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始惊雷失令,今朝忽见雪漫天。寒窗夜拥黄紬坐,闲读春秋隐九年。
前日始惊雷失令,今朝忽见雪漫天。寒窗夜拥黄紬坐,闲读春秋隐九年。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16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一寸横波¹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译文:一双美目,惹得春天都留住了脚步,何止是用“秋波”来形容它最相宜。她淡妆薄粉,抛弃了所有矜持与严肃,只留下一片动人的温柔。
注释:¹横波:喻目光。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妆时底事¹匆匆去?悔不载扁(piān)²。分明记得,吹花³小径,听雨高楼。
译文:当时究竟为什么匆匆离去?后悔没有和你一起泛舟五湖。永远都清楚地记得,那条曾经吹箫的小径,还有那座共同听雨的高楼。
注释:¹底事:何故。²载扁舟:犹言同行。³吹花:犹言迎风,语出《诗·郑风·箨兮》:“风其吹女。”与下句“听雨”对仗。
词牌“眼儿媚”,首句即咏美人双目。一般人们喜用“秋水”形容美人的眼睛,词人的比喻显得十分新颖。“妆残”三句刻画美人的情态,活色生香。下片追忆前情,悔不曾与享回隐五湖,“分明”以下,以两个刻骨铭心的场景传递出无穷的悔恨。

yǎnérmèi··cùnhéngchūnliú--è

cùnhéngchūnliúzhǐzuìqiūzhuāngcánfěnbáojīnyánxiāojǐnzhǐyǒuwēnróu

dāngshíshìcōngcōnghuǐzàibiǎnzhōufēnmíngchuīhuāxiǎojìngtīnggāolóu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凤楼¹郁郁²呈嘉瑞。降圣覃(tán)³延四裔(yì)。醮(jiào)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fèi)
译文:天子禁城的楼阁呈现嘉瑞之气。圣祖降临,广布恩泽,四方人民从中获益。夜晚的祭台显得很清冷,供奉圣祖的道场庄严肃穆,朝廷举办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凌晨,箫鼓声不断,热闹非凡。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¹凤楼:有凤凰图案装饰的楼宇。这里指天子禁城的楼阁。²郁郁:华盛的样子。³降圣覃恩:圣祖降临,广布恩泽。降圣,指九天司命天尊。覃恩,广为恩典。覃,延长,扩展。⁴四裔:周边。裔,指边远之地。⁵醮台:道士做道场时所设的祭祀神仙的坛台。⁶洞天:本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对神仙所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即所谓洞天福地。这里指的是供奉圣祖的道场,醮台上如洞天的设施。⁷公宴:亦作“公筵”。公卿高官之宴会。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保生酒¹劝椒香²(nì)³,延寿带天金缕细。几行鹓(yuān)望尧(yáo),齐共南山呼万岁
译文:在宴会上众臣以保生酒上祝圣寿,还有味道醇厚的椒香之酒,延寿带垂下细细的金丝。大臣们排着整齐队列仰望皇帝,齐声祝愿皇帝长寿万岁。
注释:¹保生酒:宋代保生长寿的酒。保生,保护并使其生存繁衍之意。当时宋真宗特为赵玄朗上尊号“祖上保生天尊大帝”,简称“保生天尊”。保生酒的命名,即本于此。²椒香:椒香之酒。一说花椒酒的香气。古时习俗,将椒置于酒或浆中以敬长者或祀神。³腻:绵软醇厚。⁴延寿带:即指金缕延寿带与金丝续命缕。宋代在降圣节时,人们会相互赠送缀有珠玉金银的罗带。⁵鹓鹭:这里指的是群臣。⁶尧云:指皇帝。⁷南山呼万岁:高呼皇帝万岁,寿比南山。

  这首词咏写皇宫中夜醮后举行盛宴的场景,蕴含着对宋真宗求仙问道以及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全词运用铺叙手法,看似实录,实则褒贬寓于其中,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上阕开篇“凤楼郁郁呈嘉瑞”一句直接描写宋真宗迎接祥瑞的情景。“降圣覃恩延四裔”,说明这次降圣节为赵玄朗“降圣”延恩殿一事而打的夜醮礼仪非常隆重,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宋史·礼志》的记载:“休假五日,两京诸州府,前七日建道场设醮,假内禁屠辍刑,听士民宴乐,京师张灯一夕。”接着“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两句表现祭台道场的庄严肃穆和皇宫宴会的热闹场景。虽然字里行间仿佛只是在进行实录,不包含任何褒贬,只是进行藏头露尾地讽刺揶揄,但是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流露的是对于宋真宗耽于神仙之道的荒唐做法的强烈不满,而这些与史书印证,真宗一朝的政治之弊可见一斑。

  下阕进一步描写宫中盛宴。“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是《宋史·礼志》所云降圣节的礼仪的诗意体现:“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降圣节赐宴百官,必须戴上延寿带入宫庆贺。“延寿带”与“保生酒”是降圣节所奉礼仪中所特有的必备之物。“几行鹓鹭望尧云”,形象地写出群臣依班排成行列,像鹓鹭那样进退有序,远瞻天颜的情景。“齐共南山呼万岁”,谓大家一齐山呼万岁,祝皇帝寿比南山,生动地展示了当时“一国之君臣”尊“圣”而“如病狂”的闹剧。

