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虏欲南窥,扬兵护朔陲。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
劲虏欲南窥,扬兵护朔陲。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
野饯回三杰,军谋用六奇。云边愁出塞,日下怆临岐。
野饯回三杰,军谋用六奇。云边愁出塞,日下怆临岐。
拔剑行人舞,挥戈战马驰。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
拔剑行人舞,挥戈战马驰。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

jiànzhàoshàngshūshèshǐshuòfāngjūn--tǐng

jìnnánkuīyángbīngshuòchuízhàoyáoníngyìndèngfēnhuījiànhuísānjiéjūnmóuyòngliùyúnbiānchóuchūsāixiàchuànglínjiànxíngrénhuīzhànchímíngniánlínshàngchōngguóhuà

苏颋

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1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一自萧关¹起战尘,河湟(huáng)²隔断异乡³春。
译文: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注释:¹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北。²河湟: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³异乡:此谓异域。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译文: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人。

  前两句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说明了吐蕃借唐朝内乱乘机攻占河湟的历史事实。萧关当时为河湟与内地之间重要军事关塞。萧关一陷,河湟阻绝,诗中用“隔断异乡春”形象地表明河湟与内地音讯不通,处于西地分裂局面的状况。此处,“春”者,非仅言季节或气候,更是指民族习惯,民族情感而言。郎士元《送李将军赴邓州》诗中有“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是偏重于对边地气候环境的特征来说的。司空图在“春”字之前,冠上“异乡”,再形容为“隔断”,足见其非仅言河湟气候与内地不同,而是欲为读者指出,处于吐蕃统治下的河湟地区,人们已无法感受唐朝教化,况“蕃音虏曲直难分”,汉人也逐渐蕃化,民族感情亦渐消失,十分让人伤痛啊。句中“一自”和“隔断”包含时间的先后,也是事件的因果,暗含了诗人对分裂局面的沉痛心情。

  后两句写诗人对汉儿学胡语感到不幸和痛心。“汉儿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写出诗人为之痛心,为之落泪的不幸事实。本来,华夷杂居,彼此感化,是很正常的,亦为史书或诗文所常见。“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胡儿向化新长成,犹自千回问汉王”。都反映了彼此和睦相处的情况。然而,这首诗中诗人所悲叹的是,因为长期沦陷,河湟汉儿已是语言改变,民族情感淡薄。诗人对此痛心嫉首,扼腕叹息。南宋陆游《送范舍人归朝》:“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时思此气生瘿。”写处于金朝统治的开封,汉家儿童的语言变化,与司空图反映的是同一种情况。

  这首诗不重叙事,而在抒发感慨,寄寓情怀。四句中,前半偏重虚写,指出河湟失陷局势;后半采用实写,选用一典型事例作结,引出失地所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是河湟长期失陷的结果,引人深思。诗人很少运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汇来表现情感,但从“一自”、“却”等表时间和转折意义的词中,可以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强烈的感受。这种悲慨的诗风,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1、 孙育华.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908
2、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部分).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669

huángyǒugǎn--kōng

xiāoguānzhànchénhuángduànxiāngchūn

hànérjǐnzuòérquèxiàngchéngtóuhànrén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忆昔西池¹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²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译文:回想当年在西池欢聚畅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可自从分别以后一封书信都没有。即使像往常那样欢见,也不可能再像当初那般了。
注释:¹西池:指北宋汴京金明池。当时为贵族游玩之所。²寻常:平时,平常。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安稳¹锦衾(qīn)²今夜梦,月明好渡(dù)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³。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译文: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或许能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与好友会晤。尽管欢互欢思也不要问近况如何,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管落花命运如何。
注释:¹安稳:布置稳当。²锦衾:锦缎被子。³何如:问安语。⁴情知:深知,明知。

