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
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从容十日欢。
煖席未穷谈笑乐,陟冈相望滞留难。
杨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
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
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从容十日欢。
煖席未穷谈笑乐,陟冈相望滞留难。
杨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1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万里瞿(qú)塘峡¹,春来六上弦²
注释:¹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²上弦: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时时开暗室,故¹故满青天。
注释:¹故:常常,频频。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这句中的“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杜甫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句中的“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杜甫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这句中的“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yuèsānshǒu

 tángdài 

duànshān tiānxīn 
ruòqīngzhàngyuè chóushābáitóurén 
wǎngliǎngshēnshù dòngbànlún 
yuándāngběidǒu zhízhǐzhào西qín 

bìngzhàoshānchū xīnkuīchǔshuǐqīng 
chóujiàn èrshíhuímíng 
yànshēngchén zhījìntuì退qíng 
wéiyínhànluò bànshénghéng 

wàntángxiá chūnláiliùshàngxián 
shíshíkāiànshì mǎnqīngtiān 
shuǎngfēngjīnjìng gāodānglèiliǎnxuán 
nánfēiyǒuquè jiǔluòjiāngbiān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¹西幸万人欢。
译文:谁说君王行路难呢?皇帝的车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
注释:¹六龙:皇帝之车驾龙,马之美称。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地转锦江成渭(wèi)水,天回玉垒(lěi)¹作长安。
译文:好像是大地将锦江转成了灌水,上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注释:¹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北。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shéidàojūnwángxíngnán liùlóng西xìngwànrénhuān 
zhuǎnjǐnjiāngchéngwèishuǐ tiānhuílěizuòchángān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东来¹万里客²,乱³定几年归?
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注释:¹东来:诗中的“东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作“春来”解。²万里客:作者自指。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³乱:指安史之乱。⁴几年:犹如何时、几时的意思。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肠断¹江城²雁,高高向北飞。
译文:最让我伤心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
注释:¹肠断:指极度悲哀伤心。²江城:指梓州。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羁旅蜀地,不能及时返乡,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此诗寄托了深切的乡思感情,并流露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全诗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先赋后兴,独具特色。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这首诗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这原因,一方面是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写归雁的诗,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抒发议论,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

  不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乡恋国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更为深长。另外,在绝句格式上,这一首采用了对起散结的方式。盛唐绝句重散行,四个散句起承转合,句与句之间不讲究对偶。而此诗一、二句用了对偶。后两句用散句,又纯任天然。这样,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节奏优美,“神味高远”(浦起龙语)。杜甫“常常把绝句作为遣兴手段,即兴漫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形式上有意识进行多种尝试。”(周啸天《唐绝句史》)从这首五言绝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360页

guīyàn

 tángdài 

dōngláiwàn luàndìngniánguī 
chángduànjiāngchéngyàn gāogāoxiàngběifēi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
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

  夫子不自炫,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夫子:指崔全。自炫:自我夸耀以求仕进。阮氏酒:西晋阮籍避祸全身,远离司马氏政权,以嗜酒为由,求为步兵校尉,终日酩酊,遗落世情。此处指崔全不以干君、谄媚官宦为务,故而被放。老莱衣:指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见《初学记》卷十七《孝悌篇》。此处暗合诗题“觐省”意。此四句写崔全因其洁身自好,不务谄媚,不矜夸以干人君,故而知音者少,名声不外达。虽微官暂寄,然遗落世情,终被再放归省。诗人表达对崔全人格的赞赏,也对其不被重用表示同情和惋惜。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渭北:指渭水流域,在陕西一带,渭水流经长安。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楚千旬:用《韩非子》卷四《和氏》典。将:持。此处用楚王自惑喻崔全不得君臣遇合。片玉将归:喻崔全为怀瑾握瑜之才而不得重用,被放回乡。此四句写长安春草新发季,东都洛阳也值繁花烂漫时。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结句用典故暗喻友人的磊落胸襟、良玉之器不得重用,如璞玉之真价难以被人赏识。

  首二句作者以慧眼独识英才为好友叹息。出笔即开门见山,诗人义愤填膺、仗义伸屈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句以写景点示季节,用语平淡中有新奇,自然中有新巧,已现岑参后期追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瑶《河岳英灵集》)的诗歌艺术风格之端倪。诗中典故的运用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咀嚼。

参考资料:
1、 岑参集: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山西: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年

sòngcuīquánbèifàngguījìnxǐng

cénshēn tángdài 

yǎn shìrénzhīzhě 
láiqīngruǎnshìjiǔ zhuólǎolái 
wèiběicǎoxīnchū guāndōnghuāfēi 
chǔwángyóuhuò piànqiějiāngguī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译文:用绣花针刺破纸糊的窗户,引入梅花的一线清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lóu)¹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译文:蚂蚁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着梅花花瓣上了东墙。
注释:¹蝼蚁:蚂蚁。

  翠妃的这一首咏梅花诗很有名气,古来咏梅之作不计其数,而这篇咏梅诗,别出心裁。

  诗人在室内窗前从捅破的窗纸的孔洞观看梅花,并且先是细腻地描写梅花的香味缕缕如线,真是未见梅花,先闻其香。

  后面又写到蝼蚁拖着梅花瓣儿,爬上东墙,这个细节令人觉得充满生活情趣,从而透露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对于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几字,恰似一个个小小细腻的片段,把春色之浓之妩媚,以及对春的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