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斜阳半,虹霓草面生。有山皆画意,无水不琴声。
雨后斜阳半,虹霓草面生。有山皆画意,无水不琴声。
薄雾空犹湿,潜蛟影欲呈。曾闻老僧说,幽险似人情。
薄雾空犹湿,潜蛟影欲呈。曾闻老僧说,幽险似人情。

wǎnguòzhōng宿xiá--liángzhuàng

hòuxiéyángbànhóngcǎomiànshēngyǒushānjiēhuàshuǐqínshēng

báokōngyóu湿shīqiánjiāoyǐngchéngcéngwénlǎosēngshuōyōuxiǎnshìrénqíng

梁以壮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¹见素冠²兮?棘(jí)人栾(luán)³兮,劳心抟(tuán)兮。
译文: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注释:¹庶:幸。²素冠:白帽。²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一说,瘦也。³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瘦瘠貌。⁴抟抟:忧苦不安。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¹与子同归兮。
译文: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注释:¹聊:愿。一说“且”。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庶见素韠(bì)¹兮?我心蕴(yùn)²兮,聊与子如一³兮。
译文: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注释:¹韠: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²蕴结:郁结,忧思不解。³如一:如同一人。

  如果把此诗看成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那么,首章写那位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他头戴素冠,身体瘦瘠赢弱,忧心忡忡,由外在形貌而及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出来,颇有屈子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意味,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三两章,首句仍写“棘人”服饰,前章“素冠”与此“素衣”、“素韠”由上而下地描绘出“棘人”全身服饰,“素”字使人想见贤臣清白高洁的形象。第二句“我心伤悲”云云,直抒诗人情愫。第三句“同归”、“如一”云云,表明诗人的意愿,思想情感较之“伤悲”、“蕴结”又进了一层。全诗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深厚,每句均以语气词“兮”字煞尾,悲音缭绕,不绝于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当贤臣遭受迫害斥逐之时,诗人毫无避忌之心,明确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和与之同归的态度,此种精神难能可贵,于世情友道颇有教益。则诗人亦为贞良之士,可知也。

  此诗从第一章写素冠、第二章写素衣,第三章进一步转入素色蔽膝,自上而下,一路写来,诗人所遇君子全身素裹,洁白的装束,素朴的品德,令人见之肃然起敬。

  如果把此诗看成爱情诗,那么,每章首句就是以服饰代人,表示急切希望见到对方,次句诉说因见不到而忧思悲伤,末句说愿永结同心。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85-286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2-283

guān

míng xiānqín 

shùjiàngu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rénluánluán láoxīntuántuán 
shùjià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īnshāngbēi liáotóngguī 
shùjià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īnyùnjié liáo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绝域¹从军计惘(wǎng)²,东南³幽恨满词笺(jiān)
译文: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注释:¹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²惘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³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⁴词笺: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¹尽狂名十五年²
译文: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注释:¹负:辜负。²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抒发了忧心国事,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列强侵凌的深重忧患,表达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愿以文才武略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

  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参考资料:
1、 姚立岩 王少阁 刘金城.历代绝句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

màngǎn

gōngzhēn qīngdài 

juécóngjūnwǎngrán dōngnányōuhènmǎnjiān 
xiāojiànpíngshēng jìnkuángmíngshínián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yù)(jiē)此转蓬,居世何独然¹
译文: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注释:¹“吁嗟”两句:以秋天的蓬草离去本根,随风飘荡,比喻曹植的屡次迁徙封邑。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长去本根逝,夙(sù)¹无休闲。
译文: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注释:¹夙夜:从早晨到夜晚。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东西经七陌¹,南北越九阡²
译文: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注释:¹陌:田间东西的通道。²阡:田间南北的通道。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cù)¹遇回风²起,吹我入云间。
译文: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注释:¹卒:同“猝”,突然。²回风:旋风。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yuān)
译文: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惊飙(biāo)¹接我出,故归彼中田²
译文: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注释:¹飙:从上而下的狂风。²中田:即田中。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译文: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译文: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飘飖 一作:飘飘)
飘飖(yáo)周八泽¹,连翩(piān)历五山²
译文:我曾去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去走遍了五岳的山颠。
注释:¹八泽:指八薮,八个地名。²五山:指五岳。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译文: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愿为中林草¹,秋随野火燔(fán)
译文: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注释:¹中林草:指林中草。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株荄 一作:根荄)
(mí)灭岂不痛,愿与株荄¹连。(株荄 一作:根荄)
译文: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注释:¹株荄:指草的根株。
《吁嗟篇》乃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转蓬”属菊科植物,秋日花朵干枯,“遇风辄拔而旋(转)”(《埤雅》),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很相像,因此常被诗人所歌咏。曹操《却东西门行》,就曾以它的“随风远飘扬”,抒写过“何时返故乡”的感情。但曹植之瞩目于转蓬,却与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际有关。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蔽芾(fèi)¹其樗(chū)²。昏姻³之故,言尔居。尔不我畜(xù),复我邦家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路旁椿树枝叶疏。只因婚姻的缘故,言才与你同居住。你不好好善待言,只有回到言故土。
注释:¹蔽芾:树叶初生的样子。²樗:臭椿树,不材之木,喻所托非人。³昏姻:即婚姻。⁴言:语助词,无实义。⁵就:从。⁶畜:养活。一说是爱的意思。⁷邦家:故乡。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zhú)¹。昏姻之故,言就尔宿(sù)²。尔不我畜,言归斯复³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采摘蓫叶多辛苦。只因婚姻的缘故,才到你家同住宿。你不好好善待言,只有回归言家族。
注释:¹蓫:草名,俗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²宿:居住。³言归斯复:言、斯,都是句中语助词。归、复,即归回。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fú)¹。不思旧姻,求尔新特²。成³不以富,亦祗(zhǐ)以异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采那葍草聊果腹。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欢太可恶。不是她家比言富,是你变心的缘故。
注释:¹葍:多年生蔓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饥荒之年,可以御饥。²新特:新配偶。特,匹。³成:借为“诚”,的确。⁴祗:只,恰恰。⁵异:异心。

  《小雅·我行其野》作为一首弃妇诗,和《卫风·氓》等其他同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其作者更多地表现弃妇目前,即此时此刻的情绪。作品开头,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点明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诗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它描绘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从比例和透视关系上讲,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放大或具体化了。同时,印象的叠加,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则是对上述画面之深层含义的具体阐释:因婚姻而与你聚首,但“尔不我畜”,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这个阐释在全诗三章的反覆咏唱中,随着人物情绪的波动有被深化的趋势。一、二章里,她仿佛还只是故作轻松的念叨:“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强自宽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终于爆发了,这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以这样一种爱恨难分的心理,流淌着怨恨:“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至此,全诗也在这情绪发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只有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用行遇“樗”“蓫”“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并以之起兴,暗示自己为人所弃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织。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9-381

xíng

míng xiānqín 

xíng fèichū hūnyīnzhī yánjiùěr ěr bāngjiā 
xíng yáncǎizhú hūnyīnzhī yánjiùěr宿 ěr yánguī 
xíng yáncǎi jiùyīn qiúěrxīn chéng zhī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小寒¹连大吕²,欢鹊垒(lěi)新巢。
译文:到了小寒这个节气,就好像古代“音律”之首——“大吕”奏响一般,这时候的喜鹊也感知到春天不远了,开始动身要筑新巢了。
注释:¹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²大吕: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拾食寻河曲,衔(xián)紫绕树梢。
译文:它们觅食,总喜欢去河道弯曲的地方,因为那里方便它们口衔树枝和湿泥,进而围绕树梢来筑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霜鹰食北首¹,雊(gòu)(zhì)²隐丛茅。
译文:大雁开始有了北归的苗头,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鸣叫。
注释:¹北首:方位词,北面,北方。²雊雉:雄性野鸡鸣叫;雉,鸟。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译文:不要抱怨天气仍然寒冷严峻,因为春冬交替马上就要在正月进行了。

yǒngniàn廿shī ·xiǎohánshíèryuèjié

yuánzhěn tángdài 

xiǎohánlián huānquèlěixīncháo 
shíshíxún xiánràoshùshāo 
shuāngyīngjìnběishǒu gòuzhìyǐncóngmáo 
guàiyánníngqiè chūndōngzhēngyuèji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