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窗开日影南,偶瞻龙象一停骖。含元气满三千界,舍利光摇五百龛。
宝塔窗开日影南,偶瞻龙象一停骖。含元气满三千界,舍利光摇五百龛。
袅袅阆风随远步,濛濛花雨散微酣。上乘别有通玄理,岂独僧家不解参。
袅袅阆风随远步,濛濛花雨散微酣。上乘别有通玄理,岂独僧家不解参。

dēngbàoēnliányùn--biāngòng

bǎochuāngkāiyǐngnánǒuzhānlóngxiàngtíngcānhányuánmǎnsānqiānjièshěguāngyáobǎikān

niǎoniǎolángfēngsuíyuǎnméngménghuāsànwēihānshàngchéngbiéyǒutōngxuánsēngjiājiěcān

边贡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乱山深处小桃源¹,往岁求浆(jiāng)²忆叩门。
译文:在群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注释:西村: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西陵桥又名西泠桥,又名西村。”但西泠桥在孤山之后,与此诗首句“乱山深处”之说不合,疑是山阴的一个小村庄。¹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²浆:茶水。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高柳簇(cù)¹桥初转马,数忆临水自成村。
译文: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村庄。
注释:¹簇:聚集。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¹
译文: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渐渐地侵蚀了当年醉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
注释:¹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gěng)¹黄昏。
译文: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注释:¹耿:发光照耀。

  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西村是诗人旧游之地。这次隔了多时旧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观赏着沿途风光,时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

  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走过柳树簇拥的小桥,就要勒转马头拐个弯,前面临水数户人家便是西村。对于摆脱尘世喧嚣的山水深处,诗人是心向往之的。他另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绝句:“数家茅屋白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也把数家的小村视为桃源。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写法颇为接近。这不仅回应了首句“小桃源”三字,而且从山回路转中展示了这一桃源境界。

  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

  于是转入尾联。正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

  作为一首纪游诗,此诗的特点在于能够不为物累,脱去形似,用渗透感情的笔墨去捕捉形象,将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敏锐感受到的物象写入诗中,几乎每一笔都带感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48-149

西cūn

yóu sòngdài 

luànshānshēnchùxiǎotáoyuán wǎngsuìqiújiāngkòumén 
gāoliǔqiáochūzhuǎn shùjiālínshuǐchéngcūn 
màolínfēngsòngyōuqín huàitáiqīnzuìhén 
shǒuqīngshījīn yúnxīnyuègěnghuánghūn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青山如黛(dài)¹远村东,嫩绿²长溪柳絮(xù)³风。
注释:¹黛:古时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的颜料,这里形容远处青山呈现出黛绿般的颜色。²嫩绿:浅绿色。 ³柳絮:柳树种子上面有白色的绒毛,随风飘散,像飘飞的棉絮,称为柳絮。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鸟雀不知郊野¹好,穿花²翻恋小庭³中。
注释:¹郊野:城市外面的地方,泛指村镇外面一带地区。²穿花:在花丛中飞来飞去。³小庭:小小庭院。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郊野的美好景色。诗的大意说:村东的青山,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片墨绿的颜色,就像女孩子用来描眉的青黑色的黛墨一般漂亮。一条长溪,溪水蜿蜒曲折地向着远方流去。岸边嫩绿的杨柳开花结籽,微风吹来,片片柳絮随风飘舞。鸟雀不知道郊野外如诗如画的风光这般美好,反而留恋那小小庭院,只是在院内的花丛中飞来飞去。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郊外的春景,后两句借景写情,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表现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

