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发何早,闻道何晚。
出林猛虎靠山,当路毒蛇开眼。
重不重漏泄,拟不拟便著。
借问吕望六韬,何似黄公三略。
祝发何早,闻道何晚。
出林猛虎靠山,当路毒蛇开眼。
重不重漏泄,拟不拟便著。
借问吕望六韬,何似黄公三略。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双脸¹,小凤战蓖(bì)²金飐(zhǎn)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译文:啊!多么漂亮的脸蛋啊!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她穿着旧日的舞衣,因风停息舞衣若无力般地下垂着,青白色与浅蓝色互相掩映。
注释:¹双脸:两鬓。²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篦: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³金飐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飐,风吹浪动也。⁴敛:收敛,引申为停歇。⁵藕丝:颜色之一,指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⁶秋色:浅蓝色。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锦帐绣帷¹斜掩,露珠清²晓簟(diàn),粉心黄蕊花靥(yè)³,黛眉山两点。
译文:锦绣的帷帐半掩着门窗,窗外的露珠使簟席更觉得清凉。她仍然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
注释:¹绣帷:绣花帷幕。²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³花靥:妇女面上的妆饰物。

  这首词与《归国遥·香玉》一样,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两阕的表现手法也一致。只是《归国遥·香玉》写的是春天,而《归国遥·双脸》写的是秋天。 第一句:“双脸。”人们看一个女子,大约首先都是看她的脸。而这一眼就美得人惊讶。只此二字,竟来不及仔细地形容。固然这是词律的要求,但他妙就妙在他的选字。手法虽相同,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却又和《归国遥·香玉》有异。那阕是首先写对她的总体的感觉,而这里则是先着眼于脸这一点。这就是大家的手笔,绝不重复自己。

  第二句由脸而及首饰。而将第三四两句合写服饰。又与《归国遥·香玉》有别。首饰和那阕的一样,故较为简单,这次头上的凤钗不是玉而是金的,自然凤口中也衔着宝石的流苏;它在头上不停地颤动着,这就使人物也生动了起来。古时妇女的头上还会插上一些梳子、篦子,那也许是金的,故他这里着了一个“艳”字,那是金光闪闪的。

  第三句“舞衣”,点出了词中的主人公是个舞妓或侍姬的身份。“舞衣无力风敛”,这是形容她舞罢的样子。舞衣因停止了舞蹈,无风而自敛,若无力般地垂着。自然,这“无力”也可以是写舞女的娇慵。这一场舞,使她用尽了浑身的气力。还有一层意思是她穿上了昔日的舞衣,然而因为无须舞了,这舞衣也和人一样,因情绪的低落而无力地垂着。从整个词读来,似乎更应是这后者。她此时的穿着旧时的舞衣,是忆旧,也是惋惜。今日无可舞者,司马迁说:女为悦己者容。无可舞者,也就是无可悦的了。司马迁同时相并的还有一句是:士为知己者用。故这二者的情愫是可以相通的。“舞衣无力风敛”,旧愁新怨都从这一打扮上透露了出来。无力,是说舞衣质地的极其轻薄,仿佛不能自持,故而经风一吹,都紧紧地贴在了身上,显出了窈窕的身子和飘飘欲仙的姿势。同时,也是衣著者的慵态。读来未免楚楚动人。最后说明了衣服的质地是如藕丝织成的那样轻薄,而颜色则是金黄色的。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以黄色为秋色。这舞衣质地之美,与衣著者的无力之神态,这就做成了一种不和谐的美,它透露出的消息,决不是快乐而是忧伤。这忧伤不论是出之于外力还是发自于自己,总之,读得人满是愀心的疼痛。

  下片,同样是全景式的描写:因为秋凉了,故而把竹帘换成了锦帐绣帏,然而同低垂的帘子一样,它也无需撩开,故而仍任它们自在地斜斜的掩着。写出室中人一幅百无聊赖的样子。晓则晓矣,说什么“清晓”,这是从人的心理上过渡来的。天光了,这个早晨却是这样的清冷。因为帘子半撩着,所以也看得见早晨外面的露珠,不知怎地,让人由露珠而感到她那床上垫着的篾簟子,一定也是冰凉的。这都是极写她的孤寂。

