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深围屋,□莲賸种鱼。
所愁宾客少,不问稻粱余。
尽日□相语,盈门手自书。
吾儿有名字,万事听何如。
松竹深围屋,□莲賸种鱼。
所愁宾客少,不问稻粱余。
尽日□相语,盈门手自书。
吾儿有名字,万事听何如。
陈傅良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2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顷岁¹孙莘(shēn)²识欧阳文忠公³,尝乘间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¹⁰¹¹,自工¹²;世人患¹³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¹⁴人,如此少有至¹⁵者。疵(cī)¹⁶病不必待人指摘¹⁷,多作自能见(xiàn)¹⁸¹⁹。”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着空隙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文章自然就写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文章写得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当写好一片篇文章,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能达到目标的人。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这是欧阳修拿他写文章的经验来告诉别人,所以特别有意义。
注释:¹顷岁:近年来。²孙莘老:人名,原名孙觉,字莘老。³欧阳文忠公:欧阳修。⁴尝 :曾经。⁵乘间:乘机,乘着空隙。⁶以:用。⁷之:这里代指欧阳修。⁸术:办法。⁹惟:只有。¹⁰为:作。¹¹之:代词,代指文章。¹²工:精,妙。¹³患:弊端,毛病。¹⁴过:超过。¹⁵至:达到。¹⁶疵:瑕疵,引申为缺点。¹⁷指摘:批评,挑剔。¹⁸见:通假字,通“现”,发现。¹⁹之:代词,指代疵病。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暖日闲窗¹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xiá)。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²,玉闺(guī)深掩过年华。
译文:风和日暖,春意阑珊,白云匆匆过,人立碧窗前。池水浸染着空中的霞光,几株海棠绿阴阴,树上瘦花无几,地上却残红堆满。红欲尽,春将残,思念苦,不浸看;更堪这,还得门深掩、守空闺,倚孤枕,年华虚度又一年。
注释:¹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²争忍:怎能禁受的意思。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独凭¹绣床²方寸乱³,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译文:绮窗前,深念远,独凭绣床,心绪烦乱,愁肠寸断。念远思亲如泉泪,乱湿美艳如花胭脂脸。思悠悠,念浓浓,怨深深,恨重重,泪破莲腮两线红。邻家姐妹相慰问:“玉郎可安好?”怎回答?羞涩道:“归期遥遥,天涯良人未还家!”
注释:¹凭:此处是倚靠的意思。²绣床:有彩绣为饰的床。床:古人坐卧之具皆曰床。³方寸乱:心乱。⁴借问:向人询问。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首句写景,‘暖日”点时令,风和日暖,晴窗映碧,已见春深。着一“闲”字,便觉有情。“闲”,指闲散。只有在窗前有人的情况下,才会有闲散之感。这里的闲窗是说思妇看到窗外的残春光景,由于孤寂而闲得发愁。“小池春水浸明霞”,“明”,一作“晴”。此句写实景,亦寓愁情。冯延巳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池水涟漪,自然会荡起思妇的闲愁。头两句对仗,“浸”与“映”为互文,春水与明霞相映,景色极为绮丽。但”浸”字也有沉浸之意,春光如许明媚,怎不令伊沉醉呢?写到“数树海棠红欲尽”,思妇的恋春之情转到惜春,“海棠红欲尽”,正是春意阑珊时候,满地落红,使她不堪看。“争浸”,怎能禁受的意思。歇拍落到自己身上,“玉闺深掩”,玉闺,犹金闺。用金、玉字,形容闺房华贵。“争浸”二字界于两句之间,意亦上下贯连既不浸春事将尽,更不浸深闭闺房虚度年华。上片着重写景,景中有情,因景中有人在,但未正面写人。上结落到自身,只是用虚笔写人之所感,为下片正面写人转入抒情蓄势。换头“独凭绣床”,人已出矣。首标“独”字,正切闺情。绣床,有彩绣为饰的床。古人坐卧之具皆曰床,此处用“凭”字,倚靠的意思,当是坐具。“方寸”,心也。“乱”,谓心绪烦乱。“肠断”,极其伤心,才会感到愁肠寸断。“断”、“乱”,押韵。与上下句的关系也和上片“尽”、“浸”一样,彻上彻下。上结“玉闺深掩过年华”,犹是慨叹之辞,由慨叹、心乱到肠断,抒情步步深入,到实在浸不住时,于是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才会出现“泪珠穿破脸边花”。“脸边花”,写女子腮脸如花艳美。作者在另一首词中写道:“好花颜色,双脸上,晚妆同。”这也是写双脸如花美。词人笔触常涉及到美人泪脸,冯正中词:“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韦端己词:“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写法和用字都不相同,特别是在用动词上的差异,大有讲究。冯词用“滴”,韦词用“界”,本词用“穿”,比较起来,“穿”字兼有“滴”、“界”两字之妙。用“滴破”,想见泪痕点点,用“泪界”,则泪痕两线。这里用“穿破”,“穿”比“滴”重,既然“穿破”,而且直到脸边,自然也包含“泪界双线”,就泪痕来说,还要深些。此处只就用字而言,并不意味着评论全词和词家。词中刻划思妇的形象和心理,写到“泪珠穿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势,谁知煞尾忽转新境,出现邻家女郎来问良人音信,教她害羞地答道:“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呢!”笔意活泼,情趣盎然,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深得水穷云起之妙。这首词的语言也不若作者其他作品那样秾艳。
秋风清,秋月明,
秋风清,秋月明,
译文:秋夜的风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彻。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落叶聚还(huán)¹,寒鸦²(qī)复惊。
译文:落叶聚起又被吹散,寒鸦栖眠又被惊醒。
注释:¹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²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有争议)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有争议)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思相见知何寒,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梅影三叠 .人生自是有情痴——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15-16 .
2、 李德辉.李白《三五七言》诗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sānyán