chūnyǒng--gāoháng

qīngshāndàiyuǎncūndōngnèn绿zhǎngliǔfēng

niǎoquèzhījiāohǎo穿chuānhuāfānliànxiǎotíngzhōng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¹,小儿儿节。铜铁炉中翻火焰²,为问何儿猜得?不过几千寒热³。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译文:类人猿进化到人,告别了类人猿的漫长时代。之后,就进步到最早的石器时代。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铁时代,这样的冶炼技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呢?只不过是几千年的事情。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注释:¹石头磨过:把石头磨成石器。石器儿代是人类的“小儿儿节”。²铜铁炉中翻火焰:指青铜器儿代和铁器儿代。青铜器和铁器都要用炉火来冶炼和翻铸。³不过几千寒热:这里作六字句,是此调的一体。赵朴初提出,照词律,这里一般是七字句,当作“不过是几千寒热”,可能写漏一个字。青铜器儿代和铁器儿代只经过几千年,和石器儿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说明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¹,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zhí)庄蹻(qiāo)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yuè)²。歌未竟,东方白。
译文:通读完了二十四史,我已满头白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想起来不过是一些相同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歌声意犹未竟,东方已经曙色初露了。
注释:¹五帝三皇神圣事:传说中国上古有三皇五帝,具体说法不一,总之都被认为是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圣人物。²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跖被古代统治阶级污蔑为“盗”,后来袭称盗跖,春秋儿人。庄蹻,战国儿人。当儿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同书《议兵》称楚国在垂沙一战(前301年)被齐、韩、魏三国打败,将领唐蔑被杀,“庄屩起,楚分而为三四”。流誉,流传名誉。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进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称王。挥黄钺,挥动饰以黄金的大斧。《史记·周本纪》曾说周武王用黄钺斩商纣。这两句是用来概括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被压迫人民的武装斗争。

  此词风格豪放、气象雄浑,更复庄而不板、谐而不谑,其历史跨度,纵贯古今,对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予以概括描绘并深刻评弹,写得博大宏阔,却又似在诙谐谈笑间,隐寓着智者的卓识、仁者的义愤、勇者的信念。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三句是写人类起源和人类历史最初出现的原始社会。世界上原没有什么人类,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双手,从而也就创造了人类本身,由类人猿进化为类猿人、猿人、原始人。“人猿相揖别”,便是从猿到人的一种形象化说法。揖别就是拜别,表示珍重。虽不必实有其事,但写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不能用其他什么“别”来替代。这首句五个字,飘然而来,用以写人类的从无到有,风调尤觉十分相称,应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几个石头磨过”,喻指石器时代。“石器”原是考古学名词,毛主席把它还原为自然形态的“石头”,这就冲破了这一专门名词对创作所带来的局限,大大地开拓了词句的容量。因为无论是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也不管是打制石器还是磨光石器,总而言之,都是“石头”。这样,就把长约二三百万年的整个石器时代纳入六字之中了。“小儿时节”,也是个比喻的说法,指人类的童年时期。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这是写人类历史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但残酷的阶级斗争也就从此开始。“铜铁”两个字,标志着两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铜指铜器时代的奴隶社会,铁指铁器时代的封建社会。冶炼术是个了不起的发明,“铜铁炉中翻火焰”正是写的这一壮丽场景,使我们不禁联想起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为问”犹请问,诗词中常用。“猜得”犹猜中,谓作出结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究竟始于何时,史学界迄无定论。关于后者,尤诸说纷纭,竟有西周、春秋、战国、秦统一、东汉和魏晋等六种之多,所以说“为问何时猜得”。这是朋友间相互讨论时的一种风趣说法。它表示的,不是轻易而是亲切。据写于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原是一个西周封建论者,如果有同志一定要问为什么说“猜”?他老人家满可以回答说,我自己不就是这“猜”的行列里的一员嘛!“不过几千寒热”,是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一时作不出结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横竖不过几千年罢了。按《词律》,这里应为上三下四的七字句,所以赵朴初同志说可能是在“不过”二字下脱落了一个“是”字,“是无心的笔误”(见1978年10月号《诗刊》)。我不以为然。首先,毛主席的真迹俱在,这句写得清清楚楚,无任何涂改迹象。下句的“开口笑”的“口”字脱漏了,但当即作了郑重的添补,未必上一句有脱文就不会觉察。这和毛主席一贯提倡鲁迅先生说的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的精神也是不符合的。第二,《贺新郎》一调原有一百一十四字、一百一十五字和一百一十六字三体。写于1923年的《贺新郎》便是一百一十六字体。这一首虽少一个字,仍自成一体,在词谱上是允许的,不必添字。第三,从艺术角度看,“不过几千寒热”,语健而气足,作“不过是”便显得不那么紧凑。因此,我以为这不是“无心的笔误”,而是有意的精简。

  “人世难逢开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一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但诗人在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欢喜少悲伤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爱少),此句中注入了革命与阶级斗争的含意,诗人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人生当然难逢开口笑了。而且还不仅仅是“难逢开口笑”;还要在人生的战场上一决生死,剑拔弩张,这是指具体的生死存亡的阶级斗争,是指革命是暴动,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自然会有牺牲,会有鲜血。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残杀,在此喟叹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鲜血只能不断唤起革命者的斗争,革命者面对鲜血岂能笑得出声来。

