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松州对海门,苍亭缥缈出飞堂。
东浮不碍三江下,北转无声百谷滨。
月静秋纹收白縠,天横暮色变黄银。
风流小谢千年外,解咏消愁更有人。
万里松州对海门,苍亭缥缈出飞堂。
东浮不碍三江下,北转无声百谷滨。
月静秋纹收白縠,天横暮色变黄银。
风流小谢千年外,解咏消愁更有人。
杨蟠

杨蟠

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 ▶ 1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梁上有双燕,翩(piān)¹雄与雌。
译文: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注释:¹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xián)¹泥两椽(chuán)间,一巢生四儿。
译文: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
注释:¹椽: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四儿日夜长,索食¹声孜(zī)²
译文: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
注释:¹索食:求食。²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青虫不易捕,黄口¹无饱期。
译文: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
注释:¹黄口:小儿。《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zuǐ)¹爪虽欲敝(bì)²,心力³不知疲。
译文: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
注释:¹觜: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²敝: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³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须臾(yú)¹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译文: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注释:¹须臾:顷刻;瞬间。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chú)¹渐肥。
译文: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注释:¹雏:幼小的鸟。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¹衣。
译文: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注释:¹刷毛:整理羽毛。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¹
译文: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
注释:¹庭树枝:庭院里的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举翅不回顾¹,随风四散飞。
译文: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
注释:¹“举翅”句: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头看。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译文: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却入空巢里,啁(zhōu)(jiū)¹终夜悲。
译文: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
注释:¹啁啾: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译文: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译文: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雌与雄为叟,四儿为爱子。

yànshīshìliúsǒu

bái tángdài 

liángshàngyǒushuāngyàn piānpiānxióng 
xiánliǎngchuánjiān cháoshēngér 
érzhǎng suǒshíshēng 
qīngchóng huángkǒubǎo 
zuǐzhuǎsuī xīnzhī 
shíláiwǎng yóukǒngcháozhōng 
xīnqínsānshí shòuchújiànféi 
nánnánjiāoyán shuāmáo 
dànchéng yǐnshàngtíngshùzhī 
chìhuí suífēngsànfēi 
xióngkōngzhōngmíng shēngjìnguī 
quèkōngcháo zhōujiūzhōngbēi 
yànyàněrbēi ěrdāngfǎn 
ěrwéichú gāofēibèishí 
dāngshíniàn jīněryīngzhī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昔年¹八月十五夜,曲江池²畔杏园³边。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注释:湓(pén)亭:即水湓亭,时为浔阳的一处景点。¹昔年:往年。²曲江池:在长安南约五公里的低洼地带,是古都长安的一处景区。秦始皇时在这里修筑离宫名“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剧谈录》称“曲江池……花卉周环,烟水明媚”。³杏园:在长安朱雀门街东,与曲江毗邻。《两京城坊考》:“杏园为新进士宴游之所。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pén)¹沙头水馆前。
译文: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杏水边。
注释:¹湓浦:即湓水,今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其与长江交会处称湓口,在浔阳,即白居易被贬处。。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译文: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昨风一吹 一作:临风一叹)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昨风一吹 一作:临风一叹)
译文: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承袭了《琵琶行》中的凄凉基调。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

  前四句是对比。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曲江是京城长安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园,杏园在曲江边,朝廷经常在杏园举办宴庆活动。白居易作为左拾遗,官虽不大,但也有机会参加皇家宴会。八月十五,在繁华的曲江杏园赏月饮酒,他的心情无疑是欢畅的。作为强烈对比的,今年他已经被贬到江州来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情,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后四句抒发思乡之情。在环境不利、心情低落时更容易想起故乡,何况是在中秋明月之夜。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就写过“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著名诗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绪。从“东南见月几回圆”可以看到,首句说的“昔年”不能理解为“去年”,而是“几年前”,写这首诗时,他在江州已经有几年了。从中也能看到白居易还是在江州。他还是像去年一样处在苦闷之中,还是像去年一样思念他的故乡和亲人。末二句“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耐人寻味。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近似之意蕴,表达了一种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全诗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活中的愁闷。

