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唯喜因过我,须知未贺君。 ——裴度
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唯喜因过我,须知未贺君。 ——裴度
诗闻安石咏,香见令公熏。欲首函关路,来披缑岭云。 ——白居易
诗闻安石咏,香见令公熏。欲首函关路,来披缑岭云。 ——白居易
貂蝉公独步,鸳鹭我同群。插羽先飞酒,交锋便战文。 ——李绅
貂蝉公独步,鸳鹭我同群。插羽先飞酒,交锋便战文。 ——李绅
镇嵩知表德,定鼎为铭勋。顾鄙容商洛,徵欢候汝坟。 ——刘禹锡
镇嵩知表德,定鼎为铭勋。顾鄙容商洛,徵欢候汝坟。 ——刘禹锡
频年多谑浪,此夕任喧纷。故态犹应在,行期未要闻。 ——裴度
频年多谑浪,此夕任喧纷。故态犹应在,行期未要闻。 ——裴度
游藩荣已久,捧袂惜将分。讵厌杯行疾,唯愁日向曛。 ——白居易
游藩荣已久,捧袂惜将分。讵厌杯行疾,唯愁日向曛。 ——白居易
穷阴初莽苍,离思渐氤氲。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濆。 ——李绅
穷阴初莽苍,离思渐氤氲。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濆。 ——李绅
上谟尊右掖,全略静东军。万顷徒称量,沧溟讵有垠。 ——刘禹锡
上谟尊右掖,全略静东军。万顷徒称量,沧溟讵有垠。 ——刘禹锡
裴度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¹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²石齿³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chuáng),立者如人,卧者如虬(qiú)。松下草间有泉,沮(rù)伏见;堕石井,锵(qiāng)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wān)(yán)¹⁰如大螈(yuán)¹¹。其上有鸟,黑如鸲(qú)(yù)¹²,赤冠长喙(huì)¹³,俯而啄,磔(zhé)¹⁴有声。
译文: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处,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全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开始时还能骑马在乱石纵横的路上行进。旁边都是大松树,松干弯曲的像车盖,笔直的像垂简形的旌旗,挺立的像人,平卧的像有角的小龙。松树下的草丛间有泉水,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时隐时现,泉水流入石井中,发出锵然的鸣声。松树之间长着数十尺的长藤,弯弯曲曲像一条大蛇。树上有鸟,黑色羽毛很像八哥,红顶长嘴,俯身啄食,发出吱吱的叫声。
注释:新城:今属浙江富阳。北山:官山,在新城北。¹去:距离。²骑行:骑马而行。³石齿:指路面有突出的齿状碎石。⁴盖:车盖。盖柄弯曲,故形容曲松。⁵幢:古代旗子一类的东西。⁶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形容盘曲的松树。⁷沮洳:低湿的地方。⁸伏见:指泉流忽隐忽现。⁹锵然:象声词。¹⁰蜿蜒:曲折绵长的样子。¹¹大螈:即蝮蛇。¹²鸲鹆:即八哥。¹³喙:乌嘴。¹⁴磔然:鸟呜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xī)介然¹,仅可步。系马石觜(zuǐ)²,相扶携而上,篁(huáng)(xiǎo)³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niè)(lǚ)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mí)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shǔn),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yǒu)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duó)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¹⁰暮,皆宿。
译文:稍稍往西走,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有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大家把马的缰绳系在岩石的尖角上,相扶相携着往上攀登,竹林十分茂盛,抬头连太阳都看不见。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着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能够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已近黄昏,就都睡在山上。
注释:¹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²石嘴:石角。³篁筱:竹。⁴布袍蹑履:穿着袍子、鞋子。⁵栏楯:栅栏。直为栏,横为楯。⁶如蜗鼠缭绕:像蜗牛、老鼠那样弯曲而行。⁷相值:相对。⁸铎:大铃。⁹二三子:同行的几位朋友。¹⁰且:将。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于时¹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²,如适³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jiá),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zōng),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bìn)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pò)而不得寐。迟(zhì),皆去。
译文: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注释:¹于时:时值。²光大:指的是星既亮且大。³适:正,刚。⁴磨戛:摩擦相击。⁵棕:棕榈。⁶森然:阴森森的样子。⁷离立突鬓:两两并立、鬓发怒张的样子。⁸魄动:心惊。⁹迟明:将近天明。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译文: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内容分析

