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女曰鸡鸣,士曰昧(mèi)¹。子兴²视夜³,明星有烂。将翱(áo)将翔,弋(yì)(fú)与雁。
译文: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
注释:¹昧旦:天色将明未明之际。²兴:起。³视夜:察看夜色。⁴明星:启明星,即金星。⁵将翱将翔:指已到了破晓时分,宿鸟将出巢飞翔。⁶弋凫: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凫:野鸭。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弋言¹²之,与³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译文:野鸭大雁射下来,为你烹调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
注释:¹言:语助词,下同。²加:射中。一说“加豆”,食器。³与:犹为。⁴宜:用适当地方法烹饪。译为烹饪。⁵御:用,弹奏。⁶静好:和睦安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知子之来¹之,杂佩²以赠之。知子之顺³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hào)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知你对我真关怀呀,送你杂佩答你爱呀。知你对我体贴细呀,送你杂佩表谢意呀。知你爱我是真情呀,送你杂佩表同心呀。
注释:¹来:借为“赉”,慰劳。²杂佩:古人佩饰,上系珠、玉等,质料和形状不一,故称杂佩。³顺:柔顺。⁴问:慰问,问候。⁵好:爱恋。

  第一个镜头:鸡鸣晨催。起先,妻子的晨催,并不令丈夫十分惬意。公鸡初鸣,勤勉的妻子便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并告诉丈夫“鸡已打鸣”。“女曰鸡鸣”,妻子催得委婉,委婉的言辞含蕴不少爱怜之意;“士曰昧旦”,丈夫回得直白,直决的回答显露出明显的不快之意。他似乎确实很想睡,怕妻子连声再催,便辩解地补充说道:“不信你推窗看看天上,满天明星还闪着亮光。”妻子是执拗的,她想到丈夫是家庭生活的支柱,便提高嗓音提醒丈夫担负的生活职责:“宿巢的鸟雀将要满天飞翔了,整理好你的弓箭该去芦苇荡了。”口气是坚决的,话语却仍是柔顺的。钱钟书说:“‘子兴视夜’二句皆士答女之言;女谓鸡已叫旦,士谓尚未曙,命女观明星在天便知”(《管锥编》第一册)。此说符合生活实情;而士女的往覆对答,也使第一个镜头更富情趣。就女催起而士贪睡这一情境而言,《齐风·鸡鸣》与此仿佛,但人物的语气和行动与此不同。《鸡鸣》中女子的口气疾急决然,连声催促,警夫早起,莫误公事;男的却一再推脱搪塞,淹恋枕衾而纹丝不动。此篇女子的催声中饱含温柔缱绻之情,男的听到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满意的积极反应。首章与次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对男子的举动作了暗场处理,这样就自然地进入下面的情节。

  第二个镜头:女子祈愿。妻子对丈夫的反应是满意的,而当他整好装束,迎着晨光出门打猎时,她反而对自己的性急产生了愧疚,便半是致歉半是慰解,面对丈夫发出了一连串的祈愿:一愿丈夫打猎箭箭能射中野鸭大雁;二愿日常生活天天能有美酒好菜;三愿妻主内来夫主外,家庭和睦,白首永相爱。丈夫能有如此勤勉贤惠、体贴温情的妻子,不能不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下面紧接着出现一个激情热烈的赠佩表爱的场面,就在情理之中而不得不然的了。其实,诗人唱到这个琴瑟和谐的场面也为之激动,他情不自禁地在旁边感叹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恰似女的弹琴,男的鼓瑟,夫妇和美谐调,生活多么美好。诗歌具有跳跃性,此篇的章节和诗句间的跳跃性更大。因而也给接受者留下了更为广宽的想像再创造的空间。关于这两句,张尔歧《蒿菴闲话》说:“此诗人凝想点缀之词,若作女子口中语,觉少味,盖诗人一面叙述,一面点缀,大类后世弦索曲子。”此解颇具创意,诗境也更饶情致,实为明通之言。

  第三个镜头:男子赠佩。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丈夫这一赠佩表爱的热烈举动,既出于诗人的艺术想像,也是诗歌情境的逻辑必然。深深感到妻子对自己的“来之”、“顺之”与“好之”,便解下杂佩“赠之”、“问之”与“报之”。一唱之不足而三叹之,易词申意而长言之。在急管繁弦之中洋溢着恩酣爱畅之情。至此,这幕情意融融的生活小剧也达到了艺术的高潮。末章六句构成三组叠句,每组叠句易词而申意,把这位猎手对妻子粗犷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王质《诗总闻》说:“大率此诗妇人为主辞,故‘子兴视夜’以下皆妇人之词。”此说影响直至清代,故清人论“对答体”诗,大多追溯至《孔雀东南飞》而不及《诗经》。其实,《女曰鸡鸣》是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

