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障庾公尘,那有刘舆腻。
堂堂七丈夫,草木一臭味。
跻攀亦云足,赏适兴犹未。
却呼三翼舟,击汰舞绡翠。
苇蒲纷已扫,奁鉴莹新剂。
持此寿诸公,空缸一沉醉。
不障庾公尘,那有刘舆腻。
堂堂七丈夫,草木一臭味。
跻攀亦云足,赏适兴犹未。
却呼三翼舟,击汰舞绡翠。
苇蒲纷已扫,奁鉴莹新剂。
持此寿诸公,空缸一沉醉。
葛立方

葛立方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1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
(yǎo)¹日西颓,漫漫长路迫²
译文:太阳在西方渐渐沉落,漫漫长路,依然不见他的踪影,心情越发焦急。
注释:南楼:始宁墅中一座住宅的门楼。迟:等待。¹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²迫:窘迫,着急。
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登楼为谁思¹?临江迟来客。
译文:登上高楼是为了思念谁呢?是为了等待着远方的友人前来赴约。
注释:¹为谁思:即思念谁。
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与我楼所期,期在三五夕¹
译文:与我分别的时候他和我约定,十五的晚上,要来看我。
注释:¹三五夕:十五日的夜晚。
圆景早己满,佳人犹未适。
圆景¹早己满,佳人²犹未适³
译文:今晚的月亮,早已圆满无缺,好友却迟迟没有前来赴约。
注释:¹圆景:月亮。²佳人:指友人。³适:来也。
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
即事怨睽(kuí)(xié)¹,感物方²凄戚。
译文: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分手如今,望着孤零零的月儿,内心倍感忧伤凄切。
注释:¹睽携:分离。²方:常。
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
孟夏¹非长夜,晦(huì)²如岁隔。
译文:初夏的夜晚并不漫长,可太阳再次升起时,仿佛经过了一年时光。
注释:¹孟夏:初夏。²晦明:由黑暗到明亮,指一夜。
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瑶华未堪折,兰苕(tiáo)¹已屡摘。
译文:麻花依然含苞未放,兰草的花,却已屡屡采摘。
注释:¹瑶华、兰苕:皆指香花美草。
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译文:道路阻隔,音问不通,怎么能安慰离居的友人呢?
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
搔首¹访行人,引领²冀良觌(dí)³
译文:我焦躁不安,向行人打听你的消息,翘首等待,希望能与你欢乐相会。
注释:¹搔首:爬弄头发,表示焦急。²引领:伸长颈项。³良觌:欢乐的会见。觌,相见。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迟客不至的失望,通过回想月亮最圆、月色最好时与友人会面,更反衬了今日失望的深。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大量引用《楚辞》中的典故,表现了对友人入骨的思念,也表现了对友人一种温情的体贴。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写自己在焦急地询问友人的消息,企望着能与友人欢乐相会。这首诗用典故很多,切对人物心理变化写的非常细腻、深情。

  “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这两句是化用刘向《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是说落日西沉了,而行人还困于漫漫长途。“杳杳”、“漫漫”两个叠词虽是描状客体,却也传达出主体那种莫可如何的惆怅。起句从傍晚写起,那么读者不难想像整个白天如何。

  “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这两句自问自答,点明题意。下面转入回想:“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适。”回想与友人分别时,约定在十五会面,现在十五早已过去,怎么还不来呢。“期在三五夕”,月亮最圆、月色最好时会面,那情景该多美。设想的美更反衬了今日失望的深,“早”、“犹”呼应,传出他深深失望之情。

  上面可以说是写迟客不至的失望,下面八句写与友人分别以来的情怀。

  “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即事”、“感物”为互文,就是遇到事物皆有感触,比如心中的不如意、物候的变化等。这两句也就是说,别后以来时时事事都觉着不愉快。“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这里是化用《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是说初夏夜晚并不长,但在他看来好像一夜就是一年似的。上两句说别后无时不愁苦,这两句只写出夜晚的感受,是以少总多、举一斑而知全豹的笔法。

  “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瑶华”、“兰苕”皆香花美草,古人常摘取它们赠给远方朋友以为问候,如《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这些语句跟这两句诗相似。“瑶花”,据说即麻花,孟夏时它还未开,而“兰苕”春天就已滋荣了,所以说:“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不能折也好,多次摘也好,都说明他常常想给予朋友以美好的祝愿。