  文章第一节写初入山的见闻。首三句“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便点明题目,点出了此山的特色:幽深。同时,两个“渐”字,又巧妙地交代了游山的动作性。随着进山的愈深,各种自然景观联翩沓至,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作者在描绘其所闻所见时,看似信手而写,实是经过筛选而紧扣一个中心:以松树为其主背景而突出其幽静的气氛。齿牙交叉的石路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松,这些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形态各异而招人爱赏。接着又在松荫底下发现了悄悄流淌的清泉,它们蜿蜒曲折,时伏时现;当其泻入古井时,竟然发出了“锵然而呜”的音乐一般的美妙声响。接着是盘缠其间的古藤,形如大螈,蜿蜒盘绕。这又是一幅神秘幽静的景象。在这里,气氛似乎有些静得可怕,因此作者便借松间几声“磔然有声”的鸟叫来打破这万籁俱寂的气氛,八哥鸟的啄食之声恰又从反面格外烘衬了这里的寂静,行文奇妙。

  文章第二节描写继续登山的闻见,愈加渲染出此山的幽深僻静。作者本是骑马游山,但行至西山,遇一小径,只能步行。于是只得系马于石嘴,相互扶携而登山。由此便从侧面写出了山势之峥嵘难攀,暗示出此间的人迹罕至和十分幽静。但是就在旅伴们于仰面不见天日的竹径里穿行四五里后,忽从半空中传来了鸡鸣之声,这就告诉人们,不远处定有人居。作者巧作曲笔,表面似写山中有人,实际却仍在渲染此山的宁静气氛。鸡声带给人的联想通常是养鸡的农妇和熙熙攘攘的农家生活;可这里的鸡却是青灯古庙中陪伴僧人、为之催晓的报时鸡,这就益知此地的地僻人稀了。接下来所写的老僧那种“聘而顾,如麇鹿不可接”的情状,便更加强了上述印象——这位僧人对于远客非但不热情通问,反倒像桃花源中的土著居民那样乍见生人,“乃大惊”;而与之交谈,则又“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地一问三不知。僧人待客的这种冷漠与惊愕神情,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山的绝少人来;而另一方面,游人所见的“蜗鼠缭绕”的奇特建筑,以及他们憩堂殿时所聆听的山风吹拂檐铃之声,也同样使人感到此庙之古与此山之静。这两方面的感受叠加,于是便使游人“相顾而惊”,产生了未知此身是否尚在人境的误觉。这一节的文字,先从实见实闻写来,最后归结到心理感受上来,其目的仍是为要突出北山的僻静幽深;而事实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种种景象无不启示:新城郊外的这座北山,除开那不知始建于何时的古刹和不知来自于何地的老僧以外,尚未经过人化的是一座未被发现的处女山。而在写毕其“不知身之在何境也”的感受之后,作者忽又作一拗笔:“且暮,皆宿”。一方面交代出登山的已告结束,另一方面又引出下文的夜宿。笔调简洁峻峭,具有柳宗元风味。

  文章第三节写夜宿山寺的闻见。起笔补叙时间,以下引出“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两句描写,用简洁的词语构筑成了一个优美静谧的诗一般的意境。紧接这种总体式的描写,又把文笔转向对于具体景物的细致观察方面:首先是“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此三句看似平淡无奇,实质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在内。晁氏对星斗显得特别“光大”与“如适在人上”的感受,一以表明山寺之高似能上接于天,二亦表现山间空气洁净,故看星斗皆亮而又大了。其次是“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又凭借其听觉为读者制造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再次是“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这就更从具体的所见所闻,引导到心理感受的阴森恐怖上去,故其结尾便接言道:“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前两节文字较偏重于状写客观的景物,而这一节就转向于偏重写其主观感受与心理体验。第三节中的写景,带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色。这样既写出了山寺的地势之高和景色之幽,同时又写出了人的精神活动。所以从形神兼备的角度来看,这一节文字可谓最富耐人咀嚼的韵致和情趣。

  文章最后一节写游山之后的回味无穷。这其实是在对北山之美和游山之乐作一种补充和加强的描写。“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言其印象深刻、事过而境不迁也。“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这又是在仿效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结尾而稍作变化,意仍在强调北山之游的常在脑海中萦绕而不能忘怀。

