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疑浪游,转眼逢杰观。
山斗路将穷,脚欹行大缓。
信筇扪石根,恍若得一间。
鵒谺欲上吞,浑沌疑始判。
岂其蛟擘开,或者雷劈断。
洞转一曲关,磴道鬼为栈。
悬岩百仞余,僧圬屋其半。
其旁磊苍崖,其下踏碧涧。
峰回若相朝,水虢若相唤。
萝虯百年枝,松靷千尺干。
溜皮鳞逆生,蛰若相倒贵。
三十六洞天,往往此其冠。
或传帝所栖,其说涉漫漶。
意古隐者徒,侨家避秦乱。
围棋或著书,不觉岁月换。
断编何处藏,但有竹可汗,
残局何年终,但有柯欲烂。
疑似姑置之,杯酒酬赏叹。
移这家山旁,破甑视浮宦。
归老似未迟,欠此清一段。
上疏乞鉴湖,故事吾可按。
悠悠天听高,此计卒未办。
意外今获兹,巾帻可小岸。
况在大化中,丑好俱是幻。
有暇得娱嬉,孰疑非汗漫。
出门疑浪游,转眼逢杰观。
山斗路将穷,脚欹行大缓。
信筇扪石根,恍若得一间。
鵒谺欲上吞,浑沌疑始判。
岂其蛟擘开,或者雷劈断。
洞转一曲关,磴道鬼为栈。
悬岩百仞余,僧圬屋其半。
其旁磊苍崖,其下踏碧涧。
峰回若相朝,水虢若相唤。
萝虯百年枝,松靷千尺干。
溜皮鳞逆生,蛰若相倒贵。
三十六洞天,往往此其冠。
或传帝所栖,其说涉漫漶。
意古隐者徒,侨家避秦乱。
围棋或著书,不觉岁月换。
断编何处藏,但有竹可汗,
残局何年终,但有柯欲烂。
疑似姑置之,杯酒酬赏叹。
移这家山旁,破甑视浮宦。
归老似未迟,欠此清一段。
上疏乞鉴湖,故事吾可按。
悠悠天听高,此计卒未办。
意外今获兹,巾帻可小岸。
况在大化中,丑好俱是幻。
有暇得娱嬉,孰疑非汗漫。
曾丰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 8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译文:雨后溪水见涨,微风吹拂在人脸上,月亮下落,繁星映满天空。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数只船横浦(pǔ)¹,一声笛起山前。
译文:有几只船横斜停泊在浦口,夜静悄悄的,山前传来了一声悠扬的笛声。
注释:¹浦口:小河入江之处。

xiàliùyán

yóu sòngdài 

zhǎngqīngfēngmiàn yuèluòfánxīngmǎntiān 
shùzhīchuánhéngkǒu shēngshānqián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知章¹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译文: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注释:¹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阳¹三斗始朝天²,道逢麴(qū)³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译文: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注释:¹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²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³麴车:酒车。⁴移封:改换封地。⁵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左相¹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²吸百川,衔杯³乐圣称避贤。
译文:左相李适之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注释:¹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年)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年(746年)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²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³衔杯:贪酒。⁴圣:酒的代称。此化用李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宗之¹潇洒美少年,举觞(shāng)²白眼³望青天,皎(jiǎo)如玉树临风前。
译文: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注释:¹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²觞:大酒杯。³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⁴玉树临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苏晋¹长斋²绣佛³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译文: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注释:¹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²长斋:长期斋戒。³绣佛:画的佛像。⁴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李白¹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译文: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注释:¹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译文: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¹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²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译文: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注释:¹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²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焦遂(suì)¹五斗方卓然²,高谈雄辩惊四筵(yán)
译文: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注释:¹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²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742年(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天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33-435

yǐnzhōngxiān

 tángdài 

zhīzhāngchéngchuán yǎnhuāluòjǐngshuǐmián 
yángsāndǒushǐcháotiān dàoféngchēkǒuliúxián hènfēngxiàngjiǔquán 
zuǒxiàngxìngfèiwànqián yǐnchángjīngbǎichuān xiánbēishèngchēngxián 
zōngzhīxiāoměishàonián shāngbáiyǎnwàngqīngtiān jiǎoshùlínfēngqián 
jìnchángzhāixiùqián zuìzhōngwǎngwǎngàitáochán 
báidǒujiǔshībǎipiān chángānshìshàngjiǔjiāmián  (dǒujiǔzuò dǒu )
tiānláishàngchuán chēngchénshìjiǔzhōngxiān 
zhāngsānbēicǎoshèngchuán tuōmàodǐngwánggōngqián huīháoluòzhǐyúnyān 
jiāosuìdǒufāngzhuórán gāotánxióngbiànjīngyán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suí)(dī)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¹月,雨荒十里红桥²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译文: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注释:家:这里指扬州。¹瓜步:瓜步山。在江苏省六合东南,南临大江。瓜步月就是瓜步这个地方上面的月亮。步,一作埠。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亦名桃叶山。²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是扬州游览胜地。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zhuì),沙鸥(ōu)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¹,将毋(wú)²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注释:¹折腰人:此处是作者自谦,也是愤激之反语。²左:违背,不合。

