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附炎,炎歇人自去。君子善处约,约久情自固。
世人多附炎,炎歇人自去。君子善处约,约久情自固。
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路人或如亲,亲人却如路。
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路人或如亲,亲人却如路。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闻说¹征南没(mò),那堪²故吏闻。
译文:听闻颜真卿遇害,我听说后怎么能承受得起?
注释:¹闻说:听说。²那堪:哪能承受。那,古通“哪”,即“哪能”“怎能”“如何能”。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能持苏武节¹,不受马超勋(xūn)
译文:颜真卿有苏武的气节,不接受叛镇李希烈的诱降。
注释:¹苏武节: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指苏武出使匈奴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天汉元年, 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坚贞不屈,持汉节牧羊于北海畔十九年, 始元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此以喻指颜真卿奉诏晓谕叛镇李希烈,不受其诱降。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译文:国家残破(或灭亡)没有家里的来信。已经是秋天了,有大雁往南飞去。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译文:(我很愧疚,曾为属吏)同享荣华却不能与颜真卿共同面对叛敌,我对不起将军。

wényánshàngshūxiànzéizhōng

róng tángdài 

wénshuōzhēngnán kānwén 
néngchíjié shòuchāoxūn 
guójiāxìn tiānqiūyǒuyànqún 
tóngróngtóng jīnjiāngjūn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秋暮¹。乱洒衰荷²,颗颗真珠雨³。雨过月华,冷彻(yuān)(yāng)(pǔ)
译文: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雨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注释:¹暮:傍晚。²衰荷:将败的荷花。衰:衰落,衰败。³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⁴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⁵生:产生、出现。⁶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⁷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池上凭阑¹愁无侣。奈²此个、单栖(qī)³情绪。却(bàng)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译文: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注释:¹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²奈:奈何,怎么办。³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⁴情绪:情感。⁵却:表示转折。⁶傍:靠近。⁷共:在一起。⁸念:道白,说。⁹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gāncǎo ·qiū

liǔyǒng sòngdài 

qiū luànshuāi zhēnzhū guòyuèhuáshēng lěngchèyuānyāng 
chíshàngpínglánchóu nài dānqíng quèbàngjīnlónggòngyīng niànfěnlángyán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洲。
桃花雾绕碧溪头¹,春水²才通杨叶洲³
译文:桃花有如香雾笼罩着溪流,春天的江水刚刚穿过杨叶洲。
注释:¹溪头:溪边。溪,小河。²春水:春天的河水。³杨叶洲:地名,在贵池县西北的大江中,形状如杨树叶。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州。
四面青山花万点¹,缓风摇橹(lǔ)²出池州。
译文:池州四面青山环绕春花万千,在微风中划着小舟出了池州。
注释:¹点:点缀,装点。²摇橹:指橹板一直置于水中,靠人力来回摇动把橹柄来推动船的前进的过程。橹,形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桃花绕溪,春水初涨,四面青山,野花万点,一叶小舟在徐徐春风中摇橹出城。这是全诗所展示的画面。诗人怀着无限欣喜的心情用轻快明朗的色调给我们绘出了这幅画面。全诗都在写景,但各句描写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首句着重写“桃”。一叶小舟行进在青溪碧水之中,夹岸桃花开得正艳。诗人用“雾绕”二字来形容桃花的绚烂灼目,容易使人想起《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可谓一脉相承。

  同时,这也是距离和舟行所至。就像我们坐在行进的车上看窗外景物,极易将路边的树木看成一线,远方之景看作一片。当你置身这连绵成片的桃林,在耀眼的桃花面前,只觉得眼前一片红雾是极正常的。一个“雾”字写出了这种视觉差,殊为不易。

  次句写“水”。写春水淹没了原来露在水画的江心小岛——“杨叶洲”。一个“通”字写出了春水的动态,显得活泼可爱又不着痕迹。第三句写“山”。此时的小舟已驰离桃林,来到一处比较开阔的山谷。

  诗人用“四面青山”“花万点”数字概写这里的盎然春色,精练含蓄,叫人心醉神驰。末一句写“风”。风随人意,徐徐而吹,小舟悠悠,驰离故城。又要踏上新的征途,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借清风绿水溢诸墨楮之间。

chūchízhōu--yáonài

táohuāràotóuchūnshuǐcáitōngyángzhōumiànqīngshānhuāwàndiǎnhuǎnfēngyáochūchízhōu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¹桃花相映(yìng)红。
译文: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注释:¹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不知¹何处去²,桃花依旧笑³春风。
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¹不知:一作“秖(zhǐ)今”。²去:一作“在”。³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6-747

chéngnánzhuāng

 tángdài 

niánjīnménzhōng rénmiàntáohuāxiāngyìnghóng 
rénmiànzhīchù táohuājiùxiàochūnfēng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昨夜风兼¹雨,帘帏(wéi)²(sà)³秋声。烛残漏断(qī),起坐不能平。 
译文:昨夜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漏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注释:¹兼:同有,还有。²帘帏: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³飒飒: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⁴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⁵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⁶频:时常,频繁。⁷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欹”古同“攲”,斜,倾斜。⁸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世事¹²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³。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译文: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注释:¹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²漫:枉然,徒然。³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⁴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⁵稳:平稳,稳当。宜,应当。⁶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开头两句是说,昨天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首两句写秋夜风雨,完全是白描化的。表面看来,风雨大作,怪嘈杂的,其实除了“飒飒秋声”外,此时更无别的声音,反而见出夜的寂静。令读者觉得其境过分清冷,几乎要倒抽一口冷气。此种词句,最见后主本色。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这两句是说,蜡烛燃烧得所剩无几了,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这两句出现了抒情主人公,这人物给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是他过于清醒,他熬到“烛残”,听得“漏断”(更鼓歇),可见是一夜未曾入眠了。这清醒状态的描写,正好逼出下片的感慨。另一个印象便是它方寸烦乱,“频欹枕”的“频”字,表明他在床上是辗转反侧,五内俱热。后来干脆不睡了,但内心仍不平静,表现在动作上便是“起坐不能平”。他到底为什么,这恰恰是词人不喜道破的。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这两句是说,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荣华富贵的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过片之后,全属抒情。这也许是最一般最普遍的人生感慨了,但对于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体验之具体内容,则可以是各各不同的。此即《维摩经》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后主词所以能引起后世众多读者的共鸣,原因也在于此。这两句中的“漫”(作空解)、“算来”,表现出一种空虚、疑惑、迷惘感,是很传神的。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末两句是说,醉乡梦里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主人公无法摆脱人生的烦恼,却是因为他太清醒,太执着。最后两句,说穿了便是一醉解千愁,可词人换了个比喻性的说法——“醉乡路稳”,则其反面是醒者行路之难,故云“此外不堪行”。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李煜词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85-86

 ·zuófēngjiān

 dài 

zuófēngjiān liánwéiqiūshēng zhúcánlòuduànpínzhěn zuònéngpíng 
shìshìmànsuíliúshuǐ suànláimèngshēng zuìxiāngwěnpíndào wàikānxíng  (mèngzuò mè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