  末二句,可谓伤心已极之句。人没有来,然而她仍然盛妆着。将一张粉脸,打扮得如花一样,粉心、黄蕊、眉山,这都是当时的时样打扮。下文词人没有说。然而其实他通首都说了,纵然打扮得再美,也不过是再一次的重复昨日而已。因而,此情却极其可悯。

  其实,温庭筠虽然在字面上写得极其香艳,而实际上,内里却又是极其悲凉。外热而内冷。他是在将美撕毁给人看,所以他所写的实际是一曲悲剧,是脂粉中的不和谐音。

guīguóyáo··shuāngliǎn--wēntíngyún

shuāngliǎnxiǎofèngzhànjīnzhǎnyànfēngliǎnǒuqiūrǎn

jǐnzhàngxiùwéixiéyǎnzhūqīngxiǎodiànfěnxīnhuángruǐhuādàiméishānliǎngdiǎn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结束¹浮云²³,翩(piān)出从戎。
译文:装束完毕跨上轻捷的骏马,马儿轻快奔驰慷慨从戎。
注释:塞下曲:汉乐府《横吹曲》有《出塞》《入塞》,多写边塞的战斗生活。唐代新乐府之《塞上曲》《塞下曲》均来源于此。¹结束:装束完毕。²浮云:良马名。相传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一名浮云。³骏:好马。⁴翩翩:形容驰马形态轻疾生动。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且凭天子怒¹,复倚²将军雄。
译文:倚仗着天子的威严发怒,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
注释:¹天子怒:《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²倚:倚仗。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万鼓雷殷(yǐn)¹地,千旗火生风。
译文: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
注释:¹殷:震动,震动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殷天动地。”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日轮¹驻霜戈(gē)²,月魄³悬雕弓
译文:日光辉映着霜雪般的剑戈,悬空之月好像一张雕刻着图案的弓。
注释:¹日轮:日形如轮,指太阳。南北朝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²霜戈:指闪闪发光的戈、矛等兵器。³月魄:初生之月。也泛指月亮。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珠生月魄,钟应秋霜。”⁴雕弓:雕刻着图案的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青海¹阵云²(zā)³,黑山兵气冲。
译文:边境荒漠上空的乌云叠起如兵阵,黑山上的戈矛杀气直冲天穹。
注释:¹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境内。这里泛指边远荒漠之地。²阵云:言云叠起如兵阵。³匝:环绕。黑山:山名。在今陕西榆林西南。唐调露初年(679),裴行俭大破突厥条部于此。这里泛指边塞要地。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战酣太白¹高,战罢旄(máo)²空。
译文:唐军酣战之际太白星在夜空高悬,战罢髦头星落得一场空。
注释:¹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星、长庚星。《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战伐,常用以比喻战事。²旄头:星宿名,即昴(mǎo)宿。《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髦头星象征敌必败。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译文:从戎万里的勇士不怕死,谁知一时竟然获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画图麒麟阁¹,入朝明光宫²
译文:我的真容也画在麒麟阁,皇帝召见我入朝明光宫。
注释:¹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²明光宫:汉代宫名。代指皇帝临朝的宫殿。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大笑向文士,一经¹何足²³
译文: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哪里值得探究到底!
注释:¹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²何足:哪里值得。³穷:探究到底。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古人昧(mèi)¹此道,往往成老翁。
译文: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往往蹉跎一生就成白发老翁。
注释:¹昧:愚昧,不懂。

  这是一首歌颂大丈夫从军赴边、生死搏战、凯旋受赏的诗。全诗表现出主人公从戎报国、立功边域的远大理想,赞扬了他的英雄豪迈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语言明快、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意蕴深长。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推到读者面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此诗起调显然受到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但不同的是《白马篇》在“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突起之后,却以慢笔插入“借问谁家子”以下大段铺陈,写“游侠儿”的生平和高强武艺。高适却将这些一概摒弃,快人快语,一腔豪气,一泻到底。所以,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这样,勇士的赴敌就更理直气壮。再加上“将军”的雄武,愈发增加了胜利的信心、立功的热望。开始四句,痛快豪壮,层层蓄势,已将勇士的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这样就使下文“快战”场面的出现水到渠成。

