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揖山灵欲酹茶,秋风今熟几回瓜。题名石裂攒金薤,殉剑池深冷铁花。
重揖山灵欲酹茶,秋风今熟几回瓜。题名石裂攒金薤,殉剑池深冷铁花。
诗垒众降新立帜,酒船如泊小浮槎。烦君并作南游录,乞与儿孙记两家。
诗垒众降新立帜,酒船如泊小浮槎。烦君并作南游录,乞与儿孙记两家。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香靥(yè)凝羞一笑开,柳腰¹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译文: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注释:¹柳腰:形容女子腰身娇柔细软。
照水有情聊整鬓,倚栏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照水有情聊整鬓(bìn),倚栏无绪更兜(dōu)¹,眼边牵系²懒归来。
译文:她以暖面为镜子姑且整鬓梳妆。想起分别在即而倚着栏杆了无情绪,兜起脱落的绣鞋,眉目传情,懒得归来。
注释:¹兜鞋:鞋后跟脱落,以手拔起。²牵系:牵引。此指眉目传情。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女子同其情人约会的过程。从赴约之前的略带羞怯,到相会之时的风姿绰约、深情款款,再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脉脉含情,整个过程都显得动感十足。

  上片开头“香靥凝羞”四字言简意赅,将这位怀春少女特有的内心活动概括出来,“凝羞”形容其羞容之重,后面的“一笑开”表现出情感的变化,表明她放弃了矜持之心,转向大胆和开放。接着她走下楼台,“柳腰如醉”,借一“醉”字,既表现了女子腰部曲线的优美动人,又传达出男子的赞美之情。“日长春困”作为一个方便的借口,很好地掩饰了女子内心情感的丰富多彩,是其羞怯心理的一种体现。“暖相挨”的大胆动作,刻画浓情却不露香艳之痕,不失词品。

  下片具体表现“下楼台”“暖相挨”之后的一系列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两情缱绻,当然难舍难分。耳鬓厮磨之后,她以水面为镜整鬓梳妆,显得风情万种;想到即刻就要分手,她又显得情绪低落,兜起脱落的修鞋。最后一句,将她不愿离去,不肯别离的心理,用“眼边牵系”的动作来表现,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含情脉脉,情丝缭绕,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词刻画怀春女子的内心世界相当成功,从表现手法上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次日善于利用描述人物动作一表现心理的侧面勾勒的笔法。作者特别注意捕捉恋爱中的女孩那特有的娇羞而又含情的动作和神态。通过“香靥凝羞”“柳腰如醉”“照水”“整鬓”“倚栏”“兜鞋”“眼边牵系”这一系列动作和表情的刻画,那位沉醉于恋爱中的女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74-176
2、 郭步山.试论秦观词情韵兼胜的和谐之美[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03)

huànshā··xiāngníngxiūxiàokāi--qínguān

xiāngníngxiūxiàokāiliǔyāozuìnuǎnxiāngāizhǎngchūnkùnxiàlóutái

zhàoshuǐyǒuqíngliáozhěngbìnlángèngdōuxiéyǎnbiānqiānlǎnguīlái

声声血泪诉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声声血泪诉沈(chén)¹冤,啼起巴陵暮雨²昏。
译文:杜鹃昼夜不停地啼叫诉说自身的冤屈,让整个巴陵都笼罩在傍晚的烟雨中。
注释:¹沈:同“沉”。现在通常写作沉。²暮雨:傍晚的雨。
只解千山唤行客,谁知身是未归魂。
只解千山唤行客¹,谁知身是未归魂。
译文:可旁人只以为杜鹃是在山间呼唤着行人,又有谁知道杜鹃是望帝未归的灵魂化成的。
注释:¹行客:过客;旅客。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忆昔射策¹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注释:¹射策:汉选贤良的形式。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
紫衣中使¹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²
注释:¹中使:皇帝下诏所征求者,敕号为中使。²天香:朝廷上所燃的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迎阳¹晚出步就坐,绛纱²玉斧³光照廊。
注释:¹迎阳:开封宫城门名,在东北向。²绛纱:红灯笼。³玉斧:皇帝仪仗队所用之具,大七八寸。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野人不识日月角¹,仿佛尚记重瞳光²
注释:¹日月角:王者相貌。²重瞳光:世传舜和项羽皆重瞳。代帝王之相。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幅巾¹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注释:¹幅巾:头巾。此句言画面上皇帝的服装。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平生惯写龙凤质¹,肯顾草间猿与獐²
注释:¹龙凤质,指皇帝肖像。²猿与瘴:代民间平民。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都人踏破铁门限¹,黄金白璧空堆床。
注释:¹铁门限:唐永福寺之门槛以铁皮裹之,人称铁门限。此句意谓市人皆来求妙善画师作画。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不须览镜坐自了¹,明年乞身归故乡。
注释:¹自了:唯图自身,不顾其他。
这是一首赠诗。开头回忆早年朝中旧事,表达对先皇的眷恋。中间称赞妙善宫中写真如生。结尾点明自己人老发白,已有归乡之志。

