相逢惟痛饮,令我忆无功。
相逢惟痛饮,令我忆无功。
译文:如今我们在纷乱的岁月里相逢,只是尽情地喝酒,令我回忆到自己毫无功绩!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juān)涓流水响回廊。千章¹云木²钩辀(zhōu)³叫,十响溪风罢(bà)(yà)香。
译文:床榻设在殿堂的阴影下,清风吹来,凉飕飕的十分舒爽,长长的回廊里,响着淙淙的流水声。附近的山上,树木萧森,云气缭绕,传来了鹧鸪的啼叫,山下,清溪潋滟,稻浪翻滚,随风飘散着谷子的香味。
注释:¹章:通“橦”,大木材。²云木:凌云之树木。³钩辀:鹧鸪呜叫声。⁴罢亚:生长于江南的一种稻子。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¹。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²
译文:日落时分,忽然来了一阵急雨,为赶归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园圃之间的小路,在雨中变得迷茫难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见我们疲于奔命的模样,都相视而笑:为着游山玩水,竟弄得这样狼狈匆忙!
注释:¹微茫:隐约模糊。²有底忙:如此匆忙。底:如此、如许。

  上片描写的是鹅湖寺内外的景色,先写寺内,再写寺外,显出词人的安闲和惬意。清风吹来,殿堂之中特别凉爽,寺庙旁边泉水叮咚,令人心旷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树木,树木中有鹧鸪的叫声,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远。后二句以“鸟鸣”、“稻香”相对,不仅词性两两相对,还运用了数字对:“千章”、“十里”,叠韵对:“钩辀”、“稏”。叠韵对仗,十分工稳。

  下片描写的是回家途中的情景,语意轻快诙谐,充满林泉乐趣。“冲”,显出他急迫心情,雨过天晴,山中的小路被冲得模糊不清,“趁”,写天色将晚急忙赶路的行状。“细路微茫”,写路生天晚而产生的紧张心态。结韵化紧就松,自嘲不能为事业出力,只能为林泉而忙碌。也讽刺那些不知林泉之乐的俗人,不明此中的真意。正如庄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追求林泉之乐,已经到了反常的程度。通过别人的嘲笑,表明他为了寻找泉水认真而忙碌,却乐此不疲的执着精神,这是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体现,但也反映了词人摆脱烦恼、要借林泉洗涤身心疲惫的精神状态。

  词人写这首词运用了归纳法,首先把上片四句与过片两句析为两个部分,分别描写鹅湖寺道周遭的林泉胜景,及“冲急雨,趁斜阳”的情形,从宿寺开始,到离寺上路,再到冒雨赶路,直至山路微茫,可谓处处是景,令词人应接不暇。而词人喜景之情、猎景之心也自洋溢其间。然后以“倦途却被行人笑”一句,承上启下,借人之口引出“只为林泉有底忙”的一句话来,更翻上一层,既活跃气氛,又见心甘如此也,以总括上面两个部分的文意作结。

参考资料:
1、 陈满铭.苏辛词论稿 :文津出版社,2003:100
2、 王立斌,刘东昌.鹅湖书院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75

zhètiān··édàozhōng--xīn

qīngfēng殿diànyǐngliángjuānjuānliúshuǐxiǎnghuílángqiānzhāngyúngōuzhōujiàoshífēngxiāng

chōngchènxiéyángshānyuánzhuǎnwēimángjuànquèbèixíngrénxiàozhǐwèilínquányǒumáng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日日¹春光²斗日光³,山城斜路杏花香。
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注释:¹日日:意为一天天。²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³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⁴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几时心绪(xù)¹(hún)无事²,得及游丝³百尺长。
译文: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注释:¹心绪:心思,心情。²浑无事:即全无事。浑:犹全。³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两字而成。在李商隐诗集里有很多诗是属于这种虽曰有题实为无题的,如《流莺》(其首句云“流莺漂荡复参差”)、《相思》(首句云“相思树上合欢枝”)、《人欲》(首句云“人欲天从竟不疑”)等皆其例也。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原因何在?这须从“斗”字说起,“斗”乃“争强竞胜”之意,是此句之“眼”,有了它才使“春光”、“日光”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里,“春光”和“日光”都具有双重含义。从字面看,“春光”泛指春天明媚艳丽的风物景致。“日光”则指时色天象。前者为物色,后者是时间,随着时间(“日光”)的推移,物色(“春光”)也在不断变化,而这推移与变化又是瞬息迥异,所以诗人用“日日”状其景况,以“斗”字提挈于时色物象之间,竟成此一热闹繁华的场面。因此不妨说这句诗是以开朗、畅快、愉悦作底色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古典诗文里“春”、“日”还有另一重喻意,另一个传统,即人们常将春、秋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迈衰老联系在一起,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词,将时日光阴同人的生命时光相比拟。自从屈原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的叹息之后,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强烈意识和深沉感喟便无时无刻不倾注于诗人的笔端。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李商隐的这句诗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斗”字虽突现了春色的繁盛迷人,但是,在这愉心悦目中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妙的忧惧和哀伤,而这种不易觉察到的潜在情绪又终于发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接坦露。

  如果说首句还是笼统地描摹,那么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是比较具体地状写了。“山城斜路”指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其实在看到“日日春光斗日光”之前诗人就已经走在这弯弯曲曲的路上了,这是诗家用笔狡狯之处。——“杏花”大约是“山城斜路”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单独拈出,又以“香”字来渲染,使春色具体化、立体化了。这两句虽同是写春色,但一较抽象,一较具体;一是望中之感受(视觉的),一是从嗅觉中得来,略有不同,因而富于变化。

  三、四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应作一气读。这大概是套用了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百丈游丝争绕树”的诗句。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看见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想到自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游丝”,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自由自在呢?但诗人毕竟不是“游丝”,庄周化蝶那是梦中才有的事,所以企羡也就只能归于企羡,“心绪”既不能似“游丝”一样“浑无事”,而诗人的烦恼、忧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如此思来想去,竟觉得此时“心绪”之多“事”比直说更增百倍令人难堪。这种将有感情的人同无情的物相比的构思在古典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正接,有时是反衬,如杜甫《秋兴八首》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有巢可归的燕子反衬人的无家可归;又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以鸟儿高飞喻写自己的抱负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但在这些诗里还多是可以寻绎的外在类比联想,而在李商隐这两句诗中则是以双关的“绪”将无形无影的心理情绪(“心绪”)同空中的“游丝”联系起来。这可以看出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6-1207

shāngyǐn tángdài 

chūnguāngdòuguāng shānchéngxiéxìnghuāxiāng 
shíxīnhúnshì yóubǎichǐcháng 
偶然一叶落峰前,细雨危烟懒扣舷。
偶然一叶¹落峰前,细雨危烟²懒扣舷(xián)
译文:一叶扁舟偶然飞落到湘江支流蒸水畔青峰之前,春天的潇湘上细雨蒙蒙,雾气高悬,船主的心神已沉浸在迷离的境界中。
注释:¹一叶:即指小舟。古常言“扁舟一叶”、“一叶扁舟”。²危烟:高悬浮荡的烟雾。
长借白云封几尺,潇湘春水坐中天。
长借白云封几尺¹,潇湘春水坐中天²
译文:借水中白云界定几尺范围作为“领地”,长久地坐于湘江的春水中的天空上悠然自得。
注释:¹封几尺:界定出几尺的 空间。²坐中天:坐在水中的天上。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