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乾红叶飞,迁客思凄凄。
处险人垂瘿,登山马跙蹄。
篱荒蛬韵苦,云冻雁行低。
此夕应无寐,何烦报晓鸡。
霜乾红叶飞,迁客思凄凄。
处险人垂瘿,登山马跙蹄。
篱荒蛬韵苦,云冻雁行低。
此夕应无寐,何烦报晓鸡。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招提凭¹高冈,疏散连草莽²
译文:太平寺靠着高高的山冈,周围都是山林草丛。
注释:太平寺:故址在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寺内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毁,而泉水依然。¹凭:靠着。²草莽:草丛。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译文: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石间见海眼¹,天畔萦(yíng)水府²
译文: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注释:¹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²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广深丈尺间,宴息¹敢轻侮²
译文: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注释:¹宴息:休息。宴:通“晏”。²轻侮:轻视,怠慢。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青白二小蛇,幽姿¹可时睹。
译文: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注释:¹幽姿:幽雅的姿态。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如丝气或上,烂熳¹为云雨。
译文: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注释:¹烂熳:焕发,散布。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译文: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取供十方¹僧,香美胜牛乳。
译文: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注释:¹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北风起寒文¹,弱藻(zǎo)²舒翠缕³
译文: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注释:¹文:纹理。指水波纹。²弱藻:柔软的水草。³翠缕:缕缕青翠。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明涵¹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译文: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注释:¹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何当宅¹下流²,馀润通药圃(pǔ)
译文: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注释:¹宅:动词,盖房子。²下流:下游。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三春湿黄精¹,一食生毛羽²
译文: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注释:¹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²生毛羽:道家认为成仙之后可以生羽飞升。

  这首诗赞叹太平寺泉眼的神异、泉水的明净及环境的幽美,表示要在这里卜居,服食修炼,以成正果。全诗可分四段,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与美。

  此诗首二句写太平寺的环境,地处高冈,可见不在秦州城内。次二句以根枯衬泉活,岁古显流长。这有如八大山人作画,能于苦涩处见生机,古简处见笔力,细味之始觉其妙。“石间见海眼”,唐人赞山泉古井的神异多谓能通海,当然不一定真通海,这么想这么说,带有神秘感,有助于加强艺术感染力。“天畔萦水府”,见泉眼在寺旁地势较高处。接着写泉眼的神异。“青白”四句写得的确很美,这不是因为对“青白二小蛇”刻画得如何典型,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是两条龙的化身。这想象是美的。通过这美的想象,不仅写出了泉眼清澈、蛇游气冒的实景,展现了“潜虬媚幽姿”(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意境,也藉以一舒胸中抑郁之气。“山头”四句谓山地多石,凿井为难,幸有此味美色清的泉水供十方僧众饮用。“北风”二句写实景平平,“明涵”二句写倒影绝妙。泉水明净,客衣可鉴;涟漪荡影,野趣宜人。山泉既如此可羡,这就难怪诗人动卜居之念、生羽化之想了:“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39-440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中原¹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²花如稻。
译文:中原古域之地生长着许多劲草,那草节节如箭竹一样劲挺,草花好象稻穗一样丰实。
注释:¹中原:黄河流域,这里泛指中国。²箭竹:竹之一种。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到。
白露¹洒叶珠离离²,十月霜风吹不到³
译文:露珠点点,洒满叶间,十月寒风也吹不倒它。
注释:¹白露:秋天的露水。²离离:鲜明的样子。形容露珠的晶莹闪动。³到:通“倒”。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
萋萋¹不到王孙²门,青青³不盖谗佞(nìng)
译文:萋萋的劲草不长在王孙贵族的门庭,也不长在奸佞之臣的坟上。
注释:¹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代指劲草。²王孙:泛指贵族子孙。³青青:青色;一说,草木茂盛的样子,亦作“菁菁”。⁴谗佞坟:指奸臣的坟墓。谗:说别人坏话。佞: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谄佞:诬陷谄媚。
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游根¹直下土百尺²,枯荣³暗抱忠臣魂。
译文:草根在土地里长上百尺,无论是枯黄还是繁茂都萦绕护卫着忠魂。
注释:¹游根:须根。²尺: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这里采用了夸张手法。³枯荣:意为劲草无论是枯黄还是繁茂都是萦绕护卫着忠魂的。荣,草木茂盛。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¹是汉家不降士²
译文:我问忠臣为何死去?原来他们是忠贞不屈的汉家志士。
注释:¹元:通“原”。²士:对男子的美称。
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
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¹(liàn)(yàn)²腥风起。
译文:尸骨沉埋于地,战血滋养了劲草,绿色的尸液到处闪动,空气中腥风涌起。
注释:¹翠光:青绿色的光泽。这里指尸体腐败后所分解出来的绿色液状体。²潋滟:本义为水波闪动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绿色尸液的闪动。
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
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¹悲。
译文:天气晴朗时山的南面时有蝴蝶飞舞,下雨时山的北面时有麒麟悲泣。
注释:¹麒麟:指墓前的石麒麟。
寸心摇摇为谁道,道旁可许愁人知?
寸心摇摇¹为谁道,道旁可许愁人知?
译文:劲草在风中摇摇摆摆似乎为将士倾吐愁恨,我这满腔的心事给谁说呢?
注释:¹摇摇:心事重重的样子。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昨夜东风¹鸣羯(jié)²,髑(dú)(lóu)³起作摇头舞。
译文:昨夜的东风又传来敌人的战鼓声,但我们只有志士的骷髅站起来摇头。
注释:¹东风:即春风。²羯鼓:古击乐器,又名“两杖鼓”,音色急促高烈。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盛行于唐代。此处指敌人的军鼓。³髑髅:即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寸田尺宅¹且勿论,金马²铜驼泪如雨。
译文:我这副身躯是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只是忧心我们国家的沦丧。
注释:¹寸田尺宅:比喻自家身躯。道家称心为心田,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田。尺宅:人的面部是眉目口鼻所在之处,故称尺宅。²金马:汉未央宫前有铜马,故称金马门。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中,所咏之物与人相同之处就是就是诗歌感情所在,该诗以劲草比喻“汉家不降士”,草之刚韧不屈与人之坚贞不屈形成精神上的对应,句句写草,但又处处喻人,在凄凉冷落的景象中歌颂了汉家将士的威武气节,咏物与咏人合而为一,是对当时混乱现实的生动写照。

