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抛俗海,一志投玄。全真清静为先。心上无思无虑,无党无偏。无中得些雅趣,守清贫、度日随缘。自然理算,从今至古,罕有人言。惟有神翁苗裔,能承当,身中自是周圆。海底灵龟灵口,灵吸灵泉。灵光复喷绛阙,结金丹、一颗新鲜。无生灭,与山侗,共礼风仙。
猛抛俗海,一志投玄。全真清静为先。心上无思无虑,无党无偏。无中得些雅趣,守清贫、度日随缘。自然理算,从今至古,罕有人言。惟有神翁苗裔,能承当,身中自是周圆。海底灵龟灵口,灵吸灵泉。灵光复喷绛阙,结金丹、一颗新鲜。无生灭,与山侗,共礼风仙。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伫立¹东风,断魂²南国³。花光媚、春醉琼楼,蟾(chán)(jiǒng)、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¹⁰
译文:面对春风,我久久地站立着,消魂在江南。春天鲜花明亮妩媚,阁楼上醉酒就如临仙境,月之光辉感觉很遥远,夜里游冶烟花巷柳。回忆起当时,我曾沉湎于酒色之中,劳神而损伤。
注释:¹伫立:长时何地站立。²断魂:犹言消魂,形容哀伤的心情。³南国:南方,江南。⁴琼楼:仙境中用美玉砌成的楼阁。此代指思念之人所居的青楼。⁵蟾彩:即蟾光,月光。古代神话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⁶迥:远。⁷香陌:此指妓院集中的街道。⁸花:指妓女。⁹役损:因劳神而损伤。¹⁰词客:词人。
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别有眼长腰搦(nuò)¹。痛怜深惜。鸳会²阻、夕雨凄飞³,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译文:除此之外,有一位貌若天仙、婀娜多姿的红颜知己。我们彼此非常相爱。来到江南后,从此相聚受阻,断了书信,非常凄苦、郁闷,就像傍晚飘飞着凄冷苦雨、天空中凝聚着乌云一样。想象中,每到良辰美景,我在思念她,她也一定在思念我吧。
注释:¹腰搦:一只手就能握住腰身,形容腰细。搦,用手握。²鸳会:鸳鸯相会,比喻情人相聚。³夕雨凄飞:傍晚冷雨纷飞。凄,寒冷。⁴锦书: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词的上片回忆过去“酒恋花迷”的生活。“伫立东风”写词人迎着东风,久久地站立,“东风”暗示了时令节气,说明此时正值春季。“南国”的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词人却“断魂”南国,悲戚哀伤,默然凝伫。开篇两句便塑造了一个伤心欲绝的浪荡词客的形象。南国的春天勾起了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这两个工整的对句,分别由景而情,以极凝练、含蓄的笔墨,浓缩了无数个良宵美景,无数次的纵游娼馆酒楼,沉湎于声色酒乐。而今忆及,当时“酒恋花迷”的生活,累煞多情的“词客”。

  过片首句,以“别有”二字起,另辟一境,引出所怀之人。以下,“眼长腰搦”四字写出了她容貌的美丽和身姿的婷婷袅袅,“痛怜深惜”四字写出了两人真挚的情意和深深的爱恋,用语十分简练。接下来的“鸳会阻”两句,紧承上片,回到现实,由情及景,写傍晚时分,冷雨纷飞,愁云凝聚,天色一片青碧。由于“鸳会阻”、“锦书断”,词人眼中的景色也显得凄凉无比,与上片的“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词作的最后,设想对方遇良辰当好景,也应苦苦思念自己: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从对方写来,这是柳水怀人词常用的手法,由此亦可见柳永怀思之深。

  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酒恋花迷,役损词客。’余谓此等,只可名迷恋花酒之人,不足以称词人,词客当有雅量高致者也。”需要承认,这样的词句格调是不高,但其中也有诸多难言的苦衷。柳永遭黜落后,打着“奉旨填词”的招牌流连烟花巷阳,沉溺酒香舞影,风流放浪,冶游无度。 这一方面是他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寻求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有宋一代,自上而下狎妓成风。只是,柳永比其他人走得更远,更加坦率而无所顾忌。为官后,柳水收敛了许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长相思·画鼓喧街》)。但宦游的惨淡与辛酸,使他对人们趋之若鹜的功名利禄产生了厌倦,转而对自己曾经沉湎其中的世俗享乐又产生了心理上的认同:“图利禄,殆非长策。除是恁,点检笙歌,访寻罗绮消得”(《尾犯·晴烟幂幂》)。可见,“酒恋花迷”是柳永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他在现实中找到平衡的一个支点。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85-87

