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傍金谷苑。
园里凤凰池。
细管调歌曲。
长衫教舞儿。
向人长曼脸。
由来薄面皮。
梅花绝解作。
树叶本能吹。
香烟龙口出。
莲子帐心垂。
莫畏无春酒。
须花但见随。
城傍金谷苑。
园里凤凰池。
细管调歌曲。
长衫教舞儿。
向人长曼脸。
由来薄面皮。
梅花绝解作。
树叶本能吹。
香烟龙口出。
莲子帐心垂。
莫畏无春酒。
须花但见随。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4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绝饮¹惩浇俗²,行驱梦逸³材。
译文:我戒掉酒肉以改变那不良的世风,梦中驱赶着健硕的群羊。
注释:¹绝饮:不食人间的东西。²浇俗:浮薄的社会风俗。³逸材:原指兽畜健壮有力。这里是指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平。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仙人拥石去¹,童子驭车来。
译文:那位点石成羊的仙人已抱石而去,街头骑羊的童子似又驱车而来。
注释:¹仙人拥石去:指《神仙传》黄初平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平牧羊奇遇》。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夜玉¹人星动,晨毡(zhān)²映雪开。
译文:洁白的羊群好似星夜下闪动的明珠,雪白的素毡映衬着飞雪。
注释: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²毡:羊毛。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莫言鸿渐¹力,长牧上林²(wēi)³
译文:不要再说什么仕途升迁了,只想在那皇家园林的角落做个牧羊人。
注释:¹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²上林:皇家的林苑。³隈:角落。

yáng--jiào

juéyǐnchéngjiāoxíngmèngcáixiānrényōngshítóngzichēlái

hánxīngdòngchénzhānyìngxuěkāiyán鸿hóngjiànzhǎngshànglínwēi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吹转海门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笙歌声咽,泪满鲛绡。吾无恙,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东皇不解事,颠风雨¹、吹转海门²潮。看烟火光微,心灰凤蜡³;笙(shēng)歌声咽,泪满鲛绡(xiāo)。吾无恙(yàng),一炉焚柏子,七碗覆松涛。明月寻人,已埋空谷;暗尘随马,更拆星桥
译文:司春的东方之神不懂人事,颠倒了风雨,吹转了涌向海门的江潮。看着烟火光焰低微,心随凤蜡燃尽成灰,听着笙歌声音呜咽,泪湿罗帕不知多少。我幸亏没病,一个炉子里烧着清香的柏子,灰碗茶喝后就把它倒掉。如果明月前来探寻佳人,他已离世远避空谷,暗尘已随骏马飘去,又被拆了明亮的河桥。
注释:¹颠风雨:犹狂风暴雨。²海门:海口。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诗:“江蹙海门帆散去。”³凤蜡:彩画凤鸟的蜡烛。皇甫松《抛球乐》词:“几回冲凤蜡,千度入香怀。”⁴鲛绡:《述异记》:“南海出鲛绡,一名龙纱,以为服,入水不濡。”⁵无恙:安好无病。《风俗通》:“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凡相问,曰无恙。”⁶一炉焚柏子句:苏轼《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⁷七碗覆松涛句:松涛,指烹茶的水沸声。卢仝《新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欧阳元《漫题》诗:“翰长昼闲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⁸空谷:空山。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⁹暗尘二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星桥,指元宵节的灯桥。
素馨田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续焰,蔗节生苗。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土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素馨田¹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不见漆灯²续焰,蔗(zhè)节生苗³。尽翠绕珠围,寸阴难驻;钟鸣漏尽,抔(póu)谁浇?问取门前流水,夜夜朝朝。
译文: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当年寄托的梦中,应有金屋贮藏的阿娇。如今已不见为漆灯添油,甘蔗萌生幼苗。整天被翠珠围绕,难以留住一寸时光,晨钟鸣响夜漏滴尽,一捧黄土有谁来祭浇?此情可问那流过门前的溪水,潺潺西去夜夜朝朝。
注释:¹素馨田:素馨,常绿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种来自西域,《南方草木状》里称之曰耶悉茗。屈大均《广东新语》:“素馨斜,在广州城西里三角市,南汉葬宫人之所。有美人喜簪素馨,死后遂多种素馨于塚上,故曰素馨斜。至今素馨酷烈,胜于他处。以弥望悉是此花,又名曰花田。”²漆灯:《江南野史》:“沈彬居有一大树,常曰吾死可葬于是。及葬,穴之乃古塚。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灯盏,铜牌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熟,留待沈彬来。”³蔗节生苗:《群碎录》:“宋神宗问吕惠卿曰:何草不庶生,独于蔗?庶出何也?对曰:凡草种之则正生,此蔗独横生,盖庶出也。”蔗节生苗即指此。⁴寸阴:一寸光阴,以喻很短的时问。《晋书》:“陶侃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⁵钟鸣漏尽:指长夜将晓的时候。⁶抔土:指墓地。⁷浇:古人用酒洒在墓地上举行祭奠,叫做浇酒。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夜晚为元宵,是我国传统的一大节日,民间有盛大的灯会来庆祝。这日的风雨必然给佳节带来阴愁的气氛,而作者此词是在清初特殊历史条件下写的,惟以悲哀为主,主体的情感色彩最为浓重。词人于明代崇祯庚辰(1640)进士,中进士数年后,明王朝覆亡了。清兵攻破桂林,他便削发为僧,法名澹归,隐居于广东韶州丹霞山寺。当时金堡正是中年,此后古佛青灯又度过了三十余年岁月。这首词作于晚年,艺术上已达到成熟的高境,而且表现出内心情感的波澜。

