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¹无声绕竹流,竹西²花草弄春柔³
译文: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注释:¹涧水:山涧流水。²竹西:竹林西畔。³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茅檐(yán)¹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²
译文: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注释:¹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²幽:幽静,幽闲。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王籍是用反衬。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这样写,寓静于闹,更富有情理韵味,经常被诗家所采用,如杜甫《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就是用此手法。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从诗歌的底蕴来说,王籍的诗更耐读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诗句入诗,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首诗从这一点上来说,改得似乎太不高明,与他的学养不称。从这一反常来考虑,古人常以鼠雀喻谗佞的人攻击别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对,在诗中也许即以“一鸟不鸣”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听不到这些攻讦声因此而很高兴。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164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8-69 .

zhōngshānshì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iànshuǐshēngràozhúliú zhú西huācǎonòngchūnróu 
máoyánxiāngduìzuòzhōng niǎomíngshāngèngyō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注释

涧水:山涧流水。

竹西:竹林西畔。

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

幽:幽静,幽闲。

鉴赏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诗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世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在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诗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茅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诗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世,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王籍是用反衬。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这样世,寓静于闹,更富有情理韵味,经常被诗家所采用,如杜甫《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就是用此手法。王安石的诗是直世,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从诗歌的底蕴来说,王籍的诗更耐读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诗句入诗,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首诗从这一点上来说,改得似乎太不高明,与他的学养不称。从这一反常来考虑,古人常以鼠雀喻谗佞的人攻击别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对,在诗中也许即以“一鸟不鸣”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听不到这些攻讦声因此而很高兴。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164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8-69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8-69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7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¹七贵²同杯酒。
译文: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注释:¹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²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气岸¹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译文: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同肯落他人之后。
注释:¹气岸:犹意气。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¹走马著金鞭(biān)
译文:当时夫子正青春,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注释:¹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文章献纳麒(qí)(lín)殿¹,歌舞淹留²(dài)(mào)(yán)³
译文: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注释:¹麒麟殿:汉代宫殿名。²淹留:停留。淹,滞留。³玳瑁筵:筵,席也。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译文: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译文: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我愁远谪(zhé)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shè)¹回?
译文: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注释:¹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后用作大赦之典。

  前面八句描绘了诗人春风得意时的生活景象。开头两句写诗人醉眠花柳,与当朝权贵们开怀畅饮。显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之奢华。后面四句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态。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云。手握金鞭,走马章台,同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随后两句凸显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文章,在酒席上同连忘返。表现出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间两句是转折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原本以为这种同赴侯门、走马章台、献赋金宫、醉卧酒筵的得意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谁知好景不长,平地风雷,安史之乱爆发了。“函谷忽惊胡马来”,即指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东西两京。一个“忽”字表现出这次战乱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间,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诗人再也无法过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最后四句是对诗人战乱爆发后的生活的描述。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此句或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诗人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发哀怨之情。最终诗人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只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时候,使诗人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最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诗人能够早日回归的心情。

  此诗回忆昔日在长安的得意生活,对长同夜郎充满哀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他此时此刻企盼赦还的心情。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在一个陷入困境、进人晚年依靠回忆来支撑自己的的诗人身上,这种眷念更会牢牢地占据他的心灵。

  诗中使读者看到了诗人凡俗的一面,对失去繁华与功名的痛苦。只是诗人凡俗的这一面并没有主导诗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与不称意中,诗人是将自己的精神放飞在大自然中,放飞在睥睨一切的狂放与飘逸中。

