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瑶台英,堕落粪壤里。白日照不及,春风吹不起。
可惜瑶台英,堕落粪壤里。白日照不及,春风吹不起。

--xiāng

yáotáiyīngduòluòfènrǎngbáizhàochūnfēngchuī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无媒¹(jìng)²草萧萧³,自古云林远市朝
译文:由于没有人引荐,你只好遁迹云林,远离争名逐利的市朝,结果门庭冷落,径路上杂草丛生。
注释:¹无媒: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²径路:小路。³萧萧:萧条、寂静,冷落凄清的样子。⁴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居之处。⁵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公道¹世间唯白发,贵人²头上不曾饶(ráo)
译文:世间最公道的事就是任何人到了老年都要生长白发,包括公伯王侯,谁也没有例外。
注释:¹公道:公平,公正。²贵人:显贵的人。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称扬隐者的德行。“无媒”语出《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原意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这里指士子因无人推荐、引见而无法用于世。正因为无汲引者问津,隐者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一片萧索冷落。“草萧萧”暗用汉代张仲蔚事。据《高士传》载,张仲蔚“善属文,好诗赋,闭门养性,不治荣名”。透过萧萧荒草,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之处。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自古以来,隐者乐于洁身自好,有意避开这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退不丘壑,进不市朝,怡然自守,荣辱不及”(《周书·薛端传》)。清心寡欲,恬淡自适,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流溢出钦羡、称颂之情。

  末两句从白发落墨,生发健拔高昂的议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与忧愁有着不解之缘。隐者“无媒”,因而怀才不遇。社会的压抑使他产生忧愁,难以驱逐的忧愁又使他早生华发。他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痛恨扼杀人才的社会势力,呼吁世间公道。诗人充分理解隐者的心境,他与隐者灵犀相通,命运与共,对人世、对社会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以为,世间只有白发最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决不饶过。不受财富摆布,不向权贵拜倒,不阿谀,不恂私,一切都公平合理,这就是人间的公道。诗中“唯”字,包含言外之意:除了白发,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社会不公正,在诗人笔下得到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针砭。这是理性的批判,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有力鞭苔。

  全诗随情感的流动、意绪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节奏和语势:前两句如静静溪流平和舒缓,后两句如滔滔江潮激荡喷涌。批斥的锋芒直指不公道的封建社会制度,议论警动,憎爱分明,痛快淋漓而又不乏机趣幽默。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612-613页

sòngyǐnzhějué--

méijìngcǎoxiāoxiāoyúnlínyuǎnshìcháo

gōngdàoshìjiānwéibáiguìréntóushàngcéngráo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译文: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译文: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然,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和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保持自身的道德操守的基础。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译文: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学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学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学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译文: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国藩)和普通学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假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学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学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拯救学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读古书学习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的归顺于他的呢?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译文: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学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淫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淫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不刻不是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而从为天底下学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都对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译文: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zēngguófānjièshū

zēngguófān qīngdài 

    tōngsānshínián guānzhìpǐn érxuésuǒchéng xíng lǎoshāng shèngsǒnghuángcánnǎn jīnjiāngyǒngbié jiāngtiáojiàoxiōng 

    yuēshènérxīnān xiūzhīdào nányǎngxīn yǎngxīnzhīnán yòuzàishèn néngshèn nèixǐngjiù duìtiānzhìguǐshén rénnèikuìzhīshì tiānjūntàirán xīnchángkuàikuānpíng shìrénshēngqiángzhīdào xúnzhīfāng shǒushēnzhīxiān 

