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夜箫声处处过,玉楼高起逼天河。
西风瘦尽梧桐叶,添得西窗月影多。
凉夜箫声处处过,玉楼高起逼天河。
西风瘦尽梧桐叶,添得西窗月影多。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3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¹
译文:深知三夏酷热难熬,今日却偏偏热得更厉害。
注释:¹独甚:特甚。表示程度特别严重。
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香巾拂玉席¹,共郎登楼寝。
译文:用带着香味的汗巾擦拭凉席,与郎君一同登楼就寝。
注释:¹玉席:席的美称。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yān)(zhī)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¹。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hú)²,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³
译文:我拿着酒杯面对斜阳,默默无语似乎在问西风。为什么胭脂把荷花染得这么红。放脂望去这千顷大江,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没有地方让远飞的鸿鸟歇足。唯有阑干的一角可见一线天光,人依靠在一旁半醉半醒中。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¹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²万斛:比喻愁多。斛: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后改为五斗一斛。“³“天在”二句:意谓自已在似醉似醒中倚栏眺望,栏杆一角露出一线天光。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¹,尚想三径菊花²丛。谁是中州³豪杰,借我五湖舟楫(jí),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译文: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人生太短促,我还想闲步在三径篱边的菊丛。试问谁是中原豪杰,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回望这沦陷的故国,这田园归意莫要太匆匆。
注释:¹如寄:喻生命短促。²三径菊花:称隐士居所。³中州:黄河中、下游地区。⁴五湖:太湖一带。此表示隐遁湖海。⁵故国:指中原。

  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炼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的确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shuǐdiàotóu ·jiǔduìxié

yángyánzhèng sòngdài 

jiǔduìxié wèn西fēng yānzhíshì dōuzuòyánrǎnróng fàngyǎnjiāngqiānqǐng zhōngyǒuchóuwàn chùluòzhēnghóng鸿 tiānzàilángānjiǎo rénzuìxǐngzhōng 
qiānwàn jiāngnánběi zhè西dōng shēng shàngxiǎngsānjìnghuācóng shuíshìzhōngzhōuháojié jièzhōu zuòdiàowēng guóqiěhuíshǒu cōngcōng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fù)¹
译文:有一种植物名叫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
注释:¹馥馥:形容香气很浓。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花团夜雪明,叶剪¹春云绿。
译文:花团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
注释:¹团、剪:这两个字是相对的,是动词。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译文: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译文: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匠人爱芳直,裁(cái)(jié)为厦(shà)屋。
译文:匠人喜爱它的芳香正直,砍了来建造大厦高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译文:细干还没有长足力量,采用它未免过于急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译文:虽然担负的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¹非梁栋材,犹²胜寻常³木。
译文:纵然不是栋梁之材,究竟胜过平常的木材。
注释:¹纵:即使。²犹:还,仍然。³寻常:平常。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尽日¹寻春不见春,芒鞋²踏遍陇(lǒng)头云。
译文:终日寻春却见不到春的踪迹,脚下的草鞋已踏遍了被白云笼罩的山头。
注释:¹尽日:犹终日,整天。²芒鞋: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称为芒鞋。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归来笑拈梅花嗅(xiù),春在枝头已十分。
译文:归来时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嗅,暗笑自己,这眼前的枝头春意正热闹十分。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¹之方中,作于²³宫。揆(kuí)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zhēn)(lì),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译文: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注释:¹定: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²于:古声与为通,作为之意。³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濮阳西。⁴揆:测度。⁵日:日影。⁶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升彼虚¹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²,景山³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译文: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注释:¹虚:一说故城,一说大丘,同“墟”。²堂:楚丘旁邑。³景山:大山。⁴京:高丘。⁵臧:好,善。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¹雨既零²,命彼倌(guān)³人。星言(sù)驾,说(shuì)于桑田。匪也人,秉心塞渊¹⁰。騋(lái)¹¹(pìn)¹²三千¹³
译文: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晴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注释:¹灵:善。²零:落雨。³倌:驾车小臣。⁴星言:晴焉。⁵夙:早上。⁶说,通“税”,歇息。⁷匪:犹“彼”。⁸直:特也。⁹秉心:用心、操心。¹⁰塞渊:踏实深远。¹¹騋:七尺以上的马。¹²牝:母马。¹³三千:约数,表示众多。

  此诗分三章,每章共七句。首章写在楚丘营建宫室。古代科学技术还比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黄昏时分出现在正南天空,与北极星相对应,就可准确测定南北方位。至于东西,揆度日影也可确知。又十月后期方届农闲,严寒尚未至,古人于此时修宫筑室,自是相当科学。至于栽种树木,古代在宫殿庙宇建筑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类,也有一定规定。楚丘宫庙等处种植了“榛栗”,这两种树的果实可供祭祀;种植了“椅桐梓漆”,这四种树成材后都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兴土木兼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对今天也是一种启发。“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国之初就考虑到将来能歌舞升平,琴瑟悠飏,可见深谋远虑与充满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让人品尝出诗中隐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写的是群体劳动,那样的科学规划,那样的紧张有序,那样的自豪自信,在颇为整饬而略带进行曲色彩的诗行中,读者仿佛触摸到了卫人重建家园时那种明朗而又热烈的欢快脉搏。可是,人们不可能自发盲目劳作,也不可能群龙无首,这一大规模工程究竟由谁擘画和领导的,由此造成小小悬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叙缘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势。

  二章追叙卫文公卜筑楚丘的全过程。全过程包括二个层次:尽人事,敬天命。前五句为尽人事,先是“望”,后是“观”。望是登高远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复,说明端详得极其细致,慎重而又慎重。此外。还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这显示文公有丰富的堪舆风水知识。“观”是降观,下到田地察看蚕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渔。这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作为贤君自然不会疏忽。这五句从“登”到“降”,从“望”到“观”,全景扫描,场面宏远,在广阔雄伟的背景上刻划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文公形象。最后两句写占卜,经“天意”认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于今天读者认识古代历史。

  与二章大刀阔斧手笔迥不相侔,三章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三章写文公躬劝农桑。“好雨知时节”,有一天夜里春雨绵绵滋润大地,黎明时分天转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车夫套车赶往桑田。这幅具体的细节描写图,要传达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视农业生产,亲自前往劝耕督种。由小见大,文公平时夙兴夜寐劳瘁国事的情景,都不难想见。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结穴,揭出题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深远啊!全诗叙事,都用赋的手法,从赋中让人品味出赞颂的韵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二句虽然也是赋,却有更多的抒情色彩。由于文公“秉心塞渊”,崇尚实际,不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才使卫国由弱变强。一、二、三章的所有叙写,无不围绕“秉心塞渊”而展开。

  诗末句“騋牝三千”,好像与全诗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上述卜地、筑宫、兴农种种是因,此句是果。兵强马壮,常体现一国的富强,在文公治理下,卫国确实日臻富强。《诗经原始》也高度评价文公治卫,称其“不数年而戎马寖强,蚕桑尤盛,为河北巨邦。其后孔子适卫犹有庶哉之叹,则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96-99

dìngzhīfāngzhōng

shījīng·guófēng·yōngfēng xiānqín 

dìngzhīfāngzhōng zuòchǔgōng kuízhī zuòchǔshì shùzhīzhēn tóng yuánqín 
shēng wàngchǔ wàngchǔtáng yǐngshānjīng jiàngguānsāng yún zhōngyānyǔnzāng 
línglíng mìngguānrén xīngyánjià shuìsāngtián fěizhírén bǐngxīnsāiyuān láipìnsānq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