liǎngtóngxīn··zhùdōngfēng--liǔyǒng

zhùdōngfēngduànhúnnánguóhuāguāngmèichūnzuìqiónglóucháncǎijiǒngyóuxiāngdāngshíjiǔliànhuāsǔn

biéyǒuyǎnzhǎngyāonuòtòngliánshēnyuānhuìfēijǐnshūduànyúnníngxiǎngbiéláihǎojǐngliángshíyīngxiāng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¹(yuān)(yāng)²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译文:溪水和山峰都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微风吹拂下,溪水荡起层层绿波,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也仿佛在晃动,惊起了水面上的鸳鸯。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¹ 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波,而楼台的影子也如同晃动一般。²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绿杨堤(dī)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¹飞,离人²犹未归。
译文:在杨柳掩映的溪边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里徘徊观望。年年看柳絮飘飞,至今已经看了三次,离人为什么还不还乡?
注释:¹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²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mán··shānyǎnyìngxiéyáng--wèirén

shānyǎnyìngxiéyánglóutáiyǐngdòngyuānyāngànliǎngsānjiāchūqiánghóngxìnghuā

绿yángxiàzǎowǎnbiānsānjiànliǔmiánfēirényóuwèiguī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译文:高高的万卷楼上六月里也透出寒意,楼外山峰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
注释: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译文: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译文: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树上的雨滴还未全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极目海天家万里¹,风尘关塞²欲归难。
译文: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
注释:¹家万里:远隔万里的家乡。²关塞:关防。泛指山河。此处当指道路。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卮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其辞曰:
晋十有四年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²。以太尉掾(yuàn)³兼虎贲(bēn)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yào),珥(ěr)蝉冕¹⁰而袭¹¹(wán)(qǐ)¹²之士,此焉游处。仆¹³野人¹⁴也,偃(yǎn)¹⁵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¹⁶,猥¹⁷厕朝列¹⁸,夙(sù)兴晏寝¹⁹,匪遑²⁰卮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²¹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其辞曰:
译文:晋武帝太始十四年,我三十二岁,开始出现白头发了。因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了虎贲中郎将,在散骑官署内寄居值班。那里高大的楼阁连接着云彩,有阳光的鲜明景色很少见到,帽子上插着貂尾蝉文、身上穿着件件细绢绮罗的卿士,在这里嬉游居住。我是乡野之人,休息不过在草屋山林之下,谈话不过以农民和野老为客,自从暂领官职,充数排列在朝廷百官中,早起晚睡,没有一刻功夫安宁,就好像池子里的鱼、笼中的鸟,产生了对江湖山野的思念,于是笔端蘸墨,拿过纸来,感慨而作此赋。当时正是秋天,因此用秋兴作为篇名。
