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意气骄满路,鞍(ān)马光照尘。
译文: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注释:轻肥:一作“江南旱”。诗名取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以“轻肥”借指达官贵人。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¹
译文: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天子身边的近臣。
注释:¹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宦官。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朱绂(fú)¹皆大夫,紫绶(shòu)²或将军³
译文: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注释:¹朱绂:系官印的丝织绳带,这里借指服色。唐制:五品以上服绯(朱红色)。²紫绶:系官印的的带子,只有高官才能用,这里借指服色。唐制:三品以上服紫。³军:指左右神策军,保卫皇帝的禁军之一。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译文: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zūn)(léi)¹溢九酝(yùn)²,水陆罗八珍。
译文: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注释:¹樽罍:指陈酒的器皿。²九酝:美酒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果擘(bò)¹洞庭橘²,脍(kuài)³天池鳞
译文: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注释:¹擘:剖,分开。²洞庭橘:太湖洞庭山产的橘子。这里泛指珍果。³脍切:将鱼肉切做菜。⁴鳞池鳞:大海的鱼。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译文: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译文: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天子身边的近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注释

轻肥:一作“江南旱”。诗名取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以“轻肥”借指达官贵人。

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宦官。

朱绂:系官印的丝织绳带,这里借指服色。唐制:五品以上服绯(朱红色)。

紫绶:系官印的的带子,只有高官才能用,这里借指服色。唐制:三品以上服紫。

军:指左右神策军,保卫皇帝的禁军之一。

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擘:剖,分开。

洞庭橘:太湖洞庭山产的橘子。这里泛指珍果。

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鳞:大海的鱼。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七首。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括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括讽刺宦官的。诗题目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夸。正因为惊夸,才发出目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目括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括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目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句句,与目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目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目满”、目照”、目皆”、目悉”、目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括一句个,而括一大帮。

  目军中宴”的目军”括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括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目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目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夸。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目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句句,又由奢写到骄。目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目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目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目大夫”目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目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其用了对比的方法,把句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括当之无愧的。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我劝髯(rán)¹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译文: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担忧前路,安心回杭州吧。我心中没有波澜了。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不论是江南还是塞情,都可以居住、任职。
注释:¹髯张: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的友人。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zǔ)¹庚桑²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³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译文: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
注释:¹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借指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爱戴。²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³吴越:杭州位于吴越一带,此处指杭州。⁴结袜赖王生:化用王生结袜典故。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西汉处士王生为成全张释之尊老礼贤的名声,曾有意在公卿集合时命廷尉张释之为自己结袜。此处谦称治理杭州之功并不属于自己。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於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於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嘉祐¹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²於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³。於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译文:宋仁宗嘉祐二年,龙图阁的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清慎先生到钱塘(杭州)去任职。那时由于皇上很爱惜这位人材,在临行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梅清慎先生到了杭州以后,在吴山上盖了一座有美堂,并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做了一块匾,设法给钱塘的市民带来荣耀。梅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虽然现在已经调离钱塘,但是还是不能忘怀这“有美堂”,今年从金陵(南京)派人来到京城,叫我给有美堂写一篇序文。派来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辞了,但梅先生还不怕失败,又派人来求我写序,所以我就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注释: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¹嘉祐:宋仁宗的年号。²出守:外出担任。³宠之以诗:宋仁宗用诗来赏赐给梅挚。⁴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市。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後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後足焉。盖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娱意於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yì)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¹,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译文:天底下山水的秀美与人们能从中得到的快乐是往往是不能两全的。要能看到登高俯瞰山水的秀美,往往要走到偏僻的乡下,寂寞无闻的村庄里去,要看到相貌好的人物和丰富的物产,有的富人富到拥有连整个城的财富,那光用我们两只脚走去寻找是找不到的,只有到车水马龙的路口,商贾云集的码头去找。前一个是使我们看了风景而忘记了自身,而后一个是想到事物的繁盛也忘记自身。这两个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人们从中所得到的快乐也是不一样的,这二个东西是很难都难能要到的啊。
注释:¹物外:外界。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於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後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馀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pì)¹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²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³,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於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後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tuí)(yuán)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chóu)(chú)而凄怆(chuàng)。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馀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¹⁰。而闽商海贾(gǔ)¹¹,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烟云杳(yǎo)(ǎi)¹²之间,可谓盛矣。
译文:现时我们所说的“罗浮”、“天台”、“衡山”、“洞庭湖”,还有“三峡”的险要,这些地方是我国东南部最秀丽的风景,但这些地方都是在小的县城、小的州治、偏僻少闻的乡下。这些风景是给隐士、放逐之人享受的。如果既要是在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集市,又要有山水秀美的地方,它能给于有钱的人的以娱乐,我看只有“金陵”、“钱塘”这两个城市了。这二个城市由于幸免于战乱,保存得比较好。宋朝皇帝受于天命,统一了中国,由于金陵归宋较迟,现在江山虽在,但旧的城墙庙宇被毁坏而埋于荒草的很多,到过金陵的人几乎没有不为看到这些景象而感凄凉与踌躇的。这么说,中国只有一个钱塘自五代以来闻名于海内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前朝的地方官顺及形势,向大宋请命,不动战争。现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富裕安好,幸福快乐。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又多熟悉工艺技巧,城市中的屋宇非常漂亮。这样的房屋约有十万多座,整个城市掩映在西湖和山林之中,非常好看。在大江的码头上云集有福建来的艘艘商船,这些商船极其忙碌地进进出出于钱塘江辽扩浩渺的烟波里。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遗於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¹。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於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译文: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大多是朝庭的公卿大臣,也有是皇上的待从,还有各地的喜欢旅游的人和外地来的客人。大家都要寻找个好的地方,筑起了他们亭台和水榭。朋友们一边相会,一边游览,一边享受山水的快乐。在钱塘的其他地方看风景往往是有得有失,只有这有美堂上看风景,登高望远,既可以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看到人居物产之盛,也就是说一耸目而尽得之啊! 人们说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这个堂却又兼有钱塘之美,这就是为什么梅清慎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而永远忘能忘怀的原因啊! 梅清慎先生,是个爱好学习的君子,我们看他的爱好,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了。
注释:¹榭:亭台上的屋子。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译文: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庐陵人欧阳修写。

