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霖清上郊,朝日丽层汉。倾都车马出,载路行人看。
夕霖清上郊,朝日丽层汉。倾都车马出,载路行人看。
元宰辞掖庭,翱翔下东观。东观逶迤复道长,凉风飘转赐衣香。
元宰辞掖庭,翱翔下东观。东观逶迤复道长,凉风飘转赐衣香。
天曹旧识尚书履,秘阁新加学士章。秘阁天曹俱要路,一代人才真有数。
天曹旧识尚书履,秘阁新加学士章。秘阁天曹俱要路,一代人才真有数。
御史中丞次第迁,总戎司马从容步。谔谔危言震百僚,岩岩师表重三朝。
御史中丞次第迁,总戎司马从容步。谔谔危言震百僚,岩岩师表重三朝。
启心不负天王托,破胆犹闻北敌谣。昼锦归来故乡县,宋台梁馆经行遍。
启心不负天王托,破胆犹闻北敌谣。昼锦归来故乡县,宋台梁馆经行遍。
帑锡从教父老分,上珍独向丘园荐。三秋霜露石麟寒,四世封章帝泽宽。
帑锡从教父老分,上珍独向丘园荐。三秋霜露石麟寒,四世封章帝泽宽。
休对青山赋招隐,早看黄诏促回鞍。
休对青山赋招隐,早看黄诏促回鞍。

sòngshǎoliúxiānshēngsǎoguījūnyáng--biāngòng

línqīngshàngjiāocháocénghànqīngdōuchēchūzàixíngrénkàn

yuánzǎitíngáoxiángxiàdōngguāndōngguānwēidàozhǎngliángfēngpiāozhuǎnxiāng

tiāncáojiùshíshàngshūxīnjiāxuéshìzhāngtiāncáoyàodàiréncáizhēnyǒushù

shǐzhōngchéngqiānzǒngróngcóngróngèèwēiyánzhènbǎiliáoyányánshībiǎozhòngsāncháo

xīntiānwángtuōdǎnyóuwénběiyáozhòujǐnguīláixiāngxiànsòngtáiliángguǎnjīngxíngbiàn

tǎngcóngjiàolǎofēnshàngzhēnxiàngqiūyuánjiànsānqiūshuāngshílínhánshìfēngzhāngkuān

xiūduìqīngshānzhāoyǐnzǎokànhuángzhàohuíān

边贡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11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张淑芳,宋朝女词人。《西湖志余》记载:”张淑芳,贾似道妾,南宋临安(今杭州市)人,西湖樵家女,姿容美丽,能诗善词”。

  清朝文人徐士銮编辑的《宋艳》书中,有引自《西湖志余》的记载:“(张淑芳)木棉之后,自度为尼,结庵九溪,栽花种竹以老,罕有知者。”

  另据《续比丘尼传》中记载:“张淑芳,西湖樵家女。理宗选妃日,贾似道匿为已妾,木绵之后,自度为尼,罕有知者。今五云山下,九溪坞内,尚有尼庵。

  张淑芳保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历代词话》、《全宋词》、《词苑萃来编》、《词苑丛谈》以及《本事词》的书中,分别收录了她的三首词。

  而这是一首写于秋季的,悲秋思乡之作。

  红蜡泪,一作灯下泪。词中”桐叶落,蓼花残”,是化用冯延巳《芳草渡》词中的:“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作者的笔法熟练,构思巧妙。借助红烛泪、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叫、风声寒、流水远这一系列低沉而压抑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哀怨之情。

  秋天,本就是一个令人愁浓思重的季节,更何况她孤苦在这寂静的黄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空气中散发着纸上残留着的淡淡墨迹香气。蜡烛像是猜透了她的心思,滴着眼泪也在替她难过。梧桐叶在窗前凌乱地飞舞,白日里篱外的那些鲜艳的红蓼花,此时也一定该凋零了吧?

  嘎——嘎,天空传来几声凄恻清越的雁叫,刺破了寂静的夜空,也叫碎了她的心。

  真没想到在九溪坞这片世外桃源,到了秋季,居然也是显得如此的冷清。听秋风瑟瑟,闻溪水淙淙。蓬蒿满径之地,无人问津。

  通往家乡的路在何方?这多愁寂寞的季节里,又有谁能告诉她有关春的消息?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gènglòuzi··qiū--zhāngshūfāng

hénxiānghónglèidiǎndiǎnchóuréntóngluòliǎohuācányànshēngtiānwàihán

yúnlǐngjiǔdàidàoqiūláigèngfēngshuǐcóngcóngjiàopéngjìngtōng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西湖¹南北烟波阔,风里丝²(huáng)³声韵(yùn)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声香腮(sāi)红一抹。
译文: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注释:¹西湖:指颍州城西北的西湖。²丝:琴瑟之类。³簧:笙筝之类;丝簧:泛指乐器。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杯深不觉琉璃(lí)¹,贪看六幺²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chóu)(chàng)画桥风与月。
译文: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注释:¹琉璃滑:喻美酒甘甜爽口。琉璃:本指绿色或金黄色的釉料,此指绿色的酒。²六幺:又名绿腰,唐宋时期的歌舞曲名。

  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lóuchūn··西nánběiyānkuò--ōuyángxiū

