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有光辉,披云向洛畿。赏来荣扈从,别至惜分飞。
陌上有光辉,披云向洛畿。赏来荣扈从,别至惜分飞。
泉溜含风急,山烟带日微。茂曹今去矣,人物喜东归。
泉溜含风急,山烟带日微。茂曹今去矣,人物喜东归。

sòngshìlángdōngguīguī--tǐng

shàngyǒuguānghuīyúnxiàngluòshǎngláiróngcóngbiézhìfēnfēi

quánliūhánfēngshānyāndàiwēimàocáojīnréndōngguī

苏颋

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1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凉叶¹萧萧²³雨声,虚堂淅(xī)掩霜清
译文: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注释:¹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²萧萧:落叶声。³散:散播﹑散发。⁴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⁵淅淅:风声。⁶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黄华¹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²生。
译文: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掩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注释:¹黄华:指菊花。华,同“花”。²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吟似候虫¹秋更苦,梦和寒鹊(què)夜频惊。
译文: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注释:¹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zàn)¹
译文: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¹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有待江山信美,无情岁月相催。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画里。
有待¹江山信美²,无情岁月相催。东里³来,西邻醉,听渔樵(qiáo)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qí)(lín)里。
译文:可以期待的大好江山确实很美,岁月年华的快速消逝却无情。东边和西边的邻居都急忙跑来,聆听渔夫樵夫讲述那王朝的兴替故事。但是回到现实,我们依旧只是中原的布衣百姓而已,更别想留名于麒麟阁中了。
注释:沉醉东风:双调曲牌,定格句式为六六、三三七、七七,七句六韵。其中前四句须构成两对。信笔:随笔而作。¹有待:指江山好像等待人的登临。²信美:确实很美。信,确实,的确。³东里:东边的邻里。⁴西邻:与上文“东里”相对,“邻”、“里”互文见义。⁵渔樵:渔夫,樵夫。⁶兴废:国家兴亡,朝代更替。⁷依旧中原一布衣:指终老为仕。此句化自马致远《金字经》“昆杀中原一布衣”。中原,即中土,此对边塞而言,是广义的。布衣,穿粗布衣服的人,指代贫民百姓。⁸休想:不要想,别想。⁹麒麟画:画像于麒麟阁。麒麟阁,汉武帝时建,在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苏武等十一人像于阁上。后泛指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该曲描写小城镇中的闲居生活,发出了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末两句更是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懊恼与愤懑。全曲化用前人诗句,对仗工整,语言精巧流畅。

  “有待江山信美,无情岁月相催”,开首两句由杜甫《后游》中的“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化来,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江山仿佛有情,期待着自己的美丽能够为人所赏识,“有待”二字,将江山自然赋予了顾盼神飞的灵动之色,使读者忍不住升腾起一股对自然的怜爱之情。但无奈的是,江山虽然多请,岁月却摧残人老,“无情”二字,语虽平常,却已将作者的悲凉之情、不平之意倾泻殆尽。

  “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这三句是对上句“无情岁月”的阐发,也即作者这些年如何打发年复一年的无情岁月。“东里来”“西邻醉”两句采用了互文手法,上下相互映衬补充,写作者同左邻右舍的交往,大家推杯换盏,醉后胡乱谈一通古今,“听渔樵讲些兴废”,日子便也一天天这么过去了。其实,“听渔樵讲些兴废”是元代散句中常见之句,意谓朝代的兴废、帝王的更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过眼云烟,不过能给渔樵屠夫增加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如此一来,这首小令便由作者对自我身世的感慨扩大到了历史兴亡的思索上,可谓引人深思。

  结尾二句,是作者对自己不平之气的抒发。“依旧”一句,得自马致远《金字经》中“困杀中原一布衣”的诗句,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作者潦倒半生,如今年华老去,却仍然一事无成,仍旧是区区一介布衣,这如何能不令人伤悲。

