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¹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注释:¹秋:一本作“愁”。

  “睡轻”四句,引神话传说点题。言词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着,恍忽中只听见庭院中的树上不断地传来喜鹊们的聒噪声。它们似乎在说:今天晚上我们又要飞上天去搭起鹊桥,使牛郎织女能够重聚在天河西畔,度过一夕的幸福时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丝”两句,叙说自身的孤苦。此言词人所居的小楼角落挂满了蛛网,这说明那里已经很久无人前来打扫住处了。词人生活在这种与爱妾生离死别的孤独境况中,所以惟见燕子飞来,穿堂入室与他作伴,却难见伊人来此与他相伴。“天上”一句,两相对比。词人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鹊桥会,而地上的我却永远不能再见爱人一面,所以哀叹“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啊。上片从题旨生发,重在悲叹自己与两妾生离死别的不幸遭遇。

  “秋鬓改”两句是说:我已经老矣,能不鬓发转白?因为自己的日渐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对传说中吃过不死药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嫉妒心。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骚话。“过雨”两句是说:眼前又到了秋风秋雨的烦闷季节,再加上室外的梧桐叶随风飒飒地飞舞,能不使人见秋景而起愁?所以后来的鉴湖女侠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叹;而词人也有“离人心上秋”之愁。“梦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词人从七夕鹊桥会的传说,进而联想到自己如果要想与爱人相见,那就只能在梦境之中了。所以词人起而独自徘徊,企图摆脱相思之苦。只见天上几颗星星闪烁,映衬着冷冷清清的门户。他漫步在宅边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爱妾而泪滴涟涟。下片主要是哀叹自身的老境凄凉及怀念离逝的两个爱妾。全词从七夕的神话传说,联想到自己与两位爱妾生离死别的愁苦,既写时节,又写亲人,读来感人肺腑。

zhīxiāngjìn··--wényīng

shuìqīngshíwénwǎnquèzàotíngshùyòushuōjīntiānjīn西pànzhònghuānzhūànsuǒhónglóuyànzi穿chuānliánchùtiānshàngwèirénjiāngèngqíng

qiūbìngǎiyuèzhǎngméiguò西fēngshùjǐngchóumènglánqiáodiǎnshūxīngyìngzhūlèi湿shīshābiānníngzhù

注释

注释

秋:一本作“愁”。

鉴赏

  “睡轻”四句,引神话传说点题。言词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着,恍忽中只听见庭院中的树上不断地传来喜鹊们的聒噪声。它们似乎在说:今天晚上我们又要飞上天去搭起鹊桥,使牛郎织女能够重聚在天河西畔,度过一夕的幸福时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丝”两句,叙说自身的孤苦。此言词人所居的小楼角落挂满了蛛网,这说明那里已经很久无人前来打扫住处了。词人生活在这种与爱妾生离死别的孤独境况中,所以惟见燕子飞来,穿堂入室与他作伴,却难见伊人来此与他相伴。“天上”一句,两相对比。词人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鹊桥会,而地上的我却永远不能再见爱人一面,所以哀叹“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啊。上片从题旨生发,重在悲叹自己与两妾生离死别的不幸遭遇。