  《劲草行》通过对秋天霜风中吹不倒的劲草的描写,极力赞美劲草威武不屈,洁身自好,不向苦难、不向权贵折腰,歌颂了具有民族气节的“汉家不降士”的崇高精神。诗中所谓的“权贵”就是元朝的当政者,所谓“佞臣”就是汉奸走狗,所谓“劲草”就是像诗人这样千千万万与元朝当政者势不两立的底层困苦人民。该诗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汉家不降士”的崇敬心情。诗尾用“金马铜驼”之典,既是对政治局势的客观判断,又是希望元蒙统治早日结束的主观愿望,感情强烈,意味隽永。

  从诗的内容上看全诗可分为两层。

  前八句为第一层,以咏物为主,描写劲草的自然形貌和风吹不倒的姿态,从草之茂盛写到草的气节,草生长蔓延的处所似乎出自草的有意选择,与王孙公子无缘,也绝对不长在谗佞的坟上;但是草根直下土中百尺,与忠臣之魂相拥相抱。表达了诗人对劲草的喜爱和钦佩,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第八句承上启下,由忠臣之魂写及忠臣的死因,过渡到咏人。

  后半十二句为第二层,描绘汉家不降士为国死节的悲凉气氛,仍以“草"为线索,将士尸骨沉埋于地,战血滋养了劲草,晴时有蝴蝶飞舞,雨时有麒麟悲泣,而草在风中摇摆似乎为将士倾吐愁恨,一闻战鼓声声,将士骷髅也随风起舞。他们死后只占很小的一方土地,唯有金马铜驼在荆棘丛中飞泪如雨。第二层歌颂汉家不降士的气节源于第一层对劲草风骨的描绘,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该诗采用比兴手法,通过对秋天霜风中吹不倒的劲草的描写,歌颂了具有民族气节的“汉家不降士”的崇高精神,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诗尾用“金马铜驼”之典,既是对政治局势的客观判断,又是希望元蒙统治早日结束的主观愿望,感情强烈,意味隽永。诗中所选取的诸多意象,如蝴蝶、麒麟、金马铜驼等,均烘染了一种寂寞凄楚的氛围,衬托出汉家将士身后的悲凉,也是对冷漠现实的一种谴责。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俞晓红.《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大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诗歌100首》.安徽·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日(第一版)
2、 傅德岷.《中华诗词鉴赏辞典·爱国卷》.湖北·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1月1日:ISBN: 7540303379
3、 周啸天.《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 2011年8月1日:ISBN:9787801037022

