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映松关,依栖久客间。风前同把袂,灯下各衰颜。
朗月映松关,依栖久客间。风前同把袂,灯下各衰颜。
院迥花阴寂,阶空鹤梦闲。忽闻招隐曲,归兴在东山。
院迥花阴寂,阶空鹤梦闲。忽闻招隐曲,归兴在东山。

chánggōngfángwānggōnggànguò宿--xiāng

lǎngyuèyìngsōngguānjiǔjiānfēngqiántóngmèidēngxiàshuāiyán

yuànjiǒnghuāyīnjiēkōngmèngxiánwénzhāoyǐnguīxìngzàidōngshān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¹,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²前事端的³
译文:光阴如梭,让我无法抓住它的脚步。兰草的芬芳消散,美丽的花朵凋谢,不过是顷刻间的事。彩云容易散去,琉璃易碎,真的验证了人们常说的这句话。
注释:¹歇:凋谢。²验:验证,证明。³端的:真的,果真。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¹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译文:风清月明的夜晚,留下了多少往日的踪迹。不忍再回想过去。这一次的离别,彷佛是天人永远分隔。究竟是前往仙岛成为神仙,还是踏上地狱成为孤魂野鬼,我无从知晓。
注释:¹终天:永远,久远。

qiūruǐxiāngyǐn ·liú

liǔyǒng sòngdài 

liú guāngyīncuī nàifānglánxiē hǎohuāxiè wéiqǐng cǎiyúnsànliúcuì yànqiánshìduānde 
fēngyuè chùqiánzōngjiù rěn zhèhuíwàngduàn yǒngzuòzhōngtiān xiàngxiāndǎo guīmíng liǎngxiāo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殿帐清炎气,辇(niǎn)¹含秋阴。
译文:殿内散去夏日的炎热之气,辇道上亦能感觉秋天的阴凉。
注释:¹辇道:可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¹
译文:秋风似乎融进筑乐声,秋水似乎流进琴乐声。
注释:¹虞琴:同“舜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译文:风起云动,送别南飞而落后的大雁,月亮升起,树木历历而显清净。
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滴沥(lì)¹露枝响,空濛烟壑(hè)²深。
译文:夜露滴落枝叶,沥沥作响,远处山壑,在月下迷蒙幽深。
注释:¹滴沥:水下滴声。²烟壑:云雾弥漫的山谷。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译文:我在新丰新酿的酒已经好了,请老朋友来品尝,喝醉就住在我的老屋。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满酌(zhuó)香含北砌(qì)¹花,盈²尊色泛南轩³竹。
译文:这斟满酒杯的新酒,含着北面台阶旁的花的芳香,满杯酒都泛着当南的窗外竹子翠绿的颜色。
注释:¹北砌:北面台阶。²盈:满。³南轩:当南的窗外。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译文:云层消散,天空高远,秋月明亮,邻家的少女熟练的弹奏着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译文:醉酒以后忘记了这是巴陵道,在梦中还以为这是洛阳城。

xīnfēngzhǔrén--chǔguāng

xīnfēngzhǔrénxīnjiǔshújiùháiguījiùtáng宿mǎnzhuóxiānghánběihuā

yíngzūnfànnánxuānzhúyúnsàntiāngāoqiūyuèmíngdōngjiāshǎojiěqínzhēng

zuìláiwàngquèlíngdàomèngzhōngshìluòyángchéng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烈¹,长空雁叫霜晨月²。霜晨月³,马蹄声碎,喇(lǎ)(ba)声咽
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注释: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¹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²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³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⁴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⁵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月真如铁¹,而今迈步从头越²。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注释:¹雄关漫月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月,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²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³从头越:即为头越。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⁴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⁵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所写,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没有标明写作时间。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将写作时间标明为“一九三五年二月”。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这首词以“西风烈”三字起笔,气势如虹。在苍茫的云贵高原,时常有大风吹过。会值清晨,诗人置身此地,首先感觉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西风。毛泽东在形容西风的时候,用了一个“烈”字。此处这个“烈”字通“颲”字,《说文解字》中释道:“烈,火猛也”;“颲,烈风也”。颲、烈,二字同源。毛泽东拿本意形容火猛的“烈”字来形容西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风的阔大和威猛,像熊熊大火燎原而至,成功地烘托出苍茫甚至有点悲凉的氛围和基调来。