  “秋鬓改”两句是说:我已经老矣,能不鬓发转白?因为自己的日渐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对传说中吃过不死药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嫉妒心。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骚话。“过雨”两句是说:眼前又到了秋风秋雨的烦闷季节,再加上室外的梧桐叶随风飒飒地飞舞,能不使人见秋景而起愁?所以后来的鉴湖女侠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叹;而词人也有“离人心上秋”之愁。“梦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词人从七夕鹊桥会的传说,进而联想到自己如果要想与爱人相见,那就只能在梦境之中了。所以词人起而独自徘徊,企图摆脱相思之苦。只见天上几颗星星闪烁,映衬着冷冷清清的门户。他漫步在宅边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爱妾而泪滴涟涟。下片主要是哀叹自身的老境凄凉及怀念离逝的两个爱妾。全词从七夕的神话传说,联想到自己与两位爱妾生离死别的愁苦,既写时节,又写亲人,读来感人肺腑。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¹从先人²宦游³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niǎn)(gǔ)之下¹⁰。太平日久,人物繁阜(fù)¹¹。垂髫(tiáo)¹²之童,但¹³习鼓舞;班白¹⁴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¹⁵,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¹⁶登高¹⁷,教池游苑(yuàn)¹⁸。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¹⁹,宝马²⁰争驰于御路²¹,金翠耀目,罗绮(qǐ)飘香。新声²²巧笑²³于柳陌花衢(qú)²⁴,按管调(diào)²⁵于茶坊酒肆。八荒²⁶争凑²⁷,万国咸²⁸²⁹。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³⁰;会寰(huán)³¹之异味³²,悉³³在庖(páo)³⁴。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³⁵喧空³⁶,几家夜宴。伎(jì)³⁷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³⁸则元夕³⁹教池,拜郊⁴⁰孟享⁴¹。频观公主下降⁴²,皇子纳妃⁴³。修造则创建明堂⁴⁴,冶铸则立成鼎(dǐng)⁴⁵(nài)⁴⁶。观妓籍⁴⁷则府曹⁴⁸衙罢⁴⁹,内省宴回⁵⁰;看变化⁵¹则举子唱名⁵²,武人换授⁵³。仆数十年烂赏⁵⁴叠游⁵⁵,莫知厌足⁵⁶
译文:我跟随做官的先父往来南北,徽宗崇宁二年来到东京开封府,居住在金梁桥西夹道的南面,我逐渐长大成人,因为正好居住在京城里天子脚下,太平日子很长久,人口众多,繁华富庶。年幼的儿童,只知道学习歌舞;头发斑白的老人,不知道战争的滋味。一年四季时令节日依次而至,各自有不同的观赏游玩之处: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下雪之际和开花之时,七月初七日的乞巧和九月初九日的登高饮酒,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操练,以及在御花园游玩赏花。举目望去是用青漆涂饰的雕梁画栋及豪华精致的亭台楼阁,雕饰华美的门户悬挂着珠帘。装饰精致的马车竞相停放在京城的街道中,饰以珠宝的骏马争先恐后地奔驰在宽敞平直的道路上。黄金珠翠耀眼,轻罗薄绮飘香。新奇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欢笑在柳巷花街上飘扬,吹拉弹唱之声在茶坊酒馆中迥荡。八方荒远之地争相前来进贡,天下万国都能通达。汇集四海的珍奇之物,都归于市易务交易;会聚天下的奇异食物,全部在京城的厨房中。奇花异景遍布道路,不必仅限于春游才能看到;箫鼓之成在空气中喧闹,多少家彻夜欢颜。伎艺的精美奇巧使人惊讶万分,繁华奢侈的景象让人精神振奋。瞻仰天子的仪容,可在上元节之夜皇帝登楼观灯之时、皇帝亲临金明池检阅水军操练之际;或郊外祭祀天地、每年四孟的宗庙祭礼,这都是见到天子的好时机。经常能看到公主下嫁、皇子纳妃的热闹场面。修造宫室之精妙可以看朝廷创建的明堂,冶金铸铁之快捷如鼎鼐这样的器具可以立刻铸就。观赏登入乐籍的女妓可在办完衙门公事之后,或在参加皇宫宴会回来之时。注意朝廷变化可以观察皇帝召见登第进士之时,或在武将的替换和任命之际。我住在京城几十年,经常观赏游玩,从来没有厌烦满足的时候。
注释:¹仆:谦辞,我。²先人:亡父,作者著文时其父已去世,事后追忆,故云。³宦游:做官。⁴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1102—1106)。⁵癸未:崇宁二年(1103)。⁶京师:首都。此指汴京。⁷卜居:古人用占卜选择居所,这里泛指择地定居。⁸金梁桥:汴河流经城内,有桥十三座。由西水门向东数第三座为金梁桥。⁹正当:正值。当,遇到。¹⁰辇毂之下:在皇帝所乘车轮下面,指京师地区。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可以插轴。¹¹繁阜:繁多。¹²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或童年时期。髫:儿童垂下的头发。¹³但:只。¹⁴班白:通“斑白”。鬓发花白。¹⁵相次:相继,一个接一个。¹⁶乞巧:旧时风俗,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称为乞巧。¹⁷登高:指重九(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¹⁸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春季游赏活动。