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踏¹长裾(jū)²宛约³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mèi)平生
译文: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稀疏的竹帘掩映处,分明映现出一个身姿窈窕、仪态幽雅的倩影。她云鬓高挽,长袖曳地,步履盈盈,姗姗而行。目睹此景,他顿时心潮翻腾,真想去与她亲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¹半踏:小步。²长裾:长襟衣服。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³宛约:婉约,形容步态柔美。⁴分明:明确,清楚。⁵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识无法向所爱之人表示情怀。一说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昧:暧昧。平生:平素;往常。
早是销(xiāo)¹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²,杳(yǎo)无消息若为情³
译文:她深夜独坐在摇曳的灯光下,形只影单;纤指轻移,漫不经心地拨弦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那昔日的一幕,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是踪迹难寻。怎奈往事历历,又如何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呢!
注释:¹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²品弦声:演奏弦乐的声音。品:弹奏,品尝。³若为情:如何能动情,或难以为情。若为:何为,怎为。

  这是写男子思慕女子之作。上片写男子见到女子倩影时的惆怅;下片写他的幻想,结尾一句无限感伤。全词表现了男女间无比缠绵的思慕之情。

  全词好似一幅疏帘仕女图,风度婀娜,仪态优雅,犹如出自周昉手笔。晚妆初过,姗姗而行,长裙曳地,步履盈盈,从竹帘稀处现出窈窕身姿。这模样,当是词人亲眼所见,故印象极深。“晚帘疏处见分明”者,是说起先在竹帘掩映下隐约可见。不无遗憾;直到行至竹帘疏处,才见个分明,活脱脱地表现出帘外人神情的专注,内心的向往和勃发的喜悦。虽说是“见分明”,终因这一帘之隔,而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美好的形象,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终隔一层,所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正因为终隔一层,愈觉其美好,隔帘花影,愈见其朦胧迷离之致。这便是“隔”在美感上的作用。词人处于此情此景,“此时堪恨昧平生!”在那时候难免有咫尺天涯之恨,不禁从心头中呼出:“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想去亲近她啊,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在一、二句历历如绘的形象描写之后,“此时”两字,浓缩了多少一见钟情的复杂感受,真是不如休见,不见也罢,见了又怎样奈何这一腔柔情。从“此时”两字可以看出,一、二句所写的是事后的追忆。这短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心中,无法忘怀了。

  过片仍在玩味着对昔日的回忆。身影摇曳,那是她在闪烁的烛光下深夜独坐,见了已经叫人黯然神伤;乐声铮铮,那是她在拨轴弹弦,漫不经心地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这里写偷窥身影,暗听琴声,可以想见迷恋之情。用“残烛”“品弦”四个字,写坐至夜深,琴声凄楚,细腻地刻画了对方心事重重的苦闷和自己体贴入微的怜惜。“早是……更……”的递进句式,又加重了语气,增加了当时无限倾慕和回忆时百般叹惋的感情浓度。最后一句折回,写眼前的叹恨:“杳无消息若为情。”昔日情事,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踪迹难寻。但往事历历可思,的确难以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

  《浣溪沙》是小令中比较简单朴素的形式,最宜于以清淡之笔作素描式的抒写。“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这首抒情小词,正有此淡妆之美。在工笔重彩、姹紫嫣红的花间词中,像一枝香远益清的婷婷玉莲,别具风姿。“三只脚”的《浣溪沙》不易写好。俞平伯在《清真词释》中说:“两脚一组,一脚一组,两脚易稳故易工,一脚难稳故难工,不用气力似收煞不住,用大气力便轶出题外。或通体停匀,或轻重相参,要之欹侧之调以停匀为归耳。”这自是甘苦之言,指迷之论。孙光宪的这一首,上下片都是用前两句描绘当时情景,后一句以唱叹法抒情。正可谓轻重相参、通体匀称,堪为楷模。其写情细腻,造语自然,更值得玩索。

参考资料:
1、 八月居小说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平和宁静的夜晚,稀疏的竹帘掩映处,分明映现出一个身姿窈窕、仪态幽雅的倩影。她云鬓高挽,长袖曳地,步履盈盈,姗姗而行。目睹此景,他顿时心潮翻腾,真想去与她亲近,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她深夜独坐在摇曳的灯光下,形只影单;纤指轻移,漫不经心地拨弦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那昔日的一幕,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是踪迹难寻。怎奈往事历历,又如何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呢!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半踏:小步。

