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复磷磷,孤亭水石滨。浊时因潦汩,清处见天真。
混混复磷磷,孤亭水石滨。浊时因潦汩,清处见天真。
旅望凭高尽,渔歌入兴新。祇疑浴波鸟,犹是濯缨人。
旅望凭高尽,渔歌入兴新。祇疑浴波鸟,犹是濯缨人。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¹偏爱元夕²。万重缯(zēng)³,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qíng)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zhì)。沙堤远,雕轮绣毂(gǔ),争走五王宅¹⁰
译文:春天最美好的风光在哪里呢?元宵节则是京城里的人们的偏爱。千万重五彩丝绸,建造起一座高如山岭的彩楼,耸出半空,金碧辉煌。各种各样的华美彩灯点缀在红色的帷幕上,多姿多态,有如龙腾虎跃。在长长的平整而开阔的道路上,精致的马车络绎不绝,奔走于王宫贵人们的府邸之间。
注释:御带花:词牌名,调见《六一词》,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¹帝里:都城,此处指汴京。²元夕:即元宵节。³缯彩:彩色的丝织品。缯,丝织物的总称,此处指彩灯。⁴一屏峰岭:指用缯彩所扎的灯山。⁵宝檠:华美的灯。檠,灯架,代指灯。⁶绛幕:红色幕帐。⁷龙虎:指龙形和虎形的彩灯。⁸沙堤:指宰相的府邸。⁹雕轮绣毂:雕饰华美的车,为富贵人所乘坐。¹⁰五王宅:唐睿宗五子之宅。此处指北宋诸府。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yōng)容熙(xī)¹昼,会乐府神姬²,海洞仙客。拽(yè)香摇翠³,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译文:赏灯的人们个个从容不迫,欢欣快乐,他们在华灯齐放的元宵之夜,以夜为昼纵情玩乐,有美如天仙的歌舞女子的表演,也有扮成海上仙山来客的图画故事。在天子亲临观灯的锦绣大街上,观灯的人群衣着鲜丽,翠袖飘香,摩肩接踵,执手欢歌,如潮水般流动。月光恬淡,寒意轻微,天色已经渐渐破晓,铜壶滴漏之声亦渐渐疏寂。我这正值青春年少的狂热少年意犹未足,不喝个酩酊大醉又怎么会回去呢?
注释:¹熙熙:和乐之貌。²神姬:仙女,指官府中的乐伎。³拽香摇翠:穿戴着染香的罗衣,摆动着翠玉的头饰。⁴锦街天陌:处处锦绣的天街大道。⁵漏声:铜壶滴漏报时的声音。

  全词处处浓墨重彩,勾勒出美轮美奂的帝京气象,既体现出作者的无限激情,又体现出一个年轻官员志得意满的豪俊之气,客观上也展示了仁宗时期国泰民安的熙熙景象。

  上片写元宵节张灯结彩、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当春天重返人间的时候风景哪里最好,词作开篇以设问的形式表达出词人对京城元宵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词人以铺叙的笔法具体描述汴京元宵的美丽热闹。“万重”以下二韵五句述元宵张灯结彩的情景,高入云天的彩山,层层叠叠,出神入化,构成了一片崇山峻岭,仿佛把本无山峦的汴京城带进了重峦叠嶂之中,而且是金碧辉煌的仙人之境。数不清的华贵银钮照耀在绛紫色的巨幅帷幕上,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是在仙界还是在人间。绛幕前不时有龙腾虎跃,把汴京的夜晚变成了人与自然、人与天界完全融合的奇幻世界。千万重彩色丝帛搭建成一座座像山岭一样金碧辉煌的彩楼,各式彩灯点缀在红色的帷帐上,还有各式各样的龙形灯、虎形灯,腾挪跳跃,甚是好看。“沙堤”以下几句则述元宵车马。只见长长的道路上,华美的车子来来往往,奔走在王侯贵人们的府第前。

  下片写人们的游乐与狂欢。“雍容”以下六句,述热闹场景。人群熙熙攘攘,街市恍如白昼,还有各种表演,有美若天仙般的女子表演歌舞,还有的表演各种神仙府第的故事。在“锦街天陌”,也就是在京城的锦绣街道上,人们衣着华美,襟袖飘香,携手观灯,一路欢歌。“月淡”句,转写自然环境,月色淡下去了,计时的漏声渐稀,天快亮了。此表明元宵狂欢,夜尽欢未尽,虽然天快亮了,但游玩的人并未散去。末句为青年词人心迹的自我表白:在这样纵情欢游之夜,年少狂热的年轻人当尽兴畅饮,不醉不归。

