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笔小吟消白日,闭门高卧却红尘。
平生笑我千方误,投老从公两岁隣。
呵笔小吟消白日,闭门高卧却红尘。
平生笑我千方误,投老从公两岁隣。
袁说友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 5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节物¹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译文:秋天的景色即将凋零,我的容颜也变得更加衰老。
注释:¹节物:季节物象。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译文:树叶刚刚泛黄的日子,也是我头发即将变白的时候。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译文: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亲戚朋友都与我辞别。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译文:只有疾病和衰老紧紧跟随着我,寸步不离。

zhōnggǎnqiū--bái

jiéxíngyáoluòniányánzuòbiànshuāishùchūhuángrénbáitóushí

xiāngguóchéngchéngyuǎnqīnpéngchùchùwéicánbìnglǎoxiāng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村坞(wù)¹云遮,有苍藤老干²,翠竹明沙³。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沙几(jī)、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fēi)、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译文:山村被团团白云遮掩,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翠绿的竹林旁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临溪的堂舍顺山而建十分稳当,草苔长满的小径环绕着弯曲的篱笆。屋内陈设着文木茶几,小小窗户上糊着窗纱,这是一个清静幽雅的人家。朝北的小门打开,移床招待着客人,窗外清香四溢树上开满梅花。
注释:意难忘:词牌名,又名“空亭日暮”。以苏轼《意难忘·妓馆》为定格,双调九十二字,上下片各九句六平韵。山家:即山居人家,此指隐居之处。¹村坞:村庄,这里指山村。坞,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²苍藤老干: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³明沙:谓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⁴溪堂:临溪的堂舍。⁵文沙几:文沙做的小桌子。文沙,质地细密、色黑而无纹理的一种优良沙料。⁶好事人家:热情好客的人家,意非一般山野村民,而是山中雅士。⁷启北扉:打开朝北的门。⁸移床待客:《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此谓以优礼待客。移床,移过坐床。床,古时亦指坐榻。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衰翁健饭¹堪夸,把瘿(yǐng)²(míng)³,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译文:山翁虽年迈身衰,然胃口很好,吃饭很香,端着树木雕制的酒盅茶碗,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农家种田之事。池边引水浇灌着栽植的柳树,自己动手打水浇瓜。霜后橘子格外甜美,谷雨前后采摘新的嫩茶,自然是风味清佳。高兴的是去年耕种的山田获得大丰收,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这自在的生涯。
注释:¹衰翁健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此言山翁虽年迈身衰,然尚善饭。健饭,胃口很好,吃饭很香。²瘿尊:用瘿瘤状的沙根制作的酒杯。瘿,指树沙外部隆起如瘤的部分。³茗碗:茶碗。⁴高话桑麻:高谈阔论起农家种田的事情。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⁵清佳:优美,美好。⁶山田大熟:山田收成极好。⁷烂漫生涯:豪放,不拘形迹,不受约束的生活。

  吴伟业的诗风富丽绵密,词也写得秾丽密致,而这首却疏淡潇洒,风格情调不同一般。这首诗的上片从步向山村人家的沿途所见写起,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一一描绘了山家的幽静环境,主人的身份、情趣不言自明;下片集中描绘山家主人的生活情调,种柳浇瓜,摘橘采茶,真是闲云野鹤式的自在逍遥,表现出作者对山家主人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全词写景叙事结合,描写富有层次,语言朴素明净,如话家常,亲切有味。

  上阙首句“村坞云遮”,写村落在云遮雾绕中隐约可见,暗写山家所居环山的特点,开头自然平实。接下来两句为近前所见之景:青碧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翠绿的修竹与白沙相映。渐行渐近,又见一幢房屋临溪傍石而立,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顺着篱笆延伸。“苍藤老干”,说明村落的古朴僻远。“明沙”“溪堂”“苔径”,点出山家所居近水和环境清幽的特点。以上几句纯用白描,朴拙淡雅,生动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与景物。自“文沙几”以下,则为山家室中所见:文沙制成的几案,窗虽小也饰有柔纱。“文沙几”与下片的“瘿尊”呼应,说明虽是山家,却也讲究,所居之人当是闲雅之士,绝非一般山民。“是好事人家”的“好事”,谓热心助人。接下来“启北扉”三句,便写“好事人家”热情待客的情形:先打开朝北的门,移过坐床让客人安坐,可见门外傲霜凌雪的繁茂梅花,进一步衬托山家主人洒脱出尘的品格。上片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步移景换,以写景为主。描写很有层次,可见徐步石径,往访山家,陶醉于身边画境的作者形象。

