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云行雨,三更日照林。人间都在梦,世外岂多阴。
山半云行雨,三更日照林。人间都在梦,世外岂多阴。
以此发清啸,同谁弹古琴。若逢乌利子,还可结知心。
以此发清啸,同谁弹古琴。若逢乌利子,还可结知心。

怀huáiluósān--liángzhuàng

shānbànyúnxíngsāngèngzhàolínrénjiāndōuzàimèngshìwàiduōyīn

qīngxiàotóngshuídànqínruòféngziháijiézhīxīn

梁以壮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个人人真攀羡。问著洋洋回却面。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有个人人真攀羡¹。问著洋洋²回却面³。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译文:我十分仰慕一位女子。我同她问话,她却避过脸去,佯装不识。你如果对我全无情意,那为何夜夜梦中都来与我相会呢?
注释:¹攀羡:仰慕。²洋洋:同“佯佯”,假装。³回却面:转过脸。
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不如闻早¹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²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译文:不如趁早了此心愿吧,以免我空自魂牵梦系,心乱如麻。因为我这风流性情的人儿再也受不了这种单恋的痛苦了,只怕不只是肠一日而九回,而是要被她牵扯得寸寸断绝了。
注释:¹闻早:趁早。²肠肚:心肠,内心。

lánhuālìngxiāndiào--liǔyǒng

yǒurénrénzhēnpānxiànwènzheyángyánghuíquèmiànruòxiàngrénwèishénmèngzhōngpínxiāngjiànwénzǎoháiquèyuànmiǎn使shǐqiānrénhúnluànfēngliúchángjiānláozhǐkǒngbèiqiānyǐnduàn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虫响灯光薄¹,宵(xiāo)²寒药气浓。
译文: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注释:¹薄:微弱。²宵:宵夜。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¹怜垂翅(chì)²,辛苦尚³相从。
译文: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注释:¹君:指巴童。²垂翅客:诗人以斗败垂翅而逃的禽鸟自比。³尚:还。
虫噪灯暗,夜寒药浓。政治上的失意与贫病交加,令诗人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人把他的感激之情奉送给了日夜相随的巴童。不难发现闪烁其中的,还有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此诗可与诗人代巴童作答的诗—《巴童答》对读。“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诗人百般无奈,又借巴童对答来做自我宽慰。
参考资料:
1、 李贺,《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李德辉,凤凰出版社,2010年10月,ISBN:9787550600157。

chāngshūshìtóng--

chóngxiǎngdēngguāngbáoxiāohányàonóng

jūnliánchuíchìxīnshàngxiāngcóng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客心争日月¹,来往预(yù)期程。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注释:¹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luò)¹城。
译文: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注释:¹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8-59页 .

shǔdàohòu

zhāngyuè tángdài 

xīnzhēngyuè láiwǎngchéng 
qiūfēngxiāngdài xiānzhìluòyángchéng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银河¹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lù)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译文:河水曲折,河水弯弯,飞鹭双双对对,在那碧波上回旋。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小楼。
注释:¹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河。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天憎梅浪发¹。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译文: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在幽凄的深院,卷帘看外边,真痛惜寒江上正在归来的那条船。
注释:¹浪发:滥开。
此词咏梅雪,而实为抒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笔渲染,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三千曲"极言其逶迤不绝。第二句呈现一幅腊去春尽的景色,晴光淑气,凛冽中透露出生机。由此引发出归思,化用柳永《八声甘州》的词,语淡情浓,耐人寻味。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闺思。上天讨厌梅花的纵情开放,所以降大雪将花封盖。你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表达了相思之苦。全词八句,可谓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见。上下呼应而无痕,情景浑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浑成,工巧之至,即为浑成。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cháo)父掉头¹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译文: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注释:这句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¹掉头:犹摇头。“不肯住”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朋友们要他待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译文: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译文: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¹
译文: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注释:¹归路:犹归宿。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¹
译文: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注释:¹知其故:指弃宫访道之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译文:爱惜巢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cài)¹静者²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³
译文: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注释:¹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李侯”。²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富贵。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馀”。³除:台阶。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罢琴¹(chóu)(chàng)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²
译文: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注释:¹罢琴:弹完了琴。酒阑琴罢,就要分别,故不免“惆怅”。²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南寻禹(yǔ)穴见李白,道甫问讯¹今何如!”
译文: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注释:¹“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如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禹穴有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禹穴。

  此诗写孔巢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甫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孔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前四句叙述孔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五至八句写的是诗人对孔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九至十二句言孔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且归隐之心已决。十三至十六句写蔡侯置酒为孔巢父饯行的情景。最后两句请孔巢父转达对李白的问候,点明题中的“兼呈李白”,从侧面点出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深厚情谊。

  孔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5-17页

sòngkǒngcháoxièbìngguīyóujiāngdōngjiānchéngbái--

cháodiàotóukěnzhùdōngjiānghǎisuíyān

shījuǎnzhǎngliútiānjiāndiào竿gānshānshù

shēnshānlóngshéyuǎnchūnhányīnfēngjǐng

péngláizhīhuíyúnchēzhǐdiǎnshìguī

shìjūnshēnyǒuxiānshìrénzhī

jūnzhǐliúguìcǎotóu

càihóujìngzhěyǒuqīngzhìjiǔlínqiánchú

qínchóuchàngyuèzhàosuìkōngzhōngshū

nánxúnxuéjiànbáidàowènxùn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