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佛今寿皇,家传室授不老方。
九转丹砂一仁念,函四大海为寿乡。
仁气所覃莫非寿,椿松龟鹤不足当。
三公九卿百执事,一时幸会俱遐昌。
公于九卿盖其杰,向独年少今未苍。
嵩狱尼山吐符日,长虹失色归文章。
骨相岩岩松梅竹,精神凛凛冰雪霜。
黑精青女杀气重,终握斗柄持天纲。
十年伏骥起北漠,万里飞鸾度南湘。
掌中名是风宪笔,实与万物为春阳。
二十五州人所祷,万口一词寿而康。
君不见夜来南极星转芒,又不见朝来南极日转光。
日星所会有所应,西州耆旧循南荒。
百神奔走翊诞庆,万象森罗印徵祥。
南人耳目习南事,寿公之意何以将。
南极从古星不老,南极从今日初长。
无量寿佛今寿皇,家传室授不老方。
九转丹砂一仁念,函四大海为寿乡。
仁气所覃莫非寿,椿松龟鹤不足当。
三公九卿百执事,一时幸会俱遐昌。
公于九卿盖其杰,向独年少今未苍。
嵩狱尼山吐符日,长虹失色归文章。
骨相岩岩松梅竹,精神凛凛冰雪霜。
黑精青女杀气重,终握斗柄持天纲。
十年伏骥起北漠,万里飞鸾度南湘。
掌中名是风宪笔,实与万物为春阳。
二十五州人所祷,万口一词寿而康。
君不见夜来南极星转芒,又不见朝来南极日转光。
日星所会有所应,西州耆旧循南荒。
百神奔走翊诞庆,万象森罗印徵祥。
南人耳目习南事,寿公之意何以将。
南极从古星不老,南极从今日初长。
曾丰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 8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¹²其邦³,昊(hào)其子之,实有周。薄言¹⁰¹¹¹²,莫不震叠¹³。怀柔¹⁴百神¹⁵,及¹⁶¹⁷乔岳¹⁸,允¹⁹²⁰²¹²²
译文: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有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注释:¹时: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²迈: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³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⁴昊天:苍天,皇天。⁵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⁶实: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⁷右:同“佑”,保佑。⁸序:顺,顺应。⁹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¹⁰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¹¹震:震动,指以武力震动威胁。¹²之:指各诸侯邦国。¹³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¹⁴怀柔:安抚。怀:来。柔:安。¹⁵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¹⁶及:指祭及。¹⁷河:黄河,此指河神。¹⁸乔岳:高山,此指山神。¹⁹允:诚然,的确。²⁰王:指周武王。²¹维:犹“为”。²²后:君。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明昭¹有周,式²序在位³。载(jí)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yì),肆¹⁰于时¹¹¹²,允王保¹³之。
译文: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注释:¹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²式:发语词,无实义。³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序:顺序,依次。⁴载:犹“则”,于是,乃。⁵戢:收藏。干,盾。⁶干戈:泛指兵器。⁷櫜: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⁸我:周人自谓。⁹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¹⁰肆:施,陈列,谓施行。¹¹时:犹“是”,这、此。¹²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¹³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58

shímài

míng xiānqín 

shímàibāng hàotiānzhī shíyòuyǒuzhōu yánzhènzhī zhèndié huái怀róubǎishén qiáoyuè yǔnwángwéihòu 

míngzhāoyǒuzhōu shìzàiwèi zàigān zàigāogōngshǐ qiú shíxià yǔnwángbǎozhī 

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
一番花信¹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
译文:一到开花时节便有一次花朵更新,新开的花伴着春风,凋谢的零落为尘。
注释:¹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译文:惟有这开不厌的月季花,枝头上花落花开四季常春。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一饷疑情无语”,显然不是终日无语、整日销凝而是忽然间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从次句看,很可能是因攀折梅花所致。这情形有类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忆梅到折梅,引起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折梅与怀人有关,所来自远,南朝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故次句言“手捻梅花何处”,其意仍在怀思远人。“何处”二字则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捻”梅枝,彷徨徘徊。

  女子所怀何人,下句更有暗示。“倚竹不胜愁”,系用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杜诗写了一位为丈夫所遗弃的妇人自保贞洁的德操品行。这里用以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同时又沿用杜诗,以翠竹之高节拟人“暗想江归路”,则进一步点出其人远人的踪迹,想当初,他从“江头”扬帆远去的,而此时也该从去路归来了吧!这句“暗想”联上“凝情无语”云云,又进一步通过状态表情,表现女子那深沉的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而“江头归路”联上“何处”云云,又使人联想到唐诗“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张潮)的意境,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从“暗想江头归路”到末二句“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在意象上有一个跳跃。两字“去”字,可推知不是丈夫归来,倒是出外时的情景。那时,他就乘着一叶行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她东去,那景象是如此凄迷,记忆又是如此犹新,令人难以忘怀。这种倒叙不仅使读者领略到更多忧伤,丰富了词人的内蕴;而且造成一种类乎汉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的意境,既显示出女主人公企盼的失望,又增加了其性格的温润。