  《新城游北山记》是继柳宗元之后又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它的成功,首先在于准确地抓住了北山的个性,精细描摹了此山极为幽静优美的特色,使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其次,又在于它能在刻画风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使得此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都富有特定的神韵和情趣 [5]  。

  艺术特色

  一、穷形尽态的摹写

  《新城游北山记》对北山景物的刻划极其逼真。作者对自然景物作细致人微的观察,并加以穷形尽态的摹写。作者把大松的曲、直、立、卧种种形态,毫无遗漏地作了形象的描绘;又用“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对山顶之屋数十间的结构形态,作了简明、贴切而又生动的刻划。摹写声音,草间的泉水堕人石井,是“锵然而鸣”;赤冠长喙的鸟儿俯而啄食,是“磔然有声”;山风是“飒然而至”,堂殿上是“铃铎皆鸣”,窗间竹“相摩戛”,是“声切切不已”。他摹写光亮,在竹林里是“仰不见日”,夜晚宿山顶上则“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所有这些声、光、形、态的描写都可说是惟妙惟肖,恰如其分。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

  《新城游北山记》比喻用得很多,都很贴切,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松树的比喻是“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用16字即道出松树的多姿多态,真是言简意赅。山顶僧人,不常与世人接触,“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这是传神的比喻。麋鹿见生人,即惊慌不定,以之喻山僧见人时之局促不安,十分形象和恰当。此外,“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和“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等比喻,也形象、生动,不仅逼真地形容了物态,而且渲染了山行及夜宿时的森然恐怖的气氛。

  三、主观感受的融入

  《新城游北山记》的写景状物所以生动且具魅力,跟作者将浓烈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主观感受,既以“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等直抒心灵的方式表现出来,又隐含在以移情人景、移情于物、营造氛围的大段描写中。读者随着作者文笔的指引,仿佛进入北山,见到形状各异的松树,听到鸟声、鸡声、风声和铃声,与惊恐不安的山僧接触,并在山顶度过一个难寐之夜。北山的幽深、僧居的静寂、夜间的阴森,所有这些描写,都因作者的笔端含情,而显得格外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388-1390页
2、 张绍民著.牵着灵魂去旅行 与史上游记名家的心灵对话:西苑出版社,2012.07:第116页

xīnchéngyóuběishān

cháozhī sòngdài 

    xīnchéngzhīběisānshí shānjiànshēn cǎoquánshíjiànyōu chūyóuxíngshíchǐ齿jiān pángjiēsōng zhěgài zhízhěchuáng zhěrén zhěqiú sōngxiàcǎojiānyǒuquán xiàn duòshíjǐng qiāngránérmíng sōngjiānténgshùshíchǐ wānyányuán shàngyǒuniǎo hēi chìguānchánghuì érzhuó zhérányǒushēng 

    shāo西 fēnggāojué yǒujièrán jǐn shízuǐ xiāngxiéérshàng huángxiǎoyǎngxiàn  nǎiwénshēng yǒusēngpáonièláiyíng zhī èér 鹿jiē dǐngyǒushùshíjiān zhéwéilánshǔn shǔliáoràonǎichū ményǒuxiāngzhí zuò shānfēngránérzhì tángdiàn殿língduójiēmíng èrsànxiāngérjīng zhīshēnzhīzàijìng qiě jiē宿 

    shíjiǔyuè tiāngāoqīng shānkōngyuèmíng yǎngshìxīngdǒujiēguāng shìzàirénshàng chuāngjiānzhúshùshígān竿xiāngjiá shēngqièqiè zhújiānméizōng sēnránguǐmèibìnzhīzhuàng èrsānyòuxiāngdòngérmèi chímíng jiē 

    huánjiāshù yóuhuǎngruòyǒu yīnzhuīzhī hòudào ránwǎngwǎngxiǎngxiànshì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岸阔樯(qiáng)稀波渺茫,独凭¹危槛(jiàn)²思何长。
译文: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注释:河:黄河。¹凭:靠。危,高。²危槛:高高的栏杆。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萧萧¹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译文: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¹萧萧:风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戛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shūshàngtíng--kòuzhǔn

