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瀼西水,千年旧草堂。山容明积雪,江色动垂杨。
问讯瀼西水,千年旧草堂。山容明积雪,江色动垂杨。
生事花钿尽,人情菜把伤。苏门引长啸,输尔是能狂。
生事花钿尽,人情菜把伤。苏门引长啸,输尔是能狂。

gōngráng西cǎotáng--wángjǐng

wènxùnráng西shuǐqiānniánjiùcǎotángshānróngmíngxuějiāngdòngchuíyáng

shēngshìhuādiànjǐnrénqíngcàishāngményǐnzhǎngxiàoshūěrshìnéngkuáng

王景

王景

王景(889年—963年),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官至凤翔节度使、西面缘边都部署,封太原郡王。乾德元年(963年),王景去世,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 ▶ 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花时¹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dī)
译文:本该是阳光明媚的春日却是连日阴雨,乌云笼罩大地连日的大雨将堤坝冲毁。
注释:¹花时: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¹(wǎng)抛泥。
译文:昨天感觉天气良好就启程上路,不成想让这大雨阻了前路停滞不前。
注释:¹红锦:红色名贵的绢织品。

chūn--níng

huāshímènjiànliánmiányúnrénjiāshuǐhuǐ

zuóchūnfēngyuánshàngliánhóngjǐnwǎngpāo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译文: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qiān)¹起从之,果得心所亲²
译文: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注释:¹褰裳:提起衣服。²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挽裳对我泣,太息¹前自陈。
译文: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注释:¹太息:同“叹息”。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本是朔(shuò)¹士,今为吴越民。
译文: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注释:¹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¹西秦。
译文: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¹适:到。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江横渡阔¹烟波晚²,潮过金陵落叶秋。
译文:傍晚的烟波笼罩在宽阔的江面,路过金陵已经是落叶纷纷的深秋时节。
注释:扬州:即今江苏省扬州市。¹江横渡阔:表现了江面的阔大。²烟波晚:傍晚的烟波。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liáo)(lì)¹塞鸿²经楚泽³,浅落红树见扬州。
译文:叫声高亢的塞北大雁飞过楚地湖泽,深深浅浅的红树中间依稀看到了扬州城。
注释:¹嘹唳:雁叫声。²塞鸿:从塞北飞来的鸿雁,雁于秋落南飞。³楚泽:指扬州一带的湖泊,古代楚地包括湘鄂江浙一带地区。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¹帆樯(qiáng)²近斗牛³
译文:夜晚桥梁上的阑珊灯火连接着星光,城外河水中游船上的桅杆好像能接触到天上的斗牛星辰。
注释:¹水郭:江水绕扬州城而过,所以叫“水郭”。²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³斗牛:星宿名,即斗宿、牛宿,这里泛指天上星斗。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今日市朝¹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²
译文:现在集市和朝廷上的风俗已经改变,不用再开口询问迷楼了。
注释:¹市朝:交易买卖的场所叫市,官府治事的处所叫朝,市朝风俗变指扬州的社会风气已经改变。²迷楼:隋炀帝下扬州时兴建的宫室。遗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附近。

宿yángzhōu--shēn

jiānghéngkuòyānwǎncháoguòjīnlíngluòqiūliáosāi鸿hóngjīngchǔ

qiǎnshēnhóngshùjiànyángzhōuqiáodēnghuǒliánxīnghànshuǐguōfānqiángjìndòuniú

jīnshìcháofēngbiànkāikǒuwènlóu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
潇湘¹连汨罗²,复对九嶷(yí)³
注释:¹潇湘:潇水与湘水,潇水为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汇入湘水。²汨罗: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为湘水支流。³九嶷河:指湘江,因其发源于湘桂九嶷山地区而名。
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浪势屈原冢(zhǒng)¹,竹声渔父歌。
注释:¹屈原冢: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汨罗江边之屈潭畔。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
地荒征骑¹少,天暖浴禽(qín)²多。
注释:¹征骑:战马。²浴禽:天暖时,禽鸟在江水边蘸水洗浴羽毛。
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脉脉¹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注释:¹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

xiāngchuān怀huái--qīngjiāng

xiāoxiāngliánluóduìjiǔ

làngshìyuánzhǒngzhúshēng

huāngzhēngshǎotiānnuǎnqínduō

màimàidōngliúshuǐjīntóngnài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因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因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¹残无射²。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³鲜质。盈(yíng)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lǘ)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译文:雨后的花园,花朵都掉完了。疏散的篱下只有菊花还没有掉落,还是那么的鲜艳。掇取一把菊花足够娱乐,谁还可以像屈原那样用菊花做晚餐呢。到现在狼藉不堪鲜花掉落没有人去怜惜。
注释:¹律:原为定音的仪器,后指古乐的十二调。²无射:亦作亡射,十二律中的阳律之一;古以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对应,秋九月律应无射。³英英:鲜艳貌。⁴盈把:掇取一把。夕餐: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故云。⁵三闾:指屈原。他曾为三闾大夫。⁶狼藉:亦为狼籍,乱散不堪状。狼藉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chóu)(xī)¹。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sà)²凉风吹汝³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译文:堂上的客人都以及须发皆白。都没有说话怀念着过去。重阳佳节过去只剩下了恨,飒飒的凉风吹的你慌乱不堪,你应该很难生活了吧。在风下多次闻吸花丛,放佛可以听到菊花在独自哭泣。
注释:¹畴昔:往昔。²飒飒:风声。³汝:你。⁴三嗅:多次闻吸。“三”言其多。⁵芳丛:花丛。

  开头三句,首先展开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像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下来,轻轻一转,“疏篱下”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作者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婉生不逢时。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词人难以言传的苦衷,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婉、怜花惜人的深情。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心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

  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无法辨认,也无须辨认。全词写得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489-490页
2、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33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