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圣之徒,富贵浮云,能齐死生。忆早年任侠,千夫辟易,中年策杖,五岳纵横。
表圣之徒,富贵浮云,能齐死生。忆早年任侠,千夫辟易,中年策杖,五岳纵横。
紫塞黄榆,短衣孤剑,郁郁胸蟠百万兵。今老矣、向荒山寄迹,汐社藏形。
紫塞黄榆,短衣孤剑,郁郁胸蟠百万兵。今老矣、向荒山寄迹,汐社藏形。
牛眠好卜佳城。便撒手、悬崖自在行。彼麒麟赑屃,谁当不朽,烟霞没灭,我本无营。
牛眠好卜佳城。便撒手、悬崖自在行。彼麒麟赑屃,谁当不朽,烟霞没灭,我本无营。
大海潮青,岚峰月白,乐此安知后世名。君无语,持黄金凿落,饮若长鲸。
大海潮青,岚峰月白,乐此安知后世名。君无语,持黄金凿落,饮若长鲸。
曹贞吉

曹贞吉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2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译文:当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花前痛饮而醉,何等快活!今日我呆立在花前,抱病在身,一天天消磨着日子。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独倚破帘闲怅(chàng)¹,可怜虚度好春朝。
译文:我独自倚靠在残破的窗帘旁,闲得无聊。惆怅地向外望去,只可惜我虚度了如此美好的春光。
注释:¹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chóutiānsānyuèsānjiàn--yuánzhěn

dāngniánhuāqiánzuìjīnhuāqiánbìngxiāo

liánxiánchàngwàngliánhǎochūncháo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随州¹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yú)²,至³(zǐ),因出市,见亡(yù)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yì)民之杖也。榜掠备至¹⁰。遥实¹¹买杖,而亡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jié)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¹²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¹³。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nì),此亦事之可怪¹⁴者。
译文: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个在出售拐杖的人,因为价钱便宜,就用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这时秭归城中恰好又有一个村民被人所杀,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识出了拐杖,说:“这是我父亲的拐杖。”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尽了。李遥确实是买的拐杖,然而卖拐杖的人已不见了,李瑶无法还给自己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最终不知道那个卖拐杖的人是谁。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卖拐杖的人,就此牵连到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这一件事也真的蹊跷啊。
注释:¹随州:地名,在今湖北省随州市。²逾年:第二年。³至:到。⁴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⁵数:几。⁶是:这。⁷适:正好,恰好。⁸为:被。⁹验:检验。¹⁰榜掠备至:受尽拷打。¹¹实:确实。¹²通:押送到。¹³败:败露。¹⁴怪:对..........感到奇怪。
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
晋鄙(bǐ)¹兵回为重难²,秦师收旆(pèi)³亦西还
注释:¹晋鄙:指当时魏国派遣救赵的主帅。²兵回为重难:晋鄙带领十万部众援救赵国,却怕秦国报复而停留在邺城安营,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抱观望双方的态度。³旆:旌旗。⁴西还:指秦国在邯郸被魏国援军击退。
今来不是无朱亥,谁降轩车问抱关。
今来不是无朱亥¹,谁降轩车问抱关²
注释:¹朱亥:信陵君的门客,他击死晋鄙扭转了战争的局面。²谁降轩车问抱关:指信陵君曾经纡尊降贵礼待小吏侯嬴、屠户朱亥的典故。
夷门是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门,此处指代夷门的门吏侯嬴。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为题材,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讽刺当今的统治者不能像信陵君一样礼贤下士,使之为国效力。慨叹人才报国无门。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昔年戎虏(lǔ)¹犯榆关²,一败³龙城匹马还。
译文:过去,外族侵略者武装侵犯北方,攻到榆关边塞时,被龙城飞将军李广打得一败涂地,只剩几个人、几匹马逃回去了。
注释:温德彝:唐文宗时大将,曾任河中都将、天德军使等职。¹戎虏:指武装的外族侵略者。²榆关:古代有两处,一在今河南中牟县南,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之山海关。此处借代边塞重镇。³败:一本作“破”。⁴龙城:在今河北长垣南,是汉时匈奴神圣要地,匈奴于岁五月在此大会各部酋长祭其祖先、天地、鬼神。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侯印不闻¹封李广²,他³人丘垄(lǒng)似天山
译文:李广有这么大的功劳,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封爵;而那些无德无才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后还给建立了高大的坟墓。
注释:¹闻:听说。²李广:西汉武帝时大将,一生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骁勇善战为匈奴所畏,敬称之为“飞将军”,然终不得封侯,最后被逼而死。³他:一本作“别”。⁴丘垄:坟墓。⁵天山:这里喻指坟墓大如天山一样。