  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悲愤心情,故而说出了“更休想麒麟画里”这样的激愤之语。“休想麒麟阁”,似乎表示作者已经对仕途官场绝望,但其实,任昱并非不想如历史上那些贤臣名将那样建立青史留名的功业,只不过生于乱世,受条件限制不能如愿罢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元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79页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好是¹隔帘花树²动,女郎撩乱³送秋千。
注释:¹好是:意同“好似”。²花树:此指亭亭玉立的女子。³撩乱:纷乱。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公元890年(唐昭宗乾宁三年),韦庄在鄜州过寒食节,此间他曾到城外踏青游赏,将见到的春日美景和当地的民俗写成了五首七绝。全诗语言清新典雅,格调婉曲优美,清爽怡人,令人回味。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全都融注在他细腻的笔端。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¹于保定制府²。坐甫³定,阍(hūn)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sǎng),白须彪(biāo)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译文:乾隆四年的冬天,我在保定直隶总督府拜见总督孙文定公。刚刚坐定,守门人进来报告,说:“清河道鲁之裕前来陈述工作。”我就到东厢房去回避,暗中看见这位魁梧的男子约七十多岁,大眼睛,宽额头,白胡须闪闪发光;讲述水利情况有条有理,洋洋数万言。我心中十分惊异,一直不能忘记。二十年后,鲁公已经去世很久了,我在南京沈氏家中停留,与友人畅论古今,谈到了鲁公,座中有位客人葛闻桥先生说:
注释:鲁亮侪(chái):鲁之裕,字亮侪,湖北麻城人,官至直隶清河道道员。己未:乾隆四年(1739年)。¹孙文定公:孙嘉淦(gàn),字锡公,号懿斋,山西太原人,康熙进士,乾隆三年(1738年)任直隶总督,累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定公。²制府:制军公署,即总督衙门。³甫:刚刚。⁴阍:看门人。清河道:清代省下分道,辖数县。清河道道员驻保定。⁵白:报告。⁶大颡:广额。⁷白下:南京旧时别称。⁸葛闻桥:名祖亮,江宁(今南京市)人,乾隆进士,官礼部主事。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¹督河南严,提、镇、司、道²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译文: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注释:¹田文镜:清汉军正黄旗人(汉人编入清兵籍),雍正年间任河南、山东总督,加太子太保,惩贪除暴,为政苛刻,卒谥端肃。²提、镇、司、道:地方长官,提即提督,统辖全省水陆诸军,为地方最高级军官;镇,镇守一地的总兵官,军阶次于提督一级;司,一省设布政司、按察司及提学司,设长官布政使、按察使、提学使。下文“二司”指布政司、按察司。三司下有分巡道,位在知府之上。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一日,命摘中牟¹李令印²,即摄³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xī)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hé),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yē)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kēng)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译文: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含糊以应:“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咄!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他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注释:¹中牟:县名,今属河南省。²摘印:罢官。³摄:代理。⁴簇簇然:一堆堆貌。⁵奚能为:能做什么。奚,何。⁶温温:谦和貌。⁷暍:中暑,伤暑。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¹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²,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nì)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chì)亡素³,至有狂悖(bèi)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tǎng)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gū)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liù)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¹⁰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译文:到省以后,鲁公先去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禀告事情的前后经过。两司都说:“你犯了丧心病了吗?像你这样的做事,在别的总督巡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第二天早上,鲁公到衙门时,两司长官已经先在了。名片还没有投进去,全衙门已经在传呼鲁公入内。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两旁排列着司、道以下文武官员十余人,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又问:“交给什么人?”答:“李县令。”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这是我们平时没有教诫,以致有这样狂妄背理的官员,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把他交给我们,让我们来严厉审讯他们拉党结派作弊的罪行,以警戒其他官员。”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所以来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或许可以不辜负大人爱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不然,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而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两司给鲁公递眼色叫他退出。鲁之裕也不辞谢,走了出去。刚走到屋檐外,田公变了面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之裕:“回来!”鲁公入内跪下。田公又招呼他:“向前!”然后取下自己所佩戴的珊瑚冠戴在鲁公头上,叹息着说:“奇男子!这顶冠帽应该给你戴。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注释:¹督抚:总督、巡抚。巡抚掌全省民政、军政;总督为朝廷派驻外省的最高长官,位在巡抚之上。²辕: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时,围车作屏障,以车为门,称辕门。后因称衙署之外门为辕门,其行馆称行辕。³教敕亡素:平时没有教诫。敕,通“饬”,诫。⁴固:固然。⁵排衙:官员陈设仪仗,使僚属依次谒见,称排衙。⁶帑:国库钱财。⁷屋霤:屋檐。霤,同“溜”,檐沟。⁸珊瑚冠:清朝二品文官的朝冠。⁹微汝:无你。微,此处作“无”解。《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¹⁰契箭:令箭。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¹要盟²。亮侪年七岁,为质子³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译文:在此之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三藩胁迫,与他们结了盟。当时亮侪只有七岁,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吴王上朝时,亮侪穿了件黄裌衫,头戴插有貂蝉的武官帽子侍立在旁。他年轻英豪,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健儿学习古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以及掷涂泥、赌跳跃等各种武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注释:¹三藩:清初,明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继茂为靖南王,称作三藩。²要盟:以势力胁迫为盟誓。³质子:人质。⁴吴:指吴三桂。⁵貂蝉:冠饰。《后汉书·舆服志》:“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⁶嬴越勾卒:古代秦越两国战时一种阵形。嬴,秦国国君姓嬴。勾卒,古作“句(gōu)卒”,军阵名。⁷掷涂赌跳:抛掷泥块,比跳高,此泛指武技。《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元年》记明帝好于隧中“掷涂、赌跳”。涂,泥也,以涂泥相掷为乐;赌跳者,以跳跃高出者为胜。

