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七尺青丝芳草碧,绝世难得。
石城¹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²。七尺青丝芳草碧,绝世难得。
注释:¹石城:石头城,亦称石首城。战国楚威王灭越,置金陵邑。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改名石头。吴时为土坞,晋义熙中始加砖累石。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形险固,为攻守金陵必争之地。故址在今南京西石头山后。²故宫春色:意思是陈后主的宫殿春色依然如故。
玉英¹(diāo)落尽,更何人识?野棠(táng)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
注释:¹玉英:玉之精华。这里指张贵妃如玉英般的美色。

  这首词咏陈后主亡国之事。

  上片写城池依旧,江水空流。“七尺青丝”二句,是描写陈后主所宠爱的张贵妃之美色,以揭示后主贪色亡国的历史事实。

  下片写陈亡国后,美人如玉英凋落,再也无人欣赏她了。结尾三句是说野棠花繁盛似锦,还如当年,而人事已非,只是教人怨叹。《栩庄漫记》:“《后庭花》二首吊张丽华,词意蕴藉凄怨,读之使人意消。”

hòutínghuā··shíchéngjiùkōngjiāngguó--sūnguāngxiàn

shíchéngjiùkōngjiāngguógōngchūnchǐqīngfāngcǎojuéshìnán

yīngdiāoluòjǐngèngrénshítángzhīzhǐshìjiàoréntiānyuànchàngwàng

注释

注释

石城:石头城,亦称石首城。战国楚威王灭越,置金陵邑。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改名石头。吴时为土坞,晋义熙中始加砖累石。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形险固,为攻守金陵必争之地。故址在今南京西石头山后。

故宫春色:意思是陈后主的宫殿春色依然如故。

玉英:玉之精华。这里指张贵妃如玉英般的美色。

孙光宪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隋堤(dī)¹路。渐日晚、密霭(ǎi)²生深树³。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gě),都不管、烟波隔前浦(pǔ)。等行人、醉拥重衾(qīn),载将离恨¹⁰归去。
译文: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雾气迷漫着路旁的柳树。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给大地盖上一层轻轻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桥的深处。画船不知人间情意,只顾一直前行,任苍茫的烟波隔着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盖着厚厚的被套,它便载着伤心的离人带走,同时载走了多少的离别之情。
注释:尉迟杯:词牌名,双调,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韵。¹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后称隋堤。²密霭:浓云密雾。³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⁴阴阴:形容月色暗淡。⁵笼:笼罩。⁶河桥:汴河上的桥。⁷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⁸浦:水边。⁹重衾:两层被子。¹⁰离恨:离别的愁苦。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因思旧客京华¹,长偎傍²疏林,小槛(jiàn)³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¹⁰(yuān)¹¹
译文:想到从前在京师,经常到树林边的亭台楼阁中游玩。青楼中的那些歌女都与我相识。我也看惯了她们的华丽装扮,和她们的动人舞姿。如今我一个人却宿在这小小的渔村水边,漫漫长夜难以度过,对着一缕青烟,我自言自语。谁知我孤单寂寞,来到我身边与我相伴。
注释:¹京华:京城。²偎傍:相互偎依的样子。³小槛:窗下或者长廊上的栏杆。⁴冶叶倡条:指歌妓。⁵惯见:常见。⁶珠歌翠舞:声色美妙的歌舞。⁷水驿:水边的驿站。⁸无聊:孤单寂寞。⁹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¹⁰凝想:聚精会神的想,痴痴地想。¹¹鸳侣:情人。

  此词开头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送别》诗脱化出来的。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恨都载走了。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物本无情,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这是写昔日京华相聚的欢乐场面。“冶叶”句化用李商隐《燕台诗》“冶叶倡条遍相识”。所谓“冶叶倡条”,乃指歌妓。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们厮混得很熟,常一起,观赏她们歌舞。这欢乐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成鲜明对比。人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添愁情离怀。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周邦彦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和现实对比。“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鸳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但还是足以补出离情别恨的。