  下阕用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艺术性地浓缩了诗人自己一生读历史书的情形。诗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直潜心读史,不知不觉一下就满头青丝变白雪了。这句诗也透露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刹那青春即逝,转眼就是暮年。

  只记得些斑斑点点,那也不过是几行陈年旧事而已,“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多少人世间匆匆的过客。到底有几人风流人物?诗人虽用的问句,但意思却是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后二句,诗人沉浸在吟咏历史的情景中,歌声意犹未竟。诗人终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剔除了伪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时,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东方白”一句,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吟咏此诗直到天亮,犹如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诗中一句:“吟诗一夜东方白”。二是喻指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

参考资料:
1、 潘强恩 等.《毛泽东诗词全集赏析》:延边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页
2、 吴正裕 等.《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96-98页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译文:三尺长的黄河鲤鱼,通常居住在孟津关一带。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译文:跳不上龙门,就点染额头,归来与凡鱼作伴。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译文:咱们是老相识了,承蒙你慧眼识珠,极力褒奖。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译文:如果今后还有风云际会的可能,希望能青云直上九重天,高居天山之颠。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译文:好男儿仗剑行天下,杯酒向天歌。
洛阳因剧孟,访宿话胸襟。
洛阳因剧孟,访宿话胸襟。
译文:你就是古时候洛阳人名嘴剧孟,我们对床而宿,话古论今。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译文:以前光知道你身段佼好,玉树临风,今夜谈话以后,才知道你韬略深厚。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译文:此次在长安重新见面,此夜一叙,贵比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译文:你是外交副使臣,我在翰林待诏。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译文:真是秀木出于林,风必摧之。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译文:你今天趁兴坐车来访,真有点雪后访戴的意思,但是,你今天居然进我的门了,没有过门不入。
扶摇应借便,桃李愿成阴。
扶摇应借便,桃李愿成阴。
译文:希望有好风相借,一起扶摇上青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译文:咱们谈笑纵横,不输张仪,但是,情况就点不妙啊,有人捣蛋啊,让我想回老家了。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译文:可怜这美好的明月之夜,秋风传来阵阵捣衣声,怎么不叫人伤心肠断呢?

zèngcuīshìláng

bái tángdài 

huángsānchǐ běnzàimèngjīn 
diǎnéchénglóng guīláibànfán 
réndōnghǎi jiànjièchuī 
fēngtāotǎngxiāngjiàn gènglíngkūn 