参考资料: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136-137
2、 林莽注评.李白诗选:黄山书社,2007.10:69

liúlángzèngxīnpànguān--bái

zàizhǎngānzuìhuāliǔhóuguìtóngbēijiǔ

ànyáolíngháoshìqiánfēngliúkěnluòrénhòu

zihóngyánshǎoniánzhāngtáizǒuzhejīnbiān

wénzhāngxiànlín殿diànyānliúdàimàoyán

jūnwèizhǎngníngzhīcǎodòngfēngchén

hánjīngláiqíngōngtáoxiàngmíngkāi

chóuyuǎnzhélángjīnfàngshèhuí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荣荣¹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译文:茂盛幽兰在窗下,依依垂柳在堂前。
注释:¹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初与君¹别时,不谓行当久²
译文:当初与你告别时,未讲此行很久远。
注释:¹君:指出门的游子。²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出门万里客,中道¹逢嘉(jiā)²
译文:出门万里客他乡,半道交朋结新欢。
注释:¹中道:中途。²嘉友:好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未言心相醉¹,不在接杯酒。
译文:一见倾心似迷醉,未曾饮酒尽言谈。
注释:¹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¹²
译文:幽兰枯萎垂柳衰,背信之人违誓言。
注释:¹言:指临别誓约。²负:违背,背弃。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多谢¹(zhū)少年,相知不忠厚²
译文: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
注释:¹多谢:多多告诫。²相知不忠厚:当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意气¹倾人命²,离隔³复何有?
译文: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
注释:¹意气:情谊,恩义。²倾人命:送性命。³离隔:分离,离弃。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辞家夙(sù)¹严驾²,当往至无终³
译文: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
注释:¹夙:早晨。²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³志无终:向往到无终去。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问君今何行¹?非商²复非戎³
译文: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
注释:¹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²商:经商,做买卖。³戎:从军。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闻有田子泰¹,节义²为士雄³
译文: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
注释:¹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²节义:气节信义。³士雄:人中豪杰。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斯人¹久已死,乡里习其风²
译文: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
注释:¹斯人:此人,指田畴。²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¹有高世名²,既没³传无穷。
译文: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
注释:¹生:生前,在世时。²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³既没:已死之后。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不学狂驰子¹,直²在百年中³
译文: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
注释:¹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²直:只,仅。³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仲春¹(gòu)²时雨,始雷发东隅(yú)³
译文: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注释:¹仲春:阴历二月。²遘:遇,逢。³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众蛰(zhé)¹各潜骇²,草木纵横舒³
译文: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注释:¹众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²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³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piān)¹新来燕,双双入我庐²
译文: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注释:¹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²庐:住室。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先巢¹²尚在,相将³还旧居
译文: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注释:¹先巢:故巢,旧窝。²故:仍旧。³相将:相随,相偕。⁴旧居:指故巢。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译文: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固匪石¹,君²情定何如?
译文: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注释:¹我心固匪石: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²君:指燕。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tiáo)¹百尺楼,分明²望四荒³
译文: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
注释:¹迢迢:本义指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²分明:清楚。³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暮作归云宅¹,朝为飞鸟堂²
译文: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
注释:¹归云宅:是说白云晚上把它当作住宅。形容楼之高。²飞鸟堂:飞鸟聚集的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¹
译文: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
注释:¹茫茫:辽阔,深远。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古时功名士¹,慷慨争此场²
译文: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
注释:¹功名土:追逐功名利禄之人。²此场:指山河、平原。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一旦百岁后¹,相与²还北邙(máng)³
译文:一旦丧身离人世,结局一样葬北邙。
注释:¹百岁后:去世以后。²相与:共同,同样。³北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¹
译文:墓边松柏被人伐,坟墓高低甚凄凉。
注释:¹互低昂:形容坟堆高低不齐。昂:高。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tuí)¹无遗主²,游魂在何方!
译文:无主墓基已毁坏,谁知魂魄在何方?
注释:¹颓基:倒塌毁坏了的墓基。²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¹
译文:生前名利实可贵,如此凄凉堪悲伤!
注释:¹“荣华”两句:是说对于那些生前追求功名的人来说,荣华的确是珍贵的,但死后一无所得,且如此凄凉,也实在可怜可悲。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东方有一士,被服¹常不完²
译文: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
注释:¹被服:所穿的衣服。被,同“披”。²不完:不完整,即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zhuó)¹一冠²