¹⁹天街:京城中皇帝巡行的街道,也称“御街”。²⁰宝马:珠宝装饰之马。²¹御路:皇帝巡行的道路。²²新声:新作的乐曲。²³巧笑:美好的笑容。²⁴柳陌花衢:指妓院聚集之所,同“花街柳巷”。²⁵按管调弦:指演奏各种音乐。按管,吹奏管乐。调弦,弹奏弦乐。²⁶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²⁷凑:会合。²⁸咸:全部,都。²⁹通:到达。³⁰市易:买卖交易。³¹寰区:犹天下,指国家全境。³²异味:异常的美味。³³悉:全,都。³⁴庖厨:厨房,这里指当时的饮食行业。³⁵箫鼓:这里代指音乐声。³⁶喧空:声音响彻云霄。³⁷伎巧:即技巧。³⁸天表:皇帝的容貌。³⁹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即元宵。⁴⁰拜郊:到郊外祭坛祭拜天地。⁴¹孟享:指初次祭祀。⁴²公主下降:即公主“屈尊”下嫁。下降,结婚。⁴³皇子纳妃:指皇子娶妻妾。⁴⁴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这里指当时的大庆殿。⁴⁵鼎:三足的金属容器。⁴⁶鼐:大鼎。⁴⁷妓籍:指在籍的歌舞女艺伎。⁴⁸府曹:指各不同官府衙门。⁴⁹衙罢:办公完毕。⁵⁰内省宴回:宫中或尚书省宴散而回。⁵¹变化:指地位、身份的改变。⁵²举子唱名:举子中进士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⁵³换授:改授官职。⁵⁴烂赏:欣赏得烂熟。⁵⁵迭游:多次游玩。⁵⁶厌足:满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一旦兵火,靖(jìng)康丙午之明年¹,出京南来²,避地江左³,情绪牢落,渐入桑(sāng)(yú)。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nǎng),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xū)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译文:一日金兵进犯我国,战争爆发,我在靖康丙午的第二年,离开京城南下,逃避战火来到江南。心情孤寂无聊,渐入垂老之年。我默默回忆当年情景,京城里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风流倜傥,民间风俗和悦美好,一切都已成为惆怅遗恨。近来我和亲戚朋友会面,谈及过去的往事,那些年轻人往往随意轻忽、不以为然。我担心时间久远后,谈论东京风俗的人,会遗失当时的真实情况,那就太可惜了。我谨根据回忆记录下这些内容并编辑成书,大概可以使人打开这本书就能了解当时东京的繁华盛景。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而乐趣无限的传说,如今我追忆当年的情景,回首时怅然若失,岂不是从华胥之梦中醒来了吗。因此我把这本书命名为《东京梦华录》。
注释:¹靖康丙午之明年:即靖康丁未年(1127)。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1126—1127)。²出京南来:离开汴京向南方逃来。³江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江左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带。⁴牢落:孤寂,无所寄托。⁵渐入桑榆:指渐至晚年。桑榆,《太平御览》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以桑榆喻日暮,又以喻晚年。⁶曩昔:过去,从前。⁷浸久:渐久。⁸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后称追念往事为“梦华”。⁹目:称。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然以京师之浩穰(ráng)¹,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²宿德³,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lǐ),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译文:然而以京城的浩大兴盛,以及有我未经历过的事或没有到过的地方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所以这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阙失。如果乡里有见识者能够加以补充修订,使这本书更加完备周到,则我将感到不胜幸运之至。这本书的语言文字粗浅通俗,我之所以不加以文字修饰,是想让上上下下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通晓其中的内容,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这番用意。
注释:¹浩穰:宽广繁华。《汉书·张敞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²乡党:乡、党均为古代基层行政单位。此犹言乡里。³宿德:年高有德者。⁴不胜幸甚:荣幸之极。幸,希望。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shào)兴丁卯¹岁除日²,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译文:绍兴丁卯岁除夕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注释:¹绍兴丁卯:即绍兴十七年(1147)。绍兴,宋高宗赵构年号(1131—1162年)。²除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