  此词抒写了对扬州的怀念,也透露了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上片着意描写扬州的风景名胜,令人神往。下片抒写对重返扬州的生活展望。全词平易浅近而内涵丰富,感情真挚,颇具特色。

  口语化而又典雅的文字的塑造,往往需要一定的雅醉。这样,在醒醉之中方能一吐快绪。性情自然而生,笔下文字在情感的催促下静静流露。《满江红·思家》读起来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和畅快。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人世终究没有将我忘怀,如此眷恋于我,此时感知自己是如此的重要。在劳累之余,似乎不仅眼睛一热,要哭一下鼻子的。冷漠的社会,该对自己敞开心扉。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不管金窝银窝,还是最喜自己的草窝。只要自己生活得开心,过个自由自在的生活,便不去追逐那些轻浮的感觉,为俗事所累。

mǎnjiānghóng··jiā--zhèngxiè

mèngyángzhōu便biànxiǎngdàoyángzhōumèngshìsuí绿liǔkānyānsuǒcháosāngèngguāyuèhuāngshíhóngqiáohuǒgènghóngxiānlěngdànchéngyuányīngtáo

xiàngjiāngcūnduǒshàngjiānglóuyǒushīrénmǒumǒujiǔrénhuājìngxīndiǎnzhuìshāōuyǒuxiángōngjiāngbáitóugōngzuòzhéyāorénjiāngzuǒ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五月鲥(shí)¹已至燕²,荔枝卢橘³未应先
译文: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
注释:¹鲥鱼:产海洋中,春夏之交为产卵期,方溯河而上,南方江河中多有之,以江苏镇江市之金山、浙江之桐庐县等处所产为最有名。²燕:指北京,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迁都于此。³卢橘:《文选》注为枇杷。《本草纲目》李时珍注为金橘。此应指枇杷。⁴先:抢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赐鲜¹徧及²中珰(dāng)³,荐熟谁应寝庙
译文:皇帝赏赐的时鲜食品遍及到宦官宅第,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
注释:¹鲜:时鲜食品。²及:到。³中珰:宦官。珰,冠饰。⁴第:宅第,府第。⁵荐: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⁶应:设,此指主持。⁷寝庙:即宗庙,前为庙,后为寝。⁸筵:筵席。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白日风尘¹²驿(yì)骑,炎天冰雪护江船³
译文:送鲥鱼的驿骑奔驰在路上,扬起阵阵尘土,遇上炎热的天气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
注释:¹风尘:风沙。²驰:奔驰。³江船:江中之船,此指送鱼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zhù)金盘¹²³
译文: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注释:¹玉筯金盘:皇帝赐臣下食物所用器物。筯,同“箸”。²敢:岂敢。³望:盼望。⁴传:颁赐,赏赐。

  此诗通过咏鲥鱼,讽刺君王重口体之养而劳民伤财,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远君子。诗以颔联为中坚,首联写鲥鱼被帝王看重,颈联写营运时情况,尾联抒发感叹,都为鲥鱼入宫后赐宦官而不及荐祖庙而铺设。全诗咏鲥鱼,但不是一般的咏物,而是重在讽刺,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两句写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第一句点出了五月间船经过许多地方,才把这鲜美的鲥鱼运到北京。此时正是鲥鱼最鲜美的时候。但这时连南方的荔枝,卢橘都未能运到北京,可见鲥鱼之鲜。诗人运用对比,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生活需要已达到穷奢极欲的地步。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三四句写赐鲥鱼给宦官而不祭宗庙。这里用“中珰”来代称宦官。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给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从中可知“皇恩浩荡”,说明宦官地位很高,备受恩宠。从中也可知道鲥鱼的贵重、也反衬了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各地贡给京都的时鲜土特产,封建帝王竟置宗庙于脑后,而先赏赐宦官,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孝道是多么虚伪。此联亦是下句同上句对照,讽刺意义鲜明。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五六句写陆路水路送鱼忙。尽管是满天风沙,送鲥鱼的驿骑,仍日夜奔驰。在炎热的暑天,江上送鱼船里就用冰雪护着鱼,以保持其鲜味。鲥鱼运到北京其间历经千辛万苦。白天信使骑着马在风尘中奔驰,一路上不知累倒了多少匹健壮的马匹。一个“驰”字、“护”字,就足以说明封建帝王为享乐腐化的生活而不惜劳民伤财。

