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贷蜲屏,西家贷华烛。髻鬟错巾冠,欢场稍秾缛。
东家贷蜲屏,西家贷华烛。髻鬟错巾冠,欢场稍秾缛。
虚窗淅沥风,四围遮被襆。凉月荫丛枝,十亩莎庭绿。
虚窗淅沥风,四围遮被襆。凉月荫丛枝,十亩莎庭绿。
主人季次贫,衣马欣驰逐。三秋客渚宫,百金倚吴肉。
主人季次贫,衣马欣驰逐。三秋客渚宫,百金倚吴肉。
归来双羞囊,风枝扫空屋。徵伎列樽罍,情侈欢不足。
归来双羞囊,风枝扫空屋。徵伎列樽罍,情侈欢不足。
幸有万竿篁,寒梢泻春渌。荡尽管弦心,豁开烟岚目。
幸有万竿篁,寒梢泻春渌。荡尽管弦心,豁开烟岚目。
何处觅清歌,微风戛修玉。
何处觅清歌,微风戛修玉。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2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旅泊¹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译文:已在外漂泊多年,年纪大了还不能怀乡。
注释:¹旅泊:漂泊,这里指在外做官,未能归乡。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译文:在门前忽然遇到一位客人,他说是从故乡来的。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敛眉¹俱握手,破涕共衔杯²
译文:皱着眉头一起握手,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一起饮酒。
注释:¹敛眉:皱起了眉,这里指掉泪动容,是表达思乡之情。²衔杯:喝酒。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yīn)勤访¹朋旧,屈曲²问童孩。
译文:情意恳切的询问旧朋友,详细周到地问起孩子们。
注释:¹访:询问。²屈曲:详细周到。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衰宗¹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译文:衰微的家族有很多兄弟侄儿,哪个去观赏园池亭台?
注释:¹衰宗:衰微的宗族,是一种自谦的说法,犹言“寒家”。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译文:旧日的庭园如今是否依然存在?新树也该会栽上了。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柳行疏密布,茅斋(zhāi)宽窄裁。
译文:柳行植得疏密合适,茅草房修剪得有宽有窄。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译文:从哪里移来的竹子?又栽种了几棵梅树?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译文:渠沟里不该断绝水流,爱生青苔的石头是否依旧?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译文:院中的果实哪一种先熟?林中的花哪一种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jī)¹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译文:客居的心情只想多询问,为我回答不要让我猜。
注释:¹羁心:羁旅的情怀。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行当驱下泽¹,去剪故园莱²
译文:不久将乘坐下泽车驱马而行,回去铲除旧院中的杂草。
注释:¹下泽:车名,是一种适于沼田行驶的短毂车。²莱:草名,又名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

  这是一首思乡诗。作者在外居官多年,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遇见了家乡来的人,便殷勤问起亲戚朋旧、居室池台、园林植树等情况,表达了恋念故乡的情思。

  这首诗是写王绩绩在他乡遇到故人,内容虽然质朴平淡,但是意境隽永。开篇便营造了一种意境,将读者带人诗人寄居的大都当中。根据后人考证,此处所说的旅泊多年的城市应当是长安城,城里车水马龙、房屋鳞次的繁华留住了诗人的脚步,所以诗人才有感而发,到老了仍然没有想着回家。

  诗写得颇有意境,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带到诗人寓居的他乡京城里。这儿房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以致诗人在外旅居多年,到老了仍没有想回故乡,然而“乐不思蜀”只是表面的意思,继续读下去就可以发现“故乡”始终魂牵梦绕在诗人心中。诗人忽然在自己门前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乡人,久别重逢,彼此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紧握着对方的手。接着客人被热情地请进了屋子,贤淑的主妇迅速准备好了洗尘的酒肴。座中,主客相谈十分亲热融洽。主人一个劲地询问着故乡的事。他首先问起亲朋好友,连他们的孩子都仔仔细细地询问到了。

  接下去,到诗人开始询问自己的宗族的近况。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他的二哥是《古镜记》的作者,此外还有弟兄四人。王通死于大业年末,他的儿子王福畤(王勃之父)、王福郊以及其他子侄在王绩作这首诗时,大都在故乡,因此王诗说“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接着,诗人一连提了许多问题,问到旧居、栽树、建房、种竹、植梅、渠水、石苔、园果、林花等等。而这一连串的提问,在表现了诗人关心故乡亲人的的迫切心情的同时,在人们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图画。最后,诗人以叮嘱故人回答不要有顾虑和表示自己将告老回乡作结,娓娓动听,余韵无穷。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的不少诗作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的不满,但也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读罢这首诗,使人感到王绩一生虽有逃避醉乡的一面,但他又并非真如他所说的“长昏饮”,而是也有清醒和热爱生活的一面的。