chángjiànbēijiǔ nánérfāngcùnxīn 
luòyángyīnmèng fǎng访宿huàxiōngjīn 
dànyǎngshānyuèxiù zhījiānghǎishēn 
chángānxiéshǒu zàizhòngqiānjīn 
jūnnǎiyóuxuānzuǒ dāohànlín 
gāofēngcuīxiù tánluòjīngqín 
huízhōuxīng érláimìngjiàxún 
yáoyìngjièbiàn便 táoyuànchéngyīn 
xiàozhāngshé chóuwéizhuāngyín 
shuíliánmíngyuè chángduàntīngqiūzhēn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fén)¹。既祭,行游介山²,回³安邑(yì),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zhì)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wǎng),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译文:汉成帝元延二年农历三月,皇上准备祭地神,于是率领群臣渡过黄河,奔赴汾阴县。祭祀完毕后,一路上游历了臣山,绕过安邑县,瞻望龙门山,游览了盐池,登上了历山。当登上了历山,就可以看到八方荒远之地,寻觅到殷、周的遗址,自然就追思昔时唐尧、虞舜的风尚。而扬雄以为与其仰慕古时的善美风俗,不如自己去建立一种好的风尚,于是回来后就向皇上进献《河东赋》以为讽劝,这篇赋的文辞是:
注释:¹汾阴: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²介山:在汾阴东北,即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的孤山。³回:绕过。⁴安邑:在山西省今夏县西北。⁵龙门:山名。在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省河津市间的黄河上。⁶盐池:在山西省今夏县南。⁷历观:历山,在今山西省运城市。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祇,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祉,饮若神明者,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
伊年暮春,将瘗(yì)¹后土,礼灵祇(qí),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tuí)祉,饮若神明者,盛哉铄(shuò)²乎,越不可载已!
译文: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将要祭地神,祈求神赐福苍生,就赴京师长安之东的汾阴县去朝拜,借此机会留下一件大的功业和不朽的名声,创造祥和的环境,让神降下福泽,而这项活动中敬顺神明之事十分盛美,无法全部记载下来。
注释:¹瘗:埋物祭地。²铄:美也。
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张燿日之玄旄,扬左纛,被云旓。奋电鞭,骖雷辎,鸣洪钟,建五旗。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拂,神腾鬼趡;千乘霆乱,万骑屈桥,嘻嘻旭旭,天地稠㟼。簸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河灵矍踢,爪华蹈襄。遂臻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灵祇既乡,五位时叙,絪缊玄黄,将绍厥后。
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yú),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¹,掉奔星之流旃(zhān)²,彏(jué)天狼之威弧³。张燿日之玄旄(máo),扬左纛(dào),被云旓(shāo)。奋电鞭,骖(cān)雷辎(zī),鸣洪钟,建五旗。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biāo)拂,神腾鬼趡(cuǐ)¹⁰;千乘霆乱,万骑屈(jué)¹¹,嘻嘻旭旭¹²,天地稠(chóu)(áo)。簸(bǒ)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¹³下詟(zhé),跖(zhí)魂负沴(lì)¹⁴;河灵¹⁵(jué)¹⁶,爪¹⁷华¹⁸蹈襄¹⁹。遂臻(zhēn)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灵祇既乡,五位²⁰时叙,絪(yīn)(yūn)玄黄,将绍厥后。
译文:当时皇上命令众臣统一穿戴礼法规定的服饰,准备好天子的车辆,就乘着以翠羽装饰的凤形车,那是用六匹马拉着的非常迅疾的车,挥动着绘有流星的曲柄旗,还有绘有天狼星、弧星的旗帜。张开泛着阳光的黑旗,皇车左边作装饰的彝牛尾或雉尾随风荡起,旌旗下边绣着云纹的飘带也飞舞起来。扬起闪电一般的鞭子,以三匹马拉着有帷盖的大车。敲响大钟,扛起五色旗。让羲和为天子驾车,让颜伦侍奉于车右。车像旋风一般驰过,如神鬼一般来去无踪。成千辆车子如雷鸣般轰隆隆奔驶,上万匹马昂首前进,尽管骑手们都怡然自得,然而已被震得天摇地动,简直要使丘山动荡,泾渭之水沸扬。使传说中的秦神恐惧起来,魂跳出水中,躲在水边的高地旁,河神受到惊动,一掌搭着华山,一足踩着襄山,就这样到达汾阴的行宫。当时四周静谧,众人恭恭敬敬,行步稳重。当神灵享受了祭献,五方之神都在相应的位置,这时显现出一股阴阳协和的天地之气。
注释:¹先景之乘:跑在影子前的车。²旃: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³彏天狼之威弧:天狼,星名。弧,即弧矢星官名,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其中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故有此名。⁴云旓:绣着云纹的飘带。旓,旌旗上的飘带。⁵奋电鞭:扬起闪电一般的鞭子。⁶骖雷辎:以三匹马拉着有帷盖的大车。辎,有帷盖、可载重的车。⁷五旗:五色之旗。⁸羲和:羲氏、和氏,传说是唐虞时掌管天地四时之官。⁹颜伦:古代善御者。¹⁰趡:奔跑。¹¹屈桥:形容壮捷,昂首前进。¹²嘻嘻旭旭:形容自得。¹³秦神:传说秦文公时有个怪物化入丰水,被称为神。¹⁴跖魂负沴:魂跳出水中,躲在水边的高地旁。跖,跳跃。沴,原指水流不畅,引申为阻挡水的高地。¹⁵河灵:河神。¹⁶矍踢:形容受到惊动。¹⁷爪:古“掌”字。¹⁸华:华山。¹⁹襄:襄山,《汉书》作“衰”,但“蹈襄”与“矍踢”协韵,所以“衰”字不确。²⁰五位:五方之神。
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洒沈灾于豁渎兮,播九河于东濒。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宁。汩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垓下与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崝。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叱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参天地而独立兮,廓汤汤其亡双。
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乎介山。嗟文公¹而愍(mǐn)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洒沈灾²于豁渎(dú)³兮,播九河于东濒。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瞰(kàn)帝唐之嵩高兮,眽(mò)隆周之大宁。汩(gǔ)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nì)(gāi)与彭城。濊(huì)南巢之坎坷兮,易豳(bīn)(qí)¹⁰之夷平。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yáo)(zhēng )。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wěng)泛沛以丰隆。叱(chì)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参天地而独立兮,廓汤汤其亡双。
译文:这时天子缓缓步行,四处游览,悠然自得,观看臣山。于是就嗟叹晋文公奖赏功臣而怜悯臣子推,又觉得大禹治水时凿通龙门山十分辛勤,他疏通河道,分流洪水,把分散的黄河九道的水都引到东海之滨。接着登上历山向远处嘹望,姑且漫游往来。很高兴地看到古代留下的好风尚,在这虞舜耕作过的地方游玩。再远望唐尧的高大形象,并注视昌盛的周王朝所出现的太平岁月。真是越向前越留恋而舍不得离去,又斜视项羽兵败的垓下与他曾建都的彭城。看到了夏桀的流放地南巢荒芜而坎坷不平,也高兴地看到周王朝的发祥地豳地与岐山十分平坦。乘着翠龙马而过了黄河,登上了高峻的华山。云朵涌起而来相迎,雨露淅淅沥沥地向下降,云层聚集,四周寂寞清泠,幽暗不明,云神布起了浓厚的乌云。在此呵叱风神向南向北,还吆喝雨神向东向西,皇上与天地三者相等而独立于世,在这空阔旷大中是独一无二的。
注释:¹文公: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²沈灾:洪水。³渎:江、河、淮、济四渎。⁴九河:古人将黄河自孟津以下分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九道。⁵眽:视。⁶垓下:项羽失败处,在今安徽省灵璧市东南。⁷彭城:项羽之都,今江苏省徐州市。⁸南巢:汤放逐桀之处。⁹豳:邑名,在今陕西省彬县东北。¹⁰岐: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建乾坤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逾于穆之缉熙兮,过《清庙》之雝雝;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既发轫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建乾坤¹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丽钩芒与骖蓐(rù)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逾于穆之缉熙²兮,过《清庙》之雝(yōng)雝;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既发轫(rèn)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
译文: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归来,再包容整个中华民族史中的汉王朝,那么前人又哪里够得上与汉王朝比功业。从“乾”、“坤”二卦得吉兆,亦获得“乾”的六爻全部吉兆。让东方之神与西方之神并驾拉车,让玄冥与祝融也陪着拉车。勉励众神领先开路,发扬六经的精义,用以颂扬帝业的伟大。汉王朝的功德已超过了昌盛的周王朝,超越了五帝在远古年代的业绩,追随着上古三皇的崇高功绩。既然我们已经在这平坦的道路上启动车子,有谁说路远而不能跟上?
注释:¹乾坤:《周易》中的两卦名。²缉熙:光明。