ànkuòqiángmiǎomángpíngwēikǎnzhǎng

xiāoxiāoyuǎnshùshūlínwàibànqiūshāndàiyáng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若耶(yé)¹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译文:若耶溪旁,三三两两的采莲女正在采莲子;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
注释:¹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袂 一作:袖)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mèi)¹空中举。(袂 一作:袖)
译文: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只见那高高举起的香袖在空中飘荡。
注释:¹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岸上谁家游冶郎¹,三三五五映垂杨。
译文:那岸上是谁家公子在游荡?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
注释:¹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紫骝(liú)¹嘶入落花去,见此踟(chí)(chú)²空断肠。
译文: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注释:¹紫骝:毛色枣红的良马。²踟蹰:徘徊。

  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 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首联是说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颔联是说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颈联两句写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最后尾联则是说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如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cǎilián

bái tángdài 

ruòbàngcǎilián xiàohuāgòngrén 
zhàoxīnzhuāngshuǐmíng fēngpiāoxiāngmèikōngzhōng  (mèizuò xiù )
ànshàngshuíjiāyóuláng sānsānyìngchuíyáng 
liúluòhuā jiànchíchúkōngduàncháng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姑熟(shú)¹再见胜之²,次前韵³
注释:¹姑熟:又称姑孰,今安徽当涂县。²胜之:徐守君猷的侍女。³次前韵:前韵指《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中的泉、仙、苑、圆、妍、面韵,本词步其韵而作。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yì)¹香泉²。相如³依旧是臞(qú)。人在瑶台阆(láng)(yuàn)
译文:离别已成过去,如一江流水,伤别的眼泪还湿润着香帕。司马相如依旧是清瘦的神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宫,令人向往。
注释:¹浥:湿润。²香泉:美人的眼泪。³相如:司马相如。指代女主人公的情人。⁴臞仙:清瘦的神仙。臞:消瘦。⁵瑶台阆苑:仙宫。瑶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住之地。唐李商隐《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阆苑:阆风之苑。唐李商隐《碧城诗》:“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此处指朝廷。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花雾¹(yíng)²(piāo)(miǎo),歌珠³滴水清圆。蛾(é)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译文: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女子的眉毛刚刚画成,极其美丽。骑马回来时还半遮着脸面。
注释:¹花雾:《广记》:弱质纤纤,如雾蒙花。²萦风:回旋的(秋)风。³歌珠:歌声如贯珠。⁴蛾眉:细而长的眉毛。蛾:蚕蛾。⁵新作:新画。⁶妍:美丽。⁷便面:障面,盖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面障面而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

  这首词上片回忆当年徐守君猷与侍女胜之黄州情。“别梦已随流水”,别离匆匆,如一江流水。“随”字蕴含着年华的虚度,精神的空虚。岁月无情,人生如梦,哀而不伤。“泪巾犹浥香泉”,写当年胜之的娇态。青春、美貌、人格几乎完全衰退的胜之,现在仍然陷入痛苦、哀怨、无奈的变态之中。谁知她当年在太守面前撒娇,泪如泉涌,湿润着香帕。“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元代妓女真氏《解三酲》),美中带娇。至今东坡还记忆犹新。“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又写徐守君猷的美好晚景:如风流倜傥的司马相如那样,文采奕奕,风流翩翩,儒居山泽,住在“瑶台阆苑”,成为“臞仙”,令人向往。短短四句,跨越历史的时间和现实的空间,想圆一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梦。

  下片,直面无情的胜之,婉而不怨。“花雾萦风缥缈,泉珠滴水清圆。”以生动新颖的比喻,写胜之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飘渺不定。随着音乐的节拍,泉声如贯珠延绵,如“滴水清圆”,换来的只是冷酷的现实。较之黄州时期的“双寰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秒舞蹁跹”的体态美和舞姿美要逊色多了。她脱离情海,又陷入苦海,不免有些悲哀。最后两句,在哀伤中容颜不减青春美,仍以婉曲出之:“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蛾眉”比不上“眉黛翠”,“十分妍”也不能与“人间谁敢更争妍”(《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同日而语。哪怕是泉声依旧,刚刚画成的“蛾眉”,“十分妍”,留给人们的却是胜之不欲见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今非昔比的印象。不仅不会令人厌恶、反感,反而会令人无限同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决定的。