  这首诗题为《伤温德彝》,中心在一个“伤”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将官温德彝有功而未得封侯一事,借汉代大将军李广的命运作比,对唐代统治阶级的赏罚不明,埋没有人才,进行了大胆的讽刺。

  诗人先濡毫大书边将温德彝的卓著功勋:“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古代泛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为戎,戎虏乃对其蔑称。史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麾军直驱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多用典故,借古讽今是此诗的特色,诗中名物事迹皆不可拘泥字面,“一败龙城”喻称边将大获全胜。此两句从“戎虏”的“犯”,写到“戎虏”的“还”,虽然将军的战绩只字未提,但将军的卓著战功已经写出。两句以夸张的笔墨、雄豪的气势,赞颂边将温德彝面对戎虏的进犯,奋起反击,斩获至多,敌军只落个匹马逃归的惨败。昔年建功如此,昂首青云,扬眉吐气。

  接着褒扬之笔一顿,厉扬奋发之气全敛,出之以沉痛不平之语:“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李广功劳很大,但不得封侯。他曾反思平生、扼腕怅叹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建者,何也?”丘垄似天山,谓建功天山,死后建冢亦似天山,系化自霍去病祁连山冢典故。霍去病乃汉武帝后族,夤缘少年得志,十八岁即领兵作战,六次征讨匈奴,将西匈奴驱至祁连山以西,二十四岁病逝,汉武帝特许建冢像祁连山,以示殊恩,世以为荣。其墓在今陕西兴平县茂陵(汉武帝陵)东五百米处,土冢犹存。第三句写李广有功“不闻封”,第四句用一“似”字作了入骨的讥讽。题中之“伤”字,其意也就自在其中了。诗人借汉庭暗指唐朝,以李广喻比温德彝,醒警而形象地指责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对一些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将领刻薄寡恩,激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发人深省,令人愤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者岂止边将,诗人亦属其列,故有此同情。纵览《温庭筠诗集》,与此诗旨意相仿者时有可见,《赠蜀府将》云:“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苏武庙》云:“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联类并读,当有助于理解此诗中的悲情恨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5-626

shāngwē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niánróngfànguān bàilóngchénghuán 
hóuyìnwénfēngguǎng广 rénqiūlǒngtiānshān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白露团甘子¹,清晨散马蹄。
译文:清秋的早晨,露水像成熟的柑子一样一团团地凝结在草叶之上,在马蹄疾踏之下,露珠纷纷碎散开。
注释:¹甘子:指柑树的果实。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pǔ)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译文:远远看去,田圃之中的石头和树像是已经连为一体;在渡口,小船缓缓驶入江溪之中。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凭几¹看鱼乐²,回鞭急鸟栖(qī)
译文:在船上凭靠几案,观看鱼乐之趣,以至于忘了时间,急急忙忙回赶就像那归栖的鸟儿。
注释:¹凭几:指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²鱼乐: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渐知秋实¹美,幽径²恐多蹊(qī)³
译文:纵马踏秋,才渐渐知道秋天的果实日渐美味;幽静的小路就怕它多生岔道,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注释:¹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²幽径:指僻静的路;清幽的小路。³蹊:小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