  东京即汴梁,北宋首都,“梦华”即黄帝梦华胥之国,书名中已见南渡后缅怀北宋盛时的情怀。文中先追忆汴京之繁盛,从人物繁阜和四季佳节着笔,极而扬之;继而转为靖康之后避地江左的情怀,又见抑之。一扬一抑,从“后生往往妄生不然”,则可见对苟安的不满和警示,非独抒发《黍离》之悲而已。此文善于以骈句铺排,又作长短变化,在前后对比中可见感情起伏的节奏。陈述虽多,却言简意赅。

  “序”的文体特点,规定了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性特征;序文作若的写作目的和心态,规定了序文的感伤主义情绪性特征。它不是巨室大户的炫富,而是破落户对往日锦衣玉食酸泪汪然的回忆。上述两种特征也具体规定了全文对衬型的结构框架,以靖康之难划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域,在文中以“一旦兵火”为语言标记,前面文词艳丽,后面笔绪沉抑,对衬型的结构框架逼发出作者黯然神颓的感伤主义情怀。对比越强烈、越尖锐,黍离麦秀之思就越鲜明、越深刻。

  一开始交代“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梁桥西夹道之南”,“宦游”后“卜居”是一种选择,选择京师是因其地繁华所致。时间和卜居地点交代得如此清楚明白,是为了说明《东京梦华录》及其序文是以作者的亲见亲闻为基础的,增添了描述的可靠性和真实感。“渐次长立”,虽说的是逐渐大了的年龄,但应与“太平日久”的时代相联系起来看,说明北宋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稳定繁荣期。从“正当辇毂之下”开始,文章就进入词富竞彩的描述字。“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譬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垂髻”和“斑白”对举,“鼓舞”与“干戈”互文,分别从两类层次的人物上说明,以“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说明承平日久;“垂髻之童,但习鼓舞”又暗含着“不识干戈”,这些都是稳定繁荣的具体表征。前述序文具有概括性特征,作者把全书的具体内容浓缩在序文之中。因此,序文的所有描述文字都经过了高度提炼,而提炼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不用散化,而用骈体,基本上一个语言单位就表示出一种景象,并不具有一定的外在逻辑联系,如同七宝流苏,驳杂纷呈,统一于对汴梁胜景的描述,是全方位的光束投射,集合在一个光点上。“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总述一笔。“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是泛指;“乞巧登高,教池游苑”是特指。然后,以凝炼而蘸满色彩的文词描述了喧闻而纷纷的景象。用“举目”统领下文,“楼”、“阁”、“户”、“帘”都是实在性物象,但作者却以“青”、“画”、“绣”、“珠”加以修饰,增添了感官印象性和色彩感。作者用“天街”、“御路”、“柳陌”、“花衙”、“茶坊”、“酒肆”,涵括了当时汴梁城的所有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既有图景描述,如“竞驻于天街”、“争驰于御路”,又有色彩点缀,如“金翠耀目”,且有声响渲染:“新声巧笑”、“按管调弦”。

  然后,作者把笔墨推宕开去:“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转入美食享用的描述:“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不仅有美食果腹,而且身居京师,眼福匪浅。上而至于亲睹龙颜,下而至于“观妓籍则府曹衙署,内省宴回”,并能“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所有这些描述,颇有点汉代大赋遗风,从九重之尊至勾栏瓦肆,尽行罗织;社会各领域,一齐展现,似为北宋汴京的百科全书,又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只是一者是语言事实,一者以线条为媒介而已。作者铺张扬厉,河倾海溢,种种物象进跳在笔触之间,奔赴纸面,铺排在一轴硕大的平面画卷上。意象纷纭,又带有焰花发射的特征。衣食住行皆有,声色视听兼备,浓艳斑斓,堂而皇哉,视觉上令人饱餍,听觉上使人浮靡,犹不足以尽感官之满足。这是一种社会占有欲的统治心理反映。所以,作者一笔加以总括:“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它虽有汉赋风味,但无汉赋的臃肿和堆垛,物象的概括尚较简洁,语言的结构更见灵巧,以四字结构为主,又间以对衬性长句的调剂。不全用骈俪,首尾均出之一般散句。同时,它不是物象的横堆竖码,现象的滥撷乱取,而是字缝之间潜伏着浓重的情绪失落感。因此,笔锋一转,意象陡变,情绪暴落,“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桑榆”与前文“渐次长立”对应。处于凄寒环境、垂暮老境、牢落心境中,更易萌发思旧之念,便油然“暗想当年”。今昔的巨大反差,越回忆,则越会出现心理的不平衡和压迫感,因此,对衬型的环境、心境结构便汇拢到这里绾合起来:“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遂成为全书最有感伤意味的笔墨。

