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人话此烟中,金谷繁华有绮丛。蝶粉太浮唯昼艳,桃花轻薄几朝红。
听闻人话此烟中,金谷繁华有绮丛。蝶粉太浮唯昼艳,桃花轻薄几朝红。
流光瞬息皆成昨,名利从来不易终。难得坠楼痴女子,一边芳草月朦胧。
流光瞬息皆成昨,名利从来不易终。难得坠楼痴女子,一边芳草月朦胧。

jīnzhǐ--liángzhuàng

tīngwénrénhuàyānzhōngjīnfánhuáyǒucóngdiéfěntàiwéizhòuyàntáohuāqīngbáocháohóng

liúguāngshùnjiēchéngzuómíngcóngláizhōngnánzhuìlóuchīzibiānfāngcǎoyuèménglóng

梁以壮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译文: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译文: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译文: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译文: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译文: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译文:(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译文: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译文:(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译文:(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译文:(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译文: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译文: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译文: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译文: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译文: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译文:(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译文:(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译文:(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译文: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译文: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百叶¹双桃²晚更红,窥(kuī)³窗映竹见玲珑
译文:百叶桃的一枝连续双朵桃花傍晚开得更红,它们窥视着窗户映照着翠竹显现出更加精巧玲珑。
注释:百叶桃:碧桃,桃的一种,又称千叶桃。¹百叶:花重瓣,瓣多或重叠的意思。²双桃:双朵桃花在一枝,或双果实在一起,或子母桃。³窥:或作归,或作临,此从嘉祐杭本。⁴见:同“现”。⁵玲珑:本指玉声,此指空明貌。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应知侍史¹归天上²,故伴仙郎³宿禁(jìn)中。
译文:尚书被侍史们簇拥着进入宫廷去了,只有百叶双桃伴随着我这郎官住宿在这官署之中。
注释:¹侍史:古制尚书进内庭值班时由侍史护从。此处代指尚书。²天上:指内庭。³仙郎:古称尚书省诸曹郎官为仙郎。韩愈当时官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属尚书省,故称仙郎。
此诗抒发作者迁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职务近枢要,得与朝事的愉快心情。桃花象征着春天。双桃暗示韩愈身兼两大重任,感觉到自己春天的来临,只是人生四十以后晚了些。此诗说明,呼吁发扬儒学仁和思想的韩愈终于在四十岁之后,开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春天,可以穿上绯红官服且身兼双职,只是还没有完全实现理想,还有些寂寞罢了。巧妙的是,此诗用拟人化手法,以碧桃自述,更觉百叶桃花鲜红明媚、体态玲珑,活灵活现,犹如桃仙美女玉立窗前。写景抒情,不弱王右丞小诗。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云:首句“晚”字即呼起下连,第二愈淡愈艳,透出“晚更红”。
参考资料:
1、 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28

bǎitáohuā

hán tángdài 

bǎishuāngtáowǎngènghóng kuīchuāngyìngzhújiànlínglóng 
yīngzhīshìshǐguītiānshàng bànxiānláng宿jìnzhōng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佳节清明桃李笑¹,野田荒冢(zhǒng)只生愁。
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¹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雷惊天地龙蛇蛰(zhé)¹,雨足郊原草木柔。
译文: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注释:¹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人乞祭(jì)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译文: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hāo)¹共一丘。
译文: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¹蓬蒿:杂草。丘:指坟墓。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生长。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迅速生长。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草木。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宋)谢枋得,(清)王相选注;胡忆肖等译评.《千家诗》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10:第188页

qīngmí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jiājiéqīngmíngtáoxiào tiánhuāngzhǒngzhǐshēngchóu 
léijīngtiānlóngshézhé jiāoyuáncǎoróu 
rénjiāoqiè shìgānféngōnghóu 
xiánqiānzǎizhīshuíshì mǎnyǎnpénghāogòngqi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¹如青铜根如石。
译文: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注释:¹柯:枝柯。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霜皮¹溜雨²四十围³,黛(dài)色参天二千尺。
译文: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注释:¹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²溜雨:形容皮的光滑。³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译文: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译文: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¹武侯同閟(bì)²
译文: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注释:¹先主:指刘备。²閟宫:即祠庙。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崔嵬(wéi)枝干郊原古,窈窕¹丹青户牖(yǒu)空。
译文: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注释:¹窈窕:深邃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¹盘踞(jù)虽得地,冥(míng)²孤高多烈风。
译文: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注释:¹落落:独立不苟合。²冥冥:高空的颜色。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译文: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译文: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不露文章¹世已惊,未辞翦(jiǎn)伐谁能送²
译文: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注释:¹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²送:移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luán)凤。
译文: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志士幽人莫怨嗟(jiē):古来材大难为用。
译文: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之别。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bǎixíng

 tángdài 

kǒngmíngmiàoqiányǒulǎobǎi qīngtónggēnshí 
shuāngliūshíwéi dàicāntiānèrqiānchǐ 
jūnchénshíhuì shùyóuwéirénài 
yúnláijiēxiácháng yuèchūhántōngxuěshānbái 
zuóràojǐntíngdōng xiānzhǔhóutónggōng 
cuīwéizhīgànjiāoyuán yǎotiǎodānqīngyǒukōng 
luòluòpánsuī míngmínggāoduōlièfēng 
chíshìshénmíng zhèngzhíyuányīnzàohuàgōng 
shàqīngyàoliángdòng wànniúhuíshǒuqiūshānzhòng 
wénzhāngshìjīng wèijiǎnshuínéngsòng 
xīnmiǎnrónglóu xiāngzhōngjīng宿luánfèng 
zhìshìyōurényuànjiē láicáinánwéiyòng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liáo)¹沉香²,消溽(rù)³。鸟雀呼晴,侵晓窥檐(yán)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天刚亮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天亮时才停,鸟雀都在欢呼天放晴了。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注释:¹燎:烧。²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沉,古时写作沈。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³溽暑: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⁴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⁵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⁶宿雨:昨夜下的雨。⁷清圆:清润圆正。⁸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¹,久作长安²³。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释:¹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²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³旅:客居。⁴楫:划船用具,短桨。⁵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zhē ·liáochénxiāng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liáochénxiāng xiāoshǔ niǎoquèqíng qīnxiǎokuīyán shàngchūyánggān宿 shuǐmiànqīngyuán fēng 
xiāngyáo  jiāzhùmén jiǔzuòchángān yuèlángxiāngfǒu xiǎoqīngzhōu mèngr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