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何言百啭舌,唯馀一两声。
花阑莺亦懒,不语似含情。何言百啭舌,唯馀一两声。

cányīng--yōngzhī

huālányīnglǎnshìhánqíngyánbǎizhuànshéwéiliǎngshēng

雍裕之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lán)开处冠中秋¹。骚(sāo)²可煞³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译文: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¹“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²骚人、楚人:均指屈原。³可煞:疑问词,犹可是。⁴情思:情意。⁵何事:为何。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03-1204
2、 管士光 选注.宋词精选.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115

zhètiān ·guìhuā

qīngzhào sòngdài 

àndànqīnghuángxìngróu qíngshūyuǎnzhǐxiāngliú qiǎnshēnhóng shìhuāzhōngliú 
méidìng yīngxiū huàlánkāichùguànzhōngqiū sāorénshàqíng shìdāngniánjiànshōu  (lántōng lán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不相见,动如¹(shēn)与商²
译文: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注释:¹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²参与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译文: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¹
译文: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注释:¹苍:灰白色。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访旧¹半为鬼,惊呼²热中肠。
译文: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注释:¹访旧:一作“访问”。²惊呼:一作“呜呼”。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译文: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háng)¹
译文: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注释:¹成行:儿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怡然敬父执¹,问我来何方。
译文: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注释:¹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问答乃未已¹,驱儿²³酒浆。
译文: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注释:¹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²驱儿:一作“儿女”。³罗:罗列酒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¹黄粱²
译文: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注释:¹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²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¹称会面难,一举累²十觞(shāng)³
译文: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注释:¹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²累:接连。³觞:酒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¹
译文: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注释:¹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¹,世事²两茫茫³
译文: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注释:山岳:指西岳华山。²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开头四句说,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今夜又是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四句是说,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古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的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的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没想到我们已分别二十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伤痛。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这两句是说,相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四句是说,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的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这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笔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谊。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的带过,可见其裁剪精炼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两句是说,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从中看到处士的热情款待:酒是让儿子立刻去张罗的佳酿,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是说,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一连喝干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这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的点出了今昔的感受,总束上文。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末两句是说,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末两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寻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zèngwèichǔshì

 tángdài 

rénshēngxiāngjiàn dòngshēnshāng 
jīn gòngdēngzhúguāng 
shàozhuàngnéngshí bìncāng 
fǎng访jiùbànwéiguǐ jīngzhōngcháng 
yānzhīèrshízǎi chóngshàngjūntáng 
biéjūnwèihūn érchéngháng 
ránjìngzhí wènláifāng 
wènnǎiwèi érluójiǔjiāng  (nǎiwèizuò wèi érzuò ér )
 chūnjiǔ xīnchuījiànhuángliáng 
zhǔchēnghuìmiànnán lěishíshāng 
shíshāngzuì gǎncháng 
míngshānyuè shìshìliǎngmángmáng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¹
译文: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注释:¹“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钟山¹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chéng)长风²
译文: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注释:¹钟山:即紫金山。²“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译文: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空此瘗(yì)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¹
译文: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注释: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怀郁(yù)(sè)¹何由开,酒酣(hān)走上城南台²
译文: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注释:¹郁塞:忧郁窒塞。²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坐觉¹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译文: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注释:¹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¹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dù)
译文: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注释:¹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黄旗入洛¹竟何祥,铁锁横江²未为固。
译文: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注释:¹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²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前三国¹,后六朝²,草生宫阙(què)何萧萧³
译文: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注释:¹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²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³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英雄¹乘时务割据²,几度战血流寒潮。
译文: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注释:¹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²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生幸逢圣人¹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²
译文: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注释:¹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²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今四海永为家¹,不用长江限南北。
译文: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释:¹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dēngjīnlínghuātáiwàngjiāng

gāo míngdài 

jiāngláicóngwànshānzhōng shānshìjìnjiāngliúdōng 
zhōngshānlóng西shàng làngchéngchángfēng 
jiāngshānxiāngxióngxiāngràng xíngshèngzhēngkuātiānxiàzhuàng 
qínhuángkōnghuángjīn jiācōngcōngzhìjīnwàng 
huái怀yóukāi jiǔhānzǒushàngchéngnántái 
zuòjuécāngmángwàn yuǎnhuāngyānluòzhīzhōnglái 
shítóuchéngxiàtāoshēng qiānqúnshuígǎn 
huángluòjìngxiáng tiěsuǒhéngjiāngwèiwéi 
qiánsānguó hòuliùcháo cǎoshēnggōngquèxiāoxiāo 
yīngxióngchéngshí zhànxuèliúháncháo 
shēngxìngféngshèngrénnánguó huòluànchūpíngshìxiū 
cóngjīnhǎiyǒngwéijiā yòngchángjiāngxiànnánběi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
驿亭斜¹²楚城³东,满引浓醪(láo)劝谏慵(yōng)
译文:暮色中长台驿亭掩隐在古楚城东面的渡头边,我斟满浊酒,已经懒得再向朝廷进谏忠言。
注释:长台驿:在今河南信阳郊外,有长台古渡。¹斜: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这里指临水斜坡。²掩:遮蔽,隐藏。³楚城:信阳为春秋时楚地,故云。⁴满引:这里指满杯酒。⁵浓醪:带滓的醇酒。⁶慵:懒。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自恋明时¹²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译文:但我仍然眷恋这圣明的时代,还不想辞官归隐。倒并不是山神不肯接纳我,他完全知道我淡泊名利的心念。
注释:¹明时:圣明的时代,也叫清时,盛世。²休:指辞官归隐。

wǎnzhǎngtái驿--zhāngyǒng

驿tíngxiéyǎnchǔchéngdōngmǎnyǐnnóngláoquànjiànyōng

liànmíngshíxiūwèihǎoshānfēishìxiāngróng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
人皆¹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²,如何布置?
译文:人们都希望自己地位贵显,请问一旦谋得官职,要怎样去推行政务?人们都希望自己富有,请问一旦家缠万贯,要如何将这些钱用到有益之处?
注释:¹皆:全,都。²万贯缠腰:比喻钱财极多。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