  起笔紧扣词题,写出上元节气候的异常现象。“东皇”即传说中的东方青帝,乃司春之神。“海门”,古镇名,故址在今广东合浦县东北。司春之神不理解人间之事,将风雨倒吹海门潮,以致有元夕之阴雨。这必然给人们造成节日不愉快的心情,为全词定下基调。因风雨之故,元夕灯会也显得异常地冷清。抒情主体还由于特殊的心情,见到微弱稀疏的烟火,犹如蜡炬烧残,心字成灰;听到隐约断续的笙歌,好似人在哽咽,泪水湿了罗巾。这是联想所致,实际情形可能并非如此,但却反映了内心悲苦之情,以之观物,故有是感。“吾无恙”是一个转折,欲从悲苦情绪中自我解脱。整个社会在上元似乎都陷于悲苦之中,作者以为自己则是超脱尘俗的。说“无恙”实是自我嘲讽,意味着国亡后的偷生苟全,过着闲静的生活:香炉里焚烧着柏树子,发出浓郁的香气;煮茶品茗,尝试卢仝的七碗茶。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煮茶的水声,古人以为有如松涛。宋人苏轼《汲江煎茶》云:“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作者对于焚香煮茶的僧人生活,暗中感到惭愧和悲伤,所以设想:如果明月来相寻,他已如埋葬于深山空谷,无从寻找了;而经过战争和国难,已与旧王朝失去联系了。“暗尘随马”当是指明亡的战争。“星桥”本是传说中银河的鹊桥,北周诗人庾信《七夕》有云“星桥通汉使”。现在战争之后,星桥拆去,无法通汉使了。这两个隐喻里包含着民族国家灭亡后的悲哀和绝望。

  词的下片紧接上片所寓的亡国之痛,而继之表现个人家庭在历史巨变中所遭到的不幸。关于素馨花,宋人吴曾说:“岭外素馨花,本名耶悉茗花,丛脞幺么,似不足贵,唯花洁白,南人极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妇人多以竹签子穿之,象生物,置佛前供养;又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能改斋漫录》卷十五)素馨花开遍的田间路上,作者曾有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当年梦”便点明是在回忆往事。“金屋藏娇”用汉武帝作金屋以贮阿娇故实,比喻家有娇美之姬妾。这已成了当年的梦,而今梦醒了,一切都不存在。作者遂由感旧的情绪而引起伤今。“漆灯”乃为亡人照明之用。春秋时,吴王“阖闾夫人墓周回八里,漆灯照烂如日月焉”(《述异记》)。“蔗”即甘蔗。现在梦醒后,见不到漆灯再明,也不见甘蔗生的幼苗。这非常晦涩地叙述了妻妾失散亡故、子嗣断绝的严酷现实,表现了家破的情形。国亡家破竟是如此紧密地连结一起,因而对人生感到了绝望。削发为僧,隐埋空谷,正是这绝望心情的反映。从前豪华富贵的珠围翠绕的生活象短暂的时光一样很快逝去,而今心事迟暮,行将就木,更不知今后有谁能洒酒祭扫孤坟了。“钟鸣漏尽”语出《三国志》卷二十六,田豫说:“年过七十,而居以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抔土”指坟茔。“浇”即酹酒而祭之意,宋人戴石屏妻《怜薄命》词云:“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士。”作者以艰涩之语补足了现实的痛苦心情,表现出晚年的孤寂悲凉。可见这位僧人,尘俗之念尚未尽净,而有如是情感的波澜。词情至此,已将悲伤的情绪推到了高潮。结尾处以虚拟的方式,又让情绪低落下去,而表现得却更缠绵了:悲伤之情象门前流水一样,夜夜朝朝,无有断绝。