  但是,“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意谓:道路阻隔,音问不通,怎么能安慰离居的友人呢?这几句不仅表现了对友人入骨的思念,还表现了对友人一种温情的体贴,虽然自己是愁苦煎迫,但还想通过赠问,让友人得到慰解。这是相怜相惜的纯真友情。

  最后两句:“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诗经·静女》有“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话。这两句说,他在焦急地询问友人的消息,企望着能与友人欢乐相会。这里的“搔首”、“引领”是两个细节,将他“望”的情态写得更逼真、更鲜明了。从结构上说,开始写“望”,中间写“想”,这里又是写“望”,是个回应,显得很是紧凑。而中间的“想”又是从失约推开,写到别后的思念,顺序井然。这都见出谢灵运作品精于结构的特色。

  这首诗化用典故很多,细究起来,几乎每句都有出处,而以用《楚辞》的地方最多。《楚辞》多景物描写,多用比兴(尤其是兴),谢灵运的作品亦复如此,加之作者心情也常感悒郁,自然就会较多袭用《楚辞》语句了。但这首诗,并不给人饾饤生硬的感觉,正如方东树所言,他的用典“见似白道”(《昭昧詹言》卷五)。这也是他的高妙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82-683
先天二载,龙集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穷幽极远,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弊者也。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夤缘,数里重林之表;飞梁嶫嵥,千丈层崖之半。颠跻用惕,渐绝其袁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 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而越人绵力薄材,夫负妻戴,劳亦久矣。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不有圣政,其何以臻兹乎!
先天¹二载,龙²³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穷御极远,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弊者也。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夤(yín),数里重林之表;飞梁嶫(yè)¹⁰(jié),千丈层崖之半。颠¹¹(jī)¹²用惕(tì)¹³,渐绝其袁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 日以通商,齿¹⁴¹⁵¹⁶¹⁷之殷,鱼盐蜃(shèn)¹⁸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¹⁹江淮之求;而越人²⁰绵力薄材,夫负妻戴,劳亦久矣。不虞²¹一朝而见恤²²者也。不有圣政,其何以臻(zhēn)²³兹乎!
译文:先天二年,岁在癸丑,这正是当今皇上登位的第二年。治理朝廷内外的事,精明到没有哪个幽僻、偏远的地方不考虑到的地步,真像日月之光,普照大地,凡有车船交通的地方,全都求其安乐,革除弊害。早先岭东的旧路,行人都为其陡峻所苦。行在路上,须攀缘数里,置身重林之上;还要翻过高大险峻的山梁,高度已达到千丈重崖的一半。攀登坠跌令人惧怕,于是旧路行人渐少,乃至废弃。所以如以此路运输,竟容纳不下一车通过,只有靠人力用背负送。而海外各国,一天天来联系通商,象牙犀革之类那样丰富,鱼盐蛤蜊之物很能得益,如得转运,对上来说,可以满足国家财库的须要,对下来说,长江淮河一带百姓的生活要求也可充分照顾。可是岭南人民力量条件薄弱,只能男人背,妇女顶,这种苦受得太久了。没有料到有一天会得到同情关怀,如果不是今上圣明的政治,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出现呢!
注释:¹先天:唐玄宗在位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先天二载为公元713年。²龙:岁星。³集:止,次。龙集癸丑意即正当癸丑年。⁴我皇帝:指唐玄宗。⁵御宇:统治宇内。⁶穷、极:动词,达到……的尽头。⁷易:革除。⁸岭东:唐称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为岭南,区域很广,其中今广东一带为岭东,后来设置岭南东道。⁹夤缘:攀缘貌。¹⁰嶫:高大险峻貌。¹¹颠:跌倒。¹²跻:登上。¹³惕:惧。¹⁴齿:象牙。¹⁵革:犀牛皮。¹⁶羽:贵重的鸟羽。¹⁷毛:旄牛尾。¹⁸蜃:大蛤蜊。¹⁹赡:满足。²⁰越人:古时岭南一带为百越人所居,故称其地人为越人。²¹不虞:不料。²²见恤:受到关心。²³臻:达到。
