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欢乐欲与¹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译文:多想把此刻的欢乐送给我少年之时,可人生百年美好事物总苦于来太迟。
注释:¹与:赠与。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常但为忧勤衰。
译文:满头白发再得富贵加身又有什么用,精神体常都已因一生忧劳衰弱渐失。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愿为五陵¹轻薄²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译文:真想做五陵街市富贵人家的浪荡子,生活在贞观开元这天下大治的盛世。
注释:¹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²轻薄:形容举止轻佻,行为放浪。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译文:每天就斗鸡赛犬闲散荒唐度过一生,而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

fènghuángshān--wángānshí

huānshǎoniánrénshēngbǎiniánchángchí

báitóuguìsuǒyòngdànwèiyōuqínshuāi

yuànwèilíngqīngbáoérshēngzàizhēnguānkāiyuánshí

dòuzǒuquǎnguòshēngtiānānwēiliǎngzh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想把此刻的欢乐送给我少年之时,可人生百年美好事物总苦于来太迟。

满头白发再得富贵加身又有什么用,精神体常都已因一生忧劳衰弱渐失。

真想做五陵街市富贵人家的浪荡子,生活在贞观开元这天下大治的盛世。

每天就斗鸡赛犬闲散荒唐度过一生,而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

注释

与:赠与。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轻薄:形容举止轻佻,行为放浪。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连理枝¹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²
译文: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注释:¹连理枝: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²催:催促。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¹(jiào)青帝²常为主,莫遣(qiǎn)³纷纷点翠苔
译文: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注释:¹愿:希望。²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³莫遣:不要让。⁴点翠苔:指花辩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56-57

luòhuā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liánzhītóuhuāzhèngkāi huāfēngbiàn便xiāngcuī 
yuànjiàoqīngchángwéizhǔ qiǎnfēnfēndiǎncuìtái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佳丽地¹。南朝²盛事³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jì)(huán)对起。怒涛故寞打孤城,风樯(qiáng)遥度天际。
译文: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独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注释:¹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最好的地方。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定都之所在。²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³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⁴山围:指被群山环抱。故国,指南京城。⁵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⁶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江两岸。⁷孤城:指金陵。⁸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樯,桅杆。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断崖¹树,犹倒倚(yǐ)。莫愁²(tǐng)子曾系。空余旧迹³郁苍苍,雾沉半垒(lěi)。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huái)
译文: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注释:¹断崖:临水的山崖。²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湖中荡舟采莲。³旧迹:差括曾为莫愁系舟之处在内的一切古迹。⁴郁苍苍:指树木茂盛。⁵垒:堡垒,军事防御性建筑。⁶女墙:城墙上呈凹形的小墙。⁷伤心:一作“赏心”,指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亭为北宋丁谓建。⁸淮水:指秦淮河。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酒旗戏鼓¹甚处市²。想依稀³、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注释:¹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等繁华的场所。²甚处市:哪里的街市。³依稀:仿佛,大概。⁴王谢:东晋时,金陵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住有王谢两大豪门望族。⁵邻里:宅第相连,比邻而居,故称。⁶巷陌:街道的通称。

  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起二句为总括。“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这两句主要写山,水为陪衬,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形势一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如今,旧时王朝的都城,却“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而如今却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冷漠,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词人通过景物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的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开首以景出,“断崖树,犹倒倚”,着一“犹”宇,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接下继续写景,“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郁苍苍”,谓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结尾二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喟叹。这两句起到束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

  词作下片,写眼前景物。“酒旗戏鼓甚处市”,这是词人眼前见到的景色:酒楼、戏馆,一派热闹景色,不禁发出“甚处市”问语,这是何处的繁华市面呢?前面两片所写多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这里则写连景物也变了。当然,酒楼、戏馆并非纯自然景色,而是包含人事在内的。这情况引起词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谢邻里。”是说这些酒楼戏馆所在地,仿佛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也就是说,贵族住的乌衣巷如今换了主人。至此,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尾发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兴亡慨叹。燕子是不知人事变迁的,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舍。然而词人看到夕阳余晖中成对的燕子,却认为它们有知,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这当然是词人内心的兴亡之感赋予了燕子而已。这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

  本篇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上片总写金陵形胜,境界旷远,雄壮中蕴含落寞。“寂寞”二字透出历史变迁,人亡物移,故国繁荣与孤城幽寂的荒凉。中片糅合当地传说,扣紧金陵景观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断崖”“旧踪”“雾沉”等为景物涂上了一种苍茫的色调。下片以何处寻得当年“酒旗戏鼓”的繁华街市的感叹发端,侧重写“王谢邻里”的豪门旧迹难以寻觅,只可依稀辨识,抒发人世沧桑之思。燕子相对说兴亡于斜阳之中,意象极巧,感伤殊深。全词强化了景物描写的清峭、冷寂而又悲壮、苍凉之情韵,境界开阔,内蕴深远。