  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念想层层展开。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反衬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结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40

chíbēi ·hèn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suí jiànwǎn ǎishēngshēnshù yīnyīndànyuèlǒngshā hái宿qiáoshēnchù qínghuà dōuguǎn yānqián děngxíngrén zuìyōngchóngqīn zàijiānghènguī 
yīnjiùjīnghuá chángwēibàngshūlín xiǎojiànhuān chāngtiáoxiāngshí réngguànjiàn zhūcuì jīnxiàng cūnshuǐ驿 suì fénxiāng yǒurén niànliáo mènghúnníngxiǎngyuān 
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
锦样¹江山,何人坏了,雨瘴(zhàng)烟峦²。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lán)³
译文:锦绣般的大好江山,究竟被谁毁坏、断送了?故国山河破碎,一派乌烟瘴气。不管是皇家还是贵族,都毫无例外地衰颓败落了。
注释: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玉水明沙”“早春怨”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¹锦样:锦绣般的。²雨嶂烟峦:形容故国山河破碎,一派乌烟瘴气之状。³一例阑珊:全呈现衰落之象。阑珊:衰落。
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此身付与天顽¹。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xiá)²,和泪相看。
译文:我这个人天生糊涂,愚昧无知,决不会顺时应势王朝已灭亡,更不要说秦关还是汉关了。我含着眼泪,窥看着镜中苍苍白发,抚看剑匣中锋利的青萍宝剑,无限悲怆凄凉。
注释:¹天顽:天生糊涂,愚昧无知。²青萍匣里:剑鞘里的宝剑。青萍:古代宝剑名。

  这是追怀故国之词。上片借莺花、燕子、雨嶂烟峦等绘出国破后的衰残之象,包含着对腐败朝政的愤怒斥责。下片转叹自身,虽谦言天性愚顽,依然透出有志难伸的悲凄凉。全词风格悲壮沉郁,慷慨激昂,表现了一个抗清英雄的忠愤情怀。

  词的上片,对腐败的朝政进行了愤怒的斥责。

  表现了词人难以抑制的激愤感情。“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起句是对华夏山河的赞美。次句中的“坏”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异域的侵略践踏者,另一层是指只知苟安享乐。毫无奋发图强的明王朝。但就词意来看,词人所指斥的还是腐败的朝政。“雨瘴烟峦”句,更形象地道出奸佞当道,把个大好江山搞得破碎沦亡,乌烟瘴气、混乱不堪的惨象。

  在“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句中,词人故作一拗,更加重了愤切的感情,颇有须眉怒张之态。“旧家燕子”化用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感叹人世变化。王、谢两家是东晋时期豪门贵族的代表,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岁月的消失,王、谢等封建官僚、豪门世族也成了历史的陈迹。以上三句是说,上至皇家,下至贵族,毫无例外地都衰败了。这里词人在感叹人事演变的同时,讥刺了腐败的明王朝也如过眼烟云且流露出词人对统治集团政治腐朽、奢靡逸乐,不思抗击外患的激愤之情。

  与上片愤怒斥责朝政相比,下片词人把笔转向写情感的起伏。表现出年华流逝,壮志未成的心境。“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此身多指词人自己。“天顽”是谦词,是说自己天赋愚昧无知,不能顺从时势的意思。“休更问”句,言明王朝已灭亡,更不要说秦关还是汉关了,字面有国事不堪问的意思。这一句词人是从反面说出的,不应作消极语看。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词人是痛心疾首的,但自己又无力拯救,因而那种欲罢不能的心情,也只好曲曲传出。

  “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三句,言明词人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之情。“白发镜中”,叹此身已老; “青萍匣里”,说国仇未报,“宝剑已封”“和泪相看",叹壮志未成泪空流。这三个四字短句,说尽了词人暮年的悲凉心境,具有一种回肠荡气的力量。词人在下片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寻思和低徊的沉吟。语气是极为沉痛的,它渗透着对代的创痛和苦难,表现出词人苍凉悲愤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沧桑之感。其中,“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满腔悲愤如江河决堤,奔腾翻卷。“何人坏了”四字,浸透血泪,饱含斥责。词的下片转写自己的怀抱。故国多难,词人意欲力挽狂澜,自谓天生愚顽,决不顺从时势,屈事新朝。最后三句,感慨尤深,对着镜中的白发。他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再看青萍宝剑,只能空鸣匣中,气难平,意难消,自己年岁已老,回天乏术,只有愤慨和痛苦。词从开头便是一句愤恨的发问,情感激荡全篇,几乎纯粹抒情,并以含泪默看的方式,收回似江水般的情绪。全篇纯周白描化浯言,不雕琢,不矫饰,一任真性情自然地流露,意境慷慨悲凉,而又深曲含蓄。