  “万鼓凭殷地”以下八句,将主人公赴敌过程的细节一概删掉,直写战阵的壮阔。同时加以生动的夸张和想象,突出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万鼓齐鸣,犹如惊凭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战士们精诚贯日月,使其留驻空中;“阵云”冲山岳,群峰为之晃动。这样神勇的军队,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文势至此高潮,陡然收住,如截奔马,使之折入对主人公心胸的袒露,与起首相呼应。

  一般说来,在文势的高潮突转,比较难以为继,它必将聚集起更大的力量,才能再掀波澜,否则就有龙头蛇尾之弊。不过这种担心对高适来说显然是多余的。他的万斛豪情,不如此就不能尽情发泄,故自“万里不惜死”以下八句,感情突破陡煞的闸门,冲天而起,再奋逸响。因为直接参战的主人公,他的理想就是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去搏击,是以“万里不惜死”的无畏追求而得到“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最高奖赏。因此,他被这撼天动地的战斗场面鼓舞,为自已能建功立业、凯旋受赏而欣喜若狂。自然,对于皓首穷经、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生活,他是不屑一顾的,因而以“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这样的英雄豪语,把主人公安边定远的壮志、豪宕不羁的精神,如狂飙勃发般地倾泻出来。

  高适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情,以饱含着强烈感情的语言,率直地表现诗人的深刻感受。诗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既峰峦迭起,又一气贯注,感情的洪流愈泻愈强,毫无衰减,如骏马注坡,不可羁勒。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518-520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屈指数春来,弹指¹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píng)²,题满伤春句。
译文:掰着手指数来了春天,却惊讶地发现,弹指之间春天就已过去。蛛丝网兜住了落花,也要把春留住。好几天为春晴而欢喜,却又一连几夜愁听春雨。曲折的小山屏风,写满了伤春的诗句。
注释:双调:宫调名,属北曲十七宫调之一,是元曲的常用宫调。楚天遥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由《楚天遥》与《清江引》两个曲牌组成。¹弹指:本为佛家语,“一弹指”的略语,喻时间短暂。²六曲小山屏:可开可合的六折画屏。六曲,指屏风一共六扇。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春若有情应解语¹,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wèi)北春天树²,不知那答儿³是春住处?
译文:春天如果真有感情,就应该了解我的心曲,可问起来却没有凭据。傍晚时,江东烟霭迷濛;春天里,渭北一片花树,不知道哪里是春天的住处?
注释:¹解语:善解人意。²“江东”二句:为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二句的倒用。³那答儿:哪里,哪边。元人俗语。

  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

  前段《楚天遥》,通篇五字八句四韵,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开头两句化用了南宋词人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词意,揽括全篇,抒发了爱春、惜春、伤春的复杂心绪。“屈指”“弹指”、“春来”“春去”,两相对比,益见感慨之深。“蛛丝”二句,写眼前景物,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留春住”,是作者此际的心情,因而感到客观的境物,亦与自己的心融会为一。落花象征着即将消逝的春天。“蛛丝网落花”似从辛弃疾《摸鱼儿》“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句化出,物与我会,境与情融。“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天晴时似觉春可暂留,因而喜悦;夜雨时便觉春归迅速,更惹伤悲。雨晴不定,愁喜无端,正见作者胸中不可名状的伤春意绪。唯是在“六曲小山屏”上,“题满伤春句”。至此点出伤春的主题。

  后段《清江引》,基本上是五七言句法,末句加上衬字,便显出元曲的特点。“春若有情应解语”,承上启下。此句继承了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和温庭筠“花若有情还怅望”(《李羽处士故里》的手法,句中再作转折,用意尤为婉曲。“问着无凭据”,言外之意是说,春既无情,亦不解人心意,来去匆匆,徒令人伤怀而已。“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语。杜甫寄居长安,李白漫游江浙,原诗两句是写杜甫和李白各自所在的景物。此曲直用杜诗,也寄寓着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这两句点出伤春的理由,深化了主题,并逼出末句“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这句化用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意,既是写惜春的情怀,也是写对友人的思念。

