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
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表如见者,
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表如见者,
莫若乎史。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君诰臣箴,
莫若乎史。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君诰臣箴,
觚编毫络。前书后经,规善鉴恶。国之大章,如何寝略。
觚编毫络。前书后经,规善鉴恶。国之大章,如何寝略。
呜呼!贞观多吁,永徽多俞。廷日发论,殿日发谟。
呜呼!贞观多吁,永徽多俞。廷日发论,殿日发谟。
牙孽不作,鸟鼠不除。论出不盖,谟行不纡。楹然史臣,
牙孽不作,鸟鼠不除。论出不盖,谟行不纡。楹然史臣,
蛇然史裾。瞠瞠而视,逶逶而窭。翘笔当面,决防纳污。
蛇然史裾。瞠瞠而视,逶逶而窭。翘笔当面,决防纳污。
不梏尔智,不息我愚。执言直注,史文直敷。
不梏尔智,不息我愚。执言直注,史文直敷。
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圣牍既多,尧风不浅。
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圣牍既多,尧风不浅。
颂编坦轴,君出臣显。若俨见旒,若俯见冕。无闲殿旷廷,
颂编坦轴,君出臣显。若俨见旒,若俯见冕。无闲殿旷廷,
无尸安素宴。三皇不亡,五帝不翦。太宗得之,史焉斯展。
无尸安素宴。三皇不亡,五帝不翦。太宗得之,史焉斯展。
暨乎后相图身,天子专问。我独以言,史不得近。
暨乎后相图身,天子专问。我独以言,史不得近。
丘明见嫌,倚相在摈。秉笔如今,随班不进。班退史归,
丘明见嫌,倚相在摈。秉笔如今,随班不进。班退史归,
惘然畴依。奏问莫睹,嘉谟固稀。取彼诰命,禄为国肥。
惘然畴依。奏问莫睹,嘉谟固稀。取彼诰命,禄为国肥。
炯哉时皇,言必成章。德宣五帝,道奥三皇。如何翌臣,
炯哉时皇,言必成章。德宣五帝,道奥三皇。如何翌臣,
嚵肉嗜fI.觜距磨抉,楅衡拘长。控截僚位,占护阳光。
嚵肉嗜fI.觜距磨抉,楅衡拘长。控截僚位,占护阳光。
垣私藩已,远史廋唐。俾德音嘉访,默缩暗亡。咽典噤法,
垣私藩已,远史廋唐。俾德音嘉访,默缩暗亡。咽典噤法,
盖圣笼昌。曷以致此,史文不张。后必非笑,将来否臧。
盖圣笼昌。曷以致此,史文不张。后必非笑,将来否臧。
谓乎殿空扆逸,朝懵廷荒。不知奸蔽,文失汪洋。
谓乎殿空扆逸,朝懵廷荒。不知奸蔽,文失汪洋。
有贞观业,有永徽纲。亦匿匪见,亦寝匪彰。赖有后臣,
有贞观业,有永徽纲。亦匿匪见,亦寝匪彰。赖有后臣,
斯言不佞。伊尹真心,太甲须圣。事既可书,史何不命。
斯言不佞。伊尹真心,太甲须圣。事既可书,史何不命。
乃具前欺,大陈不敬。曰逐史之喻,请以物并。
乃具前欺,大陈不敬。曰逐史之喻,请以物并。
且十夫树杨,一夫欲竞。栽既未牢,摒岂能盛!帝业似栽,
且十夫树杨,一夫欲竞。栽既未牢,摒岂能盛!帝业似栽,
逐史似摒。穆宗怃然,若疚若bM.昔何臣斯,隐我祖正。
逐史似摒。穆宗怃然,若疚若bM.昔何臣斯,隐我祖正。
不传亲问,不写密诤。孰示来朝,以光神政。
不传亲问,不写密诤。孰示来朝,以光神政。
由是天呼震吸,征奔召急。史题笔来,叱廷而入。
由是天呼震吸,征奔召急。史题笔来,叱廷而入。
端耳抗目,不撝不挹。獬豸侧头,螭虬摆湿。握管绝怡,
端耳抗目,不撝不挹。獬豸侧头,螭虬摆湿。握管绝怡,
当殿而立。君也尽问,臣也倒诚。磊磊其事,镗镗其声。
当殿而立。君也尽问,臣也倒诚。磊磊其事,镗镗其声。
大何不显,细何不明。语未绝绪,史已录成。谓之何书,
大何不显,细何不明。语未绝绪,史已录成。谓之何书,
以政纪名。伊纪清芳,可昭典坟。古师官鸟,昔圣官云。
以政纪名。伊纪清芳,可昭典坟。古师官鸟,昔圣官云。
方之我后,录里书分。录有君法,书有君文。君法君文,
方之我后,录里书分。录有君法,书有君文。君法君文,
在圣政纪云。殿无闲时,廷无旷日。云诹波访,倦编刓笔。
在圣政纪云。殿无闲时,廷无旷日。云诹波访,倦编刓笔。
君劬臣劳,上讨下述。惟勤惟明,在圣政纪出。至德何比,
君劬臣劳,上讨下述。惟勤惟明,在圣政纪出。至德何比,
至教焉如?孰窥孰测,外夷内储。谓君有道乎,臣有谟欤?
至教焉如?孰窥孰测,外夷内储。谓君有道乎,臣有谟欤?
有道有谟,在圣政纪书。一体列秩,同力翼戴。祈福去邪,
有道有谟,在圣政纪书。一体列秩,同力翼戴。祈福去邪,
绝防无碍。国章可披,唐文可爱。善咨不偷,嘉论不盖。
绝防无碍。国章可披,唐文可爱。善咨不偷,嘉论不盖。
不偷不盖,在圣政纪载。谅夫!总斯不朽,可悬魏阙。
不偷不盖,在圣政纪载。谅夫!总斯不朽,可悬魏阙。
愚得是言,非讪非伐。实谓医臣浑沌,开君日月。
愚得是言,非讪非伐。实谓医臣浑沌,开君日月。
妖物雰死,天文光发。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蹶。
妖物雰死,天文光发。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蹶。

