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枥日已久,桃花减却春。是谁能相尔,非老不骄人。
伏枥日已久,桃花减却春。是谁能相尔,非老不骄人。
梦入千军劲,心飞万里频。以兹劳在抱,愁似怯风尘。
梦入千军劲,心飞万里频。以兹劳在抱,愁似怯风尘。

bìng--liángzhuàng

jiǔtáohuājiǎnquèchūnshìshuínéngxiāngěrfēilǎojiāorén

mèngqiānjūnjìnxīnfēiwànpínláozàibàochóushìqièfēngchén

梁以壮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绿野(yě)¹堂开²占物华³,路人指道令公家。
译文: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
注释:¹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²开:创立,建设。³物华:万物的精华。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令公¹桃李²满天下,何用堂前更(gèng)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注释:¹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为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²桃李:代指学生。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fènglìnggōng绿tángzhònghuā

bái tángdài 

绿tángkāizhànhuá rénzhǐdàolìnggōngjiā 
lìnggōngtáomǎntiānxià yòngtángqiángèngzhònghu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¹林。
译文:翡翠鸟栖息于南海之滨,雌雄相伴比翼树林间。
注释:¹珠树:即三珠树,古代传说中的树名。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译文:哪里知道美人的心思,对它的珍爱不下于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译文:在炎热的南国被杀害,珍丽的羽毛被放在宫殿之中。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yǐ)(nǐ)¹光首饰,葳(wēi)(ruí)²烂锦衾。
译文: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
注释:¹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²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岂不在遐远,虞(yú)¹²忽见寻。
译文:难道南海还不算遥远么,可是猎人们还是罗网追杀而来。
注释:¹虞:虞人(周礼执掌打猎的官名)。²罗:罗网。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译文:因为自己有才华,却反被才华所累,可叹这珍禽翡翠鸟也遭此厄运!

gǎ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sān--chénziáng

fěicuìcháonánhǎixióngzhūshùlínzhīměirénjiāoàihuángjīn

shāshēnyánzhōuwěitángyīnguāngshǒushìwēiruílànjǐnqīn

zàixiáyuǎnluójiànxúnduōcáixìnwèilèitànzhēnqín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译文: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yīn)¹竹林寺²,更得几回过(guō)³
译文: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注释:¹殷勤:亲切的情意。²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³过:访问。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很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此诗的最长处不是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这种对感情的描绘方法。所谓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实就是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编辑文字的好处就是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当然这是一种逻辑应用,要真正做到还需对素材很好的运用。绝对不是前面有几个词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几个词就行的,《题竹林寺》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读者多琢磨一下就会体味了。

zhúlín

 tángdài 

suìyuèrénjiān yānxiáduō 
yīnqínzhúlín gènghuíguò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庐山东南五老峰¹,青天削出金芙蓉²
译文: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注释:¹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²芙蓉:莲花。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九江¹秀色可揽(lǎn)²,吾将此地巢(cháo)云松³
译文: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注释:¹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²揽结:采集、收取。³巢云松:隐居。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162-163 .

dēngshānlǎofēng

bái tángdài 

shāndōngnánlǎofēng qīngtiānxiáochūjīnróng 
jiǔjiāngxiùlǎnjié jiāngcháoyúnsōng 
粉蕊丹青描未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粉蕊(ruǐ)丹青¹描未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bàng)暗香轻采摘。风淅(xī)²。船头触散双鸂(xī)(chì)³
译文:荷花粉嫩的细蕊难以描画,就算是用金针丝线也未必绣得出。是谁寻着暗香轻轻采摘?风声功功,前进的船头触散了水中的鸂鶒。
注释:¹丹青:丹为红色的朱砂,青为青色的石青,古人常以此为颜料作画,故代指绘画。²淅淅:形容风声。³鸂鶒:亦作“鸂鶆”。水鸟名。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夜雨染成天水碧¹。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译文:一场夜雨就将荷叶染成了天水碧,荷花又似乎向朝阳借来了胭脂色。本是即将凋落的时节,却又重新绽放,秋凉逼人,摘来的荷花放在盘中,却是分外美丽。
注释:¹天水碧:浅青色。古代丝帛染色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