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fèngshèngzhìchūntáiwàngyīngzhì--tǐng

zhuàngtiānzhīshénmíngwángzhězháijūnchéngfēilóngdēng怀huái

yuánquēzhūguāngyànhéngshāncuìwēiqiānliúzuòbiǎoxiànkāichéng

jiùzàihuángjiāwéixīnhuáyúnliánsuǒshànghéngshǔ

gèngshízhōngwàngxiésānyuècāngchíyáoshuǐwànniánqīngshùzhuìxīnhuā

bàoyíngguóchánghòurénxiānzhàdōngzhūhóu西qín

xiányángběibǎnnánwèijīnshīshūfénruòsànxuéshìgāoshējiāoměirén

shìwǎngzhōujīngyuǎnchūnháiànpínggāoróngguānàishēnwéishěng

yuèyànchénfāngqīngchuīyáoyáotáichénwéngěnggěngzhàotiānhuí

wèishìchéntiǎnzòushēngchéngfèngniǎolái

苏颋

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1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甲申¹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zhāi)仙客²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³,予赋瀑布谣。
译文:甲申年秋八月十六日夜晚,我梦见与仙客贯云石游览庐山,分别赋诗一首,贯云石写了《彭郎词》,我写了《瀑布谣》。
注释: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一名匡庐。¹甲申:即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²酸斋仙客:元代散曲家贯云石之号。³彭郎词:即《梦中贯酸斋彭郎词》:“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扫。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陈衍辑《元诗纪事》卷四四)。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银河忽如瓠(hù)¹决,泻诸五老之峰²前。
译文:银河忽然像黄河决堤一样,在五老峰前倾泻而下。
注释:¹瓠子:黄河堤坝名,在今河南濮阳,汉武帝时曾决堤。²五老峰:在庐山东南,像五位老人并肩耸立,因此得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我疑天孙¹织素练,素练脱轴(zhóu)垂青天。
译文:我怀疑是天上织女在织白绢,白绢离开织女衣袖从青天垂落下来。
注释:¹天孙:即织女,相传是玉帝的孙女。一作“天仙”。素:白色。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便欲手把并(bīng)州剪¹,剪取一幅玻璃烟。
译文:就想着手拿一把并州剪,剪下一幅玻璃烟雨。
注释:¹并州剪:锋利的剪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生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亦可简称并刀、并剪等。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相逢云石子¹,有似捉月仙²
译文:恰好遇到了贯云石,他好像仙人李白一样。
注释:¹云石子:即贯云石。²捉月仙:这里指李白。洪迈《容斋随笔》载,李白酒醉泛舟,俯身去抓水中之月,溺水而死,后世称为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¹吸海枯桑田。
译文:他夜里无酒解渴,便骑着鲸背,把海水吸干,使大海变成桑田。
注释:¹骑鲸:骑鲸背遨游海上,李白曾自署为“海上骑鲸客”。相传李白骑着鲸鱼升天成仙。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¹倒挂清泠渊²
译文:海水居然化作十万丈瀑布像美玉彩虹般,倒挂在清澈的水潭上。
注释:¹玉虹:形容瀑布像美玉彩虹般。²清泠渊:清澈的水潭。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¹城下树。
译文: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
注释:¹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城苍(cāng)¹失江路²
译文: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
注释:¹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²失江路:意谓江城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夜深江月弄清辉¹,城上人歌月下归;
译文: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洁,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注释:¹清辉:皎洁的月光。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一阕(què)¹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jí)²去如飞。
译文:一串长长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可舟子荡起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
注释:¹阕:乐曲终止。²短楫:小船桨。

  首联“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点染停舟的地点及周围的氛围。先用倒装句写出,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的意境。诗人先以“岳阳城下树”做为定点,然后,才移动他的视点,从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写听觉的远闻、近闻,视觉的远观、近观,从左右远近俯仰的转向,描摹岳阳城外的月光城色,倾听城内的晚钟和城上的晚唱,这一切都显得洒脱,旷达,毫无贬途中的黯然神伤之情。诗人先从钟声写起,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遐想,他是在贬谪途中于城外闻城内的“钟声”,这“钟声”令诗人无法闲卧孤舟,那么诗笔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联“正见空江明月来,云城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城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继而颔联描绘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辉,城上人歌月下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忽然城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这歌声与城里钟声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钟与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弥漫无际。