译文:一月才吃九顿饭,十年总戴一顶冠。
注释:¹著:戴。²冠:帽子。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¹
译文: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
注释:¹好容颜:愉悦的面容,这里有乐贫之意。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我欲观其人¹,晨去越河关²
译文: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关。
注释:¹观其人:访问他。²越河关:渡河越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¹
译文: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
注释:¹“青松”两句:写东方隐士的居处,在青松白云之间,形容高洁。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知我故来意¹,取琴为我弹。
译文: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
注释:¹故来意:特地来的意思。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上弦¹惊别鹤²,下弦操孤鸾(luán)³
译文:先弹凄怨别鹤操,又奏高洁曲孤鸾。
注释:¹上弦、下弦:指前曲、后曲。²别鹤:即《别鹤操》,古琴曲名,声悲凄。³孤鸾:即《双凤离鸾》,汉琴曲名。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愿留就君住¹,从今至岁寒²
译文: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
注释:¹就君住:到你那里一起住。²至岁寒:直到寒冷的冬天,这里是喻坚持晚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苍苍¹谷中树²,冬夏常如兹³
译文:葱郁苍青山谷树,冬天夏日常如此。
注释:¹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²树:指松柏。³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¹
译文:年年经历霜和雪,更变四时岂不知?
注释:¹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厌闻世上语¹,结友到临淄(zī)²
译文:已厌听闻世上语,交结新友去临淄。
注释:¹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²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jì)¹多谈士²,指彼³决吾疑
译文:齐国稷下多谈士,指望他们解我疑。
注释:¹稷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学术之士在此讲学。²谈士:善于言谈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³指彼:指望他们。⁴决我疑:解决我的疑问。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装束¹既有日²,已与家人辞。
译文:备好行装已数日,且同家属告别离。
注释:¹装束:整备行装。²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¹
译文:欲行又止心犹豫,还坐重新再三思。
注释:¹“行行”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不怨道里¹长,但畏人我欺²
译文:不怕此行道路远,担心谈士会相欺。
注释:¹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²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万一不合意¹,永为世笑嗤(chī)²
译文:万一相互不合意,永远为人所笑嗤。
注释:¹不合意:见解不同。²嗤: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¹怀难具道,为君²作此诗。
译文:心内之情难尽诉,为君写下这歌诗。
注释:¹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²君:泛指读者。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¹
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注释:¹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扇:用作动词,吹动。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佳人¹美清夜²,达曙(shǔ)³(hān)且歌。
译文: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注释:¹佳人:美人。²美清夜:爱清夜。³达曙:到天明。⁴酣:酒足气振的样子。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竟¹长叹息,持此²感人多³
译文: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注释:¹歌竟:歌唱完了。²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此:指下文四句歌辞。³感人多:十分动人。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皎¹云间月,灼灼²叶中华³
译文: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注释:¹皎皎:光明的样子。²灼灼:花盛的样子。³华:同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岂无一时好¹,不久当如何。
译文: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注释:¹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少时壮且厉¹,抚剑独行游。
译文:少时健壮性刚烈,持剑只身去远游。
注释:¹厉:性情刚烈。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谁言行游近?张掖(yè)¹至幽州。
译文:谁讲此行游不远?我从张掖到幽州。
注释:¹张掖:地名。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¹流。
译文:饥食野菜学夷叔,口渴便喝易水流。
注释:¹易水:水名。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¹
译文:不见心中知音者,但见古时荒墓丘。
注释:¹丘:坟墓。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路边两高坟,伯牙¹与庄周²
译文:路边两座高坟墓,乃葬伯牙与庄周。
注释:¹伯牙:古代音乐家。²庄周:庄子。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译文:贤士知音难再得,远游还想何所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种桑长江边,三年¹望当采。
译文: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
注释:¹“三年”句是说盼望三年之内可以采桑养蚕。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枝条始¹欲茂,忽值²山河改。
译文: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
注释:¹始:才。²值:逢。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¹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²
译文: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
注释:¹柯:枝干。²沧海:指东海。这两句是说桑树的枝干被摧折了,根叶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¹
译文: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
注释:¹欲谁待:即欲何待,还依靠什么?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¹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译文: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注释:¹本:桑树枝干。这两句是说桑树不种在高原上,而种在江边,根基不巩固,所以摧折,有什么可后悔的?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第一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第二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第三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第四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