  此篇的诗旨,至此也可以不辨自明了。《毛诗序》谓“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过于穿凿。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则似有顾头不顾尾之嫌。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女曰鸡鸣》,乐新婚也。”也有难概全篇之感。统观全篇,实是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作。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63-164页

yuēmíng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yuēmíng shìyuēmèidàn xīngshì míngxīngyǒulàn jiāngáojiāngxiáng yàn 
yánjiāzhī zhī yányǐnjiǔ xiélǎo qínzài jìnghǎo 
zhīzhīláizhī pèizèngzhī zhīzhīshùnzhī pèiwènzhī zhīzhīhàozhī pèibàozhī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先王之时,以学¹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²,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³,靡(mǐ)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kuí)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译文:先王的时候,用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源于为政的需要,而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没有怪异的习惯,政令没有怪异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追根究底,离不开这两件事。所以士人不求学,就会有诡异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学习,就不会有准则法度。君臣之间从上到下,对待我们的办学,犹如潘有田地,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不耕耘,就没饭吃,年终时就有忧虑。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划一且风俗等同,就是这个缘异呀。
注释:¹学:学习。²郡国:指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泛称地方行政区域。³元元本本: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⁴靡:无,没有。⁵道揆法守:在上者不按道义去审定政事的相宜与否,在下者也便不尽自己的职守了。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¹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jī)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²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jiē)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译文:后世之人学习,大概兴盛于先王之时。仪容举止之安详,饮食之丰富,教诲约束之严格,先王之时未必达到这个地步;然而只是为了学而学,只是为了施政而施政,整天聚在一起,贪图安逸,所追求的不过是能够通晓经文,以取得科举登第,得到功名后,昔日所学习的东西,很快废弃忘却。一旦看到书本或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就说:“我刚从政,有什么好学的?”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先王之时,大概是因为学习与为政分开了!
注释:¹训约:指教诲约束。²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译文:国家办学之道已经很完备了,十户的小地方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用办学作为扬名之道,难道仅仅全是为了观美吗?大概想恢复先王的旧道,通过学习来施政。只是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士大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huáng)(xiá)¹,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²苏君总龟,使遂葺(qì)³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译文:衡州的学校叫石鼓书院什么的,其由来已久,中途曾经迁到城南,士人认为不方便,又搬回原来的地方,这事来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学校,占据潇、湘之要道,挟带着山岳之名胜。它搬迁时,还没有新教室。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人郑君丙、知州张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这时正有战乱,三人职责不同但责任均担,虽每天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办学是为政之本,战乱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苏总龟,让他马上修葺学校。不久学校修成,战乱也结束,环视三人的地盘,整齐严谨,太平无事。
注释:¹暇:空闲。²教授:学官名。³葺:用茅草覆盖房顶。现泛指修理房屋。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jù)¹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xí)²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译文:战乱结束且太平无事,未必立马是学习所致,而我上表称赞他们,大概是欣赏他们三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原因,在军情紧急之际,仍然不敢忘记办学,学校修成并且治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绩,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衡州全部士人,知晓三人的心思,就住在这所学校里,不只是专心学习,还学习以后的为政之道;不只为了科举登第,还想到报效君王,泽被苍生之业。使为政与学习再次合而为一,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注释:¹遽:立即;赶快。²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乾道:宋孝宗年号。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译文: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
竹笋初生黄犊(dú)¹,蕨(jué)²已作小儿拳。
译文: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就像小黄牛的角,刚长出来的蕨菜像小孩的拳头一样卷曲。
注释:¹犊角:小牛的角。犊,小牛。²蕨芽:蕨菜的嫩芽。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译文:试着找寻野菜烹饪美味的春饭,这边是美好的江南二月春光。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下直¹遇春日,垂鞭出禁闱(wéi)²
译文:宫中当直结束恰逢立春日的风光,就骑着马儿走出宫门。
注释:曲江:在西安城南,为游览圣地。禁闱:宫内或朝廷。¹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²闱:宫门。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译文:我们两人携手同行相语,不觉看遍了归路旁的十里青山。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柳色早黄浅,水文¹新绿微。
译文:柳树早就冒出浅黄色的新芽,河水刚刚荡漾出一点翠绿的波纹。
注释:¹文:同“纹”。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译文:临近傍晚的风光反而更美好了,此刻途上的车马也像南郊那般稀少了。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译文:这时候啊,多少心里的念头,都在相视一笑间消失殆尽了,也不曾惊扰飞起的鸥鹭。