参考资料:
1、 (宋)欧阳修著;李之亮注析.欧阳修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02页
2、 郁玉莹.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62页

dàihuā··qīngchūnchùfēngguānghǎo--ōuyángxiū

qīngchūnchùfēngguānghǎopiānàiyuánwànzhòngzēngcǎigòupíngfēnglǐngbànkōngjīnbǎoqíngyín耀yàojiànglóngténgzhìshāyuǎndiāolúnxiùzhēngzǒuwángzhái

yōngróngzhòuhuìshénhǎidòngxiānzhuāixiāngyáocuìchēngzhíshǒuxíngjǐnjiētiānyuèdànhánqīngjiànxiàngxiǎolòushēngdāngniánshǎokuángxīnwèizuìzěnguī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团圆¹莫作²波中月³,洁白莫为枝上雪。
译文:夫妇团圆应当持久,不能像水中的月影;也不要作枝头的落雪,尽管它洁白纯净,却没有芳香。
注释:¹团圆:圆貌。亲属团聚,多指夫妻而言。²莫作:不要作。³波中月:水波中的明月。⁴莫为:不要成为。
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月随波动碎潾(lín)¹,雪似梅花不堪²折。
译文:波中之月虽圆,但水波晃动就会破碎;枝头的落雪虽洁白如梅花,但终不能折下来插瓶供赏。
注释:¹潾潾:波光闪烁貌。²不堪:不能,不可。
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李娘¹十六青丝发²,画带³双花为君结。
译文:李娘才十六岁,年纪轻轻就已经嫁人了,可丈夫是一个重利轻别离的商人。
注释:¹李娘:李家姑娘。²青丝发:黑发。³画带:绘画的衣带。⁴双花:打结成双花形状。结:打结,结系。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门前有路轻离别¹,惟恐²归来旧香³灭。
译文:家门前有条水路,丈夫轻易就离别而去,只怕他回来时年华已逝,红颜已老。
注释:¹轻离别:轻易离别,轻视离别。²惟恐:只怕。唯有恐怕。³旧香:旧日的香火香烛。

xiāngsānzhōu--wēntíngyún

tuányuánzuòzhōngyuèjiébáiwèizhīshàngxuěyuèsuídòngsuìlínlín

xuěshìméihuākānzhéniángshíliùqīnghuàdàishuānghuāwèijūnjié

ménqiányǒuqīngbiéwéikǒngguīláijiùxiāngmiè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万里江天杳(yǎo)(ǎi)¹,一村烟树微茫²
译文:万里江天深远无际,近处的一村烟树也隐约微茫。
注释:¹杳霭:深远无计际的样子。霭:云气。²微茫:迷蒙的样子。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只欠孤篷(péng)¹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译文:面对这派烟雨迷檬的画卷,令人恍然如置身茫湘。只是没有真地坐在孤篷船上,倾听那满江的雨声飒飒地响。
注释:¹篷:船篷,这里指船。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译文:早晨淡淡的薄雾环绕在青山腰间,远处茫茫的烟水与沙岸齐平。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安得绿蓑(suō)¹青笠(lì)²,往来泛宅浮家³
译文:怎样才能身披绿蓑衣、头戴青竹笠,在这江湖之上以船为家飘荡一生?
注释:¹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²笠:用竹或草编的帽子。³泛宅浮家:以船为家,往来于江湖之间。

  第一首,先以“万里江天”写大景、远景,后以“一村烟树”写小景、近景,大、小、远、近结合,又以“杳霭”“微茫”表现其烟雨迷蒙、云树苍茫的景象。仅用十二字,“米家山水”的气象、神韵已和盘托出。

  三、四句倒装,既是表现对此画的观感,又是对此画艺术魅力的赞扬。因为所画者乃“茫湘奇观”,所以细观此画,恍如身在茫湘”;因为画里有水面无船,所以说“我”恍然之间已经身在茫湘,如果纵一叶扁舟“听雨”,该多好!可是呢,别的什么已应有尽有,就“只欠”一只小船。“只欠孤篷听雨”一句当然不是说没画孤篷是个缺点,而是用跳脱的诗句赞颂此画有“移情”魅力;又顺便补出一个“雨” 字,为前面的“香霭”“迷茫”点睛。

