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氲随骑集,散漫随风度。似雾暗津楼,连云隐郊树。
氛氲随骑集,散漫随风度。似雾暗津楼,连云隐郊树。
渐迷乌几色,已失京衣素。嗟予南北人,长年事行路。
渐迷乌几色,已失京衣素。嗟予南北人,长年事行路。

yǒngchén--bǐng

fēnyūnsuísànmànsuífēngshìànjīnlóuliányúnyǐnjiāoshù

jiànshījīngjiēnánběirénzhǎngniánshìxíng

吴炳

吴炳

字彦辉,祥符人。官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chǎn)¹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lǔ)²
译文: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注释:¹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²鸣橹: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君到南徐¹芳草渡(dù)。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¹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刬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3-1664页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资治通鉴》
后赵王勒悉¹召武乡耆(qí)²³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襄,与李阳邻居,数争沤(òu)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jù)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¹⁰参军都尉。《资治通鉴》
译文:后赵王石勒把武乡全部的年高望重者召到襄国,和他们坐在一起畅快宴饮。当初,石勒身份卑微低贱襄,和李阳是邻居,多次因争夺沤麻的池子相互殴斗,因此只有李阳因此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勇士。当初因沤麻结恨,是我做平民襄结下的恩怨,孤正准备兼并天下,怎会记恨一个普通百姓呢?”于是急速征召李阳前来参加宴饮。石勒挽着李阳的胳臂说:“孤过去饱受您的老拳,您也饱尝了我的毒手。”随后任命李阳为参军都尉。
注释:¹悉:全,都。²耆旧:年高望重者。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³诣:到。⁴微:贫贱。⁵数:屡次,多次。⁶沤麻:将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发酵,达到部分脱胶的目的。⁷殴:打架,斗殴。⁸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⁹引:拉,牵引。¹⁰拜:任命。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钟鼎(dǐng)¹山林²都是梦,人间宠辱(rǔ)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³
译文: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休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
注释:浮梁:县名,宋属饶州。¹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²山林:指隐居乡野。³裁冰:作诗。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译文: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休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chán)(zhòu)¹一回亲。
译文:天高气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风吹散开去,燕子听到满腹心事之人的长叹,也会感到怜惜,几次离合总是没有来由,让人感到时而忧愁,时而温馨。
注释:¹僝僽:烦恼、愁苦。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jiān)¹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ruí)²(qī)³侧看斜阳。
译文:归雁飞来的时候。霜期已经到来,可以托大雁把书信带给那远行的人吗?还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暂且倚着绣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注释:¹香笺:指散发有香气的信笺。²红蕤:红蕤枕。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³欹:斜着。

  这首词是从闺中人的角度写的,写她想思的愁情难耐,写她痛苦矛盾的心理。

  上片写二人总是轻易地分离,且没有任何缘由。“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是说彩云易散,好景难留。独居深闺盼人归的女子满腹心事,想起欢聚时的温馨和离别时的不舍,她不免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愁正满腹心事,却又见北燕南去,直惹来声声长叹,连燕子都觉得自己可怜:“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虽然每次的离合没有什么原因,但每次却都带来一次伤感,相逢时又更加亲近。

  下片首二句写他又一次爽约,连书信都没有寄来。“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句中还可以读出些许怨恨,是说当初分别的时候。虽然曾定好霜期之前就会归来,但在回来之前。应该寄封书信来一解自己的相思之苦啊。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两句是女子的自我安慰之语,看似自我解脱,实透露着无奈和伤感。这是整首词最妙之处,女子愁罢叹罢,忽而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自我安慰、自我开解一番,索性侧身看那夕阳去。这般极富生活化的场景真实得仿佛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妙趣冲淡了愁苦,感伤中又带着几分难察的俏皮。词的婉转味道因而又平添了几分,这比起说来说去只有“思念”二字的诗词更容易贴近人心。

  全词明白如话,短短两片词,闺中女子相思甚苦、愁情难耐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而这一番小女子的细腻心思、扭捏姿态却出于一个男人笔下,让人不得不感叹纳兰容若的情愫之敏感、体物之细微。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00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73页

měirén··cǎiyúnxiàngqiūkōngsàn--lánxìng

cǎiyúnxiàngqiūkōngsànyànziliánzhǎngtànfānzǒngyīnyínghuíchánzhòuhuíqīn

guī鸿hóngjiùyuēshuāngqiánzhìxiāngjiānqiánshìliàngqiězhěnhóngruíkànxiéyáng

把酒直须判酩酊,逢花莫惜暂淹留。
把酒直须判酩(mǐng)(dǐng)¹,逢花莫惜暂淹留。
译文:与好友饮酒就得痛痛快快地喝他个一醉方休,同道的人一起赏花赋诗也要尽兴不要匆匆忙忙,因为花期短暂不等人。
注释:¹酩酊:指醉得迷迷糊糊的。
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
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
译文:我们即使能活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也有一半是忧伤和悲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