  结联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城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参考资料:
1、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8-9

wǎnyuèyá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wényuèyángchéngzhōng zhōuyuèyángchéngxiàshù 
zhèngjiànkōngjiāngmíngyuèlái yúnshuǐcāngmángshījiāng 
shēnjiāngyuènòngqīnghuī shuǐshàngrényuèxiàguī 
quèshēngchángtīngjìn qīngzhōuduǎnfēi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¹林。
译文:翡翠鸟栖息于南海之滨,雌雄相伴比翼树林间。
注释:¹珠树:即三珠树,古代传说中的树名。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译文:哪里知道美人的心思,对它的珍爱不下于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译文:在炎热的南国被杀害,珍丽的羽毛被放在宫殿之中。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yǐ)(nǐ)¹光首饰,葳(wēi)(ruí)²烂锦衾。
译文: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
注释:¹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²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岂不在遐远,虞(yú)¹²忽见寻。
译文:难道南海还不算遥远么,可是猎人们还是罗网追杀而来。
注释:¹虞:虞人(周礼执掌打猎的官名)。²罗:罗网。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译文:因为自己有才华,却反被才华所累,可叹这珍禽翡翠鸟也遭此厄运!

gǎ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sān--chénziáng

fěicuìcháonánhǎixióngzhūshùlínzhīměirénjiāoàihuángjīn

shāshēnyánzhōuwěitángyīnguāngshǒushìwēiruílànjǐnqīn

zàixiáyuǎnluójiànxúnduōcáixìnwèilèitànzhēnqín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一城秋雨豆花凉¹,闲倚(yǐ)平山²望。不似年时³(jiàn)湖上,锦云香,采莲不语荷花荡。西风雁(yàn)行,清溪渔唱,吹入沧(cāng)
译文: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注释: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鉴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¹秋雨豆花凉:指豆花雨,俗以农历八月雨为豆花雨。²平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瘦西湖北蜀冈上。³年时:从前。⁴锦云:如锦的彩云,比喻缤纷的荷花。⁵吹:传。⁶恨:遗憾。⁷沧浪:此谓深绿色的湖水。

  前二句点明此曲创作时令、地点。豆荚本已藤萎叶枯,委地零落,幸得秋时之雨滋润,故得重绽新花。“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闲。”两句写景,苍茫寥廓而凄凉,“平山”两字确定写作的地点是扬州,时间是秋末豆子开花的季节,而满天秋雨增加了迷茫的色彩。一个“闲”字,写出了当时之倚态,“望”字点出诗不之身在高处。诗不的心境在一倚一望当中自然流露了出来。读者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凭依在平山堂的栏杆上那满面愁苦惶惑的表情。

  三、四、五句,从写眼前之景转到对已逝岁月的回忆。“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不晤荷花荡。”镜头一转,作者的思绪飘回到遥远的当年和遥远的绍兴鉴湖。时空转换到那段快乐的生活情境上。湖面上有花团锦簇、翠叶送爽、红花飘香,仙境一般的画面。几位年轻好友指点江山的情景和当下独自凭倚栏杆面对潇潇秋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抒发作者对友不的思念。

  后三句作者由回忆昔时友不的欢聚情景回到现实,抒发苦闷心情。“西风雁行,清溪渔唱”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实景。远处一行大雁在秋风中艰难飞行,也象征作者到处漂泊的不生状况。“清溪”是作者面对的河流,那里传来渔父的歌声更加重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他的无限感慨好像被这西风中的歌声吹进了沧浪水中一般。“吹恨”是典故满用,是要把自己的幽怨愤懑之情随着秋风而完全抛弃,完全吹入到那沧浪的清水中。作者写渔父短歌,表达出一种寄身山水,浪迹江湖,与世无争的不生态度,抒写的也是一种归隐退逸的情怀。这三句诗感物思不、伤怀,寄寓十分深厚。

  全篇所表现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怀远寄友的范围,曲折地表现了元代统治下知识分子普遍的坎坷不生和备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广的内容。小令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现境,中间是对往事的回忆,时空有两次大的转换,从现实到过去再回到现实,由眼下的扬州到遥远的绍兴再回到眼前,这种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的时空转换扩展了时空和表达情感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70
2、 毕宝魁.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289

xiǎotáohóng··chéngqiūdòuhuāliáng--zhāngjiǔ

chéngqiūdòuhuāliángxiánpíngshānwàngshìniánshíjiànshàngjǐnyúnxiāngcǎiliánrénhuādàng西fēngyànxíngqīngchàngchuīhèncānglàng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晚艳¹出荒篱(lí)²,冷香³(zhù)秋水
译文:荒芜的篱笆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注释:¹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²荒篱:指荒芜的篱笆。³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⁴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⁵秋水:神色清澈。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忆向¹山中见,伴蛩(qióng)²石壁里。
译文: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¹向:从前,往昔。 ²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参考资料:
1、 公羽.傲霜斗雪·菊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22页
2、 胡正山 陈立君.花卉鉴赏辞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3月第1版:第698页

--wángjiàn

wǎnyànchūhuānglěngxiāngzheqiūshuǐ

xiàngshānzhōngjiànbànqióng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