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冰载怀,执艺是度,缘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殊琛绝责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宋与夫越裳白雉之时,尉佗翠鸟之献,语重九译,数上千双,若斯而已哉!
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冰载怀¹,执艺是度²,缘磴(dèng)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³其坂险之故。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¹⁰,阗(tián)¹¹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jù)¹²贯胸¹³之类,殊琛¹⁴绝责¹⁵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¹⁶;宋与夫越裳¹⁷白雉¹⁸之时,尉佗(tuó)¹⁹翠鸟之献,语重九译²⁰,数上千双²¹,若斯而已哉!
译文:开元四年,冬天十一月,朝廷派遣了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一来便满腔热情,从事勘测,缘着开凿的石磴,在荆棘丛中开出道路,观察山谷地势适宜利用之处,改变旧路中陡险的地方。季节到了一年中农闲的时候,人们自觉地踊跃而来,工程没有超过一季度,没到期限很快就完成了。现在新路平坦,可以并行五辆车,来往不绝,四通八达,转运物资可以靠它省掉很多劳力,过去高崖深谷的危险不再威胁行人。于是接着海外各族人,过去中断了进贡通商的,又都来了,路上有驿亭可宿可息,十分方便,行人及车货都多极了。周初越裳国献白雉,汉初南粤王尉佗献翠鸟,他们都要通过多重展转翻译,奉上千鸟双璧,像那样的确颇为不易,但怎能同现今的盛况相比呢!
注释:¹饮冰载怀:形容心情焦急。载,助词。《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²执艺是度:拿着标杆测量。艺,标的。³革:除。⁴坂险:坡路的险况。⁵子来:像儿子为父母做事一样自觉来到。⁶逾:超过。⁷时:季节。⁸不日:没指定日期。⁹方:并。¹⁰五轨:五辆东。¹¹阗阗:车辆往来貌。¹²鐻耳:以鐻穿耳。鐻,金银器。¹³贯胸:传说中国名。¹⁴殊琛:奇珍异宝。¹⁵绝賮:中断了朝贡。¹⁶如京如坻:形容货物堆积很多。京,高丘。坻,水中高地。¹⁷越裳:古国名。¹⁸白雉:鸟名。《后汉书·南蛮传》:“交耻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¹⁹尉佗:即汉初南粤王赵陀。汉文帝时曾向朝廷献成千翠鸟。²⁰语重九译:指多次辗转翻译。²¹千双:指赵陀向汉廷献璧一双,翠鸟千。
凡趣徒役者聚而议曰:虎始者功百而变常,乐成者利十而易业;一隅何幸,二者尽就!况启而未通,通而未有斯事之盛。皆我国家玄泽寝远,绝垠胥洎;古所不载,宁可默而无述也?盍刊石立纪,以贻来裔,是以追之琢之,树之不朽。
凡趣徒役者聚而议曰:虎始者功百¹而变常²,乐成者利十³而易业;一隅(yú)何幸,二者尽就!况启而未通,通而未有斯事之盛。皆我国家玄泽寝远,绝垠(yín)(xū);古所不载,宁可默而无述也?盍刊石立纪,以贻¹⁰来裔¹¹,是以追之琢¹²之,树之不朽。
译文:所有领工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道:起初谋划工程的人,预见到百倍的功利而决定革除旧规,享受成果的人向往十倍的好处而愿意改换旧业;地方上真是太幸运了,规划者和受益者今天都得到了满足。何况说过去即使开路,却未筑通,就是筑通了,哪有这件工程这么盛大。这都是我们国家的大恩泽,能沾溉远方,使我们这边区都受到了浸润。这是古书上未见的大好事,怎么能沉默不语呢?何不用石碑刻下纪念文章,以遗留后代呢?因此就雕刻起来,立起这块石碑,使之永传不朽。
注释:¹功百:功效百倍。²变常:改变旧情况。³利十:获十倍利益。⁴易业:改变旧行为。《汉书·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⁵二者:指虑始者与乐成者。⁶就:完成。⁷玄泽:大恩德。玄通“元”,大也。⁸绝垠:极远的边界之地。⁹胥洎:都润泽到了。洎,浸。¹⁰贻:遗赠,送。¹¹来裔:后代。¹²追、琢:都指雕刻。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
阳春¹无不长成²,草木群类³,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大立一何(qióng)。四时舍我¹⁰驱驰¹¹,今我隐约¹²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¹³,忽如¹⁴飞鸟栖(qī)¹⁵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¹⁶