参考资料:
1、 陆坚 .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6页
2、 陆襄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09:第266-267页

yuèshípéntíngwàngyuè

bái tángdài 

niányuèshí jiāngchípànxìngyuánbiān 
jīnniányuèshí pénshātóushuǐguǎnqián 
西běiwàngxiāngchùshì dōngnánjiànyuèhuíyuán 
zuófēngchuīrénhuì jīnqīngguāngwǎngnián  (zuófēngchuīzuò línfēngtàn )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汉使¹昔年离别。攀(pān)弱柳²,折寒梅³,上高台
译文: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注释:¹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²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³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⁴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千里玉关¹春雪,雁来人不来。羌(qiāng)²一声愁绝,月徘徊³
译文: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注释:¹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²羌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³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 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11页

dìng西fān··hàn使shǐniánbié--wēntíngyún

hàn使shǐniánbiépānruòliǔzhéhánméishànggāotái

qiānguānchūnxuěyànláirénláiqiāngshēngchóujuéyuèpáihuái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引道烦双鹤,携囊(náng)¹一童。
译文: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
注释:¹倩:央求、请人做某事。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译文:杯中茶映着竹叶的光影,只听着隐约的人声隔水传来。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译文:即便没有雨,云也是湿漉漉地,不用下霜,树叶已经红了。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我来何所事¹,端为听松风。
译文:我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只为了听那掠过松树枝叶间的风。
注释:¹何所事:为了什么事。

qiūyóulóngjǐng--shàowēng

yǐndàofánshuāngxiénángqiàntóng

zhúguāngbēiyǐngrénshuǐshēngzhōng

yúncháng湿shīshuānghóng

láisuǒshìduānwèitīngsōngfēng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此诗前八句乃幻想之辞,写天上情景,似与诗之主旨无关。汉乐府多用于宴间演奏,取悦宾客,颇有拼凑割裂现象。此数句又见于《步出夏门行》末段。但乐工拼凑之时,应不会毫无理由,信手胡来。张玉谷谓"起八句言天上物物成双,凤凰和鸣,唯有将雏之乐,以反兴世间好妇不幸无子,自出待客不得已来"(《古诗赏析》),并指出其于后面写"健妇"一段有互相映衬发明之作用,"似与下文气不属,却与下意境相关"(同上)。即可备一说。也有人认为此段是乐曲之"艳词"(前奏),亦属可能。诗描写"健妇",取材于一次她接待宾客的全过程:"迎客"、"问客",热情有礼;"请客"、"坐客",殷勤周到;然后酌酒与客、促令办饭等种种描述,不厌其烦:无一不反映出她举止得体,善主中馈。诗中之"客",恐怕不是一般的亲友作客者,而是来自中原之过客,故有送客"废礼"之疑惑, "齐姜不如"之赞美。此诗写女子而忽略其容貌体态,专一述其"健"(才干),可谓别具只眼,亦可见西北地区之民俗。描述看似琐屑,然笔笔紧扣"健"字刻绘,因而人物形象,益见鲜明。

  前八句写天上景物。若理解这几句,须先阐明其隐喻之义。“白榆”指玉衡星。“桂树”指桂星。纬书说“椒、桂生合刚阳。”注文说:“椒桂,阳星之精所生。”道,黄道。《汉书·天文志》:“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古人认为太阳绕地而行,黄道是想象中的太阳轨道。青龙,东方七宿总名。凤凰即鹑火。纬书《春秋元命包》说:“火离为凤凰。”《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索隐》引宋均说:“属后宫场,故得兼子,子必九者,以尾有九星也。”(案闻一多说:尾本东官宿,当为龙尾。此云凤将九雏盖与南宫朱雀相乱。)