  文章通过记叙“摘印”这件事,集中写鲁亮侪不盲目执行上司指令,深入调查事实真相,并能尊重民意,抛弃私利,冒险犯难,仗义执言。作者通过生动地细节描写,刻画了鲁亮侪“奇男子”的形象。全文语言简练,绘声绘色,颇富有表现力。

  本文先写在保定孙文正公处初见鲁的印象:“心异制,不能忘”,鲁亮侪“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外貌已使人惊异,而“口析水利数万言”,尤其使袁心折。这时鲁已做到“清河道”,说明他对民生疾苦非常关心,因为那时水利是生民的命脉。在制府面前滔滔数万言也说明了毫无世俗那种在长官面前俯首帖耳的媚骨。这一节“心异制,不能忘”几个字是引起下文的关键。“心异制,不能忘”,二十年后在南京又“纵论至于鲁”,引出葛闻桥的一段正面介绍,也就是此文的主要部分。“鲁字亮侪,奇男子也”,这是这部分也是全文的眼目。全文都在着重写鲁的“奇”。为了表现鲁的“奇”,文章先用田文镜的威严来烘托。“提、镇、司、道"比县令官高得多,但在田文镜的面前“无敢游目视者”。鲁不是摆出官架子去摘印,而是微服骑驴去探明所以,足见鲁是有心人,关心人民的疾苦。中牟的人不忍李令制去,想向鲁公申诉,但有人摇手否决,因为“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另一层从私利说:“且鲁方取其官而代制,宁肯舍己从人耶?”这两条否定的理由越充分,后面鲁亮侪的行动就越奇越光彩。这是反衬鲁的奇特。接着,鲁与李令接触后的行动写得非常细致动人。鲁先是问明李令亏空公款的原因,然后写鲁的思想斗争:“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这个行动和语言表明鲁要冲破世俗观念和行为做一件非凡的事。这种行为,连李令也不能理解。“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写得十分有声有色。“合邑士民焚香送制”。这既说明李令制深得人心,和上文“骑驴入境”所见所闻相呼应,同时也说明鲁亮侪的行为深受士民的敬仰。