  宋代以来,曾经先后出现了一些怀古名篇: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至周邦彦这首《西河·佳丽地》;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姜夔的《扬州慢》,可以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这些作品,有的是以突兀见长,有的是以绵密取胜;介于突兀和绵密之间的是这首《西河》。它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来说,是疏密相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只是泼墨画似的写了“江山如画”,下片集中写了周瑜,一气贯注,如同骏马驻坡,纯属粗线条的勾勒。姜夔的《扬州慢》,侧重于主观感受的深微描绘。笔墨之间,隐约可以听到凄清的号角声和感受到随着号角声传来的寒意而伴着寒意的角声,偏又是在一个兵荒马乱后的萧条古城中吹彻。这些都说明作者牢牢扣紧了寓有深意的景物,进行密密层层的渲染。至于周邦彦的这首词,似乎介于泼墨写意与工笔细描之间。如:词的上片以疏为主。词人放眼江山,对作为“佳丽地”的“故国”金陵做了一个全面的鸟瞰,描绘了江上有山峰夹峙和江心有怒涛汹涌的雄伟形势。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上片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这就好比电影镜头,缓缓而来的不再是远景全景,而是中景和近景了。下片,画面突出的是特写镜头:一帧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呢喃图。小小飞禽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可能指燕子与燕子相对,也可能指诗人与燕子相对,完全可以听凭读者用想象来补充。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诗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疏”利于“写大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写出高情远意;“密”利于画龙点晴,写出“小景”,写出事物的不同于一般的特征。杰出的怀古词一般都是能做到“大”“小”结合、“疏”“密”相兼的,这首《西河》更为突出。总体来说,周邦彦这首怀古词,艺术技巧极其精湛,比起他的大量送别、怀人之作,的确别具一格;特别是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确是怀古词中一篇别具匠心的佳作。

  此外,周邦彦的《西河》与其他怀古之作不同的是,并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变,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怀古之作,总要描写标志着沧桑之变的景物,王安石的怀古是从当前的“千里澄江”和“彩舟云淡”——故国的风景宜人,过渡到昔日的“豪华竞逐”。苏轼的怀古则从眼底的“大江东去”,写到古代有关三国赤壁战时的“多少豪杰”,再联想到当前自己的壮志成虚,年华已逝。但这些都不像周邦彦词通篇写景,以景物描绘的逶迤曲折为线索,从头到尾把一切情语完全熔铸于景语之中。

参考资料:
1、 杨立群编.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276页
2、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95页
3、 (宋)周邦彦著;孙安邦,孙蓓解评.周邦彦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02:第195页

西 ·jīnlínghuái怀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jiā náncháoshèngshìshuí shānwéiguóràoqīngjiāng huánduì tāochéng fēngqiángyáotiān 
duànshù yóudǎo chóutǐngcéng kōngjiùcāngcāng chénbànlěi shēnyuèguòqiánglái shāngxīndōngwànghuáishuǐ 
jiǔshènchùshì xiǎng wángxièlín yànzhīshì xúnchángxiàngrénjiā xiāngduìshuōxīngwáng xiéyáng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¹九十,面山而居²。惩(chéng)³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惩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¹⁰,可乎?”杂然相许¹¹。其妻献疑¹²曰:“以¹³君之力,曾(zēng)¹⁴不能损¹⁵(kuí)(fǔ)¹⁶之丘¹⁷,如太行、王屋何?且¹⁸¹⁹²⁰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²¹担者三夫²²,叩石垦壤,箕(jī)(běn)²³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²⁴妻有遗男²⁵,始龀(chèn)²⁶,跳往助之。寒暑易节²⁷,始一反焉²⁸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注释:¹且:副词,将近。²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³惩: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⁴塞:阻塞。⁵迂:曲折绕远。⁶聚室而惩: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⁷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⁸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⁹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的意思。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¹⁰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¹¹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¹²献疑:提出疑问。¹³以:凭借。¹⁴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¹⁵损:削减。¹⁶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¹⁷丘:土堆。¹⁸且:况且。¹⁹焉:疑问代词,哪里。²⁰置:安放。²¹荷:扛的意思。²²夫:成年男子。²³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²⁴孀:孀妻,寡妇。²⁵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²⁶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²⁷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²⁸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gōngshān (jiéxuǎn )