zèngxiěróngmiàoshànshī--shì

shègànxiānhuángzhūliáncuìfēnliǎngxiāng

zhōng使shǐxiàchuánzhàoguìpěngrǎnrǎnwéntiānxiāng

yǎngguānxuànhuǎngshēngyūndànjiànxiǎokāisāng

yíngyángwǎnchūjiùzuòjiàngshāguāngzhàoláng

rénshíyuèjiǎo仿fǎngshàngzhòngtóngguāng

sānniánguīláizhēnmèngqiáoshānsōngguìfēngshuāng

tiānróngshuígǎnhuàlǎoshīzhòufáng

mèngzhōngshénshòuxīnyǒujuéláixìnshǒuwàng

jīnchángyǎndòngchénménpāng

yuánlǎoyòuzuòméichénshìguānjiànzhǎng

píngshēngguànxiělóngfèngzhìkěncǎojiānyuánzhāng

dōuréntiěménxiànhuángjīnbáikōngduīchuáng

ěrláixiědàowèishìxiānbáiláng

lǎnjìngzuòlemíngniánshēnguīxiāng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首联叙事,言岐王奉诏离开京城去九成宫避暑。“帝子”,指岐王。“丹凤阙”,泛指帝京宫室。“天书”,天子诏命。“翠微宫”,非实指终南山之翠微宫,而是以“翠微”为形容语,直称九成宫。山气青苍叫“翠微”,九成宫建在山上,以此相称,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静之气,既与题目的避暑相切,又开启下文的铺开描写,有曲径通幽之妙。

  颔联,颈联集中写九成宫消暑胜地的景致。白云绕窗,并从户牖的缝罅中偷袭入来,沾惹衣上;卷起帘翠,刘镜理妆,山泉的投影即在镜中,则窒面悬瀑可知。瀑水投下峡谷,谷在林封树掩之中,透过密林,传来欢声笑语般的哗哗水声;而重重房室都在岩问绿荫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体形象化,写出一个云拥雾绕、树抱水环的胜境,这还不是如登仙界吗?尾联即顺此以夸耀收结。仙境也未必胜过此地,不必学王子晋成仙了。“吹笙”,用王子晋的典故。《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风鸣.游伊洛之间,被浮丘公接上嵩山。这个典故选择甚妙。恰合“帝子”岐王的身份。

参考资料:
1、 本社.唐五代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27页

chìjièwángjiǔchénggōngshǔyīngjiào--wángwéi

ziyuǎndānfèngquētiānshūyáojiècuìwēigōng

chuāngyúnshēngshàngjuǎnmànshānquánjìngzhōng

línxiàshuǐshēngxuānxiàoyánjiānshùyǐnfánglóng

xiānjiāwèinéngshèngshìchuīshēngxiàngkōng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伊吕¹两衰翁(wēng)²,历遍穷通³。一为钓叟(sǒu)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钓,老了英雄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钓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钓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注释:¹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²衰翁:老人。³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⁴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⁵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⁶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钓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汤武¹偶相逢,风虎云龙²。兴王³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钓,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
注释:¹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²风虎云龙: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³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⁴争:争论,比较。

  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困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

  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21-522

làngtáoshālìng ·liǎngshuāiwē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liǎngshuāiwēng biànqióngtōng wéidiàosǒugēngyōng ruòshǐ使dāngshíshēn lǎoleyīngxióng 
tāngǒuxiāngféng fēngyúnlóng xīngwángzhǐzàixiàotánzhōng zhízhìjīnqiānzǎihòu shuízhéng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