注释:¹十有四年:指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年)。²二毛:头发黑白夹杂。³太尉掾:太尉的副官。⁴虎贲中郎将:帝王行宫或营帐的卫队首领。⁵寓直:寄值。⁶散骑之省:侍从皇帝左右,掌规谏的部门。⁷阳景:日光。⁸罕曜:很少照射到。⁹珥:戴。¹⁰蝉冕:汉代时侍从官员之冠以貂尾蝉纹为饰,后遂用为显贵者的通称。¹¹袭:穿。¹²纨绮:绢绸衣服,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¹³仆:自谦称呼。¹⁴野人:乡野俗人。¹⁵偃息:卧息,指居住。¹⁶摄官承乏:在任官吏的谦语,意思是,人才缺乏,自己只好承担职务充数。¹⁷猥:谦词,相当于“辱”。¹⁸厕朝列:置身于朝臣的行列。¹⁹夙兴晏寝:起得早,睡得晚。²⁰匪逞:无暇。²¹染翰:指以笔醮墨。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四时¹²其代序³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shì)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¹⁰兮,嗟(jiē)夏茂而秋落。虽末士¹¹之荣悴¹²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¹³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liáo)¹⁴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¹⁵兮,远行有羁(jī)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¹⁶近。彼四感¹⁷之疚心¹⁸兮,遭¹⁹一涂²⁰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²¹无愁而不尽。
译文:春夏秋冬四季匆匆地接替,世上万物纷纷回转迫近。看那花朵移栽随着时序更替,能察觉出四季是草木盛衰的寄托。感慨那草木冬天的凋零,春天的滋生,嗟叹草木夏天的茂盛,秋天的摇落。虽说草木荣枯是微末小事,却也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的好、恶。宋玉的话说得好:“悲哀啊,秋天形成了肃杀寒凉的阴冷之气,萧条寂寞啊,草木摇动飘零变得衰落。心中凄凉悲伤,就像要去远行,登山临水送别将要归去的人。”送归者有思念伴侣的怀念,远行者有羁旅漂泊的悲愤,临水者则像孔子感叹流水似时光飞逝,登山者又像齐景公怀想未来而哀悼眼前。那四种感伤都使人心内痛苦,遇上了一件也难以忍受,但嗟叹秋天的值得悲哀,那大概是没有什么愁可比而又没有尽头了。
注释:¹四时:春、夏、秋、冬。²忽:迅疾的样子。³代序:次序更替。⁴回薄:指万物的生长与凋谢反复更替。⁵览:观察。⁶莳:栽种。⁷时育:按时令生长。⁸察:明白,察觉。⁹冬索:冬季万物凋敝殆尽。¹⁰春敷:春季百卉四处布生。¹¹末士:士大夫中官位低卑者。¹²荣悴: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¹³宋玉之言:指《九辩》。¹⁴憀栗:伤心的样子。¹⁵徒之恋:即徒恋之,徒劳地留恋。¹⁶悼:感伤。¹⁷四感:封建士大夫宣扬养生处世应奉行忍、默、平、直四条原则,违背即有痛苦,所以叫“四感”。¹⁸疚心:内心痛苦。¹⁹遭:遇。²⁰一涂:一次厄运。涂,堵塞,坎坷。²¹谅:的确。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絺,藉莞箬,御袷衣。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仰群俊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
野有归燕,隰(xí)有翔隼(sǔn)¹。游氛朝兴,槁叶夕殒。于是乃屏²轻箑(shà)³,释纤絺(chī),藉(jiè)(guǎn)(ruò),御(jiá)衣。庭树槭(sè)¹⁰以洒落兮,劲风戾(lì)¹¹而吹帷。蝉嘒(huì)¹²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¹³以弥高兮,日悠阳¹⁴而浸微¹⁵。何微阳之短晷(guǐ)¹⁶,觉凉夜之方永¹⁷。月朣(tóng)(lóng)¹⁸以含光¹⁹兮,露凄清以凝冷。熠(yì)耀²⁰(càn)²¹于阶闼(tà)²²兮,蟋蟀鸣乎轩屏²³。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²⁴之余景²⁵。宵耿介²⁶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²⁷。悟时岁之遒(qiú)²⁸尽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鬓髟(biāo)²⁹以承弁(biàn)³⁰兮,素发飒(sà)³¹以垂领。仰群俊³²之逸轨³³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台³⁴之熙熙³⁵兮,珥金貂³⁶之炯炯³⁷。苟趣舍³⁸之殊涂(tú)³⁹兮,庸讵(jù)⁴⁰识其躁静⁴¹
