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郎凛凛馀风烈,有女犹为世妇师。处己幽闺推德厚,相夫贤路已名驰。
夕郎凛凛馀风烈,有女犹为世妇师。处己幽闺推德厚,相夫贤路已名驰。
秋天零露铭旌湿,晓月沈光独鹤悲。他日赠黄频锡宠,冢前羊虎石累累。
秋天零露铭旌湿,晓月沈光独鹤悲。他日赠黄频锡宠,冢前羊虎石累累。

líntōngpànwǎn--shǐhào

lánglǐnlǐnfēnglièyǒuyóuwèishìshīchùyōuguītuīhòuxiāngxiánmíngchí

qiūtiānlíngmíngjīng湿shīxiǎoyuèshěnguāngbēizènghuángpínchǒngzhǒngqiányángshílèilèi

史浩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5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¹,琉球国²中山王尚穆薨(hōng)³。世子尚哲先七年山,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译文:嘉庆四年,是己未年,琉球国中山王尚穆去世。世子尚哲先七年去世,世孙尚温上表,请求袭封。朝廷安抚远方藩国,赐给皇上的命令。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特意选择儒臣。
注释:¹己未:嘉庆四年,1799年。²琉球国: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国家,明清时为中国的藩属,都城为首里。光绪五年(1879年)被日本吞并。其中最大的岛屿为冲绳岛与奄美大岛。³薨:死。⁴特简:破格选用。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合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纓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于是,赵介山¹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zhuàn),充正使;李合叔²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³,然而尚囿(yòu)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纓(yīng)(míng)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译文:在这,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职是翰林院修撰,为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职内阁中书,为副使。介山写信约我一起走,我因为父亲高堂年纪很老,害怕远游。继而又想在外作幕僚二十年,到处窥探两戒,而还囿于一地方的见识,没有看到外国。更经过瀴溟的胜利,期望更广泛的得到各种奇特见闻。禀报商议我的父亲,允许随着同去。随从的人共五人:王文诰、秦元钧、缪颂、杨华才,我即是其中之一。
注释:¹赵介山: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嘉庆元年状元,嘉庆五年(1800年)出使琉球。著有日记体《使琉球记》,详述出使始末。即本章《中山记历》的参仿母本。²李合叔:李鼎元,字合叔,号墨庄,清代学者,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嘉庆五年(1800年)作为册封疏球副史,随赵文楷出使琉球。³两戒:辽阔的地域。国家疆域的南北界限。戒,同“界”。⁴方隅:片面。⁵纓溟:水面浩淼迷蒙之状。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飙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dàng)¹以行,祥飙(biāo)²送风,神鱼扶舳(zhú)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译文:五年五月初一日,随着振荡节以行,吉祥送风,神鱼扶大船,总计六昼夜,径直到达目的地。
注释:¹荡节:古代使者盛符节的竹函。²祥飙:瑞风。飙,暴风。³舳:船后持舵之处。
凡所目击,成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陋,饴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凡所目击,成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jiǎn)¹,甘饴测海²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³之说云尔。
译文:只要看到的,都登上掌握记录。记录山水的美丽险要,记物产的奇特,记载着官府的典章,赞美士女的风度贞节。文章不夸耀奇异,事情都记得真实。自己很浅薄鄙陋,乐意留下测海的讥笑;要能忍受传说,或胜过凭空想象的说法。
注释:¹谫陋:浅薄。²甘贻测海:以甜汤的感觉判断大海。甘贻,甜味的糖浆。³凿空:穿凿附会。本意为对未知领域的探寻。凿,开;空,通。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bǐ)¹²兮,匪车偈(jié)³兮。中瞻(zhān)周道,中心怛(dá)兮。
译文: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注释:¹匪风:那风。匪,通“彼”,那。²发:犹“发发”,风吹声。³偈:疾驰貌。⁴周道:大道。⁵怛:痛苦,悲伤。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匪风飘¹兮,匪车嘌(piāo)²兮。中瞻周道,中心吊³兮。
译文: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
注释:¹飘:飘风,旋风。这里指风势疾速回旋的样子。²嘌:轻快貌。³吊:悲伤。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谁能亨(pēng)¹鱼?溉²之釜(fǔ)³(xín)。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译文: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注释:¹亨:通“烹”,煮。²溉:旧说释洗。闻一多《风诗类钞》则以为溉通“摡”,“摡同乞,给予也”。³釜:锅子。⁴鬵:大锅。⁵怀:遗,带给。⁶好音:平安的消息。