  第五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第六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第七首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第八首诗表现诗人少年时期的理想,壮年时期的情怀,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愤激之情。

  第九首诗以桑树喻晋,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恭帝之初立已操控在刘裕掌中,根基不牢自取灭亡。“今日复何悔”,诗人痛惜之情可见。

  总体而言,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写的都是在朝代、人世改变时的各种现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量和反省。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曲折宛转。这几首诗题为“拟古”,从中可看到《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汉魏晋五言诗的痕迹,像第一首的简洁叙事方式、第二首的一问一答、第三首的以气象作兴比及物候作比,以及轻浅的词语、叠词等等。之所以用拟古作题,主要是时当晋宋易代,很多的感触及激荡的情绪,可以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4-185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
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
莫恃(shì)¹朝荣好,君看暮(mù)²落时。
注释:¹恃:依赖,仗着。²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刘庭琦这一首有名的五绝,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木槿树题武进文明府厅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yǒng槿jǐnshùjìnwénmíngtīng--liútíng

qíngliángjiànrénshìshèngbēi

shìcháorónghǎojūnkànluòshí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辽鹤¹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²空千里。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注释:¹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²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凭仗桃根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mèi)²。犹有东门³泪。
译文: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¹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²衣袂:衣袖。³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寸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寸叶歌》三首,其二云:“寸叶复寸叶,寸叶连寸根。寸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寸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diǎnjiàngchún··shānggǎn--zhōubāngyàn

liáoguīláixiāngduōshǎoshāngxīncùnshūlàngkōngqiān

píngzhàngtáogēnshuōliángchóujiùshímèiyóuyǒudōngménlèi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脸霞¹红印枕,睡觉²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shè)³冷,但眉峰压翠,不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译文:红霞般的脸蛋印着枕痕,一觉刚刚醒来,衣冠零乱也懒得去整。彩屏内水墨丹青透着冷意,但见丽人紧锁眉头,盈盈不珠打湿脸上脂粉。白昼漫长庭院深深,燕儿双飞嬉戏在风帘露井。可恨身边没有一个人,能陪她诉说相思深情,近来衣带宽松得叫人惊心。
注释:¹脸霞:面上的红润光泽。²觉:醒来。³麝煤:制墨的原料,后又以为墨的别称。词里指水墨画。⁴压翠:指双眉紧皱,如同挤压在一起的青翠远山。⁵昼永:白日漫长。⁶交飞:交翅并飞。⁷露井:没有盖的井。⁸带围宽尽:指形体日渐消瘦。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重省,残灯朱幌(huǎng)¹,淡月纱窗,那时风景²。阳台³路迥(jiǒng),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shāo)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xún)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译文:一再地回想当年的幽会,残灯映照朱红帷慢,淡淡月光从纱窗透进,那时情景多么缠绵迷人。如今,通向他的路那么遥远,纵然想在梦中欢会,也一样没有定准。等到他归来时,要先让他去看败落的花枝,再把心中期盼之情细细盘问。问他为何怠惰耽误了青春,怎么会那样忍心?
注释:¹朱幌:床上的红色帷幔。²风景:情景。³阳台:隐指男女欢会之地。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会神女故事。⁴迥:遥远。⁵云雨梦:本指神女与楚王欢会之梦,引指男女欢会。⁶心期:内心期愿。⁷因循:轻易、随便。用同义。⁸意稳:心安。