  此文是一篇很“纯”的应景之作,表面上是谈有美堂,重点实在阐明作者自己的人生观,文中宏论非常值得后人思考、借鉴。

  文章肯定杭州城和南京城均属于“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同时通过比较,指出由于战争的破坏,南京衰落了,杭州城成为东南独秀的一枝。但是,“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奇伟秀绝的山水美景,乃皆在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这些地方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士林中人轻易难得到此。能来的,除了不求闻达的幽潜之士,可能就是“穷愁放逐之臣”了。欧阳修本人身在宦海,其重点所指当在 “穷愁放逐之臣”。看来只有在人生不得意时才有机会亲近天下至美之景。然而此时景虽美,人不乐。穷愁放逐,虽有美景在前,又能如何?所谓“乐”是暂时的,穷愁才是长期的。此景正如此人,同是投闲置散,“同是天涯沦落人”,说是乐,那也是自我解嘲。

  不过,人生有两面,换个角度看,被放逐到宽闲寂寞之地,成为宽闲寂寞之人,还真是一乐。投置闲散,无案牍之劳形,此宽闲也,若在京城位高权重日理万机,何来此宽闲?寂寞者,少人门前奔竞也。此时虽然寂寞,却也少了交接贵盛、与俗人为伍的烦恼。是以宽闲亦一乐,寂寞亦一乐。

  面对山川美景,也未必一定要作天涯沦落之慨。修养深厚者,不妨将山水引为知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彼人寂寞,山水亦寂寞。同一寂寞,同一内蕴大美,和闲山剩水惺惺相惜,岂非他乡遇故知?在都市与人不相得,到边地与山川与天地相得,不亦快哉。若别有寂寞宽闲之人,能识得我心,可引为知音,则益不寂寞。又寂寞乃独享,宽闲生智慧。身居都会、官场得意的那些往日同僚,他们宁有机会欣赏眼前造化之胜景?彼天地宽闲,视野开阔,则人之胸襟亦可随之开阔。人生境界有提升,智慧有启发,此又一乐也。

  《有美堂记》妙处有三:一是构思巧妙,虚景成文;二是宾主相形,巧作衬垫;三是曲折圆润,议论层折。

  一、构思巧妙,虚景成文。

  欧阳修在给好友梅尧臣的信中曾叙述过此事:“梅公仪来,要杭州一亭记。述游览景物,非要务,闲辞长说,已是难工,兼以目所不见,勉强而成,幸未寄去,试为看过,有甚俗恶,幸不形迹也。”我们现在于《居士集》《外集》中都看不到所说的这一篇亭记,可见作者已经删去了这篇“甚俗恶”的文章。从书简文字可以看出,欧阳修创作态度的严谨,即使是随俗应酬之作,也反复看过,详加审视。正是这种态度,使他的文章不断推陈出新,翻新出奇。

  此文汰去“目所不见”的勉强写景,化实为虚,突破其他楼亭记文的框框,抓住有美堂兼有“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这一特点,巧用衬托,纵笔写来,远及罗浮、衡岳,中涉洞庭、三峡,近至天台、金陵,而紧紧围绕正意,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点,实在非大手笔难以驾驭。