  全篇以“上元风雨”为题,逐步展开了对国亡家破后悲伤情感的抒写,历史的内容深蕴而丰富,曲折地表达了明末志士隐微而深厚的爱国情感。作者难忘的不幸遭遇和积蓄的怨恨,在沉埋多年之后突然在元宵风雨时触发,因而词情痛切感人。词中用了大量的冷僻事典和词语,使词意晦涩难解,而几个对句特别工稳贴切,结构绵密完整,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艺术上的苦心经营。无论就思想与艺术而言,此词应是清初词坛的佳作。可惜金堡的作品在清初遭禁毁后,流传的很少。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夜深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那情况,难当,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长偌大,偌粗偌胖,压扁沈东阳。
夜深交颈(jǐng)效鸳(yuān)(yāng),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那情况,难当,一翻翻雨人身上。偌¹长偌大,偌粗偌胖,压扁沈东阳²
译文:半夜里学鸳鸯共眠同床,红色的锦被不住地摇荡。一场好事临到收场,却出了洋相,她一翻身翻到了对方身上。她身材这么高大,体躯这么粗壮,几乎压扁了瘦弱的情郎。
注释:¹偌:如此。²沈东阳:南朝齐梁间诗人沈约,曾官东阳太守,人称沈东阳。这里即以“沈东阳”借称瘦腰男子。

  这首小令的题材和趣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袒示了早期散曲的“俚曲”的胎记,其所表现出的风趣活泼,也是一目了然的。作者于煞有介事的交代背景后,安排了床上翻身、“压扁沈东阳”的可笑情节,可谓出奇制胜。“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等都是说唱文学中用得烂熟的文字,所谓“强作斯文语”,只要举一则明人模仿元人语言风格所作的《小桃红·西厢百咏》为例,就不难体会到这一点:“高烧银烛照红妆,低簇芙蓉帐。倒凤颠鸾那狂荡,喜洋洋,春生翠被翻红浪。”(《雨云欢会》)而“偌长偌大,偌粗偌胖”,那就更是百分之百的通俗口语。这一切诚如徐渭雨《南词叙录》中所说,“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喜剧情节和俚语俗言,可说是元代谐谑性散曲的两大要素。

  中国戏剧源于俳优表演,因而带着特有的娱乐性。到了元代的杂剧,仍保留着净、丑的角色,插科打诨也成为元杂剧风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欣赏习惯,对元散曲应当说有直接的影响,致使谑乐也成为散曲的一项审美内容。散曲与杂剧互相间的交互、影响,注意的人不多,却是客观存雨的。

参考资料:
1、 李雁,吴冰沁注评.元散曲经典品读:蓝天出版社,2015.01:第16页

xiǎotáohóng··pàng--wángqīng

shēnjiāojǐngxiàoyuānyāngjǐnbèifānhónglàngxiēyúnshōuqíngkuàngnándāngfānfānzàirénshēnshàngruòzhǎngruòruòruòpàngbiǎnshěndōngyáng