  这首词跟柳永创作的其他四首与“天书”事件有关的《玉楼春》词一样,共同反映出来的是柳永对时政的密切关注,说明柳永早期之作并不限于风情,也有一系列涉及时政进献宫廷之作,这透露出他的希世求进之心,同时他在词中又隐隐地表露他对于当朝的态度:对宋真宗求仙问道的不满,对群臣推波助澜的不满,对当时这种昏聩朝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5-47
2、 吴熊和.柳永与宋真宗"天书"事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1):75-83
3、 花晓倩.浅析柳永的五首《玉楼春》与当时政治的关系[J].文存阅刊,2020(8):1
4、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华书局,2005:92-95

lóuchūnzhīèr··shídiào--liǔyǒng

fènglóuchéngjiāruìjiàngshèngtánēnyánjiàotáiqīngdòngtiānyángōngyànlíngchénxiāofèibǎoshēngjiǔquànjiāoxiāngyán寿shòudàichuíjīnxíngyuānwàngyáoyúngòngnánshānwànsuì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林西 一作:村西)
采菱(líng)¹渡头风急,策杖²林西日斜。
译文: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注释:¹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²策杖:拄着棍杖。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¹里人家。
译文: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注释:¹桃花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tiányuánshǒu ·sān

wángwéi tángdài 

cǎilíngtóufēng zhànglín西xié  (lín西zuò cūn西 )
xìngshùtánbiān táohuāyuánrénjiā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¹?”对曰:“将以衅(xìn)²。”
译文:大王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个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大王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
注释:¹之:往,到…去。²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hú)(sù)¹,若²无罪而就³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译文: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注释:¹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²若:如此。³就:接近,走向。⁴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¹之。”
译文:大王:“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注释:¹易:交换。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病起¹多情²白日迟³,强来庭下探花期。
译文:我病体初愈,带着极大的兴趣,勉强漫步庭院,探寻春天的消息;院中阳光明媚,日影缓缓西移。
注释:¹病起:病愈。²多情:指情志高。³白日迟:用《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句,谓春日过得缓慢。⁴强:勉强。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
雪消池馆¹初春²后,人倚栏杆欲暮(mù)时。
译文:池边的亭台楼阁积雪已经消融,透满了初春的活力;我留连忘返,倚着栏杆,一直到夕阳西下,暮云低迷。
注释:¹池馆:池苑馆舍。²初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春。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kuí)燕麦¹自无知。
译文:那上下翻飞的蝴蝶,那嗡嗡盘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满了情意;满地的兔葵,丛生的燕麦,一个劲地长着,怎知我满腹的心思?
注释:¹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池边垂柳腰支¹活,折尽长条²为寄谁?
译文:池塘边的垂柳在风中摇动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时又在何地?
注释:¹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体态。²长条:长的枝条。特指柳枝。

  这首诗是吕本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都写得流转自然,为历来选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主脑,“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还有门外的春景。一个人缠绵病榻多日,今天身体好些,能够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恋的初春美景,诗人自然多情。在这样的心情指导下,见到的景色也变得多情起来。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迟迟不坠,将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让诗人尽情领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写春日,照应节候,也是在室内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门的最直截的反应,写得很自然。次句“强来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说,“强来”是“病起”的进一步说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现。

  次联依“庭下探花期”展开。诗人漫步庭院,欣赏着早春景色,只见病前所见的积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风吹满大地,使人懒洋洋地,他便倚着栏杆,久久不想离去,一直到黄昏,太阳即将下山。前面已有“白日迟”句,此联又重说赏景到日暮还不走,他站的时间之久,对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绘。诗在写景时不仅仅是注目风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与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张九成在《横浦日新录》中称赞说:“此自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诗也成为众口称赞的名联。

  下一联又接上“人倚阑干”写。诗人倚栏杆这么久,看得这么细,他见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遍地长着兔葵、燕麦。诗在这里特地把“有意”与“无知”对举,蜂蝶是有意,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麦是无知,默默地生长。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带有感情,衬托出自己的主观思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这二句都有出处。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句,也参考了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吕本中在这里借用,显然不单单是描写小昆虫的热闹,赞赏春天的蓬勃生气,而是由它们所交织成的气氛中,感叹自己的孤寂。对句是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中的话:“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托自己凄然的神思。

  上联通过景色,加以主观情感,使诗进入一种幽独伤感的氛围,诗人伤春的情调已经流露出来,尾联就以情语作结,将前三联作一大收煞。诗说小池边的垂柳在春风中飘荡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给谁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如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乐府有《折杨柳》专咏送别。这首诗由眼前的杨柳想到送别,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于是又产生怀念,应接得很自然。更见功力的是,这样一结,成为全诗的点睛,原来诗人病起看花,倚栏留恋,感蜂蝶有情,叹葵麦无知,种种“多情”举动,都是因了怀人。心中所怀,不惟不见,连所怀之人在何处都不知道,让他不得不迷惘感伤、凄然泪下。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786-787页

chūnshì--běnzhōng

bìngduōqíngbáichíqiángláitíngxiàtànhuā

xuěxiāochíguǎnchūchūnhòurénlángānshí

luàndiékuángfēngyǒukuíyànmàizhī

chíbiānchuíliǔyāozhīhuózhéjǐnzhǎngtiáowèis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