译文:春天里一切都生长繁盛。随着秋风吹起,花草树木纷纷飘零,只剩下孤零零的茎。春夏秋冬迅速更替,时光飞驰般地抛我而去,为什么我还要隐居苦熬贫穷?人生天地之间,就像鸟儿栖息枯枝,难以久停,为什么我还要隐居苦熬贫穷?
注释:¹阳春:阳光普照的春天。²长成:生长而成。³群类:各种类别。各种生物。⁴零落:凋谢。衰颓败落。⁵何:何其,多么。⁶翩翩:飞行轻快貌。行动轻疾貌。迅速飞去。⁷一何:为何;多么。⁸茕:孤大,无兄弟。茕茕孑立。⁹四时:一日的朝昼夕夜。四季。¹⁰舍我:舍弃我。¹¹驱驰:策马快跑。飞快离去。¹²隐约:隐身守约。¹³天壤间:天地见。¹⁴忽如:忽然像。¹⁵栖:栖息。¹⁶欲何为:想做什么。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适君¹身体所服²,何不恣(zì)³口腹所尝?冬被貂鼲(hún)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¹⁰自苦¹¹,我将欲何为¹²?不及¹³¹⁴少壮之时,乘坚车¹⁵、策肥马良¹⁶。上有沧浪之天¹⁷,今我难得久来视¹⁸。下有蠕(rú)¹⁹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²⁰。何不恣意²¹遨游²²,从君²³所喜²⁴
译文:合你身的衣服,何不尽量去穿?合你口味的食物,何不尽量去吃?冬天穿上温暖的貂皮大衣,夏天就该穿上轻薄凉爽的罗裳。坚守苦行,自己苦自己,为的是那桩?何不趁你年轻力壮的时候,骑肥壮的骏马乘坚固的车?上有青青的天空我难得久久仰望,下有蠕动的大地,我难得在上面行走徜徉。何不任凭你的喜好,尽情的遨游欢畅!
注释:¹适君:适合或适应君主或君子。²所服:所穿服衣物。³恣君:放纵君主或君子。⁴口腹:口和腹,嘴和肚子。⁵所尝:所品尝美味。⁶被:披。覆盖。⁷貂鼲:貂皮和灰鼠皮。鼲,鼠的一种,体小,背部灰色,腹部白色,尾毛蓬松。毛皮柔软如绒,可作衣物。俗称“灰鼠”。汉典解为‘即貂。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⁸当服:应当穿服。⁹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绮,有文彩的丝织品。罗,轻纱,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¹⁰行力:竭力执行。身体力行。¹¹自苦:自找苦吃。自己苦自己。¹²我将欲何为:我要做什么。¹³不及:赶不上;来不及。不如;比不上。¹⁴君:君王,君子。¹⁵坚车:坚固的马车。好车。¹⁶策肥马良:鞭策肥壮之马,马匹精良。¹⁷仓浪之天:苍天。仓浪,苍白的波浪。汉典为‘青绿色。仓,通“苍”’。¹⁸久来视:久来视察。¹⁹蠕蠕:蠕动貌。昆虫爬动的样子。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²⁰久来履:久来履踏。²¹恣意:放纵,肆意。²²遨游:漫游;游历。游乐;嬉游。²³从君:顺从君王或君子。²⁴所喜:所喜欢的。
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卬?悲丽乎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御左右,奈何致福祥?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如君剑良绮难忘。
带我宝剑。今尔¹何为²自低卬³?悲丽乎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¹⁰。帝王所服¹¹,辟除¹²凶殃¹³。御¹⁴左右¹⁵,奈何¹⁶¹⁷福祥¹⁸?吴¹⁹之辟闾²⁰,越²¹之步光²²,楚²³之龙泉²⁴,韩²⁵有墨阳²⁶,苗山²⁷之铤(dìng)²⁸,羊头²⁹之钢。知名前代³⁰,咸³¹自谓³²丽且美³³,曾不如³⁴君剑³⁵良绮³⁶难忘。
译文:佩戴起我的宝剑,现在你为什么上下摇晃?啊,宝剑端正又壮观,白得像积雪,寒光似秋霜。驳犀的骨角做柄头,白玉镶嵌在柄中央。帝王把它来佩戴,可以辟凶除祸殃。用它指挥左右大臣,可以带来幸福吉祥。吴国的辟闾,越国的步光,楚国的龙泉,韩国的墨阳,苗山出产的铜铁,羊头山出产的钢,都闻名前代,自称精美无双,可都不如你的宝剑,实在美好,令人难忘。
注释:¹尔:你。²何为:为何。做什么。³低卬:低头仰望。汉典解为‘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⁴悲丽:悲凉华丽。⁵壮观:看起来雄壮。增添雄伟宏壮的气象。⁶秋霜:秋日的霜。喻剑。⁷驳犀:亦作“驳犀”。斑犀。驳,毛色斑驳不纯。驳犀剑,用驳犀牛角做剑首的宝剑。剑首,指剑柄上的头端护手。⁸标首:用作剑首的标识。⁹玉琢:用玉雕刻成。镶玉。¹⁰中央:剑柄的中央。¹¹服:佩带,使用。¹²辟除:避除。¹³凶殃:凶煞祸殃。¹⁴御:御使。驱使。统治。¹⁵左右:左右人等。¹⁶奈何:怎么,为何。如何。¹⁷致:导致。¹⁸福祥:幸福吉祥。¹⁹吴:吴国。吴地。²⁰辟闾:古剑名。吴国的名剑。杨倞注:“或曰辟闾,即湛卢也。”²¹越:越国。越地。²²步光:古宝剑名。越国的有名长剑。²³楚:楚国。楚地。²⁴龙泉:龙泉剑。宝剑名。即龙渊。²⁵韩:韩国。韩地。²⁶墨阳: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²⁷苗山:地名。²⁸铤:未经冶铸的铜铁。铜锭。箭铤。《注》箭足入稾中者也。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²⁹羊头:三棱形的箭镞。³⁰知名前代:前代就有名。³¹咸:都。³²自谓:自称。³³丽且美:华丽并且美好。³⁴曾不如:竟不如。曾,竟,简直,还。³⁵君剑:君王的剑。君子的剑。³⁶绮:华丽,美丽。精妙,精美。