bái tángdài 

qiūfēngqīng qiūyuèmíng 
luòhuánsàn hánjīng 
xiāngxiāngjiànzhī shínánwéiqíng 
xiāngmén zhīxiāng 
chángxiāngchángxiāng duǎnxiāngqióng 
zǎozhībànrénxīn dāngchūxiángshí  (hòusānyǒuzhēng )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南歧¹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²而不良,凡饮之者辄(zhé)³病瘿(yǐng),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地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¹⁰!”外方人曰:“尔之垒然¹¹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¹²药去¹³尔病,反以¹⁴吾颈为焦耶¹⁵?”地者曰:“吾乡之人皆然¹⁶,焉¹⁷用去乎哉!” 终¹⁸¹⁹知其为丑。
译文:南歧在秦蜀一带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凡是喝了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患有颈瘤病。到了(他们)见到外地人来的时候,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嘲笑外地人说:“这人的脖子真奇怪!细细瘦瘦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吗?”嘲笑(外人)的人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注释:¹南岐:地名,在当时秦蜀一带。²甘:甜。³辄:就,总是。⁴瘿: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医学称之为甲状腺肿瘤。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⁵故:所以。⁶及:到了……的时候。⁷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⁸聚:聚拢。⁹焦:通“憔”,细瘦。¹⁰吾类:像我们;类:像。¹¹垒然:高起的样子,像垒砌一样,指加粗了。¹²善:好。¹³去:去除。¹⁴以:认为。¹⁵耶:吗。¹⁶然:代词,这个样子。¹⁷焉:哪里,为什么。¹⁸终:自始至终。¹⁹莫:没有。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译文:傍晚时分来到山的北面远望,目之所及的景色就算在画中应该也难以表现。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¹
译文:村道上黄色的落叶随风飘落,人们的房屋在湿润的翠绿中微微隐现。
注释:翠¹微:青绿的山色。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译文:樵夫在路雾之外工作,而僧人则沿着水边归去。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一曲谁横笛,蒹(jiān)(jiā)¹白鸟飞。
译文:突然响起阵阵横笛声,不知是谁在吹奏,蒹葭草中一只白色的鸟飞过。
注释:¹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běishānwǎnwàng

lín sòngdài 

wǎnláishānběijǐng huàyìngfēi 
cūnpiāohuáng rénjiāshī湿cuìwēi 
qiáodāngyúnwàijiàn sēngxiàngshuǐbiānguī 
shuíhéng jiānjiābáiniǎo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