chūnchóuqiányuánwàijiāngtóngxíngjiànzèng--bái

xiàzhíchūnchuíbiānchūjìnwéiliǎngrénxiéshǒushíkànshānguī

liǔzǎohuángqiǎnshuǐwénxīn绿wēifēngguāngxiàngwǎnhǎochējìnnán

jǐnxiàoxiāngjīngōufēi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微寒应候¹。望日边,六叶阶蓂(míng)初秀²。爱景³欲挂扶桑,漏残银初,杓(biāo)回摇斗。庆高闳(hóng)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¹⁰满堂贵胄(zhòu)
译文:微冷的应和时节,期盼着太阳早些升起,台阶前的蓂荚已长出六片叶子了,已经是初六了。冬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天将破晓,春天不久将来临。就在这时你(指寿星)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家中视你为掌上明珠。你拥有不俗姿容、贤淑品德、良好教养,嫁给了一个好丈夫。到如今,你生活在的昼锦堂已经是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是有出息的达官贵人了。
注释:¹应候:应和节令。²六叶阶蓂初秀:阶前蓂荚初生六叶。传说此草月初日生一叶。已生六叶知为初六。³爱景:冬日之光。景:日。⁴扶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大树。⁵漏残银初:指天将向晓。漏残,漏壶中的水将要滴尽。银初,用在漏壶中刻有度数的标尺。⁶杓回摇斗:意谓斗柄东回,春天来到。杓:北斗第五、六、七颗星的名称。又称斗柄、杓星。⁷高闳:高门,显赫的门庭。⁸剖:出生。⁹归:出嫁。¹⁰昼锦:原意谓贵显还乡。这里或指韩琦所建昼锦堂。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荣耀,文步紫禁¹,一一金章绿绶(shòu)。更值棠(táng)(dì)连阴²,虎符³熊轼(shì),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zhòu)。祝千龄,借指松椿(chūn)比寿
译文:光荣啊,你的家庭成员已经进入朝庭中枢,一个个身佩金印绿绶位列三公。可更喜的是你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福荫不断,他们持虎符乘熊轼车,成为了地方太守。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而且很快就会高升,进入中枢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看,他们兄弟俩穿着彩衣纷纷上前向你拜寿,向你敬献美食和美酒。祝贺你长命百岁,与松椿同寿。
注释:¹紫禁: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故称皇宫为紫禁。²棠棣连阴:意谓兄弟福荫相继不断。棠棣:指兄弟。阴:同“荫”。³虎符:铜铸的虎形兵符,背有铭文。作为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分为两半,右半留京师,左半授予统兵将帅或地方官吏。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⁴熊轼:古代高级高员所乘车,车前横轼作伏熊形。后用以指公卿和地方长官。⁵夹河分守:意谓寿主有二子皆为郡守。⁶青云咫尺:青云:指高位。咫尺:犹“一步之遥”。⁷朝暮句:朝暮,犹早晚。承明:即承明庐,汉代皇帝侍臣入值之所,此处言寿主二子不久将成为皇帝身边的高官。⁸兰羞玉酎:指香美的食品。玉酎:指复酿的醇美之酒。⁹松椿比寿:祝寿之辞。松椿:古人认为最长寿的两种树。

  这是一篇寿词,词人始终对寿星的家庭荣耀进行夸赞,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寿星主人充满了敬意,特别是对寿星有两个好儿子好生羡慕。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写寿星本人,手法采用顺序结构写作,白描手法直接来讲述寿星本人及其家庭。其中“叶阶蓂初秀”说明了寿星出生在初六日。接着就说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有良好教育的家庭,在家庭里就像冬日的阳光和标志着春天来临的星斗,被视为掌上明珠。再接赞美“南昌”长得美而贤惠,嫁了一个难得的好丈夫。到如今,儿孙满堂,且都是锦衣还乡的高官显宦。

  词的下半阕就是采用大量的用典手法来写寿星的两个儿子。夸其人不如夸其子,作者深谐此道。大量贴切的典故赞誉寿星的两个儿子。如“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青云咫尺”。不管是那个母亲听了别人这样赞自己的儿子肯定心花怒放。

  因为是应酬寿词,无非是善颂善祷,应世随俗而已,所以难得有佳句,因此有人以此来说明此词不是李清照所作。其实词中赞美颂词写的委婉含蓄,比喻贴切,用典自然,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语言修养,也是贺寿词中的佳品。徐培均也是以此来说明此词风格为什么与李清照的一贯风格不符,实为体裁所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