  下阙以叙事为主,上承“是好事人家”,写山翁待客。“衰翁健饭堪夸”,写山家主人年虽老饭量却好,因而身体强健令人夸赞。“衰翁”,足见年事之高;“健饭”,足见食量之大。二者相对,述以“堪夸”,意趣盎然。“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脱胎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山家衰翁好客而健谈,与客人边喝茶饮酒,还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着一“高”字,顿使衰翁神采飞扬。“穿池”以下是“高话桑麻”的具体内容:在池边开沟,栽上柳树,引水入田,浇灌瓜园。字字句句皆为农家话语,但自耕自乐陶然而居的情态、心态却蕴蓄其中。这两句写得活泼轻松,更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霜后橘、雨前茶”则表达山家所获的喜悦,橘经霜后味更甜美,谷雨前采摘之茶尤为滋润。“这风味清佳”的赞语脱口而出,散句入词,朴实自然,山家衰翁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末两句说去年自己耕种的土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地过舒心安稳的日子了。词在山家所居衰翁的侃侃而谈中结束,尽管词人没有对山家生活发表议论,但山家的环境和气氛,衰翁的健谈和安乐,使得词人羡慕并向往。

  此词既写出了山家的闲适逸趣,又表明了衰翁的旷达心境。全词语言浅显平易,颇近口语,且词句紧扣“山家”,不乏警句。写景叙事结合,意象显豁明朗,意境深婉含蓄。写景,皆历历可见;叙事,亦可使人如临其境,足见作者写实的功夫。而这首词意趣却多在词外,歌咏山家,向往山家,实际上是为表明作者不忘故国,不事新朝,埋头学问,纵情山水的心迹的。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选评. 元明清词[M].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19:179-180.
2、 王步高,邓子勉选注. 元明清词三百首注[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302-303.
3、 贺新辉主编. 清词鉴赏辞典[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37-38.
4、 梁申威等编著. 禅词妙趣[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234-235.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zā)路亭亭艳¹,非时裛(yì)裛香²
译文: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注释:¹匝路亭亭艳:匝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²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气味郁盛的样子。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素娥(é)惟与月¹,青女²不饶霜。
译文: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注释:¹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²青女:霜神。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赠远娥盈(yíng)¹,伤离适断肠²
译文: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注释:¹赠远娥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娥,空;盈手,满手。²伤离适断肠: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适,正。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为谁成早秀¹,不待作年芳²
译文: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¹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²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也没有什么用。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的可悲,所以就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盛开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858-1859
2、 姜军.《唐诗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2012.04:360页

shíyuèzhōngxúnzhìfēngjièjiànméihuā--shāngyǐn

tíngtíngyànfēishíxiāng

é((éé))wéiyuèqīngráoshuāng

zèngyuǎnyíngshǒushāngshìduàncháng

wèishuíchéngzǎoxiùdàizuòniánfāng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教小儿宜严,严气¹足以平躁气;待小人²宜敬,敬心³可以化邪心
译文:教导孩子应该严格,严正之气足以平复他们的浮躁之气,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使他们摒弃内心的邪念。
注释:¹严气:严正之气。²小人:识见浅薄、人格卑鄙之人。³敬心:敬重的心态。⁴邪心:不正当的思想念头。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探鷇(kòu)¹,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译文:喜鹊知道一年中哪个季节常常刮风,于是将原本在高大树端上的巢迁到低矮路旁的树枝上。这样大人经则的时候就会发现巢中的雏鸟,而小孩经则时又会挑破巢子的鸟蛋。喜鹊虽然知道防备长远的危难,却忘记了防止眼下的祸患。
注释:¹鷇:待母哺食的雏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