  这是一首闺怨词,把思妇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女主人公刚刚睡醒起来,慵慵懒懒,云髻微偏,花冠不整,那红红的脸颊上还印着几道枕痕。这两句明显脱自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子,说佳人犹如当年的杨妃一样娇弱妩媚,“脸霞红印枕”句为词人的创意,清新别致,富有生活情趣。

  “屏间麝煤冷,但眉峰翠压,不珠弹粉。”唐·韩僵《横塘》诗中有“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之句。抬头看到屏风上情郎亲笔绘制的那幅水墨画,女主人公翠眉紧锁,眼不簌簌地从粉脸上流下来。这三句描写了美人触景伤怀的黯然销魂状,表现了其相思之苦,意境幽美。

  “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谠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更进一层写周围的一切使她由冷漠而产生怅恨的感情。“深”与“永”是从空间与时间上表现出她空虚的感触。厅堂幽深寂静,白日漫长难挨,独坐窗前,望着那双紫燕亲亲热热地翩飞呢喃,不时地从帘下掠过,盘旋在水井旁边,不禁愈发伤感起女主人公的孤寂来。女主人公纵有千种风情,万般相思,却无人可以诉说。终日饱受着相思之苦,眼看着自己日澌消瘦,那腰间的衣带已宽松到了极点。这一切都刺激她产生孤寂失望情绪,而“恨无人与说相思”。作者运用这种反衬手法在加深了对少女内心痛苦情感的描写之后,又进而从形体的变化写她相思之深。“带围宽尽”四个字不仅发挥夸张的效果,加深对少女被病折磨的印象,而且将抽象思维具体化,让读者能从衣带宽大去想象她曾经是体态丰满、柳眉桃腮、笑容可掬的模样,与现在的瘦削的形象作对比,更产生了对她因病重而弱不禁风的样子的怜惜与哀叹。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此情此景不由让女主人公回想起旧日一起欢聚的情景,静谧的夜里,朱红的帷帐内灯烛幽暗,淡淡的月光照在绮丽的纱窗上,那正是你我良宵共度时。“残”与“淡”给“灯”与“月”抹上一层伤别的色彩,景中有情,表现了少女对这难忘的时刻的回忆是痛苦的。这几句写佳人对美好往事的怀念,过片“重省”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

  “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阳台、云雨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如今与爱人远隔万里,只能期望在梦中相见,希望能像楚襄王会亚山神女一样,但梦中之事又没个定准。这三句由回忆转到梦想,写尽其幽思的无限。

  “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赶了青春,怎生意稳?”等他回来后,女主人公心想一定要先指着枝头的花朵让他看,让他明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然后再仔细询问他在分别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迟迟不归。还要质问他,为什么就这样让大好的青春时光白白浪费。这几句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表现了女主人公爱恨交加的心理状态,设问机灵,俗中有雅,动人心魄。

  这首词组细致入地展现了一位思妇因景伤怀——回忆往事——梦想——设想将来的心理发展轨迹,生动感人。全词语句华美、脉络清晰,是一首闺怨题材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全集》编委会 .《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9-200 .

ruìxiān ·liǎnxiáhóngyìnzhěn

sōng sòngdài 

liǎnxiáhóngyìnzhěn shuìjuélái guānérháishìzhěng píngjiānshèméilěng dànméifēngcuì lèizhūtánfěn tángshēnzhòuyǒng yànjiāofēi fēngliánjǐng hènrénshuōxiāng jìndàiwéikuānjìn 
chóngxǐng cándēngzhūhuǎng dànyuèshāchuāng shífēngjǐng yángtáijiǒng yúnmèng biàn便zhǔn dàiguīlái xiānzhǐhuāshāojiàokàn xīnwèn wènyīnxúnguòliǎoqīngchūn zěnshēngwě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