  “词人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张炎《词源》卷下)这首词的作者,注意措语用意的深婉,做到了句无闲字而有余意;结尾处所造想象中境界,亦饶悠悠不尽之韵味,故称合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8-1289页

mènglìng··xiǎngníngqíng--wángzhīdào

xiǎngníngqíngshǒuniǎnméihuāchùzhúshèngchóuànxiǎngjiāngtóuguīdōngdōngduǎntǐngdànyānshū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白石莲花¹谁所共²,六时长捧(pěng)佛前灯。
译文: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注释:¹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²共:冯浩注:共,即供。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空庭苔藓(xiǎn)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译文: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¹雁塔几多层。
译文: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注释:¹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漫夸鹙(qiū)¹真罗汉,不会²牛车是上乘³
译文: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注释:¹鹙子:指舍利弗。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²不会:不懂。会:领会,理解。³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现此诗中之意。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白石莲花”即石灯台。《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共”是“供”的通假字。“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这是对“楚公”的赞语。此处“骛子”指舍利弗。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言其道法之高深。这里是在说舍利弗为修行得道之圣。“不会”即不理解。“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6-87

báishíliánhuāchǔgōng--shāngyǐn

báishíliánhuāshuísuǒgòngliùshízhǎngpěngqiándēng

kōngtíngtáixiǎnráoshuāngshímèng西shānlǎobìngsēng

hǎilónggōngxiànzhūtiānyànduōcéng

mànkuāqiūzizhēnluóhànhuìniúchēshìshàngchéng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
如花貌。当来¹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²、俊格³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¹⁰
译文:像花儿一般的容貌。当初我就和你约定,愿意和你白头偕老。你当时正处于美妙年华而且长的俊俏人又聪明,爽朗无拘的性格让我在方方面面对你关怀备至,哪里料到你养成了狭小的心思性情,原来你竟表里不一。渐产生了与你分手的想法。
注释:¹当来:原来,起初。²妙年:青春年少。³俊格:俊俏,漂亮。格,语助词,无实意。⁴凌厉:本指勇往直前,气势猛烈,这里是爽朗无拘的意思。⁵何期:哪里料到。⁶心性近:心思性情不涵厚。近,浅陋。⁷元来:同“原来”,表示发现原先不知道的情况。⁸相表:即“相表里”的简写。⁹分飞:分别,分离。¹⁰计料:打算。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
¹觉因情难供²,恁(nèn)³(jí)。争克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¹⁰。漫悔懊(ào)¹¹。此事何时坏了。
译文:渐渐觉得难以维持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急躁烦恼。怎能忘记我们之间一起有过的欢笑。如果我再与你同拾旧好,就好比是琴瑟之弦已经断了,再接续之时又接错了一样,夫妻离异,犹如泼水于地,不能再复合。你常常向别人述说这些事,又时常寄些书信过来。读过之后,只能白白地悔恨懊恼。想起往事,我们到底哪里出错了。
注释:¹稍:渐渐。²供:维持。³恁:如此。⁴殛恼:急躁烦恼。殛,通“急”。急躁。⁵争克:怎能。⁶罢:停止,这里是忘记的意思。⁷断弦尤续:古以琴瑟喻夫妻,故男子丧妻成为断弦,此处指情爱断绝。尤,错,过失。⁸覆水难收:比喻事成定居,无法挽回。多用于比喻夫妻离异难以复合。⁹诵谈:诉说。¹⁰音耗:音信。《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¹¹漫悔懊:空悔恨懊恼。

  此词咏怀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也可以说是感情失败后的回思和反省。联系到柳永的生平经历,词的主人公应为他自己和他的妻子。

  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妻子发生矛盾的过程。“如花貌”,写妻子的美貌,看来词人的妻子是位非常漂亮的女子。“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这是当初见面定情的誓言,两人曾约定,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接下来,词写词人的重情,妻子“为妙年”,“俊格聪明”,柳永对她“偕方怜爱”。词写到这里,柳永夫妻之间的恩爱生活便写完了,这本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却藏有隐患。词以“何期”来转笔,写妻子心性浅薄,不重誓约。妻子“心性近”,这里却用了“养成”一词,也就是说妻子的这种心性是婚后养成的,这说明柳永在责怪妻子的同时也在责怪自己,因为自己的“偕方怜爱”,才导致妻子的“心性近”。尽管如此,两人的矛盾似乎已不可调和,“渐作分飞计料”,已经有了分手的打算了。

  词的下片写词人与妻子分开之后,渐渐感觉后悔。“稍觉因情难供”二句接上片写其发生矛盾之后的心态,词人因为爱情难以维持而急恼。然而接下来,“争克罢同欢笑”词笔一转,以反问的语气说自己怎能忘记之前一起有过的欢笑,这段感情自己虽然使自己急恼却是难以中止。“已是断弦尤续”二句又进一步,以“断弦”和“覆水”两句俗语写两人的爱情已无法挽回。如此反复,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心理的曲折心路。“常向人前诵谈”二句转而写妻子,妻子常常向别人述说两人曾经的往事,又时常寄信过来。两人似乎都有悔意,所谓打不散的夫妻,于此可见一斑。“漫悔懊”二句又折回来,思索这段感情究竟因何步入了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整首词一步一进,一步一转,在记写这段爱情经历的同时,又抒发着内心的惋惜与自责。这样一首词,虽没偕大意义,也算不上什么好词,但写的真实、自然,平常人的情感,平民化的内容,世俗化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37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