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之翼,无先我禾。雪花将繁,云子亦多。其次麻麦,东阡西陌。
新苗之翼,无先我禾。雪花将繁,云子亦多。其次麻麦,东阡西陌。
足度一世,奚止三日。在我窝兮不欲荒,玉堂金马输禾场,醉倚碌碡歌斜阳。
足度一世,奚止三日。在我窝兮不欲荒,玉堂金马输禾场,醉倚碌碡歌斜阳。

huáyángxīnmiáo--wángzhì

xīnmiáozhīxiānxuěhuājiāngfányúnziduōmàidōngqiān西

shìzhǐsānzàihuāngtángjīnshūchǎngzuìxiéyáng

王质

王质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¹。等闲变却故人²心,却道故人心易变³。(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注释:柬:给……信札。¹“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²故人:指情人。³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lín)铃终不怨。何如薄幸¹锦衣郎²,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译文: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¹薄幸:薄情。²锦衣郎:指唐明皇。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这一句来自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更是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当时这二人的感情被传为佳话。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后来在途中听到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整首诗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却持久的缠绵在读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
1、 于在春.清词百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每到年头感物华,新尝梨到野人家。
每到年头感物华,新尝梨到野人家。
译文:每当来到边界的时候就感到这里的物产特别丰富美好,在野外乡民的家中尝到了新产的梨子。
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风不见花。
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风不见花。
译文:甜酸的味道中还带有中原的乡土味,所令人遗憾的是无法看到在春天里开放的梨花。

chángběi--tiānmín

měidàoniántóugǎnhuáxīnchángdàorénjiā

gānsuānshàngdàizhōngyuánwèichángduànchūnfēngjiànhuā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译文:我在新丰新酿的酒已经好了,请老朋友来品尝,喝醉就住在我的老屋。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满酌(zhuó)香含北砌(qì)¹花,盈²尊色泛南轩³竹。
译文:这斟满酒杯的新酒,含着北面台阶旁的花的芳香,满杯酒都泛着当南的窗外竹子翠绿的颜色。
注释:¹北砌:北面台阶。²盈:满。³南轩:当南的窗外。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译文:云层消散,天空高远,秋月明亮,邻家的少女熟练的弹奏着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译文:醉酒以后忘记了这是巴陵道,在梦中还以为这是洛阳城。

xīnfēngzhǔrén--chǔguāng

xīnfēngzhǔrénxīnjiǔshújiùháiguījiùtáng宿mǎnzhuóxiānghánběihuā

yíngzūnfànnánxuānzhúyúnsàntiāngāoqiūyuèmíngdōngjiāshǎojiěqínzhēng

zuìláiwàngquèlíngdàomèngzhōngshìluòyángchéng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hān)¹
译文:五更醒来寒气偷偷钻进紫毛衫,东窗起床酒意仍浓。
注释:¹酣:浓,盛。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译文:门外太阳高挂无力出去,满城湿露好似身处江南。
这首诗写上都晨景。五更醒来尚,留着昨夜的余醉;晨风料峭,毛衣不暖,太阳早早地升起,外面雾气蒸,霜露满地,犹如江南。这首诗捕捉的仍是塞外草原沙漠中城市特有的景象。在那儿,气候温差大,日照长,所以太阳出的早,水气弥漫。这样的状况,非身临其境者难以体会。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213-214页

shàngjīngshìshí--dōu

gènghánmáoshānshuìdōngchuāngjiǔshànghānménwàigāoqíngmǎnchéng湿shīshìjiāngnán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天¹方肃杀²,白露³始专征
译文: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注释:¹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²肃杀:使万物凋萎。³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⁴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王师¹非乐战²,之子³(shèn)佳兵
译文: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注释:¹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²乐战:好战。³之子:指崔融。⁴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海气¹师南部²,边风³扫北平
译文: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注释:¹海气:指渤海的寒气。²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师的部落。³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⁴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莫卖卢龙塞(sài)¹,归邀²(lín)³名。
译文: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注释:¹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²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³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师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师”、“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9-70

sòngzhùzuòzuǒlángcuīróngděngcóngliángwángdōngzhēng

chénáng tángdài 

jīntiānfāngshā báishǐzhuānzhēng 
wángshīfēizhàn zhīshènjiābīng 
hǎiqīnnán biānfēngsǎoběipíng 
màilóngsài guīyāolín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