  序文对全书内容作了提纲絮领的概括,所有描述各自在书中有具体体现;它不是纯然罗列现象,而是满含着沉痛情感的回顾,布满了愁云惨雾,奏出半是依恋半是挽歌的凄清曲,形成了全文概括性和情感性的结合特征。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 半是依恋半是挽歌——《东京梦华录序》赏析,文史知识,1995,(3).

dōngjīngmènghuá

mèngyuánlǎo sòngdài 

    cóngxiānrénhuànyóunánběi chóngníngguǐwèidàojīngshī zhōu西jīnliángqiáo西jiādàozhīnán jiànzhǎng zhèngdāngniǎnzhīxià tàipíngjiǔ rénfán chuítiáozhītóng dàn bānbáizhīlǎo shígān shíjiéxiāng yǒuguānshǎng dēngxiāoyuè xuěhuāshí qiǎodēnggāo jiàochíyóuyuàn qīnglóuhuà xiùzhūlián diāochējìngzhùtiānjiē bǎozhēngchí jīncuìyào耀 luópiāoxiāng xīnshēngqiǎoxiàoliǔhuā ànguǎntiáoxiáncháfāngjiǔ huāngzhēngcòu wànguóxiántōng hǎizhīzhēn jiēguīshì huìhuánzhīwèi zàipáochú huāguāngmǎn xiànchūnyóu xiāoxuānkōng jiāyàn qiǎojīngréněr chǐshēzhǎngrénjīngshén zhāntiānbiǎoyuánjiàochí bàijiāomèngxiǎng pínguāngōngzhǔxiàjiàng huángfēi xiūzàochuàngjiànmíngtáng zhùchéngdǐngnài guāncáo nèixǐngyànhuí kànbiànhuàchàngmíng rénhuànshòu shùshíniánlànshǎngdiéyóu zhīyàn 

    dànbīnghuǒ jìngkāngbǐngzhīmíngnián chūjīngnánlái jiāngzuǒ qíngláoluò jiànsāng ànxiǎngdāngnián jiéfēngliú rénqíngměi dànchéngchànghèn jìnqīnhuìmiàn tánnǎng hòushēngwǎngwǎngwàngshēngrán kǒngjìnjiǔ lùnfēngzhě shīshìshí chéngwéi jǐnxǐngbiānchéng shùkāijuàndāngshízhīshèng rényǒumèngyóuhuázhīguó zhě jīnzhuīniàn huíshǒuchàngrán fēihuázhīmèngjuézāi zhīyuē mènghuá  

    ránjīngshīzhīhàoráng yǒuwèichángjīngcóngchù zhīrén quē tǎngxiāngdǎng宿 zhuìzhōubèi shèngxìngshèn yán wénshìzhě gàishàngxiàtōngxiǎoěr guānzhěxìngxiángyān 

    shàoxīngdīngmǎosuìchú yōulánshìmèngyuánlǎo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乃¹朝中重臣也,尝²病,召子咸(xián)教戒³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曰:“乃公¹⁰戒汝(rǔ),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¹¹所言¹²,大要教咸谄(chǎn)¹³也。”万年乃不复¹⁴言。
译文: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来跪在床边训话。一直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注释:¹乃:是。²尝:曾经。³戒:同“诫”,告诫;教训。⁴语:谈论,说话。⁵睡:打瞌睡。⁶欲:想要。⁷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⁸之:代词,指代陈咸。⁹曰:说。¹⁰乃公:你的父亲 ,乃:你谢:道歉,认错。¹¹具晓:完全明白,具,都。¹²言:话。¹³大要教咸谄: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大要:主要的意思。谄,谄媚,奉承。拍马屁。¹⁴复:再。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印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作为父母千万要做一个合格“产品”.但是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文中陈万年就是其中一个。“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如果不给生养子女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做父亲的过错。陈万年喜好结交权势,对他们卑躬屈膝,文中内容对他极具讽刺之意。