  第二句是“长空雁叫霜晨月”。在辽阔的高原上,秋风如此之大,任何声音都可以传得清晰悠远,尤其是声声感发人思的雁声。循着雁叫之声,诗人抬头望去,只见霜降四野,月照八荒。“霜晨月”三字,简洁扼要地写出了月色下的情景和氛围。“霜晨月”,既可按照字面意思解释为在下了霜的早晨看到了高空的月亮,但如果理解为晨月之光皓洁如霜,亦未尝不可。意境浑然,思致动人。

  紧接着,按照词牌要求,诗人叠韵而继用“霜晨月”。如果说前面的“霜晨月”写的是皓月当空,霜降晨曙的话,第二个“霜晨月”写的应该是月光泻地的意境了。顺应着这个叠韵效果,很自然地从天上转到地上,从而自然地引出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以此来收结上片,深得作诗“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之妙。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写的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

  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泽东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泽东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参考资料:
1、 吴欢章主编. 元勋文采[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10.第50-51页
2、 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本书编委会编著. 红色经典诗文选编 大学版[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1.09.第38页

qíné ·lóushāngu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西fēngliè chángkōngyànjiàoshuāngchényuè shuāngchényuè shēngsuì shēng 
xióngguānmàndàozhēntiě érjīnmàicóngtóuyuè cóngtóuyuè cāngshānhǎi cányángxuè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呜呼¹吾母,遽(jù)²而死。
译文:我深切哀悼我的母亲,她突然之间就过世了。
注释:¹呜呼:叹词,表悲痛。²遽然:急速匆忙。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译文:她享年五十三岁,曾生下过七个子女。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译文:七子中只剩下三个,也就是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译文:<span style="color:#996633;">生余的未能养育成活,他们是两个女儿两个男儿。
注释:<span style="color:#996633;">其余的未能养育成活,他们是两个女儿两个男儿。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译文:养育我们三个兄弟,母亲真是历经艰辛。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译文:身体受到损害与磨难,并因此染上疾病。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译文:母亲此生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全部是一部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¹
译文:我也不忍全都写出来,只待我慢慢和缓地吐露。
注释:¹温吐:回想倾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译文:今天我要说的,只有两个方面。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¹
译文:一个是她盛大的德性,一个是她的隐痛或抱恨。
注释:¹恨偏:愤恨不平。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译文:我母亲的高尚风格,首先予以推举的是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¹
译文:无论远近亲疏之人,她全都庇养照料。
注释:¹覆载:天覆地载,言其多之意。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kǎi)(cè)¹慈祥,感动庶汇²
译文:她慈祥而富于同情心,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注释:¹恺恻:平易诚恳。²庶汇:众人汇集。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译文:她的关爱所到之处,生本质就是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译文:她从不说谎话,也不存有半点欺人之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译文:她天性严洁端正,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手泽¹所经,皆有条理。
译文:她生前亲手操办的事情,全部有条有理。
注释:¹手泽:手勤润泽,亲手操持。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头脑精密,劈(pī)理分情¹
译文:她头脑精确缜密,能够分清感情和理智,不以感情用事。
注释:¹劈理分情:分清感情和理智,不以感情用事。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¹
译文:做事也没有什么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
注释:¹物无遁形:凡物皆能见,是说看问题全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¹
译文:她清洁干净的风尚,传遍了亲戚邻里。
注释:¹戚里:亲戚邻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译文:她一尘不染,外表与内心始终如一。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五德¹(luò)²,乃其大端³
译文:她仁义礼智信五德鲜明,这是做人的大节。
注释:¹五德:儒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为人的五种品德。²荦荦:明显。³乃其大端:就其大的方面来看。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¹
译文:整个看她的人格,好似天上的神明一样。
注释:¹如在上焉:好似天上的神明一样。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¹
译文:她隐痛抱恨的地方,就是处于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的最后。
注释:¹三纲之末: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之末指封建礼教的末期。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译文:有志向未能舒展,有希求未能获得。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译文:母亲精神上的痛苦,以这点最为突出。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译文:这究竟怪天呢还是怪人?悲痛得连大地也塌陷了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译文:生次她抱憾的是儿女们,要把他们养育成人。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译文:兄弟三人就像还未成熟的果实,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间。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译文:她在病中拉着亲人的手,内心酸楚愁肠百结。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¹
译文:她呼唤着儿子们,希望个个成为有用之人才。
注释:¹各务为良:希望个个成为有用之人才。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译文:然后母亲所关怀的,就是至爱亲朋们。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译文:有的是平时给您恩惠的,有的是多为您劳苦的。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¹
译文:无论大小亲朋远友,都等待送物报答。
注释:¹赍:给物给人。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总兹¹所述,盛德所辉。
译文:总结这一切叙述,都是大德所放出的光辉。
注释:¹总兹:总起这些。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必秉悃(kǔn)(chén)¹,则效不违。
译文: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热情,效法她而不违背她。
注释:¹悃忱:诚恳热情。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译文:至于母亲的遗憾,必补上遗憾之处。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译文: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译文: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译文: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译文:悲哉我的母亲,母亲终究不会死的。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躯壳虽隳(huī)¹,灵则万古。
译文:躯体虽然毁灭,灵魂却万古常青。
注释:¹隳:毁坏。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译文:只要我活着一天,那么每一天都会报母亲之恩。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译文:只要我活着一天,都将陪伴在母亲身旁。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译文:今日说得太长了,生实时间却很短暂。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惟挈(qiè)¹大端,置其粗浅。
译文:因此这篇祭文只能提纲挈领,就主要方面简单陈述母亲的事迹。
注释:¹惟挈:只提着。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此时家奠¹,尽此一觞(shāng)²
译文:此时在家中祭奠,就聊敬你一杯酒吧。
注释:¹家奠:家中用酒食祭祀死者。²觞:古代喝酒的酒具。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译文:以后对母亲的陈述,将随着日月增长而增长。
尚飨!
尚飨¹
译文:请您享用酒食。
注释:¹尚飨:请您享用酒食。