  这是一首怀旧相思之作。开端直叙往昔在京邑文酒诗会,欢情良多,“别来”转入当今亲旧星散,音容茫然。“寻常”二句,以往常反衬现实,言外充满人事变迁之慨。换头言旧知无信,唯有求之梦寐。而梦中相遇,休问何如,紧承“不如初”意脉。收拍以“春去”、“花无”回答,言外美景已逝、好事成空,前路黯然。

  该词曲笔传情,以乐写哀,将沉痛的思念寄托在平淡的语句和豁达的理性思考之中,在同类题材的词作中显得别致新颖,发人深思。许昂霄《词综偶评》谓“情知春去后”二句,“淡语有深致,咀之无穷。”

  首句“忆昔西池池上饮”,就点明了地址。西池即金明池,在汴京城西,故称西池,为汴京著名名胜,每逢春秋佳日,游客如云,车马喧阗,极为繁盛。作者回忆当年和朋友们在此饮酒,有多少欢娱的事值得回忆。晁冲之的从兄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之一。晁冲之本人与苏轼、苏辙及“四学士”不但在文学上互相来往,在政治上也很接近,属于所谓旧党体系。“昔”指的是宋哲宗元祐年间。这时旧党执政,晁冲之与“二苏”及“四学士”等常在金明池同游、饮酒。他们志趣相投,性情相近,欢聚一起,纵论古今,何等欢乐。

  种种乐事都浓缩在“多少”二字中了。至今回忆,无限留恋。但好景不常,随着北宋新旧党争的此伏彼起,他们的文期酒会也如云散烟消。“年年”也不是每年如此,只是指元祐元年(1086)至元祐八年(1093)这短短八年而已。元祐元年,哲宗初立,神宗母宣仁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苏轼等人各有晋升。元祐八年,宣仁太后死,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章惇执政,排斥旧党。同年八月,苏轼被贬定州。哲宗绍圣元年,即元祐九年,“二苏”及“四学士”先后相继连续被贬。晁冲之虽只作了个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今河南密县东)。从此,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晁冲之在隐居生活中对旧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能忘怀,时深眷念。朋友们已不能像往年一样在西池池上饮酒了,如果能凭鱼雁往来,互倾积愫,也可聊慰离怀。然而不能够。

  “别来不寄一行书。”昔日朋友星离云散之后,竟然雁断鱼沉,连一行书也没有,意似责备朋友之无情,但这里的“不寄”似应理解为“不能寄”,因为这些被贬谪的人连同司马光一起大都被列入“元祐党籍”到了贬所,还要受到地方主管官员的监督。如再有结党嫌疑,还要追加罪责。在新党这种高压政策统治下,所谓旧党人物惟有潜身远祸,以求自保。哪里还敢书信往来,互诉衷肠,给政敌以口实呢?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这两句似是假设语气,“寻常”不是指元祐九年以前,因为前三句已由过去的得意、聚合写到当时的失意、分离,在结构上似乎不致忽然插进两句倒过去又写聚合相见。这两句是说,像当时各人的政治处境来说,即使能寻常相见,但都已饱经风雨,成了惊弓之鸟,不可能像当初在西池那样纵情豪饮,开怀畅谈,无所顾忌了;只能谨小慎微地生活下去,以免再遭迫害。凡是受过政治风波冲击、饱经患难的人对此当有深刻体会。

  下片从往事的回忆写到个人目前的处境和想法。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下片前两句是说,今夜只能在锦屏围障着卧榻上安全做梦了,月色明亮正好伴我渡过险恶的江湖。

  这两句说的很富有诗意,内中却藏着一段沉郁的情思。政治环境既然如此险恶,把人逼到息交绝游的地步,他现在只能在锦屏围障着的七尺卧榻上得到一点安全感,在那上面做着自己的梦了。当此之际,在罗网而无羽翼的处境下,词人既然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好梦,自然也祝愿故人梦魂趁今夜月明,“好渡江湖”,飞来相会。这是对故人命运的关注,患难之交相濡以沫,却以欢畅的语气出之,何异含着热泪的微笑。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末三句是说,不要问相思会有什么结果。谁都知道春天过后,花落无人能管。