  2.不要光阿谀奉承与听信谗言。

  3.父母不要为儿女做坏的榜样。

  4.世上竟然有父亲教儿子拍马屁学奉承的,陈万年就是这种反面的角色。

  5.儿子揭露了陈万年内心的虚伪。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举手钓鳌(áo)¹,削迹²种瓜侯³。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来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máo)?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译文: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平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人世风波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¹钓鳌客:谓人有大志。²削迹:屏迹,表示隐居。³种瓜侯:引召平种瓜事。⁴吴会:今江苏吴县。⁵三伏:夏季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合称为三伏。俗谚:(第)三伏在秋。⁶五湖:此指太湖。⁷旄头:星名,即昴宿,古代当作胡星。此用旄头指金兵。⁸孤负:即辜负。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¹。元龙湖海豪气²,百尺卧高楼³。短发霜粘两鬓(bìn),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译文: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
注释:¹南州:泛指南方。²豪气:豪迈的气概。³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⁴清夜:清静的夜晚。⁵瓦鸣沟:即瓦沟鸣。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⁶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⁷付与:拿出;交给。⁸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

  上片自写心境,构画出一个浪迹江湖的奇士形象,目的是写他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心中的不平。首二句就奠定了全词格调。“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皆以古人自比。钓鳌种瓜,本属隐居人的事,而皆有出典。

  从“重来吴会”两句看出作者是重游故地:“三伏”“五湖秋”,拈用前词“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字面,以点出时令,也不无上文“惟与渔椎为伴,回首得无忧”的那种互相倾轧的风气下暂得解脱的寓意。以下三句愤言国事,而自己功名未立,请缨无路。耳畔”、“身外”,皆切合不管事、无职司的人的情境。南宋爱国人士追求的功名就是恢复中原,如岳飞《小重山》词说的“白首为功名”。

  过片写远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梦可原”是由“怅望故园愁”所致。“挥老泪”湿襟可以,但不能“遍南州”。这是夸张,是受风雨入梦的影响。此句大有后来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之慨。因在睡中,故不得“高卧”二字,联及平生志向,遂写出“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的壮语。借三国陈登事,以喻作者自己“豪气未除”(《三国志》许汜议陈登语)。可见作者闲游湖海,实际上并非情愿。以下“短发霜粘两鬓”从“老”字来,“清夜盆倾一雨”应“泪”字来,是写夜晚闻雨声而惊梦事。何以会“喜听瓦鸣沟”?这恰似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滂沱大雨倾泻于瓦沟,轰响有如戈鸣马嘶,可为“一洗中原膏血”的象征,此时僵卧而尚思报国的人听了怎能不激动了是的,自己“犹有壮心在”呢!壮心同雨水汇入百川,而归大海,是人心所向,故云“付与百川流”。

  全词处处交织在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感情之中,故悲愤而激昂,相应地,词笔亦极驰骋。从行迹写到内心,从现实写到梦境。又一气写成,从“钓鳌客”、“五湖秋”、“风波摇荡”、“湖海豪气”、“盆倾一雨”、“瓦鸣沟”到“百川流”,所有的景象似乎却汇合成一股汹涌的狂流,使人感到作者心潮澎湃,起伏万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屡借古人酒杯言有尽而意无穷,故豪放而不粗疏。词写风雨大作有感,笔下亦交响着急风骤雨的旋律。“芦川词,人称其长于悲愤”(毛晋《芦川词》跋),评说甚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700-1702页

shuǐdiàotóu ·zhuī

zhāngyuángān sòngdài 

shǒudiàoáo xiāozhòngguāhóu chóngláihuì sānxíngjiànqiū ěrpànfēngyáodàng shēnwàigōngmíngpiāo shèmáotóu nánérzhì chàngwàngyuánchóu 
mèngzhōngyuán huīlǎolèi biànnánzhōu yuánlónghǎiháo bǎichǐgāolóu duǎnshuāngzhānliǎngbìn qīngpénqīng tīngmínggōu yóuyǒuzhuàngxīnzài bǎichuānliú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威风万里压南邦¹,东去能翻鸭绿(lù)²
译文: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注释: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¹南邦:南方的邦国。²鸭绿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灵怪¹大千²俱破胆,那教³猛虎不投降。
译文: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
注释:¹灵怪:妖魔鬼怪。²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³那教:怎教,怎能使。