  结尾两句写受赐无望的愤懑。鲥鱼白鳞细骨很可爱,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盘”才有希望得到宫中传来的赏赐。由鱼论及朝政,表示了作者对明中叶宦官专横当道的莫大讽刺,亦表示诗人自己受赐无望。以此作结,既说明了诗人的愿望,也说明了诗人的不满。

  全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突出主题。作者将讽刺性放在对比之中,用鲥鱼之鲜对比宦官之贵,用不祭祖先却先赐鲥鱼对比皇帝同宦官的关系,再用运鱼进京的千辛万苦对比宦官正举着玉箸夹吃金盘中的鲥鱼,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因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讽刺意义。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20页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461-462页

shí

jǐngmíng míngdài 

yuèshízhìyān zhīwèiyìngxiān 
xiānbiànzhōngdāng jiànshúshuíkāiqǐnmiàoyán 
báifēngchénchí驿 yántiānbīngxuějiāngchuán 
yínlínkānlián zhùjīnpángǎnwàngchuán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时风。
阑干曲护¹闲庭小。犹恐春寒悄²。隔墙影送一枝红³。却是杏花消隔、旧时风。
译文:曲折的栏干围护花丛,静静的庭院显得太小;还怕春天的寒气,悄悄地把花儿袭扰。隔墙送过一枝红影,却是消瘦的杏花,迎着旧曾相识的东风。
注释:¹曲护:弯弯曲曲的阑干回廊。²悄:悄然(来临)。³隔墙影绕一枝红:与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内容相近,意境却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¹。只知婀(ē)(nuó)²共争妍(yán)。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³
译文:凋谢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开始褪色凋残;花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我要问也完全困难。花呀你们只知婀娜盛开时,互相斗芳争妍,却不知道有人,为你们惋惜似水流年。
注释:¹海棠睡去梨花褪两句:海棠花闭合了,梨花也从枝头褪去,难觅踪影,想问候她们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²婀娜:轻盈柔美。³惜流年:关注时光的流逝。

  《遣愁集》卷十三“集风流”篇载有词作者叶小鸾的这样一段轶事:“晨起,未及梳妆,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帐问安,因见其貌美甚,乃笑语之曰:“我见犹怜,未识画眉人道尔何如也?””这位才女母亲在这儿欣赏、赞美女儿,也是种“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这样的一个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虽已配婚,但那个张姓郎君尚未及为她“画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驿外断桥边”自开自灭的一株弱花。

  沿着曲曲弯弯的阑干回廊,小鸾来到自家这小小的闲庭院,此来不是“闲”逛、并非漫游,却是因着这春寒的悄然降临,心中揣着一段“恐”惧: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们,是否安然无恙?她急急地走着,慌慌地找着,猛抬头只觉眼前忽然一亮,却原来是邻家院墙上“一枝红杏出墙来”,但却消瘦得实在是可怜,颤巍巍地独立在旧已相识的东风之中,乃至小鸾一开始只看见一点红“影绕”着墙头,显得格外的孤独失援。想当初宋人叶绍翁写“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时候,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种过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东风依旧,可杏花姑娘却瘦弱不堪,出墙,也只是一种例行规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样了。哟!难怪人称“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这般早啊!梨花呢,却早已褪下枝头,难觅踪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先生当年可是这么道来着。要不,奴家也来学他一学,烧起高烛将美人照醒了再说?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让照得不得安寝,也惟有东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们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着春夜寒厉的风,跑了来,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没有一个接受我问候的,只得欲语而止。看来也只能这样无功而返了,小鸾一边行走,一边抱怨:她们只知道争奇斗艳,争累了睡、斗罢了褪,就不知道还有人“为伊惜流年”,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时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纯,故而少女写作的文艺作品,也就显得十分的纯真可爱。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娇小身影,那寂静的院落里踽踽而归的零乱脚步,那生闲气而找不到对象的娇憨神情,全由那清丽畅达的文字给记录了下来,读之真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翁敏华,417页

měirénkànhuā--xiǎoluán

lángànxiántíngxiǎoyóukǒngchūnhánqiāoqiángyǐngsòngzhīhóngquèshìxìnghuāxiāoshòujiùshífēng

hǎitángshuìhuātuìhúnnánwènzhǐzhīēgòngzhēngyándàoyǒurénwèiliú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