青溪路。记旧日、年少嬉游处。覆舟山畔人家,麾扇渡头士女。水花风片,有十万、珠帘夹烟浦。泊画船、柳下楼前,衣香暗落如雨。
青溪¹路。记旧日、年少嬉游处。覆舟山²畔人家,麾(huī)扇渡³头士女。水花风片,有十万、珠帘夹烟浦。泊(bó)画船、柳下楼前,衣香暗落如雨。
译文:青溪边的小路,曾记得往日,那是少年嬉戏游玩之处。覆舟山下居住着许多人家,麾扇渡头走来漂亮的士女。片片轻风吹起朵朵水舟,有十万户、垂着珠帘的妓馆夹着秦淮河渚。画船停泊在、柳荫下的歌楼前,衣上的香气暗暗飘落如雨。
注释:¹青溪:三国东吴所凿之“东渠”,于今南京城东北。²覆舟山:今南京太平门外,北俯玄武湖。³麾扇渡:今南京秦淮河东段渡口。《晋书·顾荣列传》载:“周玘与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陈)敏。荣废桥敛舟于南岸,敏率万馀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事平,还吴。”麾扇渡即以此事名。
闻说近日台城,剩黄蝶濛濛,和梦飞舞。绿水青山浑似画,只添了、几行秋戍。三更后、盈盈皓月,见无数、精灵含泪语。想胭脂井底娇魂,至今怕说擒虎。
闻说近日台城¹,剩黄蝶濛(méng)濛,和梦飞舞。绿水青山浑似画,只添了、几行秋戍²。三更后、盈盈皓月,见无数、精灵含泪语。想胭脂井³底娇魂,至今怕说擒虎。
译文:听人说近日的台城,只剩下濛濛的黄蝶,似在梦中翩然飞舞。绿水青山多像美丽的图画,只不过添了、几处秋天的关戍。三更天以后,在晶莹皎洁的明月下,只见无数的鬼魂含着泪悲语。想那胭脂井底的娇魂弱魄,至今还怕说起大将韩擒虎。
注释:¹台城:南京古城墙一段,于鸡鸣山南,东晋、南朝梁之台省所在。²秋戍:秋时戍卒。³胭脂井:谓隋将韩擒虎破台城,擒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于井中事。

  青溪是三国东吴时开凿的一条水道,起钟山西南,逶迤九曲,穿过今南京市区,流入秦淮河。陈维崧的这首《尉迟杯》以“青溪路”一句起调,既是点词题中所说的《青溪集》,也是把它作为南京的象征、历史的见证,表明这首词写的是饱经历史沧桑的南京。南京是作者青少年时的旧游之地。他在《留都见闻录序》中曾追述:“余年八九岁,祖父挈来金陵,僦宅成贤街莲舟桥下;后随先大人省试,率三岁一至以为常。”其祖父为东林领袖之一的陈于廷,其父为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共称“四公子”;的陈贞慧,都是明末士林推重的人物。明亡前夕,作者十八岁时又曾随陈贞慧至南京,据其《金陵游记序》称,当时的南京依然名士云集,“人各据一水榭,每当斜阳叆叇,青帘白舫络绎縠纹明镜间”。这些记载,正可作这首词的次句“记旧日、年少嬉游处”的注脚。这一句,看似平平写出,而对作者来说,却有终身难忘的生活内容,负载着沉重的岁月之感、家世之慨和易代之悲。下面,“覆舟山畔人家。麾扇渡头士女,水舟风片,有十万、珠帘夹烟浦”三句,就是把词思在时间上推回到“旧日”,在空间上推回到“年少嬉游处”,回忆当年南京城内、秦淮河一带的繁华景象。句中的“覆舟山”即玄武山,东连钟山,北临玄武湖;“麾扇渡”在秦淮河上,位于朱雀桥之左,以晋时顾荣挥羽扇退陈敏军而得名;“烟浦”指歌楼妓馆骈列两岸的秦淮河。过拍“泊画船、柳下楼前,衣香暗落如雨”两句,则紧承“烟浦”二字,描写当年秦淮河上画舫云集、衣香暗闻的旖旎风光。

  上片八句都是思昔,追记这一既是作者旧游之地、又是明代留都的当年盛况。八句中没有用一个直接表达感情的字眼,而字里行间寓藏着对往昔、对故国的无限怀念,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介周密《武林旧事》一书时所说,“恻恻兴亡之感,实曲寄于言外,不仅作风俗记、都邑簿也”。