译文:田野里有归来的燕子,沼泽地有低翔的鹘鸟。漫游的兴致早晨产生,枯干的树叶傍晚就殒落了。于是就收起了轻巧的扇子,脱下纤细的葛衣,铺垫上香蒲席,穿上了夹袄。庭院树木的枝头空空都飘洒零落了,强劲的风凶猛地吹动着帐幕。寒蝉嘒嘒地小声低吟,秋雁飘飘地向南飞去。天空澄明愈加高远,阳光在空中飘忽逐渐微弱。为什么微弱的阳光时间这么短,感觉那寒冷的夜晚却正长。月色朦胧透出微光,露水凄清凝结着寒气。萤火虫的光亮在台阶门旁闪烁,蟋蟀在小屋的屏帐附近鸣叫。听那飞离的大雁在晨空中低吟,仰望那七月流火的寒天残景。深夜里我耿耿于怀不能睡,在官署中独自展转反侧。醒悟到时光岁月快到尽头,愤然低下头来检查自己。我斑白的鬓发长长地下垂顶着帽子,白头发飒然飘落到了衣领。仰慕显贵们安逸的生活轨迹,可以攀青云致高远到处游逛。他们熙熙攘攘地登上了春台,帽子上插着的金铛貂尾在闪闪发着金光。如果人们的志向好恶有不同,也就无从识别他们的轻重静躁了。
注释:¹隼:鸟名,凶猛善飞。²屏:通“摒”,放弃。³箑:扇子。⁴纤缔:一种用葛纤维织成的细布。⁵藉:铺上。⁶莞:草名,此处指席子。⁷箬:草名,此处亦指席子。⁸御:等于说“穿”。⁹祫:夹衣。¹⁰槭:树枝无叶的样子。¹¹戾:猛烈。¹²嘒嘒:蝉鸣声。¹³晃朗:明亮的样子。¹⁴悠阳:太阳将落的样子。¹⁵浸微:日光越来越微弱。¹⁶晷:时光。¹⁷方永:正长。¹⁸朣胧:似明不明的样子。¹⁹含光:月光不够明亮如物之含而未吐,光亮没有完全散出。²⁰熠耀:指萤火虫。²¹粲:明亮的样子。²²闼:门。²³轩屏:堂前屏风。²⁴流火:流,指下行。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历六月黄昏时,心宿出现千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到了七月,就偏西向下了。²⁵余景:余光。²⁶耿介:烦躁不安的样子。²⁷华省:职务亲贵的官署。此指散骑省。²⁸遒:临近。²⁹髟:鬓发下垂的样子。³⁰弁:用皮革做成的帽千。³¹飒:衰落。³²群俊:指众多的官僚。³³逸轨:超逸的行迹,指仕途得意。³⁴春台:登眺游玩的胜处。³⁵熙熙:人多的样子。³⁶金貂:金珰和貂尾。³⁷炯炯:明亮的样子。³⁸趣舍:进与退。趣,通“趋”。³⁹殊涂:异路。涂,通“途”。⁴⁰庸讵:难道,反问副词。⁴¹躁静:急躁与安静。
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澼澼。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岁。
闻至人¹之休风²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zhǐ)³于容迹兮,殆(dài)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¹⁰兮,虽猴猿而不履¹¹。龟祀骨于宗祧(tiāo)¹²兮,思反¹³身于绿水。且敛衽(rèn)¹⁴以归来¹⁵兮,忽投绂(fú)¹⁶以高厉¹⁷。耕东皋(gāo)¹⁸之沃壤兮,输¹⁹黍稷之余税²⁰。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shì)²¹。澡²²秋水之涓涓²³兮,玩²⁴游鲦(tiáo)²⁵之澼(pì)²⁶。逍遥乎山川之阿²⁷,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²⁸,聊以卒岁²⁹
译文:听说道德高尚的人的吉祥风尚,能齐天下万物于一指间。而那些人却只顾贪安忘危,所以也逃不过出于生而入于死的规律。人们行动迈步不过只需容足之地,不踏容足以外的地方,几乎就能获得安生。如果在只能立足之地,挖坑深至黄泉,即使是敏捷的猿猴也不敢涉足。神龟不愿死后把自己的龟骨放到祖庙中祭祀,它还想转身返回绿水之中。且让我收拾起官服归来吧,快扔掉官印飞走高飞吧。耕种那水边高地的肥沃土地,除交纳租税还有粮食剩余。在石缝间,山泉水波汹涌湍流,在水边的山崖上,黄菊吐出芬芳。在涓涓的秋水中洗澡,在潎潎戏水声中观赏白鲦鱼。自由逍遥在深山幽水间,放任旷达地生活在人世中。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地遨游吧,姑且度过一年又一年。
注释:¹至人:道家指对人生悟彻的人。²休风:美好风范。³投趾:置足。⁴容迹:仅能容纳一脚之地。⁵殆:近处。⁶不践:不踩踏。⁷底:达到。⁸阙:通“掘”。⁹侧足:足附近之地。¹⁰及泉:指挖掘很深。¹¹履:走。¹²宗祧:宗庙。¹³反:通“返”。¹⁴敛衽:提起衣襟。¹⁵归来:辞官归家。¹⁶投绂:解下系印的带子,指辞官。¹⁷高厉:走向高处,指归隐。¹⁸东皋:泛指田野。¹⁹输:缴纳。²⁰税:租。²¹澨:水涯。²²澡:洗。²³涓涓:水流的样子。²⁴玩:观赏。²⁵鲦:鱼名,又称苍条鱼。²⁶澼澼:游动的样子。²⁷阿:大山。²⁸优哉游哉:自得的样子。²⁹卒岁:度完时日。