  全曲前段力写伤春之情,后段引用前人诗句,略点离愁无尽之意,两段结合得水乳交融,景中有情,神余象外。曲中化用了不少前贤惜春伤春名句,却能浑然一体,自成新篇,诗词功夫转化为曲而不失曲的特殊韵味,足见作者的诗家功夫。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79-780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215

chǔtiānyáoguòqīngjiāngyǐn··zhǐshùchūnlái--xuēáng

zhǐshùchūnláidànzhǐjīngchūnzhūwǎngluòhuāyàoliúchūnzhùchūnqíngchóuchūnliùxiǎoshānpíngmǎnshāngchūn

chūnruòyǒuqíngyīngjiěwènzhepíngjiāngdōngyúnwèiběichūntiānshùzhīérshìchūnzhùchù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流落¹征南将²,曾驱(qū)十万师。
译文: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注释:¹流落:漂泊失所。²征南将:指李中丞。师:军队。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罢归无旧业¹,老去恋明时²
译文: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注释:¹旧业:在家乡的产业。²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独立三边¹静,轻生²一剑知。
译文:少壮时独立功勋归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注释:¹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²轻生:不畏死亡。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茫茫江汉¹上,日暮(mù)²欲何之³
译文: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注释:¹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²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³何之:何往,何处去。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4-225

sòngzhōngchéngzhīxiāngzhōu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liúluòzhēngnánjiàng céngshíwànshī 
guījiù lǎoliànmíngshí 
sānbiānjìng qīngshēngjiànzhī 
mángmángjiānghànshàng zhī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万里何所行,横漠(mò)¹筑长城。
注释:¹横漠:横贯北部边境的沙漠。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称北部边塞。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¹
注释:¹“岂台”两句: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也可表示“我”的谦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辈们世代经营的结果。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树兹¹万世策,安此亿兆(zhào)²
注释:¹兹:此。²生:人民。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jù)¹敢惮(dàn)焦思²,高枕于上京³
注释:¹讵:岂。²焦思:忧愁焦虑。³上京:即首都。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北河¹见武节,千里卷戎旌(jīng)²
注释:¹北河:河名。黄河由甘肃流向河套,至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一河称北河。武节,犹武德,武道。秉武节,有些版本作“见武节”。²戎旌:军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山川互出没¹,原野穷超忽²
注释:¹出没:时隐时现。²超忽:旷远之貌。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撞金¹止行阵,鸣鼓²兴士卒。
注释:¹撞金:打击金钲;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节制步伐,指挥行阵。²鸣鼓:击鼓。军队用以振奋士气,发起进攻。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¹月。
注释:¹关山:指关塞险隘,崇山峻岭。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缘岩驿(yì)马上,乘空¹烽火发。
注释:¹乘空:犹凌空,耸立空中。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借问长城侯¹,单于入朝谒(yè)
注释:¹侯:古时候在关隘道路上迎送宾客、侦察敌情的小吏。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浊气静天山¹,晨光照高阙(què)²
注释:¹天山:山名,即祁连山。以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这里泛指边塞。²高阙: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释兵¹仍振旅²,要荒事万举。
注释:¹释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战争。²振旅:即整顿部队。古代军队胜利归来谓之振旅。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饮至¹告言旋,功归清庙²前。
注释:¹饮至:古代国君外出,临行必告于宗庙,返回也必告于宗庙。对从者有所慰劳,集群官共饮,谓之“饮至”。²清庙:即宗庙、太庙,取其清静肃穆之意,故称。
早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yìnchángchéngxíng

yángguǎng广 suídài 

qiūfēng yōuyōuxíngwàn 
wànsuǒxíng héngzhùchángchéng 
xiǎozhì xiānshèngzhīsuǒyíng 
shùwànshì ān亿zhàoshēng 
gǎndànjiāo gāozhěnshàngjīng 
běijiànjié qiānjuǎnróngjīng 
shānchuānchū yuánqióngchāo 
zhuàngjīnzhǐhángzhèn míngxīngshì 
qiānshèngwàndòng yìnchángchéng 
qiūhūnsàiwàiyún ànguānshānyuè 
yuányán驿shàng shèngkōngfēnghuǒ 
jièwènchángchénghóu cháncháo 
zhuójìngtiānshān chénguāngzhàogāoquè 
shìbīngréngzhèn yāohuāngshìwàn 
yìnzhìgàoyánxuán gōngguīqīngmiàoq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