lièkòu xiānqín 

    běishāngōngzhě niánqiějiǔshí miànshānér chéngshānběizhī chūzhī shìérmóuyuē  píngxiǎn zhǐtōngnán hànyīn   ránxiāng xiànyuē  jūnzhī zēngnéngsǔnkuízhīqiū tàiháng wáng qiěyānzhìshí  yuē  tóuzhūhǎizhīwěi yǐnzhīběi  suìshuàisūndànzhěsān kòushíkěnrǎng běnyùnhǎizhīwěi línrénjīngchéngshìzhīshuāngyǒunán shǐchèn tiàowǎngzhùzhī hánshǔjié shǐfǎnyān  liè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译文:日落时分,红霞满天,系住船只,打算在牛口过夜。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译文:路边古柳下,三三两两的居民倚着古柳,悠闲地聊着天。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负薪(xīn)¹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译文:砍柴归来的山民看到我们,高兴地向我们兜售刚从山上背下来的柴禾。
注释:¹负薪:指背柴,谓从事樵采之事。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煮蔬为夜餐,安¹识肉与酒。
译文: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生活简单,他们熬煮蔬菜作为晚餐,并不吃酒肉。
注释:¹安: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岂”。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shuò)¹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译文:人们住在破茅屋里,从屋顶看出去,北风吹动,漫天星斗。
注释:¹朔风:指冬天的风。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儿女自咿(yī)(yōu)¹,亦足乐且久。
译文:旁边,孩子们在开心地数着星星,大人们无不感到快乐与长久。
注释:¹咿嚘:象声词。不清晰的人语声。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译文:人生本来应该像他们这样悠闲度过,可我却不得不汲汲奔走。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译文:尘世的富贵在前方或隐或现,仿佛在向我招手,对我来说安于贫贱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mí)鹿友。
译文:若不是亲眼所见,有谁相信这些山民与麋鹿为友也可以那么快乐。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译文:他们从容地在这蛮荒的山野安身立命,完全不会像我们这样将山野视为鄙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今予独何者,汲(jí)¹强奔走。
译文:跟他们相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硬要迎着北风往尘世中去,辛苦奔走。
注释:¹汲汲:引申为急切追求。

niúkǒu

shì sòngdài 

luòhóngshēng zhōu宿niúkǒu 
mínǒuxiāng sānliǔ 
xīnchūshēn jiànqiěshòu 
zhǔshūwéicān ānshíròujiǔ 
shuòfēngchuīmáo jiànxīngdǒu 
éryōu qiějiǔ 
rénshēngběnshì wéishìwèiyòu 
guìyào耀qián pínjiànnánshǒu 
shuízhīshēnshān gān鹿yǒu 
zhìshēnluòmánhuāng shēnglòu 
jīnzhě qiǎngbēnzǒu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众芳摇落独暄(xuān)(yán)¹,占尽风情向小园。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注释:¹暄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¹水清浅,暗香浮动²月黄昏³
译文: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注释:¹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²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³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¹欲下先偷眼²,粉蝶如知合³断魂
译文:白鹤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注释:¹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²偷眼:偷偷地窥看。³合:应该。⁴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幸有微吟可相狎(xiá)¹,不须檀(tán)²共金樽(zūn)³
译文: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注释:¹狎:玩赏,亲近。²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³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剪绡(xiāo)¹零碎点酥(sū)²(gān)³,向背稀稠画亦难。
译文:梅花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注释:¹绡:生丝绸。²酥:酥酪一般的。³乾:枝干。⁴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⁵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日薄(bó)¹²³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译文: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都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温暖,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时应该会胆怯吧?
注释:¹日薄:日落。²从:任从。³甘:甘心。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澄鲜¹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译文: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被人冷落也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
注释:¹澄鲜:清新。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ān)¹
译文: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
注释:¹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向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向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向”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向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向,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向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向。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五、六两句是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尽管它被冷落,但还是不愿让城里的人来观赏。把“邻僧”和“俗客”对举,是因为佛门弟子信奉清净无为的教义,往往和隐逸之士的思想非常合拍,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就以“诗佛”自居,“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看破红尘,成为佛门信徒。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的林逋也是如此。末尾两句是说: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这组诗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向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向”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向》、《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向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是一种富有力量的心灵审美。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这组诗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参考资料:
1、 苏者聪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45
2、 孙映达.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34
3、 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14-616

shānyuánxiǎoméièrshǒu

lín sòngdài 

zhòngfāngyáoluòxuānyán zhànjìnfēngqíngxiàngxiǎoyuán 
shūyǐnghéngxiéshuǐqīngqiǎn ànxiāngdòngyuèhuánghūn 
shuāngqínxiàxiāntōuyǎn fěndiézhīduànhún 
xìngyǒuwēiyínxiāngxiá tánbǎngòngjīnzūn 

jiǎnxiāolíngsuìdiǎngān xiàngbèichóuhuànán 
cónggānchūnzhìwǎn shuāngshēnyīngqièláihán 
chéngxiānzhǐgònglínsēng lěngluòyóuxiánkàn 
zhuójiāngnánjiùxíng jiǔxiéduòyín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