  《秋兴赋》在嗟叹四时的基础上,以宋玉《九辨》中悲秋的名句为契机,抒发自己对“秋日之可哀”的独特理解。先将宋玉句中提到的“送归”、“远行”、“临川”、“登山”做的诠释和评议:“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送别归去的人怀着思慕伴侣的恋意,远去他方的人有羁旅漂泊的悲愤,面临大川则感叹流水似时光飞逝,登上高山又怀想未来而哀悼眼前。前两点是一般概括,后两点是具体用典,一用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之典,一用齐景公乐而怕死之典。接着潘岳用议论总结了“四感”,道出自己的见解:“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途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四感让人内心哀痛,遇到一样也难以忍爱,可是嗟叹秋天本身的值得悲哀,大概是没有什么愁可比而又无休无止了。宋玉的名言是封建社会仕途坎坷的文人在秋日共同心理感应的写照,潘岳的独特理解又成为此赋所兴的思想基础。

  《秋兴赋》以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点染重彩浓墨,极力铺写萧瑟、冷落的秋天景象。按时间来看,从野外写到庭院:“野有归燕,隰有翔隼”,写到屋内:“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田野里有归来的燕子,沼泽地有低翔的鹘鸟;庭院树枝上的叶子都飘洒零落了,强劲的风凶猛地吹动着屋门的帐幕。按时间来看,从白天写到晚上:“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天空澄明愈加显得高远,太阳的光线在空中飘飘忽忽逐渐衰微。为什么微弱的阳光时间这么短,而感觉那寒冷的夜晚却正长。从夜晚又写到清晨:“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听那飞离的大雁在晨空中吟唱,仰望那七月流火的寒天残景,而且其中夹杂着对秋夜“月瞳胧”、“露凄清”、“熠耀粲”、“蟋蟀鸣”种种所见所闻的感受描写。景象铺写后联想到自己,以“不寐”、“展转”写出所悟和自省,又以自己“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的忧思早衰的形象与显贵们“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的得意嬉游的傲气对比,当然会自然得出清醒的认识和信念:“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如果人们的志向好恶有不同,也就无从识别他们的轻重静躁了,是此赋所兴的环境背景。

  《秋兴赋》直接阐发老庄的“齐万物、一生死”的学说,顺理成章地引出此篇的篇眼——即所兴。正面议论、反面对照、援例引证、用典说明,可说议论得十分透辟。其中“龟祀骨”的典故源于《庄子·秋水》篇。这个典故正好表达了潘岳宁愿无拘无束地去过隐居生活,也不愿受人白眼而宦海沉浮,全篇所兴也就一下子脱口而出:“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且让我收藏起官服归来吧,快扔掉那官印用高风亮节激励自己。该句说的直接,痛快,又响亮,是此赋的眼目。紧接着又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想像中的归隐生活:“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潎潎。”耕东皋,交余税,听泉声,嗅菊芳,浴秋水、赏鱼乐,写得何其轻松自在,情趣横生,一幅怡然自得、与世无争的隐居图跃然纸上,这是当时司马氏严酷统治下庶族士大夫超然物外,全身远祸的典型心境。由老庄哲学想到归隐是此赋的理想境界。

  《秋兴赋》通过对秋哀感情的抒发,对秋景铺陈的描写,对“齐天地”观念深刻的议论,表达了对达官显贵们的轻蔑和自己处境的愤懑,从而表示了归隐避祸的决心。

  《秋兴赋》在赋的发展阶段中,按内容属抒情言志小赋;按形式属骈体赋。在表达方式上,它已打破了汉散体大赋专尚叙事,铺陈扬丽的写法,而是熔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很多句子多种表达方式兼而有之,不能说专指某种表达方式了。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而且注重对仗,上下句几乎都是双双比翼骈出,而且注重偶句押韵和灵活换韵,增强了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虽然还保留很多骚体赋的“兮”字,但只在上句,句中没有,而且也不是句句必有,可以看到逐渐被淘汰的痕迹了。

参考资料:
1、 迟文浚, 许志刚, 宋绪连.历代赋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09-01:295-300页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¹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zǎo)²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³,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chè)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yú)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jì),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yì)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译文:我住在乡村平日无事,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水波荡漾,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忙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仍不动。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想,应该是有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的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说:“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能立刻提起钓竿,有时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注释:¹善:擅长,长(cháng)于。²蚤:古同“早”。³泛然:浮动的样子。⁴无何:表示时间相隔不久,和“未几”意思差不多。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¹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²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³,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译文: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参加科考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像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往观瞧,蹲下注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像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能呢?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注释:¹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官吏及相应的的衙门称有司。²乡举:秀才(诸生)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得中取为举人。³礼部:主管教育的部。举人进京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中式,再经殿试,即成进士。⁴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