shèngzhèngsòng--lái

sānhuángshūyǒushèngyǒushénfēngxiāojiàoshīshēngláizhǐdiǎnwánjiānàosānhuángshízuòshízhìchéngtiānzàohūnyánfēipáiwénshèng齿chǐbiǎobiǎojiànzhěruòshǐshìzhīshéngxiūjiézhèngjiǎnruòjūngàochénzhēnbiānháoluòqiánshūhòujīngguīshànjiànèguózhīzhāngqǐnlüèzhēnguānduōyǒnghuīduōtínglùn殿diànnièzuòniǎoshǔchúlùnchūgàixíngyíngránshǐchénshéránshǐchēngchēngérshìwēiwēiérqiàodāngmiànjuéfángěrzhìzhíyánzhízhùshǐwénzhícàncàncháodiǎnluòluòtíngjiǎnshèngduōyáofēngqiǎnsòngbiāntǎnzhóujūnchūchénxiǎnruòyǎnjiànliúruòjiànmiǎnxián殿diànkuàngtíngshīānyànsānhuángwángjiǎntàizōngzhīshǐyānzhǎnhòuxiāngshēntiānzizhuānwènyánshǐjìnqiūmíngjiànxiánxiāngzàibìnbǐngjīnsuíbānjìnbān退tuìshǐguīwǎngránchóuzòuwènjiāgàomìngwèiguóféijiǒngzāishíhuángyánchéngzhāngxuāndàoàosānhuángchénchánròushìffII..juéhéngzhǎngkòngjiéliáowèizhànyángguāngyuánfānyuǎnshǐsōutángyīnjiā访fǎngsuōànwángyàndiǎnjìngàishènglóngchāngzhìshǐwénzhānghòufēixiàojiāngláifǒuzāngwèi殿diànkōngcháoměngtínghuāngzhījiānwénshīwāngyángyǒuzhēnguānyǒuyǒnghuīgāngfěijiànqǐnfěizhānglàiyǒuhòuchényánnìngyǐnzhēnxīntàijiǎshèngshìshūshǐmìngnǎiqiánchénjìngyuēzhúshǐzhīqǐngbìngqiěshíshùyángjìngzāiwèiláobǐngnéngshèngshìzāizhúshǐshìbǐngzōngránruòjiùruòbbMM..chényǐnzhèngchuánqīnwènxiězhēngshúshìláicháoguāngshénzhèngyóushìtiānzhènzhēngbēnzhàoshǐláichìtíngérduāněrkànghuīxièzhìtóuchīqiúbǎi湿shīguǎnjuédāng殿diànérjūnjǐnwènchéndàochénglěilěishìtāngtāngshēngxiǎnmíngwèijuéshǐchéngwèizhīshūzhèngmíngqīngfāngzhāodiǎnfénshīguānniǎoshèngguānyúnfāngzhīhòushūfēnyǒujūnshūyǒujūnwénjūnjūnwénzàishèngzhèngyún殿diànxiánshítíngkuàngyúnzōu访fǎngjuànbiānwánjūnchénláoshàngtǎoxiàshùwéiqínwéimíngzàishèngzhèngchūzhìzhìjiàoyānshúkuīshúwàinèichǔwèijūnyǒudàochényǒuyǒudàoyǒuzàishèngzhèngshūlièzhìtóngdàixiéjuéfángàiguózhāngtángwénàishàntōujiālùngàitōugàizàishèngzhèngzàiliàngzǒngxiǔxuánwèiquēshìyánfēishànfēishíwèichénhúndùnkāijūnyuèyāofēntiānwénguāngwéizhīyǒusòngyuèérdǒngjué