长裾:长襟衣服。裾:衣服的前襟,也称“大襟”。

宛约:婉约,形容步态柔美。

分明:明确,清楚。

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识无法向所爱之人表示情怀。一说即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昧:暧昧。平生:平素;往常。

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品弦声:演奏弦乐的声音。品:弹奏,品尝。

若为情:如何能动情,或难以为情。若为:何为,怎为。

赏析

  这是写男子思慕女子之作。上片写男子见到女子倩影时的惆怅;下片写他的幻想,结尾一句无限感伤。全词表现了男女间无比缠绵的思慕之情。

  全词好似一幅疏帘仕女图,风度婀娜,仪态优雅,犹如出自周昉手笔。晚妆初过,姗姗而行,长裙曳地,步履盈盈,从竹帘稀处现出窈窕身姿。这模样,当是词人亲眼所见,故印象极深。“晚帘疏处见分明”者,是说起先在竹帘掩映下隐约可见。不无遗憾;直到行至竹帘疏处,才见个分明,活脱脱地表现出帘外人神情的专注,内心的向往和勃发的喜悦。虽说是“见分明”,终因这一帘之隔,而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美好的形象,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终隔一层,所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正因为终隔一层,愈觉其美好,隔帘花影,愈见其朦胧迷离之致。这便是“隔”在美感上的作用。词人处于此情此景,“此时堪恨昧平生!”在那时候难免有咫尺天涯之恨,不禁从心头中呼出:“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想去亲近她啊,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在一、二句历历如绘的形象描写之后,“此时”两字,浓缩了多少一见钟情的复杂感受,真是不如休见,不见也罢,见了又怎样奈何这一腔柔情。从“此时”两字可以看出,一、二句所写的是事后的追忆。这短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心中,无法忘怀了。

  过片仍在玩味着对昔日的回忆。身影摇曳,那是她在闪烁的烛光下深夜独坐,见了已经叫人黯然神伤;乐声铮铮,那是她在拨轴弹弦,漫不经心地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这里写偷窥身影,暗听琴声,可以想见迷恋之情。用“残烛”“品弦”四个字,写坐至夜深,琴声凄楚,细腻地刻画了对方心事重重的苦闷和自己体贴入微的怜惜。“早是……更……”的递进句式,又加重了语气,增加了当时无限倾慕和回忆时百般叹惋的感情浓度。最后一句折回,写眼前的叹恨:“杳无消息若为情。”昔日情事,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踪迹难寻。但往事历历可思,的确难以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

  《浣溪沙》是小令中比较简单朴素的形式,最宜于以清淡之笔作素描式的抒写。“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这首抒情小词,正有此淡妆之美。在工笔重彩、姹紫嫣红的花间词中,像一枝香远益清的婷婷玉莲,别具风姿。“三只脚”的《浣溪沙》不易写好。俞平伯在《清真词释》中说:“两脚一组,一脚一组,两脚易稳故易工,一脚难稳故难工,不用气力似收煞不住,用大气力便轶出题外。或通体停匀,或轻重相参,要之欹侧之调以停匀为归耳。”这自是甘苦之言,指迷之论。孙光宪的这一首,上下片都是用前两句描绘当时情景,后一句以唱叹法抒情。正可谓轻重相参、通体匀称,堪为楷模。其写情细腻,造语自然,更值得玩索。

参考资料:
1、 八月居小说网
孙光宪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郑公樗(chū)¹²(bìn)³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译文:郑广文做事做人中规中矩,他喝醉后时常称自己是一位老画师。
注释:郑十八虔(qián):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¹樗: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²散:指无用之才。³鬓:指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耳际之发。⁴常称:郑虔自称。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万里¹伤心严谴(qiǎn)²日,百年³垂画中兴时。
译文:朝廷把郑公贬去台州实在过于严厉,垂死之人却要去到偏远之地度过余生,实在让人伤心。
注释:¹万里:指台州。²严谴:严厉的处罚。³百年:指人的一生。⁴垂画:一则虔年已老,眼看要画,再则遭贬,更足以速其画。当时两京收复,故曰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jiàn)¹迟。
译文:对方已经仓皇赶路,前往台州,我只能这样匆匆一见,无法诉说不舍之情。
注释:¹饯:送行。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便与先生应永诀(jué)¹,九重泉²路尽交期。
译文:这次告别后恐怕再难相见,只能等到黄泉路上再相见。
注释:¹永诀:画别。郑虔已是一把年纪,又相去万里,以常理推之,料难再见,故曰“应永诀”。²九重泉:犹九泉或黄泉,谓画后葬于地下。