  “相思休问定何如”,仍是悬想和梦中故人相见后的情景,大家深知彼此眼前处境。下面接着抒发他的感叹:春天都已经过去了,落花的命运还堪问吗?这个“春天”是政治上的春天,“落花”是指他们一班受风雨摧残的同道。这两句比喻,含义显豁,但因为情深语痛,故不觉浅露。

  这首词由欢聚写到分离,由分离写到梦思,由梦中相见而不愿相问,归结到春归花落,不问自明。笔法层层转进,愈转愈深,愈深则愈令人感慨不已。内容伤感凄楚而情调开朗乐观,这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144
2、 李索主编..宋词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137

línjiāngxiān ·西chíchíshàngyǐn

cháochōngzhī sòngdài 

西chíchíshàngyǐn niánniánduōshǎohuān biéláihángshū xúnchángxiāngjiànliǎo yóudàochū 
ānwěnjǐnqīnjīnmèng yuèmínghǎojiāng xiāngxiūwèndìng qíngzhīchūnhòu guǎnluòhuā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译文:东郊局势艰危还没有解除,朝中如裴判官你这样的忠义之人太稀少了。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译文:你不幸落到叛军手里,仍然能够守节不移、忠义报国。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卷帘落对酒,上马雪沾衣。
译文:我与裴判官卷帘望山,举杯对饮,上马时激起的雪花打到衣服上。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却向嫖(piáo)(yáo)¹幕,翩(piān)翩去若飞。
译文: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风度翩翩就像要飞一样。
注释:¹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sòngpéipànguānzéizhōngzàiguīyáng--céncān

dōngjiāowèijiěwéizhōngshìjūnluòchénnéngchíhànjiéguī

juǎnliánshānduìjiǔshàngxuězhānquèxiàngpiáoyáopiānpiānruòfēi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登兹¹楼以四望兮,聊²(xiá)³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guǎ)。挟清漳(zhāng)之通浦(pǔ)兮,倚曲沮(jū)之长洲。背¹⁰(yǎn)¹¹之广陆¹²兮,临皋(gāo)(xí)之沃流¹³。北弥陶牧¹⁴,西接昭丘¹⁵。华实蔽野¹⁶,黍(shǔ)(jì)盈畴(chóu)¹⁷。虽信美¹⁸而非吾土¹⁹兮,曾何足以少留²⁰
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注释:¹兹:此。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²聊:姑且,暂且。³暇日:假借此日。暇:通“假”,借。⁴销忧:解除忧虑。⁵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⁶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仇,匹敌。⁷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挟,带。清漳,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⁸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长洲,水中长形陆地。⁹背:背靠,指北面。¹⁰坟:高。¹¹衍:平。¹²广陆:广袤的原野。¹³临皋隰之沃流: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¹⁴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¹⁵昭丘: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¹⁶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¹⁷黍稷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¹⁸信美:确实美。¹⁹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²⁰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暂居一段。曾,竟。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遭纷浊(zhuó)而迁逝¹兮,漫逾(yú)纪以迄今²。情眷(juàn)³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jiàn)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jīn)。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cén)。路逶(wēi)(yí)而修迥(jiǒng)兮,川既漾(yàng)而济深。悲旧乡之壅(yōng)¹⁰隔兮,涕(tì)¹¹横坠而弗禁¹²。昔尼父¹³之在陈兮,有归欤(yú)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¹⁴,庄舄(xì)显而越吟¹⁵。人情同于怀土兮¹⁶,岂穷达而异心¹⁷
译文:(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注释:¹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²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³眷眷:形容念念不忘。⁴任:承受。⁵凭:倚,靠。⁶开襟:敞开胸襟。⁷蔽荆山之高岑: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⁸路逶迤而脩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迥,远。⁹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¹⁰壅:阻塞。¹¹涕:眼泪。¹²弗禁:止不住。¹³尼父:指孔子。¹⁴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¹⁵庄舄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¹⁶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¹⁷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惟日月之逾迈兮¹,俟(sì)河清其未极²。冀王道之一平³兮,假高衢(qú)而骋力。惧匏(páo)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xiè)之莫食。步栖(qī)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nì)。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¹⁰。兽狂顾以求群¹¹兮,鸟相鸣而举翼¹²,原野阒(qù)其无人¹³兮,征夫行而未息¹⁴。心凄怆以感发¹⁵兮,意忉(dāo)(dá)而憯恻¹⁶。循阶除而下降¹⁷兮,气交愤于胸臆¹⁸。夜参半而不寐¹⁹兮,怅盘桓以反侧²⁰。 
译文: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注释:¹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²俟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河,黄河。未极,未至。³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⁴假高衢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高衢:大道。⁵惧匏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⁶畏井渫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⁷步栖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⁸白日忽其将匿: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⁹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¹⁰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¹¹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 狂顾:惊恐地回头望。¹²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¹³原野阒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静寂。¹⁴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¹⁵心凄怆以感发: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¹⁶意忉怛而憯恻: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¹⁷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除,台阶。¹⁸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¹⁹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²⁰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这篇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此赋有如下特点: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

