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齐日暮客不旭,新丰主人岂相知。
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
会当酸鹹有同好,主簿且须归祭灶。
请见临川太尉公,此语难为俗人道。
我公悦士甘如肉,万钱供客饭脱粟。
读书始堪属大事,谁论少文织薄曲。
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
胸中端正在眸子,岩电两瞳秋汉碧。
致君尧舜不足惊,升平本付公辈人。
西郊浓云含雨色,可胜枯槁怀阳春。
门前宾客马如蚁,谁是我公天下士。
趦趄欲进仍厚颜,纷纷无乃辽东豕。
蹇驴破帽栖尘坌,曳裾最晚空余恨。
草奏犹堪试傔人,无令归作潜夫论。
燕齐日暮客不旭,新丰主人岂相知。
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
会当酸鹹有同好,主簿且须归祭灶。
请见临川太尉公,此语难为俗人道。
我公悦士甘如肉,万钱供客饭脱粟。
读书始堪属大事,谁论少文织薄曲。
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
胸中端正在眸子,岩电两瞳秋汉碧。
致君尧舜不足惊,升平本付公辈人。
西郊浓云含雨色,可胜枯槁怀阳春。
门前宾客马如蚁,谁是我公天下士。
趦趄欲进仍厚颜,纷纷无乃辽东豕。
蹇驴破帽栖尘坌,曳裾最晚空余恨。
草奏犹堪试傔人,无令归作潜夫论。
毛滂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yù)¹者柳,不尚²息焉。上帝甚蹈³,无自暱(nì)焉。俾(bǐ)予靖之,后予极焉。
译文: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注释:¹菀:树木茂盛。²尚:庶几。³蹈:动,变化无常。⁴暱:亲近。⁵俾:使。⁶靖:谋。⁷极:同“殛(jí)”,惩罚。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qì)¹焉。上帝甚蹈,无自瘵(zhài)²焉。俾予靖之,后予迈³焉。
译文: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注释:¹愒:休息。²瘵:病。³迈:行,指放逐。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有鸟高飞,亦傅¹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hé)²予靖之,居以凶矜(jīn)³
译文: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注释:¹傅:至。²曷:为什么。³矜:危。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无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无双关,呼告中无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无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4-495

liǔ

míng xiānqín 

yǒuzhěliǔ shàngyān shàngshèndǎo yān jìngzhī hòuyān 

yǒuzhěliǔ shàngyān shàngshèndǎo zhàiyān jìngzhī hòumàiyān 

yǒuniǎogāofēi tiān rénzhīxīn zhēn jìngzhī xiōngjīn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与子¹别无几²,所经³未一旬
译文: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注释: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掾属。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作品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作者好友之一。¹子:你,对刘桢的尊称。²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³所经:经过的时间。⁴一旬:十天。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我思一何¹(dǔ)²,其愁如三春³
译文: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注释:¹一何:多么。²笃:深厚,真诚。³三春:多年。三,虚指多数。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虽路在咫(zhǐ)¹,难涉²如九关³
译文: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注释:¹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²涉:度过,越过。³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陶陶¹朱夏²德,草木昌且繁³
译文: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注释:¹陶陶:和暖的样子。²朱夏:夏天。³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诗句的意境。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这里将相距之近与相见之难对比,更加重了对友人的思念。刘桢《赠徐干》“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之句,二人处于不同的部门:刘祯因罪被拘禁,而徐干为官在西掖园,两地很近,但两人却无故不得相见,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难涉九关之叹。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说,盛阳的夏季,草木是那样的昌盛而繁茂。全诗前六句写情,结尾两句写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诗人与刘桢情谊之绵长,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出无限的回味和深长的意境。

  这首诗明白如话,无丝毫矫揉造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歌以“与子别无几”领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极写相思之深;以“虽路在咫尺”与“难涉如九关”相对比,续写相见之难。在相别与难见的内心情感矛盾冲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全诗只有八句,四十个字,从其所表达的形象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中,可见诗人之功力。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著.《建安七子评传》:沈阳出版社,2001.01:第90-91页