  前人评这首诗,有的说:“从肺腑流出”,“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有的说:“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这都可以说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至于说它“屈曲赴题,清空一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一格”,则是就艺术特点而言的;说它“直可使暑日霜飞,午时鬼泣”,则是就艺术感染力而言的。

  杜甫和郑虔是“忘形到尔汝”的好友。郑虔的为人,杜甫最了解。他陷贼的表现,杜甫也清楚。因此,他对郑虔的受处分,就不能不有些看法。第三句中的“严谴”,就是他的看法。而一、二两句,则是为这种看法提供依据。说“郑公樗散”,说他“鬓成丝”,说他“酒后常称老画师”,都是有含意的。

  说郑公“樗散”,有这样的含意:郑虔不过是“樗栎”那样的“无用之材”罢了,既无非分之想,又无犯“罪”行为,不可能是什么危险人物。何况他已经“鬓成丝”,又能有何作为呢。第二句,即用郑虔自己的言谈作证。人们常说:“酒后见真言。”郑虔酒后,没有越礼犯分的言论。他不过常常以“老画师”自居而已,足见他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既然如此,就让这个“鬓成丝”的、“垂画”的老头子画他的画儿去就行了。可见一、二两句,并非单纯是刻画郑虔的声容笑貌;而是通过写郑虔的为人,为郑虔鸣冤。要不然,在第三句中,就不会突然冒出个“严谴”了。

  次联紧承首联,层层深入,抒发了对郑虔的同情,表现了对“严谴”的愤慨,的确是一字一泪,一字一血。对于郑虔这样一个无罪、无害的人,本来就不该“谴”。如今却不但“谴”了,还“谴”得那样“严”,竟然把他贬到“万里”之外的台州去,真使人伤心。这是第一层。郑虔如果还年轻力壮,或许能经受那样的“严谴”,可是他已经“鬓成丝”了,眼看是个“垂画”的人了,却被贬到那么遥远、那么荒凉的地方去,就是明明要他早一点画啊。这是第二层。如果不明不白地画在乱世,那就没啥好说;可是两京都已经收复了,大唐总算“中兴”了,该过太平日子了,而郑虔偏偏在这“中兴”之时受到了“严谴”,真是太不幸了。这是第三层。由“严谴”和“垂画”激起的情感波涛奔腾前进,化成后四句,真“不辨是诗是情。”

  “苍惶”一联,紧承“严谴”而来。正因为“谴”得那么“严”,所以百般凌逼,不准延缓。作者没来得及送行,郑虔已经“苍惶”地踏上了漫长的道路。“永诀”一联,紧承“垂画”而来。郑虔已是“垂画”之年,而“严谴”又必然会加速他的画,不可能活着回来了。因而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然而即使活着不能见面,仍然要“九重泉路尽交期”啊。情真意切,沉痛不忍卒读。诗的结尾,是需要含蓄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杜甫当然是忠于唐王朝的,但他并没有违心地为唐王朝冤屈好人的做法唱赞歌,而是实事求是地斥之为“严谴”,毫不掩饰地为受害者鸣不平,表同情,以至于坚决表示要和他在泉下交朋友,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人格。有这样的人格,才会有“从肺腑流出”、“真意弥满”、“情见于诗”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杜甫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79-81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cè)¹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有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²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有来!”遂³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有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jiāng)远过,怯(qiè)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有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译文: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 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你这贼子给我站住!立即从驴上下来!” 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 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贼,董行成说:“这头驴是因为一段时间的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而且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 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注释:¹策:辨认。²至:到。³遂:于是。⁴以:凭借。⁵之:代词,代这个小偷。

