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日偏宜雪,花天正起风。春归瑶圃外,润洒玉田中。
谷日偏宜雪,花天正起风。春归瑶圃外,润洒玉田中。
阁迥飘还集,阶暄落易融。螟蝗今岁少,野老喜年丰。
阁迥飘还集,阶暄落易融。螟蝗今岁少,野老喜年丰。

xuě--xiāng

piānxuěhuātiānzhèngfēngchūnguīyáowàirùntiánzhōng

jiǒngpiāoháijiēxuānluòróngmínghuángjīnsuìshǎolǎoniánfēng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秋容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zǎn)²成雪³满盆。
译文: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着重重院门,繁枝上花朵盛开像团团白雪铺满花盆。
注释:¹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容”用拟人的手法喻其美好。²攒:簇聚。“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³雪:喻花。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出浴太真¹冰作影,捧心西满²玉为魂。
译文:似刚刚沐浴才出的杨贵妃冰清雪冷,像捧着心口皱着眉的西施以白玉作精魂。
注释:¹出浴太真: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的柔媚,又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²捧心西满:西满,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满很好看,见《庄满·天运》。亦以此喻海棠之美。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贵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马庄父《水龙吟》等皆是。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晓风不散愁千点¹,宿雨²还添泪一痕。
译文:晨风吹不散花中的哀愁,经夜之雨又为其增添了一抹泪痕。
注释:¹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²宿雨:经夜之雨。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独倚(yǐ)画栏¹如有意,清砧(zhēn)怨笛²送黄昏。
译文:独自斜倚着画栏像是在默默思念,砧声清冷笛声哀怨送去落日黄昏。
注释:¹独倚画栏:指花孤苦,以花喻人。²清砧怨笛:砧,捣衣石。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离别有关。

  贾宝玉的诗中间二联可以看作对薛宝钗、林黛玉的评价和态度。薛宝钗曾被贾宝玉比喻为杨贵妃,则“冰作影”正写出了服用“冷香丸”的“雪”姑娘其内心冷漠无情恰如“冰”人。“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以“玉为魂”,恰说明了宝玉心中的林妹妹纤瑕不染,分外清高。从宝玉对二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中可以知道,宝玉心中只有黛玉才是志同道合的知心人。“晓风结愁”,“宿雨添泪”,表面上是在写海棠,实际却是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心境,以至最终的芳华早逝。“独倚画栏”,“清砧怨笛”是写宝玉在黛玉死后的孤苦心境,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祭奠。

  特别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些诗多半都“寄兴寓情”,而作者擅用隐语,往往让诗与人物的情感,故事的背景,甚至是最终的归宿都密切相关。凡此种种,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左右逢源,必须经作者惨澹经营、匠心独运,才能臻于完美的境地。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有王长官¹生,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zào)²来过³余,因为赋此。
译文:有一个名叫王长官的人,他放弃官职已经在黄州度过了三十三年,当地人称呼他为王先生。王先生因为送陈慥过来拜访我,我因此为他写下这首诗。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三十三年,今谁存生?算只君与长江。凛(lǐn)然苍桧(guì)¹,霜干苦难双。闻道²司州古县³,云溪上、竹坞(wù)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译文:这三十三年以来,如今还有谁在呢?算来只有王长官的高洁品格能与长江相提并论。其风骨凛然如苍桧,霜干承受了多少苦难。听说司州古县,云溪上有一座屋舍,竹林如坞,掩映于房屋周围;推窗见松,挺立在户牗之外。如果王先生不是为了送陈慥去长江南岸,怎么会来我所居住的黄冈县?
注释:¹桧:即圆柏。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寿命达数百年。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²闻道:听说。³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⁴竹坞:竹林茂盛的山坞。⁵松窗:临松之窗。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chuāng)¹,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²。居士³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páng)
译文:雨声铿锵有力。疏雨过后,风舞而林破,烟如盖,云如帷幔。只愿持杯邀请先生,一口气把酒喝干。东坡居士已经老了,真好像是在梦里与你对坐酌酒至深夜。歌声中断了,行人还没有起床,船鼓已经嘭嘭响起,催促行人出发了。
注释:¹摐摐:形容雨声。²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³居士:作生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⁴残釭:将要熄灭的灯,指深夜。⁵逄逄:形容鼓声。此指开船的信号。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宵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于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4 :604-6076. 苏轼 .中华英烈祠 [引用日期2014-10-17]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zhuó)¹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译文: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
注释:¹擢擢:挺拔貌。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心贞徒见赏,箨(tuò)¹小未成竿。
译文: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注释:¹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吕太一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吕太一咏院中丛竹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积水不可极¹,安知²沧海东³
译文: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
注释: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¹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²安知:怎么知道。³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译文: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译文: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áo)¹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译文: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注释:¹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乡树¹扶桑²外,主人孤岛³中。
译文: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岛之中。
注释:¹乡树:乡野间的树木。²扶桑:地名。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³孤岛:指日本国。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¹为通。
译文: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注释:¹若:如何。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

  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

  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使全诗神彩焕发,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64-165 .
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天都¹奇伟²海云幽³,莲蕊莲花入秋。
译文:天都峰奇丽雄伟,云海深远,莲花峰高耸入云,奇松怪石千姿百态,如莲蕊盛开。
注释:¹天都:诗中指天都峰。²奇伟:形容奇特壮美、奇异不凡。³幽:深远。⁴莲蕊:诗中指莲蕊峰。⁵莲花:诗中指莲花峰。⁶高:高峻。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¹识黄山真面目²,风华³半在玉屏楼。
译文:要想领略黄山的真正的风采,它的一半风貌展现在玉屏楼的上面。
注释:¹欲:想要。²真面目:真实的景色。³风华:风采、风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