西nánběiyānkuòfēnghuángshēngyùnyànqúndài绿shuāngchuíjiǔxiāngsāihóng

bēishēnjuéliúhuátānkànliùyāohuāshímíngcháochē西dōngchóuchànghuàqiáofēngyuè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岩岩¹显朝市²,帝者慎用才。
译文:大臣显赫在朝廷,君主用人当慎重。
注释:¹岩岩:本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代指显赫的大臣。²显朝市:显赫于朝廷之中。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何以废共鲧(gǔn)¹,重华为之来。
译文:共工与鲸被废弃,帝舜所为除奸凶。
注释:¹废共鲧:指帝尧的臣子共工与鲧,因不贤而被废弃处置。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译文:管仲临终肺腑语,桓公到底没听从。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译文:桓公临死困饥渴,心中后悔有何用!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shís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yányánxiǎncháoshì zhěshènyòngcái 
fèigōnggǔn chónghuáwèizhīlái 
zhòngxiànchéngyán jiānggōngnǎijiàncāi 
língào dāngzāi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镜尘生¹,珠泪滴,损仪容²
注释:¹镜尘生:久未对镜梳妆,故镜生尘。²损仪容:因相思之苦而摧残了美丽的容颜。
这首词写闺妇春思。上片写画楼东的春景:柳、风、烟、雨、莺,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下片写她因未得丈夫消息,泪珠常滴,容颜渐损,即“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

jiǔquánzi··yángliǔfēng--xiòng

yángliǔfēngqīngchūnyāncánxìnghuāchóuyīngzhènghuàlóudōng

jǐnpíngqióngháishìzhīxiāojìngchénshēngzhūlèisǔnróng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刦义公。(刦 同:劫)
平陵¹东,松柏桐(tóng)²,不知何人刦³义公。(刦 同:劫)
译文:在平陵这个地方的东边,长满了松柏和梧桐。有一天, 不知什么人劫持了住在这里的义公。
注释:¹平陵:汉昭帝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七十里处。²松柏桐:指墓地。古代墓地多种植松柏梧桐。³刦:同“劫”。劫持,绑架。⁴义公:善良的人,大好人。一说义公是姓义的人,一说指义公翟义。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劫义公,在高堂¹下,交钱百万两走马²
译文:这些人把义公劫持到高门大堂之下,胁迫他交出一百万银钱和两匹快马才能赎人。
注释:¹高堂:高门大堂,代指官府衙门。²走马:善跑的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¹追吏(lì)²心中恻(cè)³
译文:交出两匹快马的确已相当困难,更别说百万银钱了。可是义公回头见到追钱的小吏,心中只有悲痛无奈。
注释:¹顾见:回头看见。²追吏:逼索财物的官吏。³恻:悲痛。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心中恻,血出漉(lù)¹,归告我家卖黄犊(dú)²
译文:义公心中悲痛得就像血在流淌一般。只好带口信给家人,卖掉那头小黄牛凑钱来赎我!
注释:¹漉:渗出。一说“漉”作“流尽”解。²犊:小牛。

  《平陵东》属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卖掉小黄牛凑线来赎身的故事。

  全诗每三句为一节。第一节写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在平陵东侧一片阴森浓密的树林中,一位善良的平民义公遭到了绑架。事情发生得突然,义公心中充满了惊疑恐惧之情。这绑架良民的行径是何人所为?“不知”句提起疑问,含煳得极好。联系下文的“高堂”“追吏”,可知这是官吏捕人。不言其“捕”而斥为“劫”,意在表现出官吏行事的粗暴凶狠。观其行迹,真如盗匪,使人不能相信这是官吏行径。直来到高堂之下,才敢确定这劫义公的竟是官府所为。以“不知”故作疑惑,含讽刺之意于言外,掲露出“官府即盗匪,官府甚于盗匪”的黑暗现实。笫二、三节就直写官吏敲榨勒索财物的强盗行径。高堂之上,本应是主持正义、惩办强暴的所在,现在却要义公“交钱百万两走马”,贪暴官吏公然逼迫善良百姓,义公在猝然之间遭此厄运,如此惊人的巨额赎资不可能交纳得出来。

  “两走马,亦诚难”,义公为此悲愁交加,百般煎迫。可稍有迟疑,摧辱即至,逼得他一看到追逼的官吏,就不由得心惊色变。“心中恻,血出漉”极写出义公内心痛愁恐惧的惨烈。在贪官暴吏敲骨榨髓的勒索之不,他感到仿佛心中的血都要流尽了。透过这极端痛苦的心 情,不难想象出义公在官府遭受到的摧辱与折磨该有多么严酷。在此绝望之中,他已经无路可走,只好忍痛“归告我家卖黄犊”。一个善良的平民在虎狼之吏的逼迫下,就这样倾家荡产了。这悲惨的结局中又凝结着多少痛苦和悲愤!即便如此,可黄犊所值有限,以这点微薄的赎资能满足那贪狠恶吏的无厌之欲,使义公逃脱这场厄运吗?诗歌最终引发出对人的永久关切。

  这首诗和两汉其他乐府民歌一样,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义公”被劫持、被勒索、被逼卖黄犊几个细节,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一个社会问题:即广大人民的穷困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压迫使然,“义公”一家的遭遇即是一证。

  《平陵东》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复杂,但含意非常深刻。它反映了在黑暗残暴的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难苦痛。在简洁的叙事中融入抒情,表达人民痛楚、悲愤的感情,格调凝重。在语句上,毎节的第一句重复上一节的最后三个字,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以文字上的复迭,造成迂回往复、反复吟咏的效果,使语意更加连贯,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86-8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