  “祭文”就是祭奠亲人和好友而写的押韵的文辞。明代徐师曾在《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中说:“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而韵语之中,又有散文、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采用四言韵语,可说是一首四言诗。它重在叙事和抒情,歌颂了母亲的盛德和养育之恩,表达了自己对母亲逝世的无限悲痛之情。

  全文分五层来表述:

  第一层“呜呼吾母”至“待徐温吐”写母亲的早逝和辛劳养育子女,以致积劳遭疾。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先说母亲生有七子,仅存活三人,辛劳一生,如今匆匆而逝,仅享年五十三岁。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因患淋巴腺炎去世。此前两月,毛泽东还领母亲在长沙医院治疗,并扶母亲去照相馆同他们兄弟三人一起合影留念。不料母亲到家不久便去世,这怎不引起他的无限悲痛呢?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次写母亲的养育之恩。为了养育我们兄弟三人,备尝辛苦。摧磨劳累,以致得病。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再写对母亲的思念。母亲一生中历事千万,全是伤心之事。现在,我再也写不下去了,只有等待以后慢慢回忆倾吐。

  第二层“今则欲言”至“倾地一角”,追述母亲的“盛德”和“恨偏”。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提出追述之纲:现在要说的只就两点,一是母亲高尚的品德,一是她怨恨不平之事。接着,从“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到“合其人格,如在上焉”。集中再现母亲的“盛德”。表现在:她有博爱的胸怀,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她平易慈祥,感动了众人。她普施爱心,完全是出于真诚。她不说假话,更不存欺人之心。她正直谨慎,一点也不作假。她细心,经她手做之事,皆有条理。她头脑精密,“理”(智)“情”(感)分得很清。她计划周密,事无遗漏,观察事物也绝无不见之处。她爱洁净的习惯,传遍了亲戚乡里。她一尘不染,身心表里如一。仁、义、礼、智、信的“五德”规范,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些美德完全合乎母亲的人格,好像是上天赋予她的一样。毛泽东从博爱、真诚、整饬、洁净、“五德”等方面写出了母亲的高尚与伟大。再写母亲的“恨偏”。“恨偏”者,遗憾之事也。母亲之遗憾是什么呢?