  《河东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创作的一篇赋,是作者“四大赋”之一。此赋先写赴祭的壮观,再叙汉成帝的游历,最后才通过夸赞大汉圣皇丰功伟业而勉励汉成帝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向唐尧虞舜学习。全赋虽较短,但与“四大赋”其余三赋一样用意曲折而铺陈委婉。

  此赋篇幅虽短而结构极有层次,正文前的序曲为叙述而用长短自如的散体,委婉地指出了汉成帝到汾阴的目的。正文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天子帅群臣,仪队威盛而庞大,前往汾阴宫,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大汉天子之威灵,以描写带出叙述,其句法本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而尤为谐整,读之如见一路逶迤情状。

  第二、三部分为抒情而借用骚体,颇有一唱三叹之致。其中,第二部分写汉天子浮游周览,役使群神,观览古圣帝王的遗迹而发为嗟叹,而“簸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河灵矍踢,爪华蹈襄”数句铸词奇崛,遂成模式,时地人物,无施不可。

  第三部分就汉天子归来,极力赞颂汉德广大,以为前古未有,尧舜禹汤周皆不在话下,直可追蹑三皇,希踪五帝,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汉代的隆盛和士大夫的自豪与信心。

  全赋变飘缈沉郁为欣然欢快,以喜悦之情怀古,已非汉成帝出行和祭祀前后的壮观场面的直接再现,显示了远古帝王的行为及其治理下层的社会局面,而又无形中虚化了成帝的心境,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了汉成帝对唐尧、虞舜风习的向往,勉励汉成帝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向唐尧虞舜学习。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 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54-263
2、 别山.汉赋五大家.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04-10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