来鹄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前舟已眇(miǎo)¹,欲渡谁相待?
译文: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
注释:淮上:今江苏淮阳一带。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亲故:亲戚朋友。¹眇眇:遥远的样子。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秋山起暮(mù)钟,楚雨¹连沧海²
译文: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
注释:¹楚雨:淮阴旧属楚地,故称楚雨。²沧海:即东海,淮阴东临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风波离思¹满,宿昔²容鬓(bìn)³改。
译文: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
注释:¹离思:离别的愁息。²宿昔:往日,往时。³容鬓:容貌和鬓发。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译文:一只疾风中的伶仃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睹物及人;既是归巢的小鸟,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读者很容易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诗人难堪,读者也为之凄恻。因此,读者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第741-742页

huáishàngshìguǎng广língqīn

wéiyìng tángdài 

qiánzhōumiǎomiǎo shuíxiāngdài 
qiūshānzhōng chǔliáncānghǎi 
fēngmǎn 宿róngbìngǎi 
niǎoxiàdōngnán guǎng广língchùzài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¹人物。北望长安²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jiā)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³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译文:我神州大地沦丧,试问谁会成为范仲淹、韩琦式的人物来保家卫国。北望中原已失,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抛弃了。在边塞,我清晨骑在嘶呜的马背上出营,晚上伴着胡笳声宿营,所赢得的不过是满头的白发。收复“三秦”,只有汉初三杰再世了。
注释:酹(lèi)江月:词牌名。 又名《大江东去》《念奴娇》《赤璧词》《百字令》《壶中天》等。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多见,正体为双调百字,上下阕皆十句四人韵。平韵正体惟改仄韵为平韵。 兴元:秦时名南郑,为汉中郡治所,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市。¹一范一韩:范指范仲淹,韩指韩琦。范韩二人曾主持陕西边防,西夏敢骚扰。²长安:借指汴京,代表已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地。³三秦:当年项羽入咸阳后,把关中分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三秦。⁴汉家三杰:指汉初名臣张良、萧何、韩信。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试看百二山河¹,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kǔn)²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³(qī),怀贤阁(yǎo),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译文:关中易守难攻,怎奈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又不肯发兵抗敌。主张和议的人谁还记得边关的耻辱,诸路兵马都几乎被灭。拜将台歪在一边,怀贤阁不见踪影,我怒发冲冠又有什么用。拍遍栏杆,只能独自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注释:¹百二山河:形容关中形势险要,二人扼守,敌百人。²阃外:指朝廷之外,或指边关。此指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浚合五路兵马与金兀术战于富平(甘肃灵武),诸军皆败之事。³拜将台: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台,在陕西西部。⁴怀贤阁:是宋代为追怀诸葛亮而建的阁,在陕西凤翔东南。

  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胡世将任川陕宣抚副使,与吴积极抗金,刘琦、岳飞、韩世忠等也在中原重击金兵,抗金形势大好。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罢斥一批抗战人士,把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土地拱手让给敌人,本词作于同年秋季。作者痛感朝廷失计、和议误国,满腔愤懑,发之于词。上片以眼看神州沦丧哪有范仲淹、韩琦式的英雄人物来保卫河山起句,极度愤慨溢于言词。“北望”二句,北望长安不见,意为中原已沦丧,连函谷关以西的大物土地也失陷了,语含讥讽,情极沉痛。“晨嘶”二句,写自己清晨骑马出营,傍晚伴着胡笳宿营,因为订了和议,结果任凭岁月流逝,闲白了头发,却不见抗战杀敌。“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回顾历史。收复陕西,在历史上有过,那是汉初三杰的故事。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复失地,关键在于实行抗战政策和任用贤才。