  二、相形之法,曲尽衬垫。

  文章层层衬托,段段相形。第一层说山水登临至美与都邑繁盛之乐,多不可得兼,用罗浮诸山、洞庭三峡皆处僻陋之邦衬之;第二层说金陵、钱塘能兼其美,而金陵残破,钱塘富完,以梅挚目下所居的金陵为钱塘自然作陪;第三层说当时士大夫不能兼取其胜,而梅公则尽兼其美,用杭州众多的亭榭为有美堂作衬。孙琮《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欧阳庐陵》卷三云:“看他一篇文字,欲出一段正意,先作一段相形,相形得起,方出落得透,可谓绝妙章法。”全文巧作衬托,层层脱缷,文笔曲折而又一气呵成,可谓神完气足,真正体现了欧阳修的大家风范。

  三、议论层折,自然圆润。

  文章用三层对比,但正如唐顺之(荆川)所说,如累九层之台,一层高一层,真是奇绝。文章先述作记之由,次说美乐难兼,三说佳美山水必处僻陋,四说二邦兼山水与繁盛,五说金陵为逆荒废,六说钱塘富完安乐,七说临是邦者多占形胜治亭榭,八说有美堂尽得山水人物、邑居之美胜,九颂梅公其人。层层累叠,段段相衬,纡徐婉转,主意凸出。

  再如钱塘兼美一段,先述富完安乐的历史原因,次道工巧华丽的习俗,再陪以湖山之胜,又宕开一笔,以江涛海烟相烘托,极写闽商海贾之盛,层次清晰,既与金陵对比,凸显御赐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特殊地位,又引出下文众多亭榭来作为有美堂的衬垫物。

  从此篇文章看,要做到层次繁复,曲折跌宕,而又流转自然,无层累之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几个虚词的妙用,恐怕是最为得力的。文中“惟”“独”“而”“然”“夫”“盖”等虚词曲折尽意,妙显衬垫,使层次更加清晰,而结构更为有机。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瑗 选注.欧阳修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177-180
2、 刘扬忠 编选.欧阳修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6-180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jīng)¹已去华山²来,日出潼(tóng)关四扇开³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注释:¹荆山:又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境内。²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³四扇开:指潼关的四扇关门大开。关门东西各两扇。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刺史¹莫辞迎候远²,相公³亲破蔡(cài)回。
译文: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注释:¹刺史:指华州刺史张贾。²莫辞迎候远: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故云莫辞远。³相公:指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⁴蔡州: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唐军破蔡州,生擒吴元济。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异常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jì)¹分得绿参(cēn)(cī)²
译文:我凿破青色的苔藓挖了个小池,池上菱荷碧绿高低参差;清晨水气弥漫的池面上,只见一朵水灵灵的荷花亭亭玉立。
注释:莲花:一作《咏莲》;作小池:一作“涨作池”;晓来一作晓开。¹芰荷:泛指菱、荷。²参差:长短高低不一致。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¹出浴时。
译文:微风里摇曳多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恰似那杨贵妃从华清池浴罢缓步走出之时。
注释:真¹妃:杨贵妃字太真,因谓。

  以人比物,神、态兼备。起句写因,营造环境;苍苔、小池暗喻幽静、娇小。

  次句应题,芰荷切“莲”;绿参差是为“花”的出场先作渲染,进一步营造“众绿拱花”的环境,至此情景已足,下面该主角登场了。

  “晓来”二字有机关,是“转”的关节。上面是“绿参差”,一点也不关花的事啊!可花要出场,该怎么办?那就让时光偷偷地溜过一个夜晚吧,昨天看到的是一片绿,可今早醒来(晓来)所见到的已是“一朵烟波上”啦!留下了一整夜能让人驰骋思维的空间。转得有依据,自然合理。

  最后以“人似花、花似人”收结。“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用杨贵妃雪肤花貌、婀娜多姿的娇软形象和她出浴时的神态来比喻莲花,真是柔情绰态、风光无限,起到神形兼备的效果。作者又别出心裁地用“似画”来把节凑放缓、把时间拉长:美景如画,可正在“画(动词)”啊,在这个画的过程中可以更仔细地、尽情地欣赏!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大江¹阔千里,孤舟无四邻²
译文:大江辽阔,千里茫茫,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飘荡无人作伴。
注释:¹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²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wéi)¹故楼²月,远近必随人。
译文: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的伴随着我。
注释:¹唯余:只有。²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入风¹先绕晕²,排雾(wù)³急移轮
译文: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冲开云雾时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注释:¹入风:遇风。²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³排雾:冲开、排开云雾。⁴轮:月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若教长似扇¹,堪(kān)²³艳歌尘
译文:倘如它能永远像一把圆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注释:¹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²堪:能,可。³拂:拂拭。⁴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陆坚主编.《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82-183页
2、 蔡景仙主编.《汉魏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319页

zhōuzhōngwàngyuè--zhūchāo

jiāngkuòqiānzhōulín

wéilóuyuèyuǎnjìnsuírén

fēngxiānràoyūnpáilún

ruòjiàozhǎngshìshànkānyàn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