参考资料:
1、 刘筑琴编著.豪放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8:第484-485页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761-762页
3、 彭国志评注.豪放词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95页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鲁客抱白鹤(hè)¹,别余往泰山。
译文: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注释:¹鲁客抱白鹤: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鲁客:指范山人。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初行若片云,杳¹在青崖间。
译文: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间。
注释:¹杳:远。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高高至天门¹,日观²近可攀(pān)
译文: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注释:¹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²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译文: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山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山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王山峡编注.历代山水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04:46-48

sòngfànshānrénguītàishān--bái

bàobáibiéwǎngtàishān

chūxíngruòpiànyúnyǎozàiqīngjiān

gāogāozhìtiānménguānjìnpān

yúnshānwàngshíhái

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寒溪蘸碧,绕垂杨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堤远,片帆举。倏忽年华改,向期阻。
红板桥¹头秋光暮²。淡月映烟³方煦(xù)。寒溪蘸(zhàn),绕垂杨路。重(chóng)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suí)远,片帆举。倏(shū)年华改,向期阻¹⁰
译文:红板桥头秋天的夜晚。月色映着淡淡的雾气。堤边垂柳映照在水中,显出一片碧色。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拉起妻子的手,泪水不停的流下来。水中波浪很急隋堤很远,船帆举起来。时光过得很快,怎奈归期被阻隔。
注释:¹红板桥:有泛指和专指,泛指谓红色栏杆之桥,专指则谓汴京顺天门外之板桥。从词中所写,知其为专指。²秋光暮:秋天的夜晚。³烟:雾气。⁴煦:温暖;暖和。⁵寒溪蘸碧:寒冷的溪水如同蘸了染料一样清澈。寒:微微的秋寒。⁶垂杨:即垂柳,古人将杨柳混称,故云。⁷重分飞: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分飞,分别。⁸隋堤:汴河大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⁹倏忽:忽然,时间过得很快。¹⁰向期阻:怎奈归期却被阻隔。向,怎向。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好夕良天长孤负。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¹。好夕良天长孤负²。洞房闲掩,小屏³空、无心觑(qù)。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qīn)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译文:现在春天快过去了,渐渐的飘起了柳絮。美好的光景总是无心欣赏。房门虚掩,空有小屏,却无心去看。归心似箭,但恋人在何处呢?漫漫长夜香被很暖,但谁能与共呢?与他深切的约定,他还记得吗?
注释:¹花絮:柳絮。²孤负:辜负。孤,古同“辜”。³小屏:即小屏风,室内陈设物,亦有置于炕头者,谓之炕屏,能映人影。⁴仙乡:仙人所居处,借称所爱者的居处。⁵遥夜:长夜。

  这是一首女子思念恋人的词,与《乐章集》中同类题材不同的是,它从秋日的水边分别写到春日的洞房遥念,以时间的推移为线,时间的跨度相当大。

  上片主要写秋日离别。着重谊染惨淡、冷寂的自然景色, 以及分别时的凄惨情景。首句“红板桥头”是分别之地,“秋光暮”是分别之时。以下三句是分别之景:夜雾笼罩,月色惨淡,水边大路垂杨成行, 柳枝悬垂,沾浸着寒冷的碧水。淡月、寒溪、垂杨等意象,渲染着凄凉、依恋的气氛。在上述的氛围之中,以下二句、九字,直写分别情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这“携纤手泪如雨”与《雨霖铃·寒蝉凄切》 之“执手相看泪眼”形似而实不同。“执手”二句是从双方落笔,二人相互执手,相看泪眼;而此二句,从一个“纤”字可知,这情景所写的是女子眼中的男人,他正紧紧地握住女子的“纤手”,泪落如雨。这是动态与悄思的描写;而前面的“重分飞”三字则是女子对这位恋人内心的认知,自古道:“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位男子显然不同,他是重情重义重别离的人,绝不会为名为利而轻易弃置爱情。柳词中有不少词作是从自身的角度抒写与爱人分离的无奈,这一首却是从所爱女子的口吻道出,分量自是不同,它反映出彼此之间心心相知之深, 因而也可以说这女子是哀而无怨的。

