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风起,揄关正雪花。何因吹妾梦,万里到龙沙。
八月秋风起,揄关正雪花。何因吹妾梦,万里到龙沙。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高楼,流光¹正徘徊。
译文: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注释:¹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¹
译文: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注释:¹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dàng)¹妻。
译文: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注释:¹宕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行逾(yú)¹十年,孤妾常独栖(qī)²
译文: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注释:¹逾:超过。²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君若清¹路尘,妾若浊(zhuó)²水泥。
译文:夫君像是路上的清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注释:¹清:形容路上尘。²浊:形容水中泥。“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¹²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译文: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注释:¹浮:就清了。²沉:就浊了。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愿为西南风,长逝¹入君怀。
译文: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注释:¹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君怀¹²不开,贱妾当何依。
译文: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注释:¹君怀:指宕子的心。²良:很久,早已。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与结尾都相当精妙。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月照高楼之时,正是相思最切之际,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妇的缕缕哀思——曹植所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这一组意象,被后代诗人反复运用来表达闺怨。诗歌结尾,思妇的思念就象那缕飘逝的轻风,“君怀良不开”,她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结尾的这缕轻风与开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境界。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不求见面惟通谒(yè)¹,名纸朝来满敝(bì)²庐。
译文:友人拜年都是递上名片不求见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满了名贵拜贴。
注释: ¹谒:名帖。²敝: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译文: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世人认为这样更简易,但不会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

bàinián

wénzhēngmíng míngdài 

qiújiànmiànwéitōng míngzhǐzhāoláimǎn 
suíréntóushùzhǐ shìqíngxiánjiǎnxián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搜神记》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¹去。至高辛²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搜神记》
译文:赤松子,是神农时候的雨师。他服用冰玉散,并把它教给了神农。他能进入火中而不被焚烧。他到昆仑山,经常进入仙女西王母的石室之中,随着风雨来来去去。炎帝的小女儿追求他,也得了仙道,跟他一起走了。到帝喾的时候,他又做了雨师,游戏人间。现在的雨师即来源于此。
注释:¹俱:一起。²高辛:帝喾别号。
杨柳垂丝与地连,归来一醉向溪边。
杨柳垂丝与地连,归来一醉向溪边。
译文:长长的杨柳枝垂到了地上与地相连,溪边归来喝得大醉。
相逢头白莫惆怅,世上无人长少年。
相逢头白莫惆(chóu)(chàng)¹,世上无人长少年。
译文:相逢时不要因彼此白发满头而伤感,世上有谁能永远年轻呢?
注释:¹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pānwěi

zhōu tángdài 

yángliǔchuílián guīláizuìxiàngbiān 
xiāngféngtóubáichóuchàng shìshàngrénchángshàonián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苦寒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清调曲》。《乐府解题》说:“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原辞为曹操所作,是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正月北征高干时写,表现了行军时的艰苦情况。陆机的这首诗即是对曹操原辞的模拟。全诗的主题是刻划“行役人”,也即北征战士在寒冷季节忍饥受冻、餐风露宿的凄苦景况,因此诗人的用笔着色都围绕这一点而展开。

  开篇两句,是全诗的交待,有地点(幽朔)、时间(凉冬)以及所要描写的重心(多险难),以下十四句就针对“险”和“难”二字进行铺陈排比。北征战士穿行于北方的山谷中,一会儿深入谷底,一会儿仰攀高峰,道路崎岖不平,又凝结了厚厚的坚冰,积雪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岩缠绕浓重的阴云,阵阵寒风在树林中穿越,发出凄厉的悲鸣。天色阴沉,不见日光,偶有几声寒鸟的哀叫以及野兽的吼声。天色晚了,战士们凭树支帐而宿,渴饮坚冰,饥餐风露。更兼长年征战在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绵绵无尽,却又难通消息,对方是死是活都不得知,于是诗人充满了同情地长叹一声:“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结尾与开头紧密地照应在一起。

  这首诗比较鲜明地体现了陆机诗歌创作的特色。首先是对偶的使用。清代叶矫然说:“六朝排偶,始于士衡”。排偶不一定始于陆机,但陆机确于此最见特色。这首诗除了开首二句和结尾四句,中间部分几全用对偶,显示了陆机过人的才思。不过,陆机虽有意写对偶,却不十分板整,往往在轮廓上整对,而字与字之间并不讲究。如“不睹白日景”两句。明代何景明说:“陆诗体俳语不俳”,很得其实。所以虽全篇为对,读去并不觉很呆板,古朴之气穿插其间,使诗歌具有一种感人的气势。其次,是赋法的采用。赋法就是铺叙,铺陈排比、罗列事物,这本是汉大赋的主要手法,陆机却吸收来运用在诗歌里,这样就使诗歌获得繁褥厚重和光采辉煌的效果。当时人说读他的诗好像“玄圃积压,莫非夜光”就是夸赞这一点。这首诗在开头交待出“险”和“难”之后,即从俯、仰、闻、睹以及战士们的饥渴、住宿等多方面进行铺陈,欲说尽说透,不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也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他的诗“缛旨星稠,繁文绮合”,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说他“辞致侧密,事语坚明。意匠有序,遗言无失。”刘勰《文心雕龙》说他“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可见这一种特色为前人所公认并多有奖饰。第三,此诗还表现了陆机语言上的特色。陆机诗歌基本不用常语、口语、俗语,而大量使用书面辞汇、成辞等。将此诗与曹操的那首相比即可见出二者的区别。曹诗用了许多口语、散句、如“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陆机此诗则用许多对偶代替,并且字词也工于锻炼,如“凝冰”、“积雪”、“恒鲜欢”等等。曹诗有大量的虚字,陆诗则几舍弃不用,而以实词代之,文人化特色很鲜明。另外,陆机还善于锻炼动词,以加强警动的效果。如“结”、“被”、“兴”、“鸣”、“凭”、“临”等。清人厉志说他“字字有力,语语欲飞”,虽略有夸张,也还是反映了陆诗的总体面貌的。

  不过陆机有时过于侧重技巧,而忽略了对诗情的疏通,尤其是他的一些拟古诗,本来的目的就是通过模拟以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技巧,因此对其余就不顾及。如这首诗,“离思”应该是最易出诗情,也最应为诗人全力把握的重点,但陆机却仅以淡淡的两句带过,是很可惜的。

  陆机对于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法规,他加强了诗歌的文人化倾向,促进了诗歌向格律体的进展,他是由古诗向近体诗发展过程中的开启者之一,因此,他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78-379

hánxíng--

běiyóuyōushuòchéngliángduōxiǎnnán

qióngyǎngzhìgāoshānpán

níngbīngjiézhòngjiànxuěbèizhǎngluán

yīnxuěxìngyánbēifēngmíngshùduān

báijǐngdànwénhánniǎoxuān

měngpínglínxiàoxuányuánlínàntàn

宿qiáoxiàcǎnchuànghéngxiānhuān

yǐnjiānbīngjiāngdàilíngcān

jiǔmèiyán

zāixíngrénqiànqiànhéng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