  下片紧承上片写不能收复失地的原因。“试看”二句,关中形势险要可以坚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议,不肯发兵。这里,他把矛头直接对准秦桧一帮卖国贼,进行谴责。愤怒地揭发了投降派的罪行。“阃外”二句,回顾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张浚合五路兵马与金兀术战于富平(甘肃灵武),诸军皆败之事,但今天人们忘记耻辱,又谈和议。“拜将”三句,“台”,“阁杳”,写这几处历史文物被破坏和被遗忘,表现了当时人们不重人才和糟蹋人才。能守而不守,忘记耻辱,糟蹋人才而侈谈和议,这些现实都促使充满爱国激情的作者激愤难当,但又无可奈何,他只有仰天长叹。最后以“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作结。全词充满政治色彩,论事透彻,用典恰当;感情饱满,激昂慷慨;风格沉郁悲壮,洒脱豪放。

  此词为感时而发所作,斥责和议之非,期待有抱负才能的报国之士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固它用东坡赤壁怀古韵,故此词亦可称“兴元怀古”。全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感情饱满,激昂慷慨;风格沉郁悲壮,洒脱豪放。

  不过东坡赤壁词主要追思怀念周瑜,此词则追怀与当地有关的好几个历史人物。

  (一)“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项羽入关后分秦地为三,后因称关中为三秦。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刘邦于秦亡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定都南郑。后来他听从萧何建议,南郑为韩信筑坛拜将。刘邦后来出关向东讨伐项羽,并最终取胜,主要就是依靠了张良、萧何、韩信。

  (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怀贤阁是纪念三国时北伐至此的诸葛亮。这是因为诸葛亮几度北伐,即驻兵汉中以出斜谷,而且死后葬于汉中的定军山。陆游《感旧》诗记南郑两个胜迹,就是拜将坛与武侯庙。“惨淡遗坛侧,萧条古庙壖。”自注:“拜韩信坛至今犹存。沔阳有蜀后主所立武侯庙。”怀贤阁建于斜谷口,北宋时犹存。《苏轼诗集》卷四有诗题曰:“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三)“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与韩琦同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为抵御西夏、巩固西北边防起了重要作用。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范)仲淹与韩琦协谋,必欲收复灵夏横山之地,边上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些历史人物,有的成就大业,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边陲。“神州沉陆”、北宋沦亡之后,面对“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物壁”的山河残破的形势,不能不令人临风怀想古来于此为国立功的上述先贤。这时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怀古感时,以表达他希钦和追慕的先贤感情。但首句“神州沉陆”之后,紧接着“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这么写实是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紧接着下面说“汉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将台与怀贤阁则一“欹”一“杳”,都是暗寓“时无英雄”之慨。

  当时张浚是个名望很高的主战派领袖,主张“中兴当自关、陕始”,自请宣抚川陕。可惜他志大才疏,对金兵作战常失利。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挥的五路之兵四十万人与金兵交战合溃败于富平(今属陕西),至追此关、陕丧失不可复。胡世将上痛和议之非,近伤富平之败,和则非计,战则非能,抚今怀古之余,内心更加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既愤且忧,自然“赢得头如雪”了。以功业论,无疑胡世将还算不上什么“中兴名臣”。但此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不失塞外边将的气度。“塞马晨嘶,胡笳夕引”两句,也很好体现了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气氛。篇末写怒发上指,阑干拍遍,情怀激愤,这么写显示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5-1226页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白露¹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²
译文:霜露中的荷花将落未落,微微凉风吹过,衰枯的荷叶被吹干。
注释:¹白露:秋天的露水。²乾:吹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无人解¹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zā)²看。
译文:无人明白萧条境的可爱之处,只绕一圈仅看一眼即了事。而不是多绕几圈多看几眼去品味领受其美。