  但无论怎样伤别,“分飞”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于是以下二句再从女子的眼中写男子登上水路行程。波之“急”,帆之“举”,意味着舟行之速,促使离人速速远去,离人的身影也就迅速地从送别人的眼前消失,离恨自在其中。堤之“远”,使人体味到其中包蕴着离恨的绵长、悠远;这里又运用了“隋堤”的意象,遍植垂柳的“隋堤”作为一种送别“符号”,自然更加重了离恨中的不舍之情,依恋之意。至此,秋日离别已写尽。

  最后以岁月的飞速流逝与旧日期约的受阻结束上片,“倏忽年华改,向期阻。”这虽是两个叙述句,但此中包含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流程,成为连接秋日分别与下片春日相思的过渡。

  过片换头“时觉春残”一句,明写出时光已自秋暮进入残春,呼应上片,由后句可知,恋人已是超过了预先约定的归期。由于恋人的不归而“长孤负”了春日的“好夕良天”。既然没有心思欣赏春色,故词中自然不再有春景的描绘,现在只有“渐渐飘花絮”这一典型的残春景象,表现着春光的最后一抹印迹,又包含着青春流逝的悲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一段爱情能否长久的担忧。

  春已将逝,无心赏春,所以词的描写空间转入“洞房”之中。“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闲掩”二字,明写洞房之门,实写门内人的孤寂,百无聊赖;“空”字明写小小画屏的闲置,实写屏旁人的冷清、寂寞空虚,因此她对洞房内的一切同样“无心觑”。她一心想着恋人,但恋人仙乡杳远,不知何处,天边那缥缈无定、不可捉摸的“归云”,正与恋人的情况相仿,故而她不免“指归云”、望“仙乡”而叹路杳、伤“何处”了。

  以下,时间自白昼而进入“通夜”,“香衾暖,算谁与”所写虽涉风情,却不鄙俗、不露骨,亦是相思之情的明白流露。由此,她不能不对恋人产生了丝丝疑虑,而发出“知他深深约,记得否”的疑问,这是发自心底的一问。

  总观这首词,上下片各有四个层次,全从女子的角度着笔,自秋至春,由景及情;自分别至独处,由实境及前程,层层推进,多侧面地表现了一位相思中的女子,且写得疏淡雅静、含蕴深沉。这首词可称得上是一首颇有特色、不落俗套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76-578

shényǐn··hóngbǎnqiáotóuqiūguāng--liǔyǒng

hóngbǎnqiáotóuqiūguāngdànyuèyìngyānfānghánzhànràochuíyángzhòngfēnfēixiéxiānshǒulèisuíyuǎnpiànfānshūniánhuágǎixiàng

shíjuéchūncánjiànjiànpiāohuāhǎoliángtiānzhǎngdòngfángxiányǎnxiǎopíngkōngxīnzhǐguīyúnxiānxiāngyǎozàichùyáoxiāngqīnnuǎnsuànshuízhīshēnshēnyuēfǒu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què)辅三秦¹,风烟²望五津³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注释:蜀州:一作“蜀川”。¹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²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³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¹离别意,同²是宦(huàn)³人。
译文: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注释:¹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²同:一作“俱”。³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¹君知己,天涯²若比邻³
译文: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注释: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²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³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¹在歧(qí)²,儿女共沾巾³
译文: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¹无为:无须、不必。²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³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海内君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君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24
2、 吴友智. 丈夫非无泪 不洒别离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J].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2,Z4
3、 张仁祥.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J]. 教学与进修,1979,04
4、 张家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析[J]. 中学语文,1982,09

sòngshàozhīrènshǔzhōu

wáng tángdài 

chéngquèsānqín fēngyānwàngjīn 
jūnbié tóngshìhuànyóurén 
hǎinèicúnzhī tiānruòlín 
wéizài érgòngzhān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