  到了省城,鲁先向两司说明情况,得到的反应是:“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从两司的角度来反衬鲁的行为制非凡。去见田文镜,那气氛更为紧张,两司已将情况汇报了,还不等投名纸,“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制。”到这里,读者均为鲁亮侪捏一把汗!然后田公是一段明知故问,鲁是据实回答。“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在已经紧张的气氛中又加把劲。以至于两司都想引咎自责:“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制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看来鲁亮侪非遭罪不可了。两司的态度,表明对田督的恐惧,也从反面为鲁的一段义正辞严的呈述做铺垫,愈加体现出鲁的非凡奇男子特色。在这千钧一发制际,鲁却胸有成竹。“免冠前叩首”这个动作细节,是对两司所说“并劾鲁”的回答和揶揄,不须多说,他自己把官帽去掉。“大言曰”三字表现鲁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在田文镜面前:“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无人敢大声说话,而鲁在田督盛怒的情况下偏偏“大言”以对。这段对话,有理有情有节,又为对方留有充分余地下台。“庶不负大君子爱才制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制意”这一点,是田文镜为制打动的,因为既恭维田文镜爱才,又抬出“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大帽子,田文镜不得不接受。“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鲁表面上把自己说得一如众人,实际上却自占地步。“田公默然”和前文“面铁色,盛气迎制”、“干笑”等相对照,说明在鲁亮侪面前田公已无所用其威了。两司也不敢说话,只好用眼色暗示鲁退下来。“鲁不谢,走出”,这个动作也反映鲁刚直不阿的性格,把纱帽看得无足重轻。田公“默然”以后,终于深受感动“变色下阶”,呼鲁回来,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前倨而后恭,和前文“奇男子”呼应。到这里,这场冲突应该以鲁的胜利而告终了,但却又生波澜。“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人们读到这里又不禁担心李令的前程。“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好像事情已成定局,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在奇男子面前,却柳暗花明又一村。“公有恩,裕能追制。……五日而疏还。中牟令意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这种速度是惊人的。为了表明它的可靠,所以交代了鲁少年时的情况,说明“武艺尤绝人”的原因。这是对“奇男子”制“奇”的另一方面的补充。

  全文重点在描写鲁亮侪的“奇男子”的特色,作者先从反面烘托,层层写来,笔酣墨饱,而最后又以简笔补充了他“武艺绝人”,日驰三百里的奇技。这种奇技,正好为前面的奇行服务,使中牟李令能够无恙。作者选材主要是突出气节方面,武艺方面没有多加渲染,因为鲁亮侪的特点是冲破世俗观念敢于依良心天理行事,强调这一点对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如果过多渲染鲁的武艺如何高妙,那只不过是武林好汉罢了,反而冲淡了人物的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313—1314页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论曰:余每览越人¹入虢(guó)²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³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zhǒng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¹⁰其本¹¹,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¹²。卒然遭邪风之气,婴¹³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lì)¹⁴,降志屈节¹⁵,钦(qīn)¹⁶望巫祝¹⁷,告穷¹⁸归天¹⁹,束手²⁰受败²¹。赍(jī)²²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²³,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duō)(jiē)呜呼²⁴,厥(jué)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²⁵,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è)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世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注释:¹越人:春秋时期中原人对越国人的称呼。²虢:虢国,周朝诸侯国名。³慨然:感情激昂的样子。⁴叹:赞叹;歌颂。⁵曾:竟然。⁶企踵:踮起脚跟。多形容急切仰望之状。⁷孜孜汲汲: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⁸崇饰:崇尚修饰。⁹末:枝节。此指名利荣势。¹⁰忽弃:轻弃。¹¹本:根本。此指身体。¹²“皮之不存”二句:语出《左传·信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此处意在说明身体垮了,追求名利又有何用?¹³婴:遭受:被…缠绕。¹⁴震栗:惊惧战栗。¹⁵降志屈节:降低素志屈身相从。节,节换。《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予进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¹⁶钦:恭敬。¹⁷巫祝:古代从事所谓通鬼神的职业者。巫,能以舞装神,以替人祈祷为职业者。《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主持祭祀祝告的人。《说文解字》:“祝,祭主赞词者。”《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观在女曰巫。”《楚辞?招魂》:王逸注:“男巫曰祝。”《周礼·春官》设“男巫”“女巫”,各司其责。《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¹⁸告穷:意为巫祝用尽办法无济于事。¹⁹归天:归于天命,即归属命运。²⁰束手:意为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束,绑,捆。²¹受败:承受灾祸。《礼记·孔子闲居》:“四方有败。”郑玄注:“败,谓祸灾也。”此谓等死。²²赍:持物赠人。“资”和下句“持”同义对举。²³重器:珍贵之宝器。《礼记·少仪》:“不些重器。”郑注:“重,犹宝也。”孔疏:“重器,宝珍之物。”此喻人之身体。²⁴咄呜呼:感叹词连用以加强语气。²⁵异物:指死亡之人。《史记·贾谊传》:“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译文: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望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望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辨别脉象和辨别证候的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译文: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望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望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望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此后,再没听说有优秀的理论家及高名的医生了。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象不互相参考;按照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结束;即使是病人将死之期也不能确定脉象,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实在是很难呀!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shānghánlùn ·