  第二首一二句“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进一步为“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补景。这么一补,江、天、树、村以及晓山、远水、平沙等,都迷蒙于云雾烟雨之间,因云雾烟雨的变化面“变态万层”,顿成奇观”。

  诗人面对“茫湘奇观”,萌生了弃官归隐,徜徉于“茫湘奇观”之间的意念,写出了后两句:“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张志和的《渔歌子》,又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句。很明显,尤袤题画诗结尾两句中的“泛宅浮家”和“往来”“绿蓑”“青笠”,都取自张志和的言论和诗句,其借题发挥之意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说,他厌倦仕途,想学张志和做烟波钓徒了;然而弃官归隐,又有许多实际困难,两句诗以“安得”领起,表现了难言的苦衷。题画诗,也以“诗中有我”为高格。既展现《茫湘奇观图》的气象神韵,又自抒怀抱,二者妙合无垠,正是这两首题画诗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 宋诗举要[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350页
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M]: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067页

yuánhuīxiāoxiāngèrshǒu

yóumào sòngdài 

wànjiāngtiānyǎoǎi cūnyānshùwēimáng 
zhǐqiànpéngtīng huǎngshēnzàixiāoxiāng 

dàndànxiǎoshānhéng mángmángyuǎnshuǐpíngshā 
ān绿suōqīng wǎngláifànzháijiā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晨游泰山¹,云雾窈(yǎo)(tiǎo)²
译文:晨起兴高我游泰山,云缠雾绕景致可观。
注释:¹泰山:东岳,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²窈窕:幽静美好。窈,深远,幽静。文静。窕,深邃,修长。优雅。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忽逢二童¹,颜色²鲜好³
译文:忽然遇到两位仙童,活泼伶俐青春美颜。
注释:¹童:仙童。童老。²颜色:容颜肤色。³鲜好:鲜丽美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乘彼¹白鹿,手翳(yì)²芝草³
译文:他们双双乘着白鹿,手中似有灵芝闪闪。
注释:¹乘彼:乘坐着他们的。²翳:遮蔽,掩盖。用羽毛做的华盖。³芝草: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俗称“灵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我知真人¹,长跪²问道³
译文:我知眼前必是真仙,跪拜请把长寿指点。
注释:¹真人:古代道家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天尊的别名。²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指直身而跪,其礼节较轻。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³问道:请教道理道术。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西登玉台¹,金楼²复道³
译文:二仙领我走上复道,来至金楼玉台上面。
注释:¹玉台: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神仙的居处,豪贵的宅第。²金楼:饰以金色的高楼。³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授我仙药¹,神皇²所造。
译文:笑着赐我一丸仙药,此药应是神皇制炼。
注释:¹仙药:神话传说中仙人所制的神药仙丹,吃了可以长生不老。²神皇:即指玉皇大帝。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天公。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教我服食¹,还精补脑²
译文:立即动手教我服下,精气复足脑力补全。
注释:¹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²还精补脑:返还精气补充脑力,道家保持元气的养生延年之术。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寿¹同金石²,永世³难老。
译文:从此我寿可比金石,长生不老永存世间。
注释:¹寿:寿命,年寿。²金石:金属和石头。常用以比喻不朽。³永世:永恒世间,指世世代代;永远。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二人争之不已,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昔人有睹¹雁翔者²,将援³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fán)宜。”二人争之不已,讼(sòng)于社伯¹⁰。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¹¹。已而¹²¹³雁,则凌空远矣。
译文: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天上飞着的大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两个人因此争吵起来,于是同到社伯那里去争辩是非曲直。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过了一会他们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注释:¹睹:看见。²有……者:有个……的人。³援:引;拉。⁴烹:煮、烧。⁵舒雁:栖息的雁。⁶宜:适合。⁷翔雁:指飞翔的大雁。⁸燔:烤。⁹讼:争辩是非曲直。¹⁰社伯: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¹¹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¹²已而:过了一会儿。¹³索:寻找。

xiōngzhēngyàn

liúyuánqīng míngdài 

    rényǒuyànxiángzhě jiāngyuángōngshèzhī yuē  huòpēng  zhēngyuē  shūyànpēng xiángyànfán  èrrénzhēngzhī sòngshè shèqǐngpōuyàn pēng fánbànyān érsuǒyàn língkōngy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