  诗中此处所用的连续提问法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这类诗文形式复原了先秦以及秦汉文学诗歌常用的形式,例如《诗经》的《行露》当中,虽然只有十五句,却连用九个问句,以增强文字语气,强调人物情感。本诗也用了类似的连续提问法,虽然跟古诗文用途不同,但是却充分强调了作者悲喜交集、惆怅与激动共存的的情绪。

  不过,诗人虽然情绪激动,满心渴望了解家乡一草一木的变化,但是他却在最后四句当中诉说了自己的意愿。虽然羁旅在外只能问故人家乡如何,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期盼着不久就回到家乡。亲自去走访曾经去过的地方,游戏于田野故园当中,以解多年思乡之苦。

  全诗质朴自然,并无雕砌的痕迹,平淡中见真味,含蓄中有深情,言浅而韵味无穷,一扫初唐诗坛的迤逦浮华的靡靡风气,正是王绩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之一。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塞梅著花未”显然是受了王绩此诗的影响。特别是前两句和最后一句,与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意思几近相同,末句同样采用提问法。但是,王维的《杂诗》所表达的乡情寄托在“塞梅”之上,而王绩的这首诗寄托情感的意象却比较多。

  王绩的思想虽然受老庄影响颇深,不少诗作都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渴望自由遗世的意思,这首诗亦有些许逃避的意思。然而,诗中的画面和真情却打动人心,充满了对人情事理的热爱和依恋,显然并非牢骚之作,实则读来娓娓动人,余韵不绝。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5-6页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译文:我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刚刚懂得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的折磨。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身似浮云¹,心如飞絮,气若相丝。
译文:身体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
注释:¹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空一缕余香¹在此,盼千金相子何之²
译文: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殷勤盼望的情侣又到哪里去了呢?
注释:¹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²盼千金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证候¹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相思的痛苦什么时候最猛烈呢?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月亮半明半亮时。
注释:¹证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情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

  “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少妇身、心、气的描写,将少妇“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此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王震远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08-909 .

chángōng ·chūnqíng

zài yuándài 

píngshēnghuìxiāng cáihuìxiāng biàn便hàixiāng 
shēnyún xīnfēi ruòyóu 
kōngxiāngzài pànqiānjīnyóuzhī 
zhènghòuláishí zhèngshìshí dēngbànhūnshí yuèbànmíngshí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zhù)春衫¹如雪色,扬州²初去日。
译文:不能留下,留下来也是没有什么好处。刚刚离开扬州踏上功名之路时,身着一袭白衣如雪色。
注释: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¹白纻春衫: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白纻:即白苎,白色的苎麻。²扬州:今属江苏省。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轻别离,甘抛掷(zhì)¹,江上满帆风疾²。却羡彩鸳(yuān)三十六³,孤鸾还一只。
译文:为了前程轻看了离别之事,甘愿丢弃这份情感,江上乘船鼓满风帆疾驶而去,毫不留恋。到头来还是得羡慕人家彩鸳一双双一对对,我却仍然是孤苦一身。
注释:¹抛掷:丢弃;弃置。²疾:风的速度很快。³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⁴孤鸾:孤单的鸾鸟。比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

  这是代闺人抒写离情别怨的词。在浮艳成风的花间派词苑里,赋别多的是缠绵悱恻之作,此首却别开生面。“留不得”,一起何其突兀,却是干净利落,绝无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之态。欲留而不得,犹见留恋之情,而次句“留得也应无益”,却是决绝之辞,怨之深溢于言表。陡起急转,一下子就把感情的浪涛激至最高点;妙在绝非一泻无余,而是恰如巨闸截波,以高位取势。顿起之后,继以缓承,行文摇曳生姿。“白纻”两句,回叙行者初去扬州之日,江头送别,突出印象之一。记去扬州时之衣服,颇见潇洒豪迈之风度。白纻春衫,莹洁如雪,举服饰之潇洒飘逸,其人之风神如玉可知。印象如此鲜明,标志着对行者之犹存眷恋,就意脉言,暗承“留不得”。“轻别离”三句,回叙伤痛送别时突出印象之二。风帆满鼓,行者恨不得舟行如飞;看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有这样的繁华去处在招手,行者就视别离如等闲,视抛掷如儿戏,薄情面目,昭然若揭,就意脉言,暗承“留得也应无益”。结尾两句,写的是别后的内心独白。古乐府《鸡鸣高树巅》:“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词句中之“彩鸯三十六”,盖指三十六对。一方面,羡鸳鸯之双栖双宿,一方面,伤自身之有如孤鸾。这里,既寄寓对幸福之仍抱憧憬,也透露对行者怨念之深。怨之深与爱之切,相反相成,与开端仍一脉相承。此词一起一结,在写法上,前者是直诉胸臆,斩钉截铁;后者是托诸物象,言外见意。一气斡旋,两般笔墨。