zhāngzhòngjǐng liǎnghàn 

    lùnyuē měilǎnyuèrénguózhīzhěn wànghóuzhī wèichángkǎirántàncáixiù guàidāngjīnshìzhīshì zēngliúshényào jīngjiūfāngshù shàngliáojūnqīnzhī xiàjiùpínjiànzhīè zhōngbǎoshēnchángquán yǎngshēng ;dànjìngzhúróngshì zhǒngquánháo  wéimíngshì chóngshì běn huáwàiércuìnèi zhīcún máojiāngānyān ránzāoxiéfēngzhī yīngfēichángzhī huànhuòzhì érfāngzhèn jiàngzhìjié qīnwàngzhù gàoqióngguītiān shùshǒushòubài bǎiniánzhīshòu寿mìng chízhìguìzhīzhòng wěifán suǒcuò duōjiē juéshēn shénmíngxiāomiè biànwéi yōuqiánzhòngquán wéi tòng shìhūn néngjué mìng ruòshìqīngshēng róngshìzhīyúnzāi érjìnnéngàirénzhīrén tuì退néngàishēnzhī zāizhíhuò shēnè méngméngmèimèi chǔnruòyóuhún āi shìzhīshì chíjìnghuá gēnběn wàngxún wēiruòbīng zhìshì 

    zōngduō xiàngèrbǎi jiànānniánlái yóuwèishírěn wángzhě sānfēnyǒuèr shānghánshí gǎnwǎngzhīlúnsàng shānghéngyāozhījiù nǎiqínqiúxùn cǎizhòngfāng zhuànyòng wèn jiǔjuàn shínàn yīnyánglùn tāiyào bìngpíngmàibiànzhèng wéi shānghánbìnglùn  shíliùjuàn suīwèinéngjìnzhūbìng shùjiànbìngzhīyuán ruònéngxúnsuǒ guòbàn 

    tiānxíng yùnwànlèi rénbǐngcháng yǒuzàng jīngluòshù yīnyánghuìtōng xuánmíngyōuwēi biànhuànàn fēicáigāoshímiào néngtànzhìzāi shàngyǒushénnóng huáng  gāo léigōng shàoshù shàoshī zhòngwén zhōngshìyǒuchángsāng biǎnquè hànyǒugōngshèng yángqìngcānggōng xiàwǎng wèizhīwén guānjīnzhī niànqiújīngzhǐ yǎnsuǒzhī chéngjiā zhōngshǐshùnjiù xǐngwènbìng zàikǒu xiāngduì biàn便chǔtāngyào àncùnchǐ shǒu rényíngyáng sāncān dòngshù mǎnshí duǎnwèizhījuézhěn jiǔhòuzēngfǎng仿 míngtángquètíng jìnjiànchá suǒwèikuīguǎnér shìbiéshēng shíwéinàn kǒngyún  shēngérzhīzhīzhěshàng xuézhī duōwénshí zhīzhī  宿shàngfāngshù qǐng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