  词的下片由思昔转到伤今。换头“闻说近日台城,剩黄蝶蒙蒙,和梦飞舞”三句,把上片所刻意描画的繁华景象一笔扫去。上一句中“闻说”二字表明下面所写都非目睹,而是听“新自金陵归”的许月度口述;“近日”二字与上片次句中的“旧日”二字两相映照,界分今昔;“台城”为东晋、南朝的台省及宫殿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鸡鸣山南,这里用来与上片首句的“青溪”遥遥呼应,都是代指南京。下两句化用《庄子·齐物篇》中梦蝶的寓言,以喻人事之变幻无常、国家之兴亡如梦;句中的一个“剩”字暗示一切旧日的繁华都已烟消云散,只有黄蝶迷迷茫茫在梦境中飞舞而已。接着,就以“绿水青山浑似画,只添了、几行秋戍”两句,抒发其“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晋书·王导传》中述周顗语)的悲慨。至于下片词的后四句,更以凄怆之笔表达其亡国之恨。在“三更后、盈盈皓月,见无数、精灵含泪语”两句中,作者借助想象,展示了一个午夜后、明月下“新鬼烦冤旧鬼哭”(杜甫《兵车行》)的凄凉阴森的境界。“想胭脂、井底娇魂,至今怕说擒虎”两句,则用隋将韩擒虎攻破台城时,南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叔宝与其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藏匿于胭脂井中,当夜终于被隋军擒获的史实,以影射清军攻破南京,又追俘在南京称帝仅一年的福王朱由崧一事。这后四句词合起来看,既是哀悼南明弘光朝的覆亡,也是暗写清军占领南京时为这座历史名城带来的灾难。清军下江南之初,极其残暴。一些地方易手时,大量人民被屠杀,不少妇女被掳掠。“无数精灵”之含泪相语,“井底娇魂”之怕说擒虎,实即写清军入城后杀掠之惨。陈朝的张丽华、孔贵嫔未死于井中,并非“井底娇魂”。这说明,作者写的不是历史而是时事,只是借以泛写在战争中屈死的妇女。作者另有一首《八声甘州》词,题作“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赋此”,中有“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诸语,更是明写清军的暴行。

  作者对南京有特殊的感情,在其作品中每一提到南京总是感慨系之。其所以抱有这样的感情,不仅因为南京是他的“年少嬉游处”,这里有他的童心绮梦,而且南京在他的心目中是代表故国的。对于青少年时未去过北京,从小生活在江南的作者来说,清军攻破南京后才尝到亡国之痛。其业师陈子龙、吴应箕在南京陷落后先后举义师抗清,兵败,慷慨就义;其父陈贞慧回乡隐居于陈于廷墓侧,凡十二年不入城。家庭和师友的影响,使其直到三十岁后才多次参加省试,谋求见用于新朝,而且始终眷恋前朝,怀有故国之思。前面提到的《留都见闻录》为吴应箕所写,作者为此《录》写序时已经五十六岁,距其去世只有两年。他在序言的终篇处还寄慨遥深地说:“展《东京梦华》之录,抚《清明上河》之图,白首门徒,清江故国,余能无愀然以感,而悄然以悲者乎?”从这几句话再回过来看这首《尉迟杯》词,就更可以领会其感情深度了。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¹
译文: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注释:裴(péi)侍郎:即裴瓒(zàn)。朱门:权贵之门。¹孔门:孔子儒家之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只望至公¹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译文: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
注释:¹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指裴侍郎。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垂纶(lún)¹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译文: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
注释:¹垂纶:钓鱼。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男子受恩须有地¹,平生不受等闲²恩。
译文: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
注释:¹地:见地,缘由。²等闲:平白无故。

  这是一首投奔他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一首自荐性质的诗歌。这样的诗歌在唐代其实也算比较普遍,比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上李邕》,等等。这首自荐诗歌,言辞恳切,不狂傲;又不卑不亢,没有谄媚之态。既表达了对裴侍郎的崇敬之情,又树立了自己道品高洁,志向高远的形象。

  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是说自己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心怀道义。此次来拜谒不是因为你是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颔联“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说明自己的来意。说得很委婉、隐晦。明面上说自己此次来不是跑官求官的,只希望你能读读我的书卷,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但是听的人自然心知肚明。作者巧妙、隐晦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虽然有点虚伪,但没有阿谀奉承的谄媚之态,保持了人格尊严。

  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诗人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诗人孤高、鸿鹄之志的人物形象,是情感情怀的形象化表达;结构上也缓和了前面直陈式的叙述,使诗歌变得婉转从容。这一句和诗中其它三句卓然不同。正是有了这一句,全诗才具备了诗的气质。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是说大丈夫是凭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华才学之士。“平生不受等闲恩” ,是说自己不接受等闲之辈的可怜施舍,给人高傲之感,同时也吹捧了拜谒对象。

tóuchángshāpéishìláng

xún tángdài 

shēnsuījiàndàochángcún fēizhūménkǒngmén 
zhǐwàngzhìgōngjiāngjuàn qiúcháoshìzhìshūlùn 
chuílúnjiéxiāng chuīfēngchuányànhún 
nánshòuēnyǒu píngshēngshòuděngxián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