    èryuēzhǔjìngshēnqiáng nèiérzhuānjìngchún wàiérzhěngyán jìngzhīgōng chūménjiànbīn shǐ使mínchéng jìngzhīxiàng xiūānbǎixìng gōngértiānxiàpíng jìngzhīxiàoyàn cōngmíngruìzhì jiēyóuchū zhuāngjìngqiáng āntōu ruòrénzhòngguǎ shìxiǎo gōngjìng gǎndàimàn shēnzhīqiángjiàn yòu 

    sānyuēqiúrénrényuè fánrénzhīshēng jiētiānzhīchéngxìng tiānzhīchéngxíng mín běnnǎitóngchūyuán ruòdànzhīérzhīrénmínài shìběnyuánzhīdàobèiérshīzhī zhìzūnguānhòu gāorénshàng yǒuzhěngmínjiùmínzhī shūxué zhī yǒujuéhòuzhījuéhòujuézhī kǒngménjiàorén qiúrén érzuìqièzhě yàorén rénshù rénrénzhīrén rényǒuyuèérguīzhīzhě 

    yuēláoshénqīn rénsuǒzhuózhīsuǒjìnzhīshí suǒxíngzhīshìsuǒyòngzhīxiāngchèn pángrénwěizhī guǐshénzhī wéishí ruònóngzhīzhōngsuìqíndòng chéngshùshízhīshùchǐzhī érguìzhījiāzhōngsuì yíng érshízhēnxiū jǐnxiù hānhuàngāomián bǎinuò tiānxiàzuìpíngzhīshì shénguǐsuǒ néngjiǔ zhīshèngjūnxiánxiāng gàishíqínláo wéishēn cāo liànjīn kùnzhīmiǎnxíng cāoxīnwēi érhòuzēngzhìhuìérzhǎngjiànshí wéitiānxià  huò yǐnwéi  jiējiǎnfèngshēnérqínjiùmín qínshòu寿 yāo qínyǒucáiérjiànyòng láoérjiàn qínmínérshénqīnyǎng rénérshénguǐxīn 

    tiáowéishùshíniánrénshìzhī xiōngzhīxíngzhī bìngchuánzhīsūnsūn zēngjiāzhǎngshèngshuāi dàiyǒuréncái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¹,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译文:抛着红豆相思的血和泪滴也滴不尽,满画楼的是春柳春花,开也开不完。
注释:¹红豆:做相思之意。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译文:在风雨中的黄昏后,纱窗内的我怎么也睡不踏实,因为我忘不了旧愁加上新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咽不下玉粒金莼(chún)¹噎满喉;照不见菱(líng)花镜里形容瘦。
译文:吃不下去珍美的饭食菜肴,看不到菱花镜里面的容貌也已经消瘦。
注释:¹金莼:到江南,莼菜应市。莼菜,在我国很早就被视为珍贵食品。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译文:舒展不开的眉头,在更漏声中熬着等待不到天亮。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译文:呀!恰巧像那远方遮不住等等隐隐约约的青山,悠悠的绿水流也流不断。

hóngdòu

cáoxuěqín qīngdài 

jìnxiāngxuèlèipāohóngdòu kāiwánchūnliǔchūnhuāmǎnhuàlóu 
shuìwěnshāchuāngfēnghuánghūnhòu wàngliǎoxīnchóujiùchóu 
yuānxiàjīnchúnmǎnhóu zhàojiànlínghuājìngxíngróngshǒu 
zhǎnkāideméitóu áimíngdegēnglòu 
ya qiàbiàn便zhēzhùdeqīngshānyǐnyǐn liúduànde绿shuǐyōuyōu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¹。收拾瑶池²倾国艳,来向朱物一壁(bì)。透户龙香³,隔帘莺(yīng)语,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译文:洞庭春喝得比较晚,洞庭湖的春天也来得晚,旧时相传大概就这样,但确实人间物之绝美者。收拾瑶池的时候,把她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可以透出室外散发阵阵的香味,使黄莺隔帘而语,姑射仙子,玉肌冰骨,洁白如雪,令人神移。月夜下的姿态,怎能不使狄仁杰避让?
注释:洞庭春:又为酒名。这里也指洞庭的春天。¹尤物:旧称绝色女子。亦指物之绝美者。²瑶池: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³龙香:指龙涎香。⁴人杰:当指狄仁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fù)了高唐¹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²,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³。绕梁声在,为伊(yī)忘味三月。
译文:酒宴归来,对着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梅花应该正在开放。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不管灯的明亮或者熄灭,如此美好晤面恐难以后再难遇见了,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注释:¹高唐:宋玉有《高唐赋》。²难期:难以实现。³星星发:斑白之发。⁴绕梁声:即馀音绕梁。极言《韶》乐之美。