shuāi

bái tángdài 

báidiāohuāhuācán liàngfēngchuīchūgān 
rénjiěàixiāotiáojìng gèngràoshuāicóngkàn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sāo)¹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²金粟尺³
译文:缫丝的时候希望素丝尽量长,而不在意它有多白净,越地的罗和蜀地的锦都要用镶有金粟的尺子来量。
注释:¹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丝。²越罗蜀锦:越:古代越国,今浙江一带;蜀:指今四川一带;罗、锦:都是精美的丝织品。越地的罗,蜀地的锦。³金粟尺:钿尺。尺上的星点用金粟嵌成。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象床¹玉手乱殷(yīn)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译文:络丝之后,用各种花草的染料将它染成美丽的颜色。
注释:¹象床:象牙装饰的床。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译文:这时已经因素净的质地被恣意染色而悲伤,但当它从织机上被剪下时仍然为它的华美而赞叹。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译文:小心地将它熨得服贴平整,裁缝用它来制衣时将针线的痕迹都掩盖起来。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春天衣着为君舞,蛱蝶¹飞来黄鹂语。
译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穿着这样的衣服为了你翩然起舞,美好的样子引来蝴蝶围绕、黄鹂啼叫。
注释:¹蛱蝶:一种蝴蝶。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落絮(xù)¹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译文:连飞扬的柳絮和飘荡的柳枝似乎也含情意,衣裙随风摆动,轻柔随身。
注释:¹落絮:飘落的柳絮。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译文:嫌薄汗和些许尘土污染了它的美丽,衣服打开来穿的时候还是新的。脱下来的时候已成了旧装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君不见才士汲(jí)¹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译文:你不知道吧,那些有才华的人要被赏识有多么的困难,即使被起用了,又害怕哪一天会被弃置,这样的赏识对他们来说也是痛苦而又难熬的旅程啊!
注释:¹汲引:比喻提拔或荐推人才。

  此诗见缲丝而托兴,正意在篇末。此章两段,各八句。上段,有踵事增华之意。欲成罗锦,用尺量丝,故须长;所织花草,色兼红碧,故不须白。熨贴裁缝,制为舞衣也。象床,指机床。玉手,指织女。乱殷红,谓经纬错综。动尺碧,谓光彩闪铄。

  下段,有厌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鹂应歌声,落絮游丝乘风日而缀衣前,比人情趋附者多。一经尘汗污颜,弃置何所,见繁华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鉴于此,不轻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诚恐一旦弃捐,等于敝衣耳。玩末二语,公之不屑随时俯仰可知。

  仇兆鳌按:诗咏白丝,即墨子悲素丝意也。已悲素质随时染,当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渐,及其见置时,欲保素质得乎?唯士守贞白,则不随人荣辱矣。此风人有取于素丝欤。

参考资料:
1、 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báixíng--

sāozhǎngbáiyuèluóshǔjǐnjīnchǐxiàngchuángshǒuluànyīnhóng

wàncǎoqiānhuādòngníngbēizhìsuíshírǎnlièxiàmíngxiāngshè

měirényùntiēpíngcáifèngmièjǐnzhēn线xiànchūntiānzhewèijūn

jiádiéfēiláihuángluòyóuyǒuqíngsuífēngzhàoqīng

xiānghànqīngchényánkāixīnzhìjūnjiàncáishìyǐnnán

kǒngjuānrěn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竹爆惊春,竞喧填¹、夜起千门箫鼓。流苏²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³
译文:爆竹声惊醒了春天,街头巷尾喧闹声一片,千家万户箫鼓敲击声响彻夜晚。五彩流苏在暖帐上坠悬,炉鼎中升腾起缕缕香烟。先把酒杯放在一边,我要献上新的诗句恭贺新年。心中要思索出清新圆润的歌词,虽说不如上林苑的莺歌燕语甜美。
注释:¹喧填:即“喧阗”,哄闹声。²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编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的垂饰。³未夸上林莺语:形容歌者的声音清脆嘹亮胜过黄莺。上林:苑名,秦旧苑,汉武帝时扩建,苑中豢养许多珍禽异兽。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¹风度。屠苏²办了,迤(yǐ)(lǐ)³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译文:眼下已是年尽日暮,我即使是随意地抒发心中愁苦,也不能缺少当年刘郎豪放的风度。屠苏酒我早已备足,眼看春天将来,马上就要杨柳气盛、腊梅嫉妒。时间未到,清晨还未在滴漏上露出,可街上已是人马络绎不绝,绣车充盈道路。我要把这夜晚的明月、拂晓的花树,从头到尾一点一滴细细地记住。
注释:¹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²屠苏:酒名,古人常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以祛瘟疫。³迤逦:曲折连绵。⁴宫壶:宫中报时的铜壶。

zhīchūnchú--yángzuǎn

zhúbàojīngchūnjìngxuāntiánqiānménxiāoliúzhàngnuǎncuìdǐnghuǎnténgxiāngtíngbēiwèinàigāngyàosòngniánxīnyīngyǒuqīngyuánwèikuāshànglínyīngcóngsuìqióngzòngxiánchóuzěnjiǎnliúlángfēngbànleliǔméigōngwèixiǎozǎojiāoxiùchēyíngháiyòuyuèhuācháojīns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