  三、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朗朗上口。

  四、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这篇赋体貌高度精练,情思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436-439
2、 巨 才.辞赋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56-57

dēnglóu

wángcàn liǎnghàn 

    dēnglóuwàng liáoxiáxiāoyōu lǎnzhīsuǒchǔ shíxiǎnchǎngérguǎchóu xiéqīngzhāngzhītōng zhīchángzhōu bèifényǎnzhīguǎng广 língāozhīliú běitáo 西jiēzhāoqiū huāshí shǔyíngchóu suīxìnměiérfēi céngshǎoliú 

    zāofēnzhuóérqiānshì mànjīn qíngjuànjuànérhuái怀guī shúyōuzhīrèn píngxuānjiànyáowàng xiàngběifēngérkāijīn píngyuányuǎnér jīngshānzhīgāocén wēiérxiūjiǒng chuānyàngérshēn bēijiùxiāngzhīyōng héngzhuìérjìn zhīzàichén yǒuguīzhītànyīn zhōngyōuérchǔzòu zhuāngxiǎnéryuèyín rénqíngtónghuái怀 qióngérxīn 

    wéiyuèzhīmài qīngwèi wángdàozhīpíng jiǎgāoérchěng páoguāzhīxuán wèijǐngxièzhīshí chí báijiāng fēngxiāoérbìngxīng tiāncǎncǎnér shòukuángqiúqún niǎoxiāngmíngér yuánrén zhēngxíngérwèi xīnchuànggǎn dāoércǎn xúnjiēchúérxiàjiàng jiāofènxiōng cānbànérmèi chàngpánhuánfǎn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huáng)¹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qú)²,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pīng)³
译文: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注释:¹凤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²芙蕖:荷花。³娉婷:姿态美好,此指美女。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¹弄哀筝²,苦含情,遣(qiǎn)谁听!烟敛(liǎn)云收,依约是湘灵³。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译文: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注释:¹江上:宋袁文《瓮牖闲评》引作“筵上”。²筝:弦乐器,木制长形。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³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jiāngchéng ·jiāngjǐng

shì sòngdài 

shàngzhāngxiāntóng shíwéntánzhēng

fènghuángshānxiàchūqíng shuǐfēngqīng wǎnxiámíng duǒ kāiguòshàngyíngyíng chùfēiláishuāngbái yǒu pīngtíng 
wénjiāngshàngnòngāizhēng hánqíng qiǎnshuítīng yānliǎnyúnshōu yuēshìxiānglíng dàizhōngxúnwèn rénjiàn shùfēng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