  这首词是咏梅的,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描述所咏之物,也是在抒发对佳人的思慕之情。

  词开头三句写其美,写其给人的总体印象。刘后村咏梅诗说:“世间尤物难调护,寒怕开迟暖怕飞”(《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作者说他所咏之物“旧传恐是,人间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说明它是“物之绝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咏之物为梅。“收拾”二句写其来历。辛弃疾在《瑞鹤仙·赋梅》词中称梅有“瑶池旧约”,而在《念奴娇·题梅》词中又说:“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均说梅同瑶池有密切关系。此处与之同意,言其所咏之物是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进一步暗示他吟咏的是梅。

  “透户”三句写其特点。一是如姑射仙子,玉肌冰骨;二是特香,可以透出室外,使黄莺隔帘而语,令人神移。结尾二句言其为花妖。一方面照应“瑶池倾国艳”五字,另一方面写其有迷人的魅力,进一步揭示其无与伦比的美色。

  “酒罢”三句追忆昨夜所见。如果说“月妖”二句是写花避人,而过片三句则写人怜花,词的意脉似断而实续。言昨夜晚间,痛饮洞庭春,意欲一睹“月妖真态”,但他避而不见,及归对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应是梅花发”,点明所咏之物为梅,使人豁然开朗,醒明了题旨。

  “赋了”二句写昨夜赏梅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而“不管孤灯明灭。”可见其感情何等专注,而他对梅花之美又是多么神往。

  “半面”三句宕开一笔,言如此美好晤面恐难再逢,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结尾二句写其印象之深刻,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这首词看似以人拟花,其实也很可能又以物拟人,借梅花写其意中人,故词中所咏之物与人若即若离而又不即不离,达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艺术上达到了极高境地。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母庚才, 顾之京,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689页

niànjiāo··dòngtíngchūnwǎn--xīn

dòngtíngchūnwǎnjiùchuánkǒngshìrénjiānyóushōushíyáochíqīngguóyànláixiàngzhūlántòulóngxiāngliányīngliàoxuěyuèyāozhēntàishìshuíjiàorénjié

jiǔguīduìhánchuāngxiāngliúzuóyīngshìméihuālegāotángyóuxiǎngxiàngguǎndēngmíngmièbànmiànnánduōqínggǎnchóudiǎnxīngxīngràoliángshēngzàiwèiwàngwèisānyuè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碧丛丛¹,高插天,大江²翻澜(lán)³(yè)
译文:碧绿簇聚的巫山群峰高插云天。长江翻波浪,神女长裙拖带着云烟。
注释:¹丛丛:群峰簇聚的样子。²大江:指长江。³翻澜 :波澜翻卷。⁴神:指巫山神女。⁵曳烟:指神女在烟云中曳行,长裙拖带着云彩。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楚魂寻梦¹风飔(sī)²,晓风曳雨生苔钱³
译文:楚王思念梦中神女,飕飕起凉风,天亮后只见风吹细雨,苔藓处处生。
注释:¹楚魂寻梦:指楚襄王(一说楚怀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见宋玉《神女赋》。²颸然:凉飕飕。³苔钱:苔藓,圆如铜钱,故称。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瑶姬¹一去一千年,丁香²(qióng)³啼老猿。
译文:神女瑶姬一去千年杳无踪影,丁香丛中筇竹林里不时传出老猿的啼声。
注释:¹瑶姬:巫山神女名。²丁香:即紫丁香。³筇竹:又名邛竹,古邛国(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所产之竹,节长心实。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古祠¹近月蟾²桂寒,椒³花坠红湿云间。
译文:古祠接近月宫,蟾蜍桂树,高险阴冷,山间的椒子儿坠落,把云朵染红。
注释:¹古祠:指巫山神女祠,在巫山的对面。近月:极言山峰上的古祠位置高险。²蟾桂:指传说中的月宫里的蟾蜍和桂树。³椒:花椒,灌木,子实紫红,开黄绿色小花。⁴坠红:此处椒花实指花椒的子实,故曰“坠红”。⁵湿云:湿度大的云。