  这首诗前三句渲染了辽道宗的盖世气魄,最后一句扣紧“伏虎”,进一步烘托辽道宗的气势。全诗气势雄健奔放,音调铿锵有力,夸张的笔调里流露出自豪的心情,鲜明地表现了契丹族崇尚勇武的民族精神。

  萧观音这首诗乃歌功颂德之作。开头“威风万里压南邦”,歌颂道宗之武力。“万里”,写其气势之磅礴广大,无边无际。“压”字描绘出气盖世,有凌驾一切之上的威力,寓气魄压过南方的宋王朝。“东去能翻鸭绿江”歌颂辽代当时武力远达东面之鸭绿江。“翻”字对“江”而言,谓其威力无穷能翻江倒海,使江海低头让路。“灵怪大千俱破胆”,更进一步抒写道宗之威风,他不仅统摄广大无边的世界,降服人类,还要使大千世界灵怪全都丧胆。这几句诗渲染了不可抵御、压倒一切的盖世气魄。最后说“那教猛虎不投降。”扣紧“射猎伏虎”,先烘托雄壮压倒一切的气势,则降服猛虎已不在话下。诗人可谓善于运用夸张烘托的艺术表现方法。 诗中展现了道宗的威风与神气,而萧观音的马上豪爽、英姿飒飒,也在铿锵的诗风中显得格外生动。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主编 .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1年:第1102-1103页
2、 早早编 .有斜阳处有春愁 才女的诗心和宿命.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3年:第36页

línyìngzhì

xiāoguànyīn sòngdài 

wéifēngwànnánbāng dōngnéngfān绿jiāng 
língguàiqiāndǎn jiàoměngtóuxiáng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¹
译文:封侯的意念早已丝毫不存,悠悠然远离了尘世的嚣纷。
注释:薛氏:指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在会昌湖西,名其居室为“瓜庐”,因号瓜庐翁。¹远世纷:远离尘世的纷争。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译文:种着瓜又不废读书之乐,这样的生活贵比千金。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译文:远远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过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着浮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吾生嫌已老,学圃(pǔ)¹未如君。
译文:我这一生已渐渐老去,要说隐居的高致,远远比不上您这位高人。
注释:¹学圃:学习种蔬菜。君:指薛师石。

  首联“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写出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悠然”,超远之貌,在这里似乎兼有“心远”与“地偏”两重意思在内。结庐之境远隔嚣尘,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这是“心远”,索居于会昌湖西的薛师石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颔联“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是写这位隐士所从事的事情。看了这一联,会使读者想起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两句:“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隐逸之士,其劳动并非为了糊口,其读书并非为了功名,而都不过是精神寄托而已。试想,耕种累了就读读书,“半耕半读”,这是一种应么充实、自在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不过诗人这两句与陶渊明的诗句情旨虽同,在句法上却有一点区别。陶渊明的诗句字面本身就透出一种从容、闲适之意。诗人的两句是说:每曰只顾忙着应付种瓜的事还不算,而且要抽出一半儿时间来读书。这“惟应……犹被……”的句式,透着忙上加忙的意思。其实,这里是通过“忙”来写闲的。诗人这里通过种瓜、读书的“忙”,来把薛师石超然遗世的闲适之情巧妙地映带出来了。

  颈联“野水应于地,春山半是云”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驿路应连水,州城半在云”两句,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写湖沼的景象非常贴切,后一句写远处的云山也很传神,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图。这是一种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是那样的合拍。可以说,此外境本身就是隐士心境的反照。

  尾联“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直接抒发诗人对于薛氏瓜庐的感触。““圃”本指种蔬菜,这里指薛师石以种瓜隐居而言。这一联惋惜的慨叹,在诗中起的是“卒章显志”的作用,从而把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正面传达出来。

  全诗用典贴切,章法布置有序,读来颇为流畅。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314-1315页

xuēshìguā--zhàoshīxiù

zuòfēnghóuniànyōurányuǎnshìfēn

wéiyīngzhǒngguāshìyóubèishūfēn

shuǐduōchūnshānbànshìyún

shēngxiánlǎoxuéwèi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