  这八句在表现上,颇有特点。其一,因名借物,赋以形态。某些星宿本以动、植物命名,诗人信手拈来,将它们化为动、植物物本身的形象;并且借“黄道”为通衢大道(古有所谓“天衢”的说法),将这些动、植物形象井然有序地系列在“大道”两旁,于是造成一种迥异于人间的“仙境”。诗人借物赋形是有选择的。“桂树”令人想到传说中的“月桂”,“龙”、“凤”是传说中天上的灵物。就是“白榆”也同寻常人间的榆柳不同。这些事物都是烘托“仙境”所不可少的。其二,这种神仙境界出于诗人的想象,是不存在的,然而,其中的一事一物都实有所指,犹如打灯谜,其用意不在字面,可谓之虚而能实。其三是想象奇妙。全部诗意都是从想象生发出来。否则,几个星宿的名称是构不成诗意的。这八句诗用的是诙谐风趣的笔调,所以虽采用了游仙诗的形式,却并非在着意写神仙事。这种将星宿经作动、植物和人作为诗的意象的写法,《陇西行》之前就有,象《小雅》的《大东》篇和《九歌》的《东君》。尽管《东群》写得颇为壮美,却也不还不能象本篇一样创造出完整意境。

  “好妇出迎客”以下二十四句颂美一位能独特门户的“健妇”,是《陇西行》歌辞的正题。诗因何而作,本事已无可稽考。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引《乐府解题》说:“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这也只是就字面说的。

  写法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用笔工细。譬如写主人待客一节,先写“请客北堂上”指明客座应安设的方位,继写“坐客毡氍毹”,表示对客人的恭敬,其中也包含待客的规格。摆酒要摆出“清”“白”两样,虽说不上是丰盛,却是在避免单调,可以看出主人用心的周到。所有这些,都很能表现主人公的讲究礼数。有几个细节写得非常妙。如写主人公迎客时,说“伸腰再拜跪”,写在酒席前应酬,说“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全是连续动作;这类句子,用于人物的刻画,能够曲尽其态。又如写主人用好酒待客,说“酒上正华疏”。倒在杯子里的酒涌出水平面形成一条条的花纹,正表明酒好。这种写法,应当说是比较形象比。象这样绘形绘色的笔墨,在乐府诗中是并不多见的。

  第二是叙事的严整有序。开首二句“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简炼地画出主人公的容貌姿态。接着写她对客人施礼、寒暄,把客人让进堂屋,再写为客设座,再写摆酒陪客,再写酒罢备饭,最后送客尽礼,显得有极有章法。这样写,同诗中表现主人公的落落大方,处事的稳健练达是一致的。

  第三是文字质朴。质朴是乐府叙事篇章的共同特点,而本篇尤为突出,描叙一事一物,莫不从实处着笔;并且做到朴素而能生动传神。如“左顾”、“敕”、“促令”、“盈盈”、“趋”等字眼,都极富表现力。

  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诗人由衷赞美说,古代的贤妇人齐姜同她相比也不免逊色,说她是胜过“丈夫”的“健妇”。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这种赞誉,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这也正是她在封建社会的妇女中出格的地方。但诗中写她所有的行为都不仅没有超越,而且是严格遵循封建礼法的。这一点,则是主人公性格的核心。诗的写法,从始至终扣在一个“礼”字上。

lǒng西xíng ·tiānshàngsuǒyǒu

míng liǎnghàn 

tiānshàngsuǒyǒu zhòngbái 
guìshùjiādàoshēng qīnglóngduìdào 
fènghuángmíngjiūjiū jiāngjiǔchú 
shìshìjiānrén wéiyuèshènshū 
hǎochūyíng yánzhèng 
shēnyāozàibàiguì wènpíngānfǒu 
qǐngběitángshàng zuòzhānshū 
qīngbáizūn jiǔshàngzhènghuáshū 
zhuójiǔchí yánzhǔrénchí 
quèlüèzàibàiguì ránhòuchíbēi 
tánxiàowèijìng zuǒchìzhōngchú 
lìngbànfàn shènshǐ使liú 
fèisòngchū yíngyíngzhōng 
sòngyuǎn guòménshū 
 jiāng 
jiànchímén shèngzh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