  全诗是从描写巫山景色着笔,循着巫山神女的典故展开诗思的。

  诗的首三句,“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将巫山十二峰的奇特景观,表现得十分精当,一下子就摄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引领大家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神曳烟”三字,极妙。这三字,形象描绘巫山闻空滚缥缈、渐移缓行的烟云,它与波澜翻滚、水势迅猛的“大江”,形成动态上的强烈比差;同时,大江、云烟的动态,又与静谖的陡峭山壁,丛碧树木,构成鲜明对比,使全诗的开端显得色彩和谐,层次感强、动静配合,富有诗情画意。如此优美的环境,接容易感发超人们的奇思遐想。“神曳烟”里的“神”字,轻笔一点,便逗引出下文巫山神女构典故来。至此,诗情便从景色描写很自然地转入到优美的传说故事中去。

  “楚魂寻梦风颸然”以下四句,专写楚王梦寻瑶姬事,诗里的“楚魂寻梦”,即指此事。李贺翻用这则典故,不说巫山神女会见楚王,反过来说楚王的灵魂在飒飒的凉风里去寻求梦中的瑶姬,但是,瑶姬一去已隔千年,巫山之阳再也找不到她的形迹,剩下来的只有在晓凤飞雨里生长的苔藓,丁香翠竹丛中传来的老猿的悲啼声。诗的结尾二句,申足上文诗意。神女不在,古祠尚存。诗云“椒花坠红”,这是因为长吉从未到过蜀地,出于艺术想象,所以误将紫赤色的花椒果实当作花朵,写出“坠红”的诗歌意象。山里湿气重,似乎云也是湿的,故云“湿云”。两旬意谓古祠近月,寒气侵逼,空寂无人,不时有椒花坠落在古祠旁。用空寂的意境收束全篇,有力地突现了“楚魂寻梦”的空幻,暗示了全诗的题旨。

  揣摩其艺术特色,有三点:一是着力于揭示矛盾,求变求新。作者的这种艺术追求突出地表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例如开头三句,使山与水相比照:峰峦高耸,岿然不动;江水绵延,翻滚不已。一者静,一者动;一者高,一者远;一者秀丽,一者混沌。于对比中生发出气势来,显得雄高远,开阖动荡。

  二是重音叠字用得巧妙,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如开头的“碧丛丛”。中间的“瑶姬一去一千年”,两个“一”字,一虚一实,似乎彼此不相干,其实联系紧密,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一去”有“去不复返”的意思,而“一千年”则暗示逝者的无情和时间的无情。多情的“楚王”望眼欲穿,却始终不见神女的身影,这就有效地浓化了诗歌的悲剧气氛。

  三是出奇制胜,用暖色调表现悲凉的景况,很成功。末句“椒花坠红湿云间”,红不仅是暖色,且多用以渲染喜庆场面。这里把它和动词“坠”字、形容词“湿”字相缀连,惨红的颜色和凋残的态势令人触目伤怀,就象堕楼的绿珠引起后人广泛的同情、惋惜和哀伤那样,所有美好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被毁弃,更加剧人们的伤感心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66-568页
2、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765页

shāngāo--

cóngcónggāochātiānjiāngfānlánshényān

chǔhúnxúnmèngfēngránxiǎofēngfēishēngtáiqián

yáoqiānniándīngxiāngqióngzhúlǎoyuán

jìnyuèchánguìhánjiāohuāzhuìhóng湿shīyúnj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