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鸣珂(kē)¹碎撼(hàn)都门晓,旌(jīng)(chuáng)²拥下天人³。马摇金辔(pèi)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译文:马笼头上饰品的碰撞声打破了京都清晨的宁静,旌旗下是被簇拥着的官员。骏马摇晃着金辔头踏破尘土。百姓们带着食物和酒水夹道欢迎,整座城市都欢声雷动。
注释:¹鸣珂:指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也指居高位。²旌幢:统称仪仗中的旗子。³天人:出众的人。这里指的是一位官德很高的官员。⁴金辔:饰金的马缰绳。⁵壶浆:用壶装着饮料。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¹魂梦,应认岭头云。
译文:官员曾经管辖的扬州是追欢游玩之地,喝酒的平台、长满鲜花的小路都还存在。月夜下,还能听见有人吹奏凤箫。汉代建功立业的武将刘贾也会认得他在边塞的功勋。
注释:¹荆王:汉代刘邦时的开国功臣刘贾。

línjiāngxiānxiāndiào--liǔyǒng

míngsuìhàndōuménxiǎojīngzhàngyōngxiàtiānrényáojīnpèixiāngchénjiāngyínghuāndòngchéngchūnyángzhōucéngshìzhuīyóujiǔtáihuājìngréngcúnfèngxiāojiùyuèzhōngwénjīngwánghúnmèngyīngrènlǐngtóuyú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笼头上饰品的碰撞声打破了京都清晨的宁静,旌旗下是被簇拥着的官员。骏马摇晃着金辔头踏破尘土。百姓们带着食物和酒水夹道欢迎,整座城市都欢声雷动。

官员曾经管辖的扬州是追欢游玩之地,喝酒的平台、长满鲜花的小路都还存在。月夜下,还能听见有人吹奏凤箫。汉代建功立业的武将刘贾也会认得他在边塞的功勋。

注释

鸣珂:指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也指居高位。

旌幢:统称仪仗中的旗子。

天人:出众的人。这里指的是一位官德很高的官员。

金辔:饰金的马缰绳。

壶浆:用壶装着饮料。

荆王:汉代刘邦时的开国功臣刘贾。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dǒu)¹,无计向²,合欢³影里空惆(chóu)(chàng)
译文:这些天门前溪水涨,情郎几度偷偷来相访,船小无法挂上红斗帐,不能亲热无偷想,并蒂莲下空惆怅。
注释:¹斗帐:一种形如覆斗的小帐子。²无计向:犹言无可奈何。向,语助词。³合欢:合欢莲,即双头莲,又名同心莲,指并蒂而开的莲花。⁴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愿妾身为红菡(hàn)(dàn)¹,年年生在秋江上;更(gèng)²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³,随风逐雨长来往。
译文:祈愿妾身成为红芙蓉,年年长在秋江上,再希望郎是花下浪,没有障碍与阻挡,随风逐雨时时来寻访。
注释:¹菡萏:即荷花,莲花。²更:一作“重(chóng)”。³隔障:隔阂和障碍。

  此词上片叙事。起二句写这些天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相访。男女主人公隔溪而居,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要趁水涨相访。说“几度”,正见双方相爱之深;说“偷相访”,则其为秘密相爱可知。这涨满的溪水,既是双方会面的便利条件,也似乎象征着双方涨满的情愫。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红斗帐,在古诗词中经常联系着男女的好合。采莲船很小,一般仅容一人,说“难开红斗帐”自是实情。这三句写不得好合的惆怅,说“难”,说“无计”,说“空”,重叠反复,见惆怅之深重。特别是最后一句,物我对照,将男女主人公对影伤神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抒情,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二句承上,面对秋江中因浪随风摇曳生姿的红莲花(菡萏),女主人公不禁产生这样的痴想:希望自己化身为眼前那艳丽的芙蓉,年年岁岁托身于秋江之上;更希望情郎化身为花底的轻浪,与红莲紧密相依,没有障隔,在雨丝风浪中长相厮伴。用“红菡萏”和“花底浪”来比喻情人间亲密相依的关系,比得奇巧妙合,堪称作者一大创造。其妙处在于即景取譬,托物寓情,融写景、抒情、比兴、想象为一体,显得新颖活泼,深带民歌风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90-491