dǒngxíngchéng--míng

táng怀huáizhōunèixiàndǒngxíngchéngnéngzéiyǒuréncóngyángzhǎngdiàn,,dàoxíngréntóubìngdàitiānxiǎo,,zhì怀huáizhōuxíngchéngzhìjiēzhōng,,jiànzhīchìyuēzéizhùxiàláisuìchéngrénwènzhīzhīxíngchéngyuēxíngérhànfēizhǎngxíngjiànrényǐnjiāngyuǎnguòqièzhīzhīzhuōsòngxiànyǒuqǐngzhǔxúnzōngzhìjiēyán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十里青山远,潮平¹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²。又是凄凉时候³,在天涯。
译文:青山连绵不断,潮水褪去路上还带着泥沙。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易逝。又是天各一方的凄凉日子,我远在海角天涯。
注释:¹潮平:指潮落。²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光易逝。³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凄凉的日子。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残月 一作:残暑)
白露¹²残月³,清风散晓霞(xiá)。绿杨堤(dī)(pàn)问荷花:记得年时沽(gū),那人家
译文:秋凉的夜露消除残暑的余热,拂晓的徐徐清风吹散朝霞。站在绿杨堤畔询问那池中荷花:你可还记得,去年在此买酒的我?
注释:¹白露:露水。²收:消除。³残月:一作“残暑”,指余热。⁴散:一作“衬”,送。⁵年时沽酒:去年买酒。⁶那人家:那个人么?指作者自己。家在此处是语尾助词。

  这首词通篇写景,又抒发了词人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之情。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仲殊,名挥,姓张。安州人,曾举进士。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此妻子对他甚为不满,曾在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他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然仲殊虽出家为僧,却不甚遵守佛门清规,虽不吃肉,却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饮酒食蜜。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这首词作中读者仍能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

  “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路带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

  “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

  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参考资料:
1、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14-215 .
2、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 .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350-352 .

nánzi··shíqīngshānyuǎn--zhòngshū

shíqīngshānyuǎncháopíngdàishāshùshēngniǎoyuànniánhuáyòushìliángshíhòuzàitiān

báishōucányuèqīngfēngsànxiǎoxiá绿yángpànwènhuāniánshíjiǔrénjiā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周家贫,故往贷(dài)¹(sù)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²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fèn)³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fù)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    庄周家境贫穷,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道:“好的!我将要收到封邑的租赋税金,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环顾四周看到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注释:¹贷:借。²邑金:封邑的租赋税金。³忿然:愤怒的样子。⁴周顾:环视。⁵波臣:海神的臣子。⁶肆:店铺。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lái)¹,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译文: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处来到,经过了沙漠之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都降服了。
注释:¹徕:与“来”相通。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出泉水¹,虎脊两²,化服鬼³
译文: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
注释:¹出泉水:汉人以为千里马是龙种,所以几次获得骏马,都说是出自水中。²虎脊两:指马有双脊梁,皮毛颜色如同老虎。³化服鬼:指天马能任意变化,如同鬼神。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历无草¹,径千里,循(xún)²东道。
译文:天马穿越千里,迅速越过无草的区域,在辰年来到东方。
注释:¹无草:这里指没有草、不生长草的地方。²循:顺着,沿着。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执徐¹时,将摇举²,谁与期?
译文: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
注释:¹执徐:指日期。太岁在辰曰执徐。这里是说天马在辰年来到。²将摇举:将奋翅高飞。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开远门,竦(sǒng)¹予身,逝昆仑。
译文: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注释:¹竦:同“耸”,高高地飞跃。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天马徕,龙之媒¹,游阊(chānɡ)(hé)²,观玉台³
译文:天马既来,龙也将来,可以乘着龙登天门,去观赏天帝住的地方了。
注释:¹龙之媒:这里是说天马是神龙的同类,现在天马已经到来,龙就一定会来了。后人因此把骏马称为“龙媒”。²阊阖:天门。³玉台:天帝居住的地方。

tiānèrshǒu··èr--liúchè

tiānláicóng西shèliúshājiǔ

tiānláichūquánshuǐliǎnghuàruòguǐ

tiānláicǎojìngqiānxúndōngdào

tiānláizhíshíjiāngyáoshuí

tiānláikāiyuǎnménsǒngshēnshìkūnlún

tiānláilóngzhīméiyóuchāngguānt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