liúzhēnshī--gàn

zibiésuǒjīngwèixún

chóusānchūn

suīzàizhǐchǐnánshèjiǔguān

táotáozhūxiàcǎochāngqiěfán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山石巉(chán)¹巉磴(dèng)道微²,拂松穿竹露沾衣。
译文:我拨开松枝穿过竹林踏上了高峻的山间石径,挂满了露珠的松枝竹叶打湿了衣服。
注释:报恩山寺:在作者故里,早废。¹巉:山势高峻貌。²磴道微:指石梯连续的细小山路。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烟开¹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译文:晓雾散去,一对海鸥飞落在远处浩渺的水面;旭日东升,阳光照在高高的林枝上,惊飞了一只美丽的雉鸟。
注释:¹烟开:烟雾散开。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大麦未收治圃晚¹,小蚕犹卧斫(zhuó)²桑稀。
译文:田里的大麦尚未收割,是因为今年的庄稼种时没有赶早;幼蚕仍在安然盘卧,是因为可以采摘的桑枝已经稀少。
注释:¹治圃晚:因大麦尚未收割,故种植蔬菜晚了。治圃,种植蔬菜。²斫:砍。这里作“采”字解,指采桑。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暮烟已合¹牛羊下²,信马³林间步月归。
译文:夕阳西下,伴着牛羊归去,云烟把大地笼罩,我也牵着马儿踏着月色,走在了归家的林间小道。
注释:¹合:此为笼罩的意思。²牛羊下:指放牧归来。《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³信马:任马行走,让马自由自在地驼着我走。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从早至晚山游所见的情景。诗首联记叙诗人攀登险唆盘的山间小路,拂松穿竹登上山顶的过程;颔联描写登山后所见的优美景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属对工巧,是诗情画意的结合;颈联由写景转为农家生活的记事,表现了诗人对稼穑农事的关心;尾联仍是叙中有景,诗人走出村庄,在暮色中山上的牛羊正向村庄走去,自己则听凭着马儿信步而行,踏着月色归来,又是一幅清辉步月图。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从清写到傍晚,结构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诗的开头,“山石峻嚵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山石险峭,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人从拂面的松枝竹梢中穿过,露水打湿了衣裳。这里,拂松穿竹,不是分指从竹丛中穿过,松枝拂人,而是合指穿过松林竹丛,松枝竹梢拂人。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说远处水上,淡烟消散,落下双鸥;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飞起一只野鸡。描绘出一幅远水高林,野鸟飞翔的画面,色调鲜明阔朗,是全诗中的突出部分。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写山村暮春初夏之交的生产状况。大麦没有收割,整治菜园子已经晚了春蚕还在喂养,桑树也显得枝叶稀疏。从这一联诗看,作者对农家生活还是比较熟悉的。大麦收割前就得整治菜园子,春蚕也是到了吐丝做茧时才停止吃桑叶。这一联诗描绘了又一个画面,从远水高林,移到村外麦地桑丛,视点从远到近。

  末一联,“暮烟已合牛羊下”,写村庄中的晚景。暮霭笼罩,放牧的牛羊从山上下来了。这一句的意境,是从《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中化出来的,用在这里,写山村的晚景,很妥贴。“信马林间步月归”,是说自己,骑在马上,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写的是山村中的画面,视点从村外移到村中。

  全诗八句,时间是从清早露水未干时出发,一直到了晚上月亮上来,才到达住处。一路上,信马慢行,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画面,视点随着移动。正表现出一位画家诗人作品中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赵峨,倪林选编,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01,第187-188页

zǎoqíngzhìbàoēnshān

wéntóng sòngdài 

shānshíchánchándèngdàowēi sōngchuān穿zhúzhān 
yānkāiyuǎnshuǐshuāngōuluò zhàogāolínzhìfēi 
màiwèishōuzhìwǎn xiǎocányóuzhuósāng 
yānniúyángxià xìnlínjiānyuèguī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倡楼¹启曙扉(fēi)²,杨柳正依依³
译文:曙色中倡楼的门窗打开了,杨柳正随风摇摆,依依可爱;
注释:¹倡楼:倡优所住楼房。²曙扉:曙光之门扉。³依依:依稀貌;隐约貌。依恋不舍的样子。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莺啼知岁隔¹,条变²识春归。
译文:黄莺儿啼叫知道又隔了一年,柳条变绿才意识到春天回归了;
注释:¹岁隔:年岁之隔开。²条变:枝条变色。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露叶凝愁黛,风花¹乱舞衣。
译文:露珠凝聚在叶子上就如同我紧皱的眉头,风中花瓣飘舞拂动了我的衣裳;
注释:¹风花:风中的花。喻情事也。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攀折聊将寄¹,军中音信稀。
译文:折根柳枝姑且寄出去,因为军中的来信非常稀少。
注释:¹聊将寄:聊以将此寄出。

zhéyángliǔ--zhàolín

chànglóushǔfēiyángliǔzhèngyīngzhīsuìtiáobiànshíchūnguī

níngchóudàifēnghuāluànpānzhéliáojiāngjūnzhōngyīnxìn

密约偷香囗蹋青。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
密约偷香¹²踏青³,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bìn)影,重省(xǐng),十年心事夜船灯。
译文:与杭姬初逢便密约春日郊游踏青,小车跟随马匹驶过南屏山。东风回首,往事如烟,双鬓斑白,形销骨立,夜半船头灯下,形影相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注释:¹偷香:即贾女偷香赠所欢韩寿事。《晋书·贾充传》叙韩寿与贾充女私通,“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入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贾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韩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芳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后“遂以女妻寿。”²囗:该字遗失。³踏青:春日郊游。⁴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峰峦耸秀环立如屏。⁵重省:指故地重游。
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离骨渐尘¹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译文:杭姬由于溺水而离开人世,到头来难以磨灭触景生情。残酒醒后,只见两岸落花缤纷,清明未至,垂柳如烟,一派萧瑟。
注释:¹尘:道家以一世为一尘。尘,即尘世,人世。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