  此诗前两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开篇即进入环境描写:那风呼呼地刮着,那车儿飞快地跑着。诗人回头望一望远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从中来。诗人滞留东土,伫立大道旁,见车马急驰而过,触动思归之情。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 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均是疑问希冀之词,还没有着落。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有人认为最后一章“谁能享鱼?溉之釜鬵”二句,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可联系老子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理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5-28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88-289

fēng

míng xiānqín 

fēng chējié zhānzhōudào zhōngxīn 
fēngpiāo chēpiāo zhānzhōudào zhōngxīndiào 
shuínéngpēng gàizhīxín shuíjiāng西guī huái怀zhīhǎoyīn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残雪¹凝辉冷画屏²,落梅³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lóng)
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注释:¹残雪:尚未化尽的雪。²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³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⁴月胧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是人间惆(chóu)(chàng)¹²,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译文: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
注释:¹惆怅:伤感,愁闷,失意。²客:过客。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三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

  “我是人三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三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三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这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154-155页

huànshā··cánxuěnínghuīlěnghuàpíng--lánxìng

cánxuěnínghuīlěnghuàpíngluòméihéngsāngènggèngrénchùyuèlóngmíng

shìrénjiānchóuchàngzhījūnshìlèizònghéngduànchángshēngpíngshēng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长沙入楚深¹,洞庭²³秋晚。
译文: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
注释:李正字:名础,官秘书省正字。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¹长沙入楚深:长沙在楚地的深部。²洞庭:洞庭湖。³值:当。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人随鸿雁少¹,江共蒹(jiān)(jiā)²远。
译文: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
注释:¹鸿雁少: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再往南去的人少了,鸿雁也少了。²蒹葭:芦苇。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历历¹随所经,悠悠²子当返。
译文:你所走的这条路,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路途已经很远了,你也该回来了。
注释:¹历历:清清楚楚。²悠悠:路途遥远貌。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孤游怀耿(gěng)¹,旅宿梦婉娩²
译文:你孤游远行省亲,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注释:¹耿介:耿直。²婉娩:依恋之情。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风土稍¹殊音,鱼虾日异饭²
译文:随着南去的路远去,风土、方言方音、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吃的鱼虾越来越多。
注释:¹稍:渐渐。²日异饭:饭食也变样了。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亲交¹俱在此,谁与同息偃(yǎn)²
译文:你的亲友都在河南,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
注释:¹亲交:亲友,亲人。²息偃:休息。

  这是一首浅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所以,接着便有“历历余所经”之叹。这个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而对句“悠悠子当返”,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山川邈远,故地风情,您也该返回故乡了。因而,上下对句,形式上非常工整,“历历”与“悠悠”相对,“余”与“子’’相对,“所经”与“当返”相对,对仗可谓一丝不苟,而所濡涵的意蕴却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便显出诗人独运的匠心:用工整完全的对仗形式来载荷参差错落的意绪,从形式与内容的迭加错合中,造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诗境。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下来八到十句,便是承着“悠悠子当返”进一步联想开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怀,孤独南行,旅宿之夜,当也梦见妻子柔顺婉媚的仪容,南方风土殊异,音声亦皆不同了,全诗截此已下来一大半。从开篇,便从大景远景霉起,从远景到近景,从状物到抒情,句句收束,层层递敛,率皆预想途中情景之辞。写彼时彼地,竟未直接写送别一字,直到最后,才将聚焦点对准到了此时此地,戛然而收。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此句一经道出,便流露出了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到此结束,留有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余地。

  初看此诗,颇感清新澹淡,风神邈远。诗人对友人的殷殷之情,通过对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徐徐荡漾而出,可感可亲。这似与韩愈宏放奇伟的风格不大一致。但细味此诗,却可以发现,它的结构也颇奇特。诗人在河南,送友人归湖南故乡,不是从河南的此时此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湖南的彼时彼地着笔,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来主要描写彼时彼地,仅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着法甚奇。因而,诗人是突破了常轨旧格,奇构异想。

参考资料:
1、 吴小平.韩孟诗派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62-63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流莺(yīng)¹(piāo)荡复参(cēn)(cī)²,度陌临流不自持³
译文:居无定所的黄莺总是不停地飞翔漂泊,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注释:¹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²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³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巧啭(zhuàn)¹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²
译文:它那美妙婉转的歌声中怎么能没有本意?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注释:¹啭:鸟宛转地鸣叫。²佳期:美好的时光。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¹
译文: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注释:¹“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曾苦伤春不忍¹听,凤城²何处有花枝³
译文:我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它的哀鸣,然而这京城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
注释:¹不忍:一作“不思”。²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³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首联描写了流莺的飘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颈联写流莺的艰辛备尝,尾联才写到诗人自己。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颔联是说,美妙的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飘荡流啭,毕竟是流莺的外在特点,这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巧啭”的描写,来揭示它内心的苦闷。流莺那圆转美妙的歌声中分明深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期遇。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飘荡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驰,将诗人不被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深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

  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10-1212 .

liúyīng

shāngyǐn tángdài 

liúyīngpiāodàngcēn línliúchí 
qiǎozhuànnéngběn liángchénwèiyǒujiā 
fēngzhāoyīnqíng wànqiānménkāishí 
céngshāngchūnrěntīng fèngchéngchùyǒuhuā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