  诗人告别扬州的时候是果断的,“满帆风疾”正说明无所留恋。但结尾二句词意顿转,以孤鸾自喻,描绘孤寂的心境,暗含对轻易离别的 后悔之意。原来前面说得那样轻松,不过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沉郁之情。

  孙光宪词之见于《花间集》和《尊前集》者有八十四首,数量之多,在花间派词人中居首位。就其艺术表现,孙词特色主要体现在气骨的精健爽朗上。就此阕论,一开端就是顶点的抒情手法,一气贯注的通体结构,确是以峭劲取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孙词,“气骨甚遒,措语亦多警炼”,可谓鞭辟入里。

  《谒金门》词调的过片,《花间集》中,韦庄、薛昭蕴、牛希济诸作,皆为两个六言句。孙光宪此阕则改为两个三言句和一个六言句。三言句“轻别离、甘抛掷”作对偶句式,揭示行者的薄情心魂,倍见生色。明杨慎《词品》云:“词人语意所到,间有参差,或两句作一句,或一句作两句,惟妙于歌者上下纵横取协。”征之唐五代词情况,斯言得之。后代论词律者往往标举一调多体,其递嬗之迹,于此也可略窥一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1-262

jīnmén··liú--sūnguāngxiàn

liúliúyīngbáizhùchūnshānxuěyángzhōuchū

qīngbiégānpāozhìjiāngshàngmǎnfānfēngquèxiàncǎiyuānsānshíliùluánháizhǐ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清雪冷沁花薰。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西风骤惊散,念梭悬愁结,蒂翦离痕。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清雪冷沁花薰。天街曾醉美人畔,冷枝移插乌巾。西风骤惊散,念梭¹悬愁结,蒂翦离痕。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注释:¹梭:一本作“枝”。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深闭千门。浑似飞仙入梦,袜罗微步,流水青蘋。轻冰润□,怅今朝、不共清尊。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¹,深闭千门。浑似飞仙入梦,袜罗²微步,流水青蘋。轻冰润□,怅今朝、不共清尊。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注释:¹坊:一本作“芳”,一本作“芬”。²袜罗:一本作“罗袜”。

  《夜飞鹊》,入“道宫”。《梦窗词》集入“黄钟商”。一百零七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四平韵。主人蔡姓,盖尝纳妓又下堂。词中有“中郎旧恨”、“怅今朝、不共清尊”,据此,该妓定属蔡姓主人。

  “金规”两句。“金规”,即圆月。此言金黄色的圆月高挂在银河旁。天上万里无云,河汉清晰。“清雪”三句,直赞南花。以喻蔡妾。言雪白的南花清香袭人,此以花喻人。词人说:我曾经在那京城的大街上醉倒在你的身旁,你在我的帽子插上了清香诱人的花枝。词中的“美人”,即是蔡妾。“西风”三句,为妾设想。此处是说:当西风骤起时,你就像南花而凋谢了。它的梭子形的果实摇摇晃晃地挂在枝头上,可能在为自己的命运担心,因为人们将会很快把这些果实采去,而南花枝上被人剪去花朵后的剪刀痕,还会很明显遗留在枝头上啊。此以花喻人,暗示妾是被逼而离开蔡家的。“中郎”两句,写主人。“中郎”,本指东汉蔡邕,官拜中郎将。这里以“中郎”指代蔡司户。“司户”宋州县中主管户藉的官吏。此言蔡司户在宴席上通过笛声发泄自己与妾分离后的愁恨。

  “空剩”三句,词人的假设。言蔡妾离去后,恐怕要被人像绝代佳人似的深藏在重重幽闭的侯门中。“浑似“三句是说:如今在这席间赏花,使我好像在梦境中遇到仙女一样。幻觉中见花仙光袜悄悄飘行,简直像是青萍浮水而移般的轻灵潇洒。“轻冰”两句,言乍寒浸润皮肤,使我突然清醒,不见了花仙也就无法与己对饮。“怕云槎”三句是说:我担心传递信息的仙筏来得太晚了,恐怕那时已是人去楼空,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即是此意。而那时余下的只有我们对你的缠绵难忘的追忆了。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在秋天离别的路上见到河边一行行垂着的杨柳;秋风吹过的时候似乎听到了管弦弹奏出来的那哭泣而凄惨的乐曲。
在我从青楼离别之后,不知道你(诗人所思之人)以后又会为了哪个人而倾心呢?

qiūbié--luó

biéchuíyángliǔqiūfēngguǎnxián

qīnglóujūnhòumíngyuèwèishuí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