jiāào ·jìnménqiánshuǐzhǎ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jìnménqiánshuǐzhǎng lángchuántōuxiāngfǎng访 chuánxiǎonánkāihóngdǒuzhàng xiàng huānyǐngkōngchóuchàng 
yuànqièshēnwéihónghàndàn niánniánshēngzàiqiūjiāngshàng chóngyuànlángwéihuālàng zhàng suífēngzhúchángláiwǎng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蜻蛉(líng)¹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译文:蜻蜓在天地之间游戏,对他物本来没有患害。
注释:¹蜻蛉:蜻蜓的别称。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飞飞未能止¹,黄雀来相干。
译文:飞呵飞呵还没有离开,黄雀便过来干涉侵犯。
注释:¹止:一作“去”。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ráng)¹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译文:魏冉深受秦王的恩宠,君臣交好坚如金石般。
注释:¹穰侯:指魏冉。因食邑在穰(战国韩邑,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译文:在咸阳城里进进出出,哪个诸侯也不敢进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译文:怎知道来个山东说客,一番话激怒秦王肺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布衣¹取丞²相,千载为辛酸。
译文:一介平民取代了丞相,千年来使人辛酸伤感。
注释:¹布衣:平民百姓。²丞:一作“卿”。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重峦俯渭水¹,碧嶂²插遥天。
译文:重叠的山峦俯瞰着渭水,青绿色的屏峰直插九天。
注释: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今西安市西南,是唐时隐居和游玩的名胜之地。¹渭水:即渭河,黄河的主要支流源出甘肃鸟鼠山,入陕,横贯渭河平原,至潼关,入黄河。(见《水经注·渭水》)²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出红扶¹岭日,入翠贮(zhù)²岩烟³
译文:云霞托红日从岭上升起,苍翠的山岩贮蓄着云烟。
注释:¹扶:托。²贮:储存、贮藏。³岩烟:深山的岩洞能生云烟。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诗,诗歌一开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气,收束由景入情。首联写总景,俯视滔滔渭水;翠峰直插云天;颔联写远景,写日出的壮美和岩烟的朦胧;颈联写近景,写山林的迷离昏暗,尾联收束发感慨,江山如此壮美,无须再去寻仙。此诗用词壮丽雄奇,庄重严整,音韵和谐,语势流畅。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起笔豪雄,一个“俯”字,有居高临下之势;一个“插”字,有威猛挺拔之气。岭上彩霞,托出一轮红日;青翠深山,蓄积千重云烟。颔联“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二句写出了日出的壮美和岩烟的朦胧景象,尤显绚烂多彩。层层红林,雾气迷蒙,分不出早晚;重重远山,云烟遮蔽,似缺又似全。颈联“叠红朝若夜,复岫阙疑全”二句写远山近林的迷离昏暗,茫茫一片,透露出山林幽深、朦胧、神秘的特点。上面六句描写终南美景,笔触华美、壮丽、雄奇,虽平仄不合律,但以对句出之,尤显庄重、严整,使音韵和谐,语势流畅。尾联“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二句抒怀,直言面对美好的山水,将人生的烦恼和忧虑一扫而光,无须再去求访神仙了。

  此诗全用对句,首二句雄峻豪迈,显示了帝王的气象,末二句拒访神仙,有积极意义,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曾凡玉编著.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02:7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玉真之仙人¹,时往太华²峰。
译文:玉真公主真是真人啊,时时来往于华山太华峰修道。
注释:¹玉真仙人:玉真公主。²太华:华山。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清晨鸣天鼓¹,飙(biāo)(xū)²腾双龙。
译文:一清早就起来叩齿鸣天鼓,练气时双龙迅速腾起。
注释:¹鸣天鼓:道家的一种法术。²飚欻:迅疾貌。腾龙,犹驾龙,乘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弄电¹不辍(chuò)手,行云本无踪。
译文:不断将全身元气聚集,如电如虹,行踪如白云来去飘忽。
注释:¹弄电:《太平御览》卷一三引《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东方朔为太山仙官,太仙使至方丈,助三天司命,朔但务山水游戏,擅弄雷电,激波扬风,风雨失时。”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几时入少室¹,王母²应相逢。
译文:何时去少室山?在那里一定可以与王母娘娘相逢。
注释:¹少室: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主峰玉寨山为篙山最高峰。²王母:即西王母。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楚水巴山¹江雨多,巴人²能唱本乡歌。
译文: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注释:¹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²巴人: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今朝北客¹思归去,回入纥(hé)²披绿罗³
译文: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¹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²纥那:踏曲的和声。³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

zhúzhīèrshǒu ·èr

liú tángdài 

chǔshuǐshānjiāngduō rénnéngchàngběnxiāng 
jīnzhāoběiguī huí绿lu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