  诗人写道:“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这就是说,母亲怨恨不平之事是封建礼教末期,妇女仍受多重压迫,有志不能施展,有追求不能实现。这就是母亲最大的精神痛苦。这是天意吗?人愿吗?好像“倾地一角”,无法填平!这里,诗人从母亲的角度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第三层“次则儿辈”至“均待报赍”,写母亲对儿辈的关心及临终时的遗嘱。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是说我们弟兄三人虽已活命下来,但像没有成熟的果子,处在青黄之间。因此,母亲病时放心不下,总是“揽手”,拉着我们的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这是临终的遗嘱,一是希望儿辈“各自为良”,成为有用之才。二是对平素有恩于我们的或为我们帮过忙出过力的亲戚朋友,无论大小远近亲疏,都希望儿子为母报答他们。再次实现母亲的贤良美德。

  第四层“总兹所述”至“精禽大海”,写儿辈一定学习母亲的“盛德”,牢记母亲的“遗恨”,报答那些恩人。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心秉悃忱,则”效不违。至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总之,上述这些都是母亲美德放出的光辉。我们一定秉承母亲的诚恳热情,学习母亲的美德,决不违背。至于母亲的遗恨,我们一定为您弥补上。母亲,我们一想到您,您就仿佛出现在眼前。这种思念之心将永远不灭。您养育我们的大恩,如同春阳和晨雾,我们何时才能报答完呢?我们一定像精卫鸟衔石填海一样,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念母报母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层写母亲虽死犹生以及对母亲的悼念。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月俱长。尚飨!”唉,母亲的身躯虽然毁坏了,但她的美德却传万古,虽死犹生。我们有生之日,都是报答和陪伴母亲之时。现在话说长了,而时间又显得过于短暂。我只有把母亲的主要事迹写出,其余事迹只好留存在我们心里。此刻正进行家奠,请母亲喝下这杯酒。我们以后还会像太阳那样长久地有许多话向您陈说,表达对母亲的永远思念。母亲,享用酒食吧!悼亡深情,感人肺腑。

  这篇《祭母文》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

yánshī ·wé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ránér 
shòu寿shísān shēngyǒu 
sān dōngmíntán 
 èrèrnán 
xiōng jiānxīnbèi 
cuīzhézuò yīngòu 
zhōngjiānwànwàn jiēshāngxīnshǐ 
rěnshū dàiwēn 
jīnyán zhǐyǒuliǎngduān 
shèng hènpiān 
gāofēng shǒutuīài 
yuǎnjìnqīnshū jiēzài 
kǎixiáng gǎndòngshùhuì 
àisuǒ yuǎnběnzhēnchéng 
zuòkuángyán cúnxīn 
zhěngchìchéngxìng guǐ 
shǒusuǒjīng jiēyǒutiáo 
tóunǎojīng fēnqíng 
shìsuàn dùnxíng 
jiéjìngzhīfēng chuánbiàn 
rǎnchén shēnxīnbiǎo 
luòluò nǎiduān 
rén zàishàngyān 
hènpiānsuǒzài sāngāngzhī 
yǒuzhìwèishēn yǒuqiúhuò 
jīngshéntòng wèizhuó 
tiānrén qīngjiǎo 
érbèi zhīchéngháng 
guǒwèishú jièzàiqīnghuáng 
bìngshílǎnshǒu suānxīnjiécháng 
dànérbèi wèiliáng 
yòusuǒhuái怀 hǎoqīnzhìài 
huòshǔēn huòduōláocuì 
xiǎoqīnshū jūndàibào 
zǒngsuǒshù shèngsuǒhuī 
bǐngkǔnchén xiàowéi 
zhìsuǒhèn quē 
niànzài xīnyuè 
yǎngshēnēn chūnhuīzhāoǎi 
bàozhīshí jīngqínhǎi 
 zhōngwèi 
suīhuī língwàn 
yǒushēng jiēbàoēnshí 
yǒushēng jiēbànqīnshí 
jīnyáncháng shíduǎn 
wéiqièduān zhìqiǎn 
shíjiādiàn jìnshāng 
hòuyǒuyánchén cháng 
shàngxiǎ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