jìncǎoxíng

wángmiǎn yuándài 

zhōngyuánduōjìncǎo jiéjiànzhúhuādào 
báizhū shíyuèshuāngfēngchuīdào 
dàowángsūnmén qīngqīnggàichánnìngfén 
yóugēnzhíxiàbǎichǐ róngànbàozhōngchénhún 
wènzhōngchénwèi yuánshìhànjiāxiángshì 
báichénmáizhànxuèshēn cuìguāngliànyànxīngfēng 
shānnánqíngdiéfēi shānběilěnglínbēi 
cùnxīnyáoyáowèishuídào dàopángchóurénzhī 
zuódōngfēngmíngjié lóuzuòyáotóu 
cùntiánchǐzháiqiělùn jīntóngtuólèi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刘氏者¹,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²则疾耕(gēng)³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¹⁰。偶¹¹有无衣者,刘氏以¹²己之衣遗(wèi)¹³¹⁴。乡里咸¹⁵¹⁶其善。然¹⁷儿不解,心有憾(hàn)¹⁸。母诫¹⁹之曰:“与²⁰人为²¹²²,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有一个)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则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对别人友善,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时候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善举。
注释:¹者:......的人。²昼:白天。³耕:耕种。⁴竟年:终年,一年到头。⁵如:像。⁶是:代词,这样。⁷贫:贫穷。⁸辄:就。⁹相:代“贫困者”。¹⁰济:救助,帮助。¹¹偶:偶尔。¹²以:把。¹³遗:赠送。¹⁴之:代词,代“无衣者”。¹⁵咸:皆, 全,都。¹⁶称:称赞。¹⁷然:然而。¹⁸憾:怨恨。¹⁹诫:告诫。²⁰与:与,偕同之意。²¹为:做。²²善:好,好的,善良的。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译文:梅花正是开放的时节,官场失意又怎样呢?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译文:旧国的云山依旧,新的一年风景无限。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
译文:日后梦里来去相继,书寄来往不断。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可即明时老,临川¹莫羡鱼。
译文:不妨享受老年生活,不用羡慕临川自由自在的鱼儿。

sòngrénguīmiǎnnán--

méihuājīnzhèngshījiùguóyúnshānzàixīnniánfēngjǐngchūnráohànyángmènglíngshūmíngshílǎolínchuānxiàn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¹,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²声,动寒梢栖宿³
译文:月光透过庭前的竹林飞洒进卧室。微风穿过竹林,竹影婆娑,策策作响。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江城传来巡夜打更人的清脆梆子声,林中的宿鸟被惊起乱飞。
注释:滴滴金:词牌名,又名“缕缕金”。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等三种变体。¹策策:象声词,犹沙沙。²柝(tuò):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木梆。³栖宿:指树上宿鸟。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¹旧家山,恨惊回²难续。
译文:年华虚掷,人已老去,一事无成,只剩下江边的梅花陪着我在这里幽居。梦中回到了中原故居,只遗憾梦被惊醒,再也不能续梦。
注释:¹夷门:河南开封市的别称。山名,战国时魏大梁旧有夷门,因山势平夷而得名,在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这里是汴京的东门,乃作者旧居所在。司马迁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写道:“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²惊回:梦被惊醒。

  这首词上片通过幽谧景物和环境的刻画,反映词人的孤寂心绪;下片直接深入内心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情景交融,笔触细腻生动,语言清新明快,全词表达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之情。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词一开始,就描绘了一个幽谧宁静的境界,烘托出词人高雅脱俗的品格。“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运用了比兴手法,以鸟自况。词人遭靖康之变,流落南方,犹如鸟宿寒枝,暂栖其身,一有风吹草动,即惶恐万状,反映了饱经战乱者的惊惧之情。

  下片重在抒情。“ 等闲老去年华促,祗有江梅伴幽独。”为收复失地,词人或许亦曾有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紧迫之感。但事与愿违,面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局面,词人宁肯幽居独处,决不趋炎附势,聊以自慰的是,还有江梅作伴。词的题目即标以“梅”字,旨在以梅自况,表示要象梅花那样,不管环境如何严酷,都要保持高洁情操。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香如故”。这首词前写栖鸟惊躁,后写好梦惊回,虚实结合,前后映衬,对于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极为有力。掩卷思之,当知个中意味。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称其“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而思。抑扬起伏虽然太大,但也可证明其词水平之高。

  词到最后才明确点出主旨——故国之思。“梦绕夷门旧家山”,即是对北宋王朝及中原大地的怀念,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主编.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06:第94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