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之章甫,齐之高冠,亦自谓美,盖何足观?
¹青云²之崔(cuī)(wéi)³,纤罗为缨,饰以翠翰(hàn),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¹⁰之章甫¹¹,齐¹²之高冠¹³,亦自谓美¹⁴,盖¹⁵何足¹⁶¹⁷
译文:头戴高高的冠冕,细软的绮罗作帽带,美丽的鸟羽插在两边,真是既轻巧又美观。用它打扮你的仪表和容颜,一举一动都生辉增光。宋国的章甫帽,齐国的高山冠,也都自称美丽无比,可是与你的美冠一比又有什么值得看?
注释:¹冠:戴帽。²青云:青云冠。古代一种高高的冠帽。³崔嵬:高耸貌;高大貌。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⁴纤罗:纤细透气有稀孔的丝织品。⁵缨:冠缨。《说文》缨,冠系也。⁶翠翰:翠鸟的羽毛。碧色的翅羽。翰,长而坚硬的羽毛。⁷表:表示。表现。⁸俯仰:俯首仰头。⁹垂光荣:垂范光荣。¹⁰宋:南朝宋。¹¹章甫:商代的一种高冠帽。南朝宋因袭之。¹²齐:齐国。齐地。南朝齐。¹³高冠:一种高高的官帽。¹⁴亦自谓美:也自称为美。¹⁵盖:大概。¹⁶何足:哪里足以。犹言哪里值得。¹⁷观:观看。
排金铺,坐玉堂。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酌桂酒,脍鲤鲂。与佳人期为乐康。前奉玉卮,为我行觞。
排金铺¹,坐玉堂²。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³,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¹⁰。酌¹¹桂酒¹²,脍(kuài)¹³鲤鲂(fáng)¹⁴。与佳人期¹⁵为乐康¹⁶。前奉¹⁷玉卮(zhī)¹⁸,为我行觞(shāng)¹⁹
译文:推开镶金的大门,坐在白玉殿堂上,风儿不起,尘土不扬,空气新鲜又清爽。走起齐国的琴瑟,跳起赵国的舞蹈,歌女轻声曼唱,声和音律协宫商。悦耳动听感人心,回肠荡气婉转悠扬。饮的是佳酿桂花酒,吃的是美味鱼丝香,与美人相聚多欢畅。美人上前捧玉杯,为我敬酒祝安康。
注释:¹金铺:金饰的铺首。金饰的铺榻。²玉堂:玉石装饰的厅堂。³桓瑟:齐桓公的古瑟。齐国的古瑟。⁴赵倡:赵国的倡优。赵国的舞妓。⁵女娥:美女仙娥。娥皇和女英的并称。⁶长歌:放声高歌。乐府的长歌行。⁷声协:声音协同。⁸宫商: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泛指音乐、乐曲。泛指音律。⁹感心动耳:感应内心激动耳音。¹⁰荡气回肠:荡漾的真气回转在肝肠。一种陶醉人的气氛回荡在情绪和感觉中。形容文词、音乐等感人至深。¹¹酌:斟酌。斟酒。¹²桂酒:桂花酒。¹³鲙:同“脍”。细切肉。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即鳓鱼。又名快鱼。¹⁴鲤鲂:鲤鱼。鲂鱼,与鳊鱼相似,银灰色,腹部隆起,生活在淡水中。¹⁵期:约期。期会。¹⁶乐康:安乐康泰。¹⁷前奉:前面奉上。¹⁸玉卮:玉质的酒卮。卮,没有底座一放就洒的酒碗,劝酒用。¹⁹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¹。为乐²常苦迟³,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译文:今日的欢乐不能够忘,人生的乐趣还没享尽。人们行乐常常抱怨太晚,岁月流逝就像飞去一样。为什么自己找苦受,使我心里忧愁悲伤?
注释:¹未央:未到中央。无边无际。²为乐:行乐。作乐。³苦迟:苦于太迟。⁴忽若:忽然像。恍若,好像。⁵何为:做什么。为啥。⁶自苦:自找苦吃。自己苦自己。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阴晴 一作:晴阴)
乳鸭¹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阴晴 一作:晴阴)
译文: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
注释:¹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pí)(pá)¹一树金。
译文: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注释:¹枇杷:植物名,果实球形,成熟时呈金黄色。味甜,可食。

  《初夏游张园》属于田园诗,色调明丽,气氛热烈,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

  题目“游”字,自然点出了诗人赏心悦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张园的风光夺目生辉,引人入胜。“乳鸭”在时深时浅的水中戏游,“熟梅天气”似阴似晴,在诗人的眼里都是那样的富有情趣,增添了无限的游兴。诗中“半”字用得精妙,状写天气忽阴忽晴、变幻莫测的特点,至为准确;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迷离恍惚,朦朦胧胧。一树一树的梅子,熟透了,红褐色,硕大果.样子很是令人垂涎。

  春末夏初,梅雨季节,江南的天气似阴还晴,变幻不定,那些机灵活泼的小鸭,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浅,自由自在游乐。池塘清波粼粼之上,游动着一个个淘气调皮的小精灵,池塘似阴似晴的上空回荡着嘎嘎欢叫的声音,好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诗人被张园的风光陶醉了。

  诗歌前两句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

  一个“醉”字不仅状写果农欢饮至醉的情态,更折射出人们幸福快乐的心情。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们勤劳能干,经营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焉能不醉?同时从读者、诗人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醉”字,其实也流露出诗人、读者深深地被果园的气氛所感染,满心欢喜、无比幸福的感觉。“一树金”这种表达属于超常搭配,本来是一树枇杷,颗颗饱满,金黄灿烂,耀眼生辉,令人垂涎,诗人形象描绘为“一树金”,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树金子,一树丰收,一树欢悦。快乐洒在枇杷树上,欢笑回荡在果园上空,果农们欢天喜地,心花怒放啊!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满足和幸福。

  诗歌三、四两句就描写了果农丰收欢乐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园都在庆贺丰收,那满树金黄色的枇杷,带给果农无限欢乐。年成好,果园丰收,理当庆贺,偌大园子,到处是欢笑的声音,到处是陶醉的笑容。

  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富足是诗歌要表现的主题,这首《初夏游张园》,诗人用心用情,用欢乐、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读者。

参考资料:
1、 偃月公子著.你的时光,我曾来过: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05:第167页
2、 (宋)谢枋得选编;郭春艳,郑婷评注.千家诗:黄山书社,2011.07:第38页
3、 康素娟等注译.白话千家诗:三秦出版社,1996年05月第1版:第71页
4、 屈原,李白等著.楚辞 千家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05:第244页

chūxiàyóuzhāngyuán

dài sòngdài 

chítángshuǐqiǎnshēn shúméitiānbànyīnqíng  (yīnqíngzuò qíngyīn )
dōngyuánzàijiǔ西yuánzuì zhāijìnshùjīn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平山栏槛(jiàn)¹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²,别来³几度春风。
译文: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注释:¹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²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³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文章太守¹,挥毫万字²,一饮千钟³。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wēng)
译文: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注释:¹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²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³千钟:饮酒千杯。⁴直须:应当。⁵尊:通“樽”,酒杯。⁶衰翁:词人自称。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作者自己。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后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cháozhōngcuò ·sòngliúzhòngyuánchūshǒuwéiyá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píngshānlánjiànqíngkōng shānyǒuzhōng shǒuzhòngtángqiánchuíliǔ biéláichūnfēng 
wénzhāngtàishǒu huīháowàn yǐnqiānzhōng xíngzhíniánshào zūnqiánkànshuāiw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