  全词运用三维(东坡、徐守君猷、胜之)观照,时(黄州时)空(姑熟现实)交错的技法,悼念了徐守君猷,哀而不伤;直面了胜之,婉而不怨。东坡透过这“别梦已随流水”的风流韵事,流露出苍茫的失落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877-880

西jiāngyuè··biémèngsuíliúshuǐ--shì

shúzàijiànshèngzhīqiányùn

biémèngsuíliúshuǐlèijīnyóuxiāngquánxiāngjiùshìxiānrénzàiyáotáilángyuàn

huāyíngfēngpiāomiǎozhūshuǐqīngyuáné((éé))méixīnzuòshífēnyánzǒuguīlái便biànmiàn

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莫斗¹婵娟²弓样月³,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zhuó)。臂上宫砂(nǎ)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
译文:不需要攀比眉毛的式样,免得惹来谣言嫉妒。女子手臂上宫砂怎么会不消失,流言飞语自古以来都是很厉害的呀。
注释: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¹斗:比赛,争胜。²婵娟:姿态美好貌,亦可形容月色明媚。³弓样月:弯月,古人常以弯月喻眉。⁴只坐:只因为。⁵蛾眉:蚕峨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⁶消得:值得。⁷宫砂:即“守宫砂”,以朱砂饲壁虎捣烂而成者,旧谓涂于妇女臂上可验贞操。⁸那不灭:怎能不消失。那,同“哪”。⁹积毁能销骨:谓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
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手把¹齐纨(wán)²相诀绝³,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
译文:手里拿着团扇,我和他的恩情已经断绝了。我也心灰意冷,不打算重新修好。我镜中的容颜依旧美好,每天不分早晚地自娱自乐、寻找乐趣。
注释:¹手把:手拿。²齐纨:本是春秋齐地出产的一种白细绢,后因以指代团扇。³诀绝:长别。⁴祝西风:向西风祝祷。⁵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⁶犹未歇:还没有消失。⁷自媚:犹自娱。自寻乐趣,自我欣赏。

  此词的上片写遭受潘害的怨恨,作者尽情发泄了对人言可畏的险恶环境的憎恶。开头就说:再也不要与别人争比新月一样娟秀的蛾眉了,这只能惹来麻烦。用突兀而起的笔法,强烈地表现因才遭忌的不平,也可见出作者在下笔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发的愤激心情。只因为这美好的容颜,也不知招来多少谣言和污蔑,使他痛感小人之口,利于刀剑。既然自古以来不断的毁谤能够伤人至骨,点在臂上标志贞洁的宫砂不可能因诬诉而消褪。在上片中,作者写了一个可怕的黑白颠倒的世界。流言蜚语的邪风毒化着空气,贞洁可以被说成淫荡,美好反而被视为丑陋。这种环境令人窒息,令人愤慨。

  下片写遇谗失宠后,决心贞操自守,表现了退然不同的决裂态度,女主人公手持象征高洁的纨扇,不愿作乞怜之态,更不会去祈祷秋风再热。她自信红颜未减,宁愿与镜中情影朝夕相对,孤芳自赏。与其以媚态事人,何如“自媚”。从依附于人到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的确是一大进步。这首别出机杼,一反传统立意,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不失其孤傲的性格。措辞激烈,作斩钉截铁语,在词中这已经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风格;而同时柔中有刚,愤激中仍不胜凄惋之感,更为难得。 [3] 

  这首词,词情甚为凄苦,而情绪却较饱满,虽然充满压抑感,但人物的斗志仍然昂扬。上下两片,前写积毁之重,内心之悲愤,后写对待“积毁”的坚决态度,傲然独立,决不低眉事人,一气呵成,人物形象鲜明。写美人的遭诽谤,美女的“自媚”中,也许有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影子。

参考资料:
1、 潘慎,梁海主编.明清词赏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9:第462页

diéliànhuā··dòuchánjuāngōngyàngyuè--wángguówéi

dòuchánjuāngōngyàngyuèzhǐzuòéméixiāoqiānyáozhuóshànggōngshāmièláihuǐnéngxiāo

shǒuwánxiāngjuéjuélǎnzhù西fēngzài使shǐrénjiānjìngzhūyányóuwèixiēmèich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