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rán)¹何处去,重来。短哉²风流更上才。
译文: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注释:维扬,即扬州。¹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²短哉:本指中唐哉绅。这里指哉常。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秋色渐摧颓(tuí)¹。满院黄英²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³去后栽。
译文: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注释:¹摧颓:衰败。²黄英:黄花。指菊花。³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

  发端以“谢公台”起兴,意在写出赴任途中来到友人李公择湖州任所的一种快感。这里的“谢公台”,应当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风”则是运用成语,借以写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隐隐象征着友人清高洁白的操守,而以感叹出之,表达了词人的赞赏之情。三、四句转入对旧太守、友人孙觉的怀念:“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二句写出了席间面对新守时对旧守的怀想。随后又回到当前,赞颂新太守、东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风流更上才。”“短李”与“髯孙”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旧太守外形与姓氏的特点,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过片两句对景感时:“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劝酒的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深秋时节的特征,对“秋色渐摧颓”的概括性描述则寓含着时序迁移的感慨,与上片写到的“旧日”、“重来”这种今昔之感是一脉相通的。最后三句是对明春桃花争开的盛景的想象,词人化用刘禹锡的诗意,变讽刺为赞颂,象征性地赞美了旧太守的政绩,并再度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大概是事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种普遍现象。

  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的激励,因为未来提起的栽树的“刘郎”,是现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题作“劝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注释

维扬,即扬州。

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

短哉:本指中唐哉绅。这里指哉常。

摧颓:衰败。

黄英:黄花。指菊花。

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当时李常任湖州知州,苏轼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经过湖州,于是偶获机缘,参与了李常的洗儿宴,席上劝李常酒,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赏析

  发端以“谢公台”起兴,意在写出赴任途中来到友人李公择湖州任所的一种快感。这里的“谢公台”,应当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风”则是运用成语,借以写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隐隐象征着友人清高洁白的操守,而以感叹出之,表达了词人的赞赏之情。三、四句转入对旧太守、友人孙觉的怀念:“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二句写出了席间面对新守时对旧守的怀想。随后又回到当前,赞颂新太守、东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风流更上才。”“短李”与“髯孙”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旧太守外形与姓氏的特点,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过片两句对景感时:“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劝酒的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深秋时节的特征,对“秋色渐摧颓”的概括性描述则寓含着时序迁移的感慨,与上片写到的“旧日”、“重来”这种今昔之感是一脉相通的。最后三句是对明春桃花争开的盛景的想象,词人化用刘禹锡的诗意,变讽刺为赞颂,象征性地赞美了旧太守的政绩,并再度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大概是事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种普遍现象。

  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的激励,因为未来提起的栽树的“刘郎”,是现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题作“劝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愁展翠罗衾,半是馀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愁展翠罗衾(qīn)¹,半是馀(yú)²温半泪。不辨坠欢³新恨,是人间滋味
译文:在思愁中展开绿色的丝被,上面还留有爱人的体温和我的泪水。不能分辨这是往日的欢娱还是新生的离愁,但这一定是人世间的滋味。
注释:¹翠罗衾:绿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被子。²馀:即“余”的异体字。³坠欢:往日的欢乐。南朝宋鲍照诗云: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⁴新恨:新产生的怅惘。⁵人间滋味:尘世的苦乐感受。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几年辨守¹郁金堂²,草草³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译文:几年的夫妻生活,以前没有把这种温馨的日子当会事。当一个人独自走到树林下,望着远处车马扬起的飞尘,祈盼着爱人的回来。
注释:¹辨守:谓夫妻厮守。²郁金堂:郁金,一种珍贵的植物,可为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炷着郁金之香。³草草:匆忙仓促或指草率。⁴浑闲事:视为寻常事。⁵西风林下:秋风中的树林之下。⁶红尘:指马走时扬起的飞尘。这里代指纷扰的人世。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于写实,其中首句“愁展翠罗衾”是小词中常用的词语,比较直白。但接下来的“半是馀温半泪”写得就比较巧妙了。一方面写了女子自己留在罗衾上的馀温和泪痕,说明她整夜都在枕上流泪。另一方面描述的馀温也可以是回忆丈夫在家的温馨,更突出了下面的“半泪”,从以往的余温到现在的寂寞眼泪。于是这里有了一种时空的交混,而引出了下一句的“不辨坠欢新恨”,指新近离别的憾恨,往日欢乐的记忆增强了新近离别的憾恨,而新近离别的憾恨又格外令人怀念往日团聚的欢乐。苦与东互为因果,令人说不清到底是“欢”还是“恨”。妙就妙在“是人间滋味”一句,作者本来是在写思妇的哀怨,但无意之中就流露出自己的口吻,俨然一幅“偶开天眼觑红尘”的姿态。如果说前三句有“花间词”风味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回归到作者《人间词》的本身上来了。

  词的下半片,更多的是在描述精神层次。“几年辨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点明了过去几年作者与爱人厮守在家中,自认为夫妻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的珍惜,但没想到这种生活结束了。现在你离开我在外,我才体会到当年那些团聚的日子是多么珍贵难得。人,总是在思念过去和向往未来中,惟独不知道珍惜现在。“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两句结尾特妙:前达都是写女子的情,惟独这两句在写情的同时还描绘出一幅“景”的画面。画中思妇遥望着远方征尘中的一人一骑。因为有了“红尘”与“林下”的对比,列多的引申为忧愁烦恼的人世。“林下”可以是幽静的林下,也可能是古人说的“归隐林下”。作者写思妇站在林下,征人没入红尘,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本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4

hǎoshìjìn··chóuzhǎncuìluóqīn--wángguówéi

chóuzhǎncuìluóqīnbànshìwēnbànlèibiànzhuìhuānxīnhènshìrénjiānwèi

niánxiāngshǒujīntángcǎocǎohúnxiánshìxiàng西fēnglínxiàwànghóngchén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月黑见(xiàn)渔灯,孤光¹一点萤。
译文:漆黑无月的夜里,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
注释:¹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微风簇(cù)¹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水面上的光点随着波浪散开,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¹簇:聚集。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主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07:第101页
2、 徐元主编.新编中小学古诗助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2:第434页
3、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6:第1173页
4、 魏耕原著.古诗精华赏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第290页

zhōushūsuǒjiàn

zhāshènxíng qīngdài 

yuèhēixiàndēng guāngdiǎnyíng 
wēiwēifēnglàng sànzuòmǎnxīng 
纳湖
纳湖
注释: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吟渚
注释:小山¹幽桂丛,岁暮霭²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东渚
咏归桥
注释: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船斋
注释: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咏归桥
丽泽堂
注释: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兰涧
注释:光风¹浮碧涧,兰杜²日猗猗³。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船斋
书楼
注释: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山斋
注释: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丽泽堂
蒙轩
注释: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注释: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兰涧
卷云亭
注释: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啸。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柳堤
注释: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书楼
月榭
注释: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濯清
注释: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山斋
西屿
注释:朝吟吟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淙琤谷
注释: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蒙轩
听雨舫
注释: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¹。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梅堤
注释: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注释:湖平秋水碧,桂棹¹木兰舟²。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南阜
注释: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卷云亭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月榭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
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张栻,又名乐斋,字敬夫,号南轩,谥号宣,闲居长沙时,尝于城南结屋读书,撮其二十景一一名之。又作《城南杂咏二十首》及实景图,寄与朱熹。此诗即朱熹逐题依韵和之,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全诗抒写景物,讴歌出尘脱俗的隐居生活,崇尚古人的高洁志向,并暗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意。语言晓畅清新,在意境上空灵超脱、闲暇萧散。何乔新《跋晦庵真迹》评此诗云:“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风致,其字如孤松老柏,晋宋间以书名家未易及也。”《庚子销夏记》卷一《朱元晦城南二十咏墨迹》:“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咏》,字法俊逸,大有晋人风度,而诗之清远,亦非宋人所能及。”

fèngtóngzhāngjìngchéngnánèrshíyǒng--zhū

shītǒngliánhuàjuǎnzuòkànxíngyínxiǎngxiàngnánshuǐqiūláishēn

dōngzhǔ

xiǎoshānyōuguìcóngsuìǎijiāhuāluòdòngtíngqiūfēngmiǎo

yǒngguīqiáo

绿zhǎngpíngshuǐzhūlánkuàxiǎoqiáoqiānzàishìzàijīncháo

chuánzhāi

kǎopánsuīzàihuàngyàngshuǐyúnshēnzhèngěrcāngzhōunánwàngwèiquēxīn

táng

tánghòulínyīntángqiánshuǐshēngǎnjūn怀huáiqiānmèngxiāngxún

lánjiàn

guāngfēngjiànlánjìngsuìréncǎihánxūnzhīzhī

shūlóu

jūnjiābiānshūshàngshíshìlínduānshíláiwányōu

shānzhāi

cángshūlóushàngtóushūlóuxià怀huáizāiqiānzàixīnyǎngshùchuán

méngxuān

xiānshēnghǎi姿méngyǎngjīnmíngzuòyǎngxiānxiándiǎnhuàcúntuàn

shí

shūzhúxiàshùjiànzhōngshíguǎnràohánshēngqiūkōngdòngchéng

juǎnyúntíng

西shānyúnshēnshūhàodàngqiānkāiwèijūnzhǎnxiátiào

liǔ

zhǔhuáchūchūshuǐshùchéngxíngyíntiānjīnfēngmiànliáng

yuèxiè

yuèsānqiūbáiguāngmiànpíngjūnlíngdàojǐngshàngxiàkōngmíng

zhuóqīng

shèjiāngcǎiróngshífǎnxīnwēngshēnzhōngjìngshuíshí

西屿

cháoyíndōngzhǔfēngnòng西屿yuèrénjìngliàngfēiyáoshānyōujué

cóngchēng

guāngzhànliúqiàndòuqiánzhùzhàngcóngchēngzhúshēnchù

tīngfǎng

cǎizhōutínghuàjiǎngróngmiánmèngpéngchuānghánshēngdòngchuān

méi

xiānrénbīngxuě姿zhēnxiùjuélún驿使shǐzhīwénxúnxiāngwènyānshuǐ

cǎilíngzhōu

píngqiūshuǐguìzhàolánzhōulíngwǎnjīngfēixiàōu

nán

gāoqiūcéngguāndēnglínzhǎngkōngjǐnhánjiāngliècén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江水沉沉¹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niǎo)²,芦花深处隐渔歌。
译文: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注释:¹沉沉:深沉。²烟袅:云烟缭绕。袅,形容烟之状态。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扁舟短棹(zhào)¹归兰浦(pǔ)²,人去,萧萧³竹径(jìng)透青莎(suō)。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译文: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注释:¹棹:船桨。²兰浦:意思是长着兰草的水边。浦,水边。³萧萧:风声,也指草木摇落声。⁴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江水沉沉,白鸟双飞,枫叶芦花,征帆渐远。“人去”之后,惟见园荷滴露,冷月照人,莎满荒径,凄凉冷落。晚清著名文学家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注:“此词纯是写景,惟‘人去’二字见本意。在陆则莎满径荒,在水则露寒月冷,一片萧寥之状,殆有感于王根,樊重之家,一朝零落,人去堂空,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

dìngfēng··jiāngshuǐchénchénfānyǐngguò--yánxuǎn

jiāngshuǐchénchénfānyǐngguòyóudàowǎntòuhánkǒushuāngshuāngfēibáiniǎoyānniǎohuāshēnchùyǐn

biǎnzhōuduǎnzhàoguīlánrénxiāoxiāozhújìngtòuqīngshāshēnfēngxīnxiēliángyuèyíngzhūyuán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¹。踏遍青山人未老²,风景这边³独好。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注释: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¹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踏²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³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会昌城外高峰¹,颠(diān)²直接东溟(míng)。战士指看南粤³,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会昌县山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注释:¹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²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³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这首词,如果说上阕主要是抒情,那么下阕则主要是写景。具体说,都是写的红二十二师在南线作战胜利的情景。“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这是南方战线的蓝图,作为历史的回味。“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毛泽东之词,之所以不走婉约一派,是因为他的词也仍然是用来言志的,且一直都是用来表述革命之大志,因此在这里虽仅尝一脔,亦足以知一镬之味。这里会昌城外的“高峰”,直接东溟的“颠连”山势,战士喜指的“南粤”,所有“郁郁葱葱”之处,都莫不是上阕“青山”亦即毛泽东整个游击战略的写照,亦莫不是他开创新局面的“风景”的具体化。在毛泽东胸中,它是整个中国战场,岂止是“南方战线”而已。“战士指看南粤”,具体的我们可以读作这就是毛泽东已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突围之地。其实作为意象的载体,它比字面上的意义要大得多,它是具有战略性的、路线性的,而决不只是地域性的。下阕的“指看”与上阕的“好”遥相呼应。如果“好”作为一种战略的肯定,那么“战士指看”的欣喜之情,则表达了下层指战员们的由衷拥护。事实上,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没有战士的同心同德,要想取得解放全中国这么巨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qīngpíngyuè ·huìchā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dōngfāngxiǎo dàojūnxíngzǎo biànqīngshānrénwèilǎo fēngjǐngzhèbiānhǎo 
huìchāngchéngwàigāofēng diānliánzhíjiēdōngmíng zhànshìzhǐkànnányuè gèngjiācōngc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