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邻面三年粉,又结寒丝几许冰。
已回邻面三年粉,又结寒丝几许冰。

--liúyún

huílínmiànsānniánfěnyòujiéhánbīng

刘筠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传道东柯谷¹,深藏(cáng)数十家。
译文:听说东柯谷那个地方,居住着几十户人家。
注释:¹东柯谷:《通志》载,东柯谷在秦州东南五十里。据今人李济阻考察,东柯谷“即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柳家河村,此地位于天水市东南七十里”。杜甫之侄杜佐住东柯谷。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译文:繁茂的藤条攀上门户,盖着屋瓦;清湛的溪水映着竹林,穿过白地。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瘦地翻宜粟(sù),阳坡可种瓜。
译文:贫瘠的士地反倒适宜种粟,向阳的坡田可以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译文:一路上叮瞩船夫近则相告,唯恐错过了那世外桃花。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shísān

 tángdài 

chuándàodōng shēncángshùshíjiā 
duìménténggài yìngzhúshuǐchuān穿shā 
shòufān yángzhòngguā 
chuánrénjìnxiāngbào dànkǒngshītáohuā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译文: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白雁西风紫塞¹,皂(zào)²落日黄沙。
译文: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注释:¹紫塞:北方边塞。²皂雕: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汉使牧羊旌(jīng)¹,阏(yān)²上马琵琶。
译文:白使苏武拄着大白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注释:¹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²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译文: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白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dūnhuáng--yángshèn

jiǎoshēngchuīchèméihuāyúnyáojiēqínxiá

báiyàn西fēngsāizàodiāoluòhuángshā

hàn使shǐyángjīngjiéèshàng

mèngshēnhuíyúnquējuéláilèimǎntiān

东峰霁月出,林丛寒露明。
东峰霁(jì)¹出,林丛寒露明。
译文:夜宿兴德寺时,只见东边峰头明月升起,林中丛草闪烁着寒露的微光。
注释:¹霁月:指明月。
夜久风渐息,深院无人声。
夜久风渐息,深院无人声。
译文:夜深风渐渐停息,寺院深处没有人的声音。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一寸横波¹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译文:一双美目,惹得春天都留住了脚步,何止是用“秋波”来形容它最相宜。她淡妆薄粉,抛弃了所有矜持与严肃,只留下一片动人的温柔。
注释:¹横波:喻目光。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妆时底事¹匆匆去?悔不载扁(piān)²。分明记得,吹花³小径,听雨高楼。
译文:当时究竟为什么匆匆离去?后悔没有和你一起泛舟五湖。永远都清楚地记得,那条曾经吹箫的小径,还有那座共同听雨的高楼。
注释:¹底事:何故。²载扁舟:犹言同行。³吹花:犹言迎风,语出《诗·郑风·箨兮》:“风其吹女。”与下句“听雨”对仗。
词牌“眼儿媚”,首句即咏美人双目。一般人们喜用“秋水”形容美人的眼睛,词人的比喻显得十分新颖。“妆残”三句刻画美人的情态,活色生香。下片追忆前情,悔不曾与享回隐五湖,“分明”以下,以两个刻骨铭心的场景传递出无穷的悔恨。

yǎnérmèi··cùnhéngchūnliú--è

cùnhéngchūnliúzhǐzuìqiūzhuāngcánfěnbáojīnyánxiāojǐnzhǐyǒuwēnróu

dāngshíshìcōngcōnghuǐzàibiǎnzhōufēnmíngchuīhuāxiǎojìngtīnggāolóu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从军征遐(xiá)¹路,讨彼东南夷²
译文:随军千里去征战,讨伐那盘踞东南的孙权。
注释:¹遐:远。²东南夷:此处指孙权。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方舟¹顺广川²,薄暮³未安坻
译文:船船相并沿着大江而下,夜晚将至还未抵岸。
注释:¹方舟:两船并行。²顺广川:沿大江顺流而下。³薄暮:傍晚。⁴未安坻:没有安全靠岸,指船还在江中行驶。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白日舟西山¹,桑梓²有余晖。
译文:眼前太阳半落西山,林梢上尽是夕阳的余晖。
注释:¹西山:西边的山。²桑梓:是征途中所见的桑树和梓树。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蟋蟀夹岸¹鸣,孤鸟翩(piān)²飞。
译文:两岸的蟋蟀声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鸟翩翩飞翔。
注释:¹夹岸:河两岸。²翩翩:飞翔的样子,含轻盈自如之意。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征夫心多怀¹,恻(cè)(chuàng)²令吾悲。
译文: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怆怆让我哀伤。
注释:¹多怀:思绪缠绕。²恻怆:悲痛伤感。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下船登高防¹,草露沾我衣。
译文:走下战船登上那高处的阵地,草叶上的夕露沾湿了衣衫。
注释:¹防:堤岸。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回身¹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译文:回身赴帐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闷诉给何人。
注释:¹回身:转身。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身服¹干戈²事,岂得念所私³
译文:既然自己已参加了战斗,怎么能时时挂念一己之私。
注释:¹服:从事。²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战事。³所私: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即戎¹有授命,兹(zī)²理不可违。
译文: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注释:¹即戎:用兵,交战。²兹:这。

  开篇二句“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点明从军远征的目的。作者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这次出征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因此,他对这次从军出征抱有很大的希望。一个“遐”字、一个“讨”字,写出了这次出征的浩浩荡荡、堂堂正正,显现了诗人内心的艰巨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基调,并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然而诗人并没有立即从正面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及令人神往的战斗生活,而是笔锋一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物。“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这二句既写出了从军生活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因离家愈来愈远而产生的一种惆怅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秋风中蟋蟀的哀鸣,暮霭下孤鸟的乱窜,更增加了内心的凄凉与悲伤。诗人把暮色中的行军、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图”。这样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浑融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面对如此凄凉景象,诗人的感受是:“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离情别绪,人皆有之,而出征的将士则尤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横尸疆场,即便能侥幸生还,也很难保证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不咬噬他的心灵。为了排遣悲伤的情绪,诗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故乡,以至被秋露打湿了衣裳。登高不仅没能销忧,反而感到一股寒意阵阵袭来,感情的浪涛不停地在胸中翻腾,无法遏制。“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柔肠寸断,难以成眠,甚至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有。诗人好像被孤独、寂寞的气氛所包围,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这可以说是思妇游子的一种共同的心境。作品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形象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悲怆难抑的情态。

  但是作者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志士,决不会长久地沉溺在儿女之悲中。因此,诗人笔锋又转,唱出了时代的音响:“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这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将作者从沉溺中惊醒,也如狂飙突起,喷泻出慷慨激昂的情怀,悲伤、低沉的情绪荡然无存。在国事与家事,事业与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择。

  慷慨悲凉,是建安诗人的共同特色,该诗就体现了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很善于运用感情起伏的反差,来突出内心的激情,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品先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悲愁的心境,使诗歌的情绪跌入低谷。接着急转直上,又把情绪推向高潮:为了事业的成功